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农村幼教 > 幼教研究

浅谈农村幼儿园在新教材实施中的难题和对策

发布日期:2011年07月24日
作者:范美蓉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蔡路幼儿园

     “课程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目标,从本社区、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家庭社区及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作为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积极利用和开发本地区特色的资源,为“新教材”服务,使之更适应本地孩子的水平发展,这是促进农村地区幼儿园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新教材的实践与开发要求与新课程理念保持一致,从而体现新教材的真实性——让孩子在自然的生活环境中获得经验和体验。然而,新教材的实施并不一帆风顺,资源地整合也不是什么都合情合理。面对传统的幼儿教育,教师和家长观念的转变,也不是一时间就能形成,其间难免遇到诸多难题。

     (一)教师面临的难题
      1、新教材的整合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幼儿教育,过多重视教师的技能技巧,分科明显,每个教师平时都有倾向于某一学科的习惯。而“新教材”的实施,需要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学习特点,树立幼儿教育的整合,这需要我们教师努力提高自身全面素质。随着幼儿园“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广大一线教师对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对于在农村地区工作的教师,以前接触外面新知识的机会不是很多,现在虽有增加,但是因离城区路途较远,交通不便等因素,外出观摩和培训时还是有一定的不便。接触到的外界信息还是远远跟不上城市教师的节奏。

      2、不能从实际出发,过分追求“城市化”。现在我们农村教师有了很多外出参观和学习的机会,但是有些外出观摩的课,内容不完全适合我们农村地区的幼儿。有的教师过于追求“城市化”和“新鲜感”,把外出观摩的课生搬硬套给孩子,只凭自己的想象和主观臆测,认为要扩大幼儿的视野,培育现代化的儿童,就必须追随城市化,投放现代化,往往忽视了身边真正可以利用的资源。

       3、如何有效发掘本土资源融入课堂?我们农村地区有自己得天独厚的特有资源,这些资源是我们日常教学中很好的“活”教材,关键是如何将这些本土资源有效融入课堂,发挥本土资源优势。随着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周围很多可以利用的资源已不常见,去发现和挖掘这类资源,势必需要我们教师无时无刻做个有心人。我们不仅要清楚了解身边可利用的本土资源有哪些?如种植田里的农作物、小河里的龙虾和鱼、自家饲养的小动物等,还要科学地掌握与这些资源相关联的知识内容。我们把特有的本土资源优势变为知识给予孩子时,要保持科学和严谨,并注重对新教材的替换和调整,这对我们农村幼儿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

    (二)家长面临的难题
     1、教育观念一时难以转变。农村地区大多数家长的教育理念还是停留在过去,很多家长对幼儿园目前开展的主题活动疑问很多,有的家长认为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一样就是学习识字,学习加减法,成天教孩子学这些知识的老师就是好老师,每天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的就是认真负责的老师。他们很难理解为什么幼儿园老师经常要让他们配合收集材料,填写家校互动的表格。他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孩子在园到底学到了什么”?不理解新教材对课程要求的整合,往往忽视孩子在日常表现出的思维、交往、动手、自主能力等各方面的进步与提高。

      2、家长较难配合活动中各类材料的收集。农村地区家长受过高等教育的不是很多,大多是初中文化水平,还有一些是只受过小学教育的外来媳妇,受自身文化程度限制,他们本身就难以在知识上对孩子有一个正确的引导,而且祖辈很多是文盲,让他们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知识影响和灌输更是不可能的事。幼儿园老师的教学意图难以和家长沟通,如果对孩子讲述一个故事,让孩子回家对家长讲述并让家长记录,资料收上来的时间也往往会拖得较长。

      3、受经济条件,电脑普及等限制,很多活动无法顺利开展。电脑在农村地区家庭中的普及率还不是很高,有时我们需要家长利用上网收集的各类资料和观赏多媒体课件来扩充孩子的知识,这方面就较难实现。因此,网上的“家校互动”也只是少部分家长和教师在进行交流。

    (三)孩子面临的难题
      1、新教材内容与农村孩子生活经验的差距。新教材是面向全体幼儿,致力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注重大局观,尤其借鉴了中心城区学前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因此,教材上的有些内容与我们农村孩子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差距。比如“街心花园”“东方书报亭”“浦江大桥”“地铁站”等活动内容对我们孩子来说还是较少见。在孩子不是很熟悉的情况下开展活动,往往只会事倍功半。

      2、孩子知识面与视野的拓宽受到一定限制。农村孩子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局限,孩子的视野相对不够开阔,知识面也不够宽广。导致孩子在语言表达、探索能力等方面表现不足,从而导致自信心等品质的欠缺。

      虽然在新教材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难题。关键是面对这些难题,如何找出合理有效的对策,清楚地知道教师、家长、幼儿到底该做些什么?也是我们值得深刻思考的问题。
     (一)教师该做些什么
      1、明确资源观和价值观,不一味地追求“时尚化”“城市化”。农村教师要根据本园儿童的兴趣、爱好、需要和发展水平,将周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为发展儿童的重要资源。“课程指南”对选择性课程定位是“因园而异”“因人而异”,体现了尊重幼儿园和幼儿个性的发展。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直接的实施者,其教育观、儿童观决定了教师的教育行为,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教育成效。因此,教师应使自己专业素质得以提高,增强自信心,建立“人尽其能,物尽其用”的朴素的资源观和价值观,自我提高,自我发展。

       2、做个有心人,将“本土”环境特点灵活运用于“新教材”。《课程指南》指出:“课程鼓励幼儿园结合自身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积极进行课程开发,创造性地落实课程的目标和要求。”既然新教材给予了教师更多的课程选择权,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本园、本班孩子的特点灵活运用教材。为此,农村幼儿教师应将教材内容与自己的实践结合,与幼儿的实际、环境等资源结合,充分考虑到地区之间的差异和本土资源优势。教师应做个有心人,在基本经验和教材内容的统整下利用资源,使新教材得以拓展、生成、选择、创造的灵活运用。如我们带孩子去幼儿园附近的农田、公园参观,看农民伯伯种田,带孩子去果园摘桃子,去池塘边看小蝌蚪、小青蛙…,拣拣小路上的石子……。这些丰富的资源都是孩子活动和思维创造的理想空间。

    (二)家长该做些什么 
      1、转变教育理念,使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随着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一些年轻家长的知识水平和文化视野也有所拓宽,他们开始崇尚幼儿自主发展的理念,逐步重视孩子自信心、交往、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因此与此类家长沟通往往要比祖辈家长交流更容易,年轻的家长能够更快更容易的转变教育观念。通过这些年轻家长的引导和潜移默化,使大部分的家长能意识到过去的教育方式可能约束孩子个性发展的某些弊端。

      2、挖掘本土资源优势,积极配合幼儿园工作。身处农村地区的家长应充分意识到我们身边的资源是一个无穷的宝藏,很多有价值的活动还是需要家长自己去发掘。有种植田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去种植田地帮点“小忙”;家中饲养鸡鸭或小猫小狗的可以让孩子给小动物喂喂饭,或者带孩子去附近的牛棚猪圈;家里收藏的有些旧时老物品也可以让孩子观察,比如“锄头、铁铲、镰刀…”这些能够让孩子好奇的东西。不要认为孩子对这些感兴趣就没出息,其实这足以让孩子的思维蹦出火花。

    (三)孩子该做些什么
      对于农村地区的孩子,我们不能要求过高,不能一味跟“城市”孩子比较,过分要求他们要跟“城市”孩子一样伶牙利齿,见多识广。我们农村的孩子有自己的个性,他们比较纯朴、诚实、守信等。只要他们有自信心和不怕输的品质,多进行探究能力训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便是健康和快乐的。

       总之,农村地区幼儿园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应把握好特有“优势”,拥有自己的“特质”,面临难题从容应对,创造性地选择新教材,从而走出一条真正适合农村幼儿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
                《走进新教材》(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编)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