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幼儿安全

幼儿园安全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究与实践

发布日期:2011年08月12日
作者:陈彩花     来源:福建省漳州市机关第二幼儿园
      安全教育是幼儿教育永恒的主题。幼儿是一个身心尚未成熟、自我保护意识薄弱、需要特殊保护和照顾的群体,为此,《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 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离不开成人的关爱,而从小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更是至关重要。在现实生活中,幼儿的安全保障更多的是来自成人的关心和爱护,但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却往往被忽视。“千般照顾,不如自护”。因此,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应成为幼儿成长过程中的教育任务之一。从2007年开始,我园开展了幼儿园的安全教育课题研究——“关爱生命 学会自护”, 通过教育实践,让幼儿从小学习安全常识和应急自救方法,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园安全教育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和实践:

      一、幼儿园安全文化创设
     幼儿园安全文化创设从班级做起。开展安全教育课题研究以来,每个班级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教育实际进行个性化布置,力求让每一块墙面说话,让每一个角落育人。如:小(一)班的教室靠近卫生间和水池,活动结束时孩子们进进出出总相撞,因此老师在地板上贴上小脚印,孩子们来回时沿着小脚印走,避免了许多安全隐患;大(二)班的“着火了怎么办”安全主题墙,展示了孩子们自己设计的各种安全标志,不仅美化了教室空白的墙壁,而且在内容上充分体现了班级安全教育的特色。在幼儿园最醒目的位置,到处是安全标志和温馨的提示语;“关爱生命,学会自护”的安全课题版面介绍了幼儿园安全教育的计划和实施过程,版面上幼儿参与的“我真棒”、“学会自护”、“逃生演练”等生动的照片以及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吸引孩子们和家长,起到了激励导向的作用。这些富有特色的校园安全文化建设,营造了校园详和、平安、积极向上的育人氛围,让我们时刻谨记“安全第一”。

      二、幼儿日常安全习惯培养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日常生活习惯,是安全教育的基础。幼儿年龄小、安全意识差,对他们讲大道理有时也难以理解,于是,我们就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一些有关日常安全方面的信息、图片、影象资料等,让幼儿观察讨论“应当注意些什么,应遵守怎样的规则”。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才安全,怎样做会不安全。对规则进行专门学习和练习后,平时还不断地加强训练,使良好的行为得到强化,形成规范。如:要求小朋友上下楼梯要按顺序上下、不推挤、不抢前,上下楼梯都要靠右行走。在每次上下楼梯时,不断提醒、指导,避免孩子们疏忽和遗忘,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良好活动习惯的养成,是避免意外事故发生的关键。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但在户外活动中存在着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孩子们一到户外场地,总是尽情玩乐,早就忘了老师交代的注意事项。如何让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养成良好的活动习惯,有效避免安全隐患,中(一)班的老师有了自己的新招,她们把孩子们玩户外大型玩具时的情景拍摄下来,然后让幼儿观看。看着看着,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了:“艺明小朋友在滑滑梯上推小朋友,这样小朋友会摔下来的”、“有的小朋友滑滑梯时没排队,挤来挤去”……,孩子们七嘴八舌,从片子里他们自己发现了活动中的一些危险动作。这时,老师再把问题抛给小朋友,和他们一起讨论这些危险动作可能引起的后果,这远比老师无数次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在各种户外活动中,教师还要注重全面关注每一个孩子,一旦有险情发生或出现不安全的动作时应及时指出并帮助其纠正,同时教育孩子遇到不安全的时候要学会互相提醒并帮助解决,或及时向大人求救。

      三、主题活动传输安全意识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主题月活动,提高幼儿自救技能,增强幼儿安全意识。新学期开始,我园开展了“安全主题月活动”,拉开了“关爱生命,学会自护”课题研究的序幕。老师们通过游戏、教育教学、演示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了“宝宝安全好习惯”、“不跟陌生人走”、“身边的危险”、“保护自己”、 “不怕黑”等一系列安全主题活动,孩子们通过认识“安全标记”、玩“红绿灯”游戏、自制“安全棋谱”等,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了解日常生活中基本的安全知识。此外,我园结合安全主题活动的开展,定期邀请消防队员进园开展宣传和演练,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消防知识,掌握一些安全自救、自护的基本技能,增强了防火意识和安全意识。在安全课题《关爱生命,学会自护》的开展过程中,我国发生了“5.12”汶川大地震,在悲痛和震惊的同时,“关爱生命和学会自护”也成了我们幼教界的又一大新的课题,“安全”、“自护”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并摆上了幼儿教育的重要议程。利用这一契机,我园老师多次开展“地震来了怎么办”的主题系列活动,教给幼儿最基本的自护逃生知识,开展应急安全疏散演练,同时让孩子牢记家里的电话号码和110、119、120等特殊的电话号码,一旦发生危险或意外能够尽快拨打,教育幼儿一旦置身危险,不要慌张,要想办法保证自己的安全,及时发出求救信号,懂得运用学到的安全常识和自救方法来保护自己。

     (二)通过有趣的教育教学活动牢固树立幼儿的安全意识。在安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们根据学期安全教育计划,有的放矢,把安全教育融入到主题活动中,通过生动有趣又深受幼儿喜爱的文学作品、音乐活动等提高幼儿的活动安全意识。如:大班在开展《活动中的危险》主题活动中,老师根据本班幼儿在户外活动中不注意安全的问题,选择了音乐活动《三只猴子》,在幽默诙谐的音乐活动中,孩子们扮演了三只不听话、不注意安全的小猴,表演中猴子摔伤时那痛苦的神情及猴妈妈着急的表情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这时老师巧妙地引导幼儿:“三只猴子跌下了床,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他们去哪儿了呢?”幼儿边唱边回答了老师:“床上床下都找不到,它们躺在医院不能动了……”表演中“受伤的猴子”、“伤心的猴妈妈”让幼儿深刻地意识到活动中的危险,懂得不要在高的地方跳,保护自己才能做个开心的乖宝宝。在活动中,老师通过轻松、愉快的音乐活动,寓教于乐,引导幼儿认识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力求让幼儿在积极主动参与中学习安全自护知识,提高活动安全意识,体会生命的宝贵,萌发珍惜生命的初步意识。

       四、游戏成为主要教育途径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老师教育幼儿常用的、最有效的手段。在安全教育中,游戏同样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成为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角色游戏中感知“安全”。在游戏中进行安全教育,能让孩子们感受不到任何的压力,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如:小班幼儿开学入园时,从不同的家庭来到了幼儿园,处在分离焦虑时期。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群体,游戏是帮助他们转移注意力、克服分离焦虑的最好方法。老师通过创设自由、宽松、舒适、安全的游戏环境,营造温馨、快乐的“家园”氛围,让幼儿进入“娃娃家”游戏,在教师的细心照顾下,与宝宝建立亲密的关系,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家”的温馨,感觉“家”的安全。在“娃娃家”的游戏中,“妈妈”总是叮嘱宝宝:“陌生人来了不要开门,不吃陌生人的糖果,不喝陌生人的饮料,回家要等爸爸妈妈来接,决不跟陌生人走……”这样的游戏让宝宝们有了最初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感。又如:中班的角色游戏《红绿灯》、《交通警察》,让幼儿了解交通规则和闯红灯的危险,知道外出要跟随大人,不能在马路上玩耍,才能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让幼儿在看似游戏性质的角色表演中获得了最为深刻的感性认识,从小树立安全第一、生命最可贵的自我保护意识。

     (二)表演游戏中体验“安全”和“危险”。在开展《宝宝讲安全》的主题活动中,小班老师根据幼儿缺乏生活经验,辨别是非能力差,对自身安全缺乏预见性的特点,选择从游戏入手,将耳熟能详的老故事《小兔乖乖》加入一些现代元素,如“猫眼”、“防盗链”等,改编成情景剧,老歌新唱,以游戏的形式使之更贴近幼儿的生活,成为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极好素材。情景剧中老师与幼儿有表演、有游戏,以小兔子们的遭遇为主线,让“危险”始终贯穿整个活动过程。当“大灰狼”来敲门时是开门还是不开?“小兔们”躲在门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开门了会怎样,会遇到什么样的危险,不开又是怎样的情形?老师设计了“开”与“不开”的两种情景,让小朋友们参与故事表演,亲身经历游戏情景,亲自体验了“安全”与“危险”。在这样一个宽松而又充满童趣的游戏环境里,老师有意地让幼儿在游戏中真切地感知、体验自身所处的危险,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在心底里初步形成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

     (三)体育游戏中学会“安全逃生”。 体育活动本身蕴藏着许多刺激,如冒险、克服困难等。体育组的老师们顺应幼儿的兴趣,有计划地创设一系列的体育游戏,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逃生和疏散训练,使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如:大班老师在安全疏散演练过程中,发现个别幼儿动作协调能力较差,姿势不正确,便加强个别指导,并通过一系列体育游戏来帮助他们。在“我有办法”、“我真棒”的体育游戏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些“险情”,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逃生。针对一些能力较强的孩子在游戏中的出色表现,老师及时表扬并组织幼儿讨论,对他们的自我保护方法,加以推广,让这些孩子更加自信,相信自己真棒,自己能行!而那些自我保护能力差的孩子,看到同伴遇到困难或危险时如何解决和保护自己,自己便会从中模仿,学习他们正确的姿势以及安全逃生的好办法,从而增强了自己的保护意识。又如:大(一)班在“六一”游园活动中结合主题活动《逃生》,创设体育游戏“逃出火海”。在游戏中,孩子们先把毛巾弄湿,用毛巾捂住口鼻、“弯”着腰,“钻”过铁圈,再“滚”过垫板,最后安全逃生到空旷的操场。游戏分组进行,精彩的比赛过程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游戏结束后孩子们还处在兴奋之中,各自讨论着刚才逃生的情景和感受。老师借此机会与孩子们一起分析他们“输”和“赢”的原因,并随即进行小结。这样的活动,既克服了幼儿集体逃生演练中的恐惧心理,又让孩子们掌握了“逃生”的本领,增强了自救能力,同时也对“消防安全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

      五、家园合作深化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必须家园同步。学习安全常识和应急自救方法,帮助幼儿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我园结合安全主题月、安全主题周或节假日,利用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等,通过家访、电访等形式,与家长密切联系,做到及时保持家园沟通,及时提醒家长注意幼儿安全,确保幼儿在园内外、在家及外出时的安全。如:小班在开展《宝宝讲安全》的主题活动中,通过建立QQ群,与家长在网上进行交流、探讨,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家长们针对自己在安全教育中出现的困惑,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各自的安全育儿观,变一人的经验为大家的经验。在中班年段,我们重点开展交通安全的主题活动,鼓励孩子们争当“安全小卫士”,并把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设计的各种安全标志分发给同伴和行人。在大班年段,通过“我们一起找危险”活动,鼓励孩子们查找家里有哪些地方存有危险隐患,不能随便去碰;说说在幼儿园课内课外要注意哪些安全,在社区或公共场所要注意哪些安全,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调查表,并展示在班级安全主题墙。通过这样的亲子互动,既让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幼儿园的安全教育中,又让家长及时地了解了幼儿园安全教育的内容,做到家园同步。此外,我园结合宣传栏、卫生宣教、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园联系册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有关安全知识,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取得了家长的配合和支持,保证幼儿园和家庭的同步教育,使安全教育达到了最佳效果。

      常言道:“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于渔”。 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离不开安全,然而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地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地获得。自我保护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最基本的能力,对于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的幼儿来说,成人的关爱和时时防护固然重要,但教给孩子遇到危险时如何解决、如何进行自我保护更为重要。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究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让孩子们和我们一起共同撑起安全这把“保护伞”,一路高歌!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