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教师发展 > 心理健康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发布日期:2011年10月10日
作者:刘之兰     来源:贵州省贵阳市第十三幼儿园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正确的健康观念应包括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这就要求幼儿园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  那么,我班是怎样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呢?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挫折容忍力低,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创造爱的气氛,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要。 如:作为教师发自内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拍、搂抱等,可让孩子快乐一生。减轻幼儿的不良情绪发生。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感受幼儿园的一草一木,逐渐认识自己的桌椅、小床,熟悉幼儿园的玩具、图书、同伴等。因此,我通过各种形式,向每个幼儿表示爱意,让孩子在爱的氛围里健康成长。 一些幼儿得到表扬时兴高采烈,做错事受到批评时就表现出极大的委屈,甚至几天不说话。这种情况说明幼儿承受能力差。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呢?现在幼儿园里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缺少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因此,很容易养成任性、爱发脾气、自私等不良性格特点。入幼儿园后,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使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学会与他人平等相处并通过集体活动来逐渐培养 。如:在玩玩具时,幼儿为了某样玩具,会发生争吵,甚至打人、抓人,认为什么都是自己的,不会容忍别人玩。我在班上设立了一个心情角,选一个较独立的空间,制作表现不同的情绪脸谱,通过人物的眉、眼、嘴等表情表现情绪。每天幼儿入幼儿园后,插上自己的心情图,表现自己今天的心情怎样?心情角的创设,让幼儿们变得善解人意;让幼儿之间的感情变得更加和睦。在心情角中你也会经常发现有这样的事发生:某某生气了,在翻生气脸谱时,旁边看见的小朋友就会关心他,并问他:“你怎么啦?”“你为什么不开心啊?”“你能告诉我吗?”“我可以帮你吗?”有时某某在翻快乐脸谱时,同样旁边看见的小朋友也会问:“你什么事情这么开心啊?”“你可以告诉我吗?”“让我也和你一起开心好吗?”老师知道后及时了解幼儿心情不好的原因,还培养了同伴互相帮助的好习惯。另外,幼儿园还建立了心理宣泄角,  对于爱攻击同伴的孩子,带他到里面,尽情的发泄,给了幼儿一个舒缓情绪的机会,同时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情绪状况有时你会发现。这帮助幼儿了解到自己行为合理化,又促进了幼儿心理健康。 伊伊的一个小女孩,在班内少言寡语,有几次尿裤子的经历,她显的更胆怯和自卑,一日生活中几乎不与人交往。为了能让她能活跃起来,我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她,拉着手和她一起做动作,和她聊身边有趣的事儿。每次活动完后总要找出一个闪光点来鼓励她,当她再一次因为尿了裤子躲在角落里哭泣时,我告诉她:“我小的时候也尿过裤子,没什么大不了的,下次想尿就赶紧跑到厕所,不用告诉老师自己去。”她跛涕为笑了,变的越来越开朗了,连尿裤子的毛病也悄然不见了。又如:个别“特殊”的幼儿。父母离异,心灵上受过创伤,若缺少正确的引导,往往容易形成自卑、不合群、胆怯、多疑等消极心理特征。因此,要多关心他们,让其在幼儿园里得到家里本应得到的那份爱,从而有效地防治幼儿的心理扭曲。又如,身体发育畸形和有生理缺陷的幼儿。他们往往自卑、敏感、多疑,若我们不注意、不关心他们,很容易发生心理问题。如果能培养他们各方面的兴趣,如乐器、画画、书法等,鼓励他们不断努力,取得成绩。这样他们因有了某方面的兴趣或特长而会逐渐产生优越感,性格也会在活动中因得到锻炼而日益坚强、日渐开朗,从而形成一种积极正常的心态。    

   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
    我班幼儿年龄小,从不同的家庭进入幼儿园。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导致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 家丁瓒 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他们接触外界少,对于陌生的一切,他们警觉恐惧、甚至抗拒。从熟悉、亲切的家庭进入陌生的新环境,幼儿会产生分离焦虑。他们留恋父母、家庭,缺乏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我们需要创设一个亲切、温馨、值得信赖的环境,帮助他们度过家园之间的过渡,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如:让幼儿带全家福的照片来园,我和幼儿把全家福的照片贴在墙上,让幼儿大胆的介绍自己的姓名,这是我的爸爸、妈妈等,增进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认识和了解。如:瑞瑞是三代单传的宝贝,在家里是“说一不二”的小皇帝,入园后,由于不适应新环境,表现出特殊的分离焦虑,每天对抱着送他来园的父母、爷爷、奶奶不放手,又哭又闹,还咬了来抱他的老师。可他积极参与游戏活动。老师并没有批评他,只是说:“我的手好疼啊!抬不起来,怎么办呢?其他幼儿马上给我吹吹。”尽管他没有表现出很关心的样子,但他也对着老师的手吹了几下。在以后的几天,老师在他离园时总要抱抱,悄悄对他说:“我喜欢你,明天早上等你来幼儿园”。他变得喜欢上了幼儿园,喜欢与同伴一起玩了。我们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游戏,帮助幼儿表达、发泄自己的情绪,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三、家园合作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父母、老师对孩子提出的教育要求,要保持一致性,否则会导致孩子性格发生矛盾和变化。例如,有的孩子在父亲面前表现得畏首畏脚,唯命是从,而在母亲面前则飞扬跋扈,任性粗暴。这就是父母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上不一致的结果。长期受这种教育方式的影响,表里不一,欺弱怕强,固执任性等在教育孩子上,父母之间应密切配合,相互理解,不要因在教育形式或教育方法上存在分歧,就当着孩子的面争吵不休,甚至动起手来,而应在背后充分商量,做到要求一致、态度一致、方法一致,良好的性格品质就会得到强化。有些父母对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老师还创设了教育幼儿关心他人、体谅家人的亲子活动,并与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幼儿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差,刚开始时我用语言提醒幼儿“到时间啦,我们该吃饭了。”“该睡觉了。”“想要大小便的孩子,不要怕,请走到老师身边轻声告诉老师你要上厕所就可以去了。”“今天天气比较热,小朋友们应该脱一件外衣。”等等。逐渐减少对幼儿的帮助,在幼儿面对诸如吃饭、睡觉、入厕、洗手、收拾玩具等的决策时,我只要稍加提示或暗示即可。随着时间一长,幼儿会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用老师帮助或提示,幼儿就会自己独立、正确合理地解决吃、喝、拉、撒、穿和收拾玩具。我还采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开展了生动形象的安全教育。如:看录象、听故事、看图书、交流讨论、随机讲解教育等,以提高幼儿分辨安全与危险的能力。让幼儿在遇到危险时大声叫喊,学会选择、分别哪些东西可以玩,哪些东西不能玩、不能摸。初步懂得哪些行为会伤害自己或他人。让幼儿学会针对不同危险情况采取相应的自我保护措施,如:跌倒时用双手撑地,发现危险时及时告诉成人等。通过家园共同教育,幼儿的好习惯得到了巩固,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