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儿童发展 > 社会性发展

如何帮助儿童习得适宜的社会行为

发布日期:2011年07月05日
作者:嵇珺     来源:幼儿教育

     【摘要】儿童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习得能为社会所接纳的适宜行为。用管制和惩罚的方式来制止儿童的不适宜行为,会给儿童带来消极的自我认识和内心感受,不利于其获得自我管理能力。积极的做法应该是满足儿童的需要,增强儿童的能力,发展儿童的自信和自尊,给予儿童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的权利和机会。具体策略包括:创设合理的活动室环境;保持每天稳定有序的日程安排;让等待时间最小化,时间利用最大化;让儿童参与规则的制定;引导儿童用语言表达消极的内心感受: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帮助儿童释放消极情绪:采用“冲突谈话”的方式干预儿童的人际冲突;用积极的方式强化儿童适宜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榜样。

  【关键词】适宜的行为;不适宜的行为;增强能力;自我管理

  儿童并非生来就会按照社会所认可的方式去行事,而是随着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逐渐理解被社会所认同的行为规则。并学习如何与他人交往,以及怎样在必要的时候调整自己的行为。儿童这一系列的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不是自然发生的,他们需要教育者来帮助他们习得能为社会所接纳的适宜行为。

  一、对待儿童不适宜行为的消极方式:管制和惩罚

  儿童在一日生活和活动中常会出现一些不适宜的行为,对此,许多教师习惯的应对方式是以传统的“纪律”来约束。这种纪律约束通常意味着纠正甚至惩罚。这种管教方式确实可以制止儿童的不适宜行为,但效果只是暂时性的,而且会带来其他严重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这种来自于外部的控制不能帮助儿童很好地发展自我管理能力,相反,他们会更依赖成人的管制和约束。如果儿童不能做到自我管理,以后还是有可能再次出现不适宜的行为。另一方面,常用纪律管制和惩罚的手段会让儿童感到羞愧,对自己失去信心,并形成低自尊,尽管儿童不适宜的行为被暂时制止了,其内心产生的消极感受却得以延续。

  儿童出现不适宜行为往往源于他们缺乏安全感、有受挫感、对自我形象的消极认识以及父母不合理的教养方式。因为儿童的行为与儿童的需要有着密切的联系。儿童除了有基本的生理需要以外,还有被爱、被尊重以及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和价值感等心理需要。当儿童的这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就有可能产生不适宜的行为。比如当儿童感到不安、有压力或焦虑时,他们的行为可能会表现出扰乱性的、攻击性的或缠人的特点。如果教师意识到这些,就会明白,惩罚、严厉地对待、大声命令或批评是一种消极的方法,这样做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强化儿童渺小、负面的自我形象,它对儿童产生良好的自我概念,形成适宜的社会行为,并能够自我管理以及获得生活在社会中所需要的内在控制能力是没有帮助的。

  二、对待儿童不适宜行为的积极方式:满足儿童的需要,增强儿童的能力

  作为负有照顾和教育儿童责任的幼儿园教师,我们有必要了解自己在帮助儿童习得适宜行为过程中所充当的角色。我们需要为儿童提供指导,帮助他们获得和发展适宜的社会行为,而不是等到儿童出现不适宜的行为时才使用强加的“纪律”和惩罚的手段去制止和管教。鉴于儿童的需要会影响儿童的行为这一观点,预防和消除儿童不适宜行为的积极做法之一是敏感地回应儿童,满足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比如,为儿童营造安全、可信赖的环境和心理氛围,以缓解其焦虑和恐惧感;通过各种表达方式让儿童知道他们是被爱、被接纳的;尊重儿童,认可他们的能力和价值,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很重要,被别人需要,从而获得自信、懂得喜欢自己,等等。同时,要认识到指导儿童行为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儿童做到自我管理,达到自律,自觉表现出适宜的社会行为。因此,积极做法之二是要赋予并增强儿童的能力,支持儿童去学习怎样管理自己的行为。鼓励儿童学习相应的技巧和能力。教师要为儿童营造一个可以增强他们能力的环境,利用环境引导儿童按某种适宜的方式行事,不是因为别人希望他们那样做,而是因为他们自己愿意那样做。为此,教师要帮助儿童发展自信和积极的自尊,引导儿童进行有效的交流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增强儿童能力的关键在于在儿童能自我控制的情况下给他们实施控制的机会。因此,教师有必要给予儿童作选择和作决定的机会和权利,允许儿童自己来控制周围环境中的某些状况。

  三、帮助和指导儿童形成适宜社会行为的具体策略

  (一)采取积极的措施预防和消除儿童的不适宜行为

  1 创设合理的活动室环境

  创设合理的学习环境可以减少儿童之间的冲突,预防儿童不适宜行为的发生。首先,从活动室空间来看,如果给儿童提供了跑动的空间,他们就有可能在活动室里追逐奔跑。所以活动室里的布置不宜太空旷。太拥挤当然也不合适,容易增加攻击性行为的发生率,因为身体碰撞的意外会更多地发生在拥挤的空间里。其次,从为儿童提供的材料来看,如果教师为儿童提供的玩具和材料不充足,或者不适合儿童的发展水平,他们也会因玩具和材料而发生争吵。有研究者发现,发生在幼儿园里的人际冲突有90%以上是因所有物而引发的争吵。因为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幼儿通常认为活动室里的所有玩具和活动都是为自己而准备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更为充足的材料来预防和消除儿童的不适宜行为,解决人际冲突。另外,在氛围的营造上,教师可以在远离那些特别吵闹区域的位置标示出一个区域作为安静区,满足儿童的心理需要,因为每个人都有可能在一定的时间需要有一个能让自己安静下来和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

  2 保持每天稳定有序的日程安排

  预防儿童不适宜行为的一个有效策略是保持每天稳定有序的日程安排。稳定有序的日程可以让儿童清楚地知道一天里有哪些事情以及接下来要做些什么,这样会让他们比较有安全感。教师可以把有明确说明的日程表贴在儿童看得见的地方。日程表最好图文并茂,能让儿童看懂,对于日程表上的安排,教师尽量不要随意更改和变动。要注意的是,日程安排务必合理。让儿童感到比较舒适。比如,活跃的活动应该安排在安静活动的后面,在激烈的户外活动之后要安排一段安静或休息的时间,但如果儿童还没有活动到需要休息的程度,一般不要强迫他们休息。

  3 等待时间最小化。时间利用最大化

  不要让儿童等待。教师要预见到如果让儿童站着或坐着很长一段时间等待外出,或让儿童坐在桌子旁什么事也不做等待午餐,一些儿童就会出现破坏性的行为。教师要安排好时间,长时间的等待是不必要的。即使在过渡环节也要准备一些活动来吸引儿童的兴趣和注意,不要让儿童无事可做。教师可以给他们讲一个故事,做一个手指活动,唱一首歌,或玩一个游戏。

  给予儿童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自由选择和参与活动,与同伴交谈,完成他们正在做的事情,这也是一个预防儿童出现不适宜行为的有效策略。儿童做每件事需要花费的时间比我们预想的要长,如果他们因为活动时间受限而感到压力的话,就有可能出现不适宜的行为。

  4 让儿童参与规则的制订,给儿童的行为设限

  让儿童参与班级规则的制订可以防止儿童出现不适宜的行为。如果儿童知道别人期待自己做什么,他们通常会有更好的表现,在遵守规则方面也会表现得更为合作。教师可以和儿童一起讨论规则,也可以请儿童帮着制订一些简单的规则。教师可以把配有图示的规则贴在活动室的相应区域,以帮助儿童自我调节。

  教师在为儿童的行为设立限制时,首先要考虑几个问题:这些规则公平吗?各条规则之间有冲突吗?儿童能理解这些规则吗?他们了解在违反规则之后会有什么后果吗?如果儿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哪些限制,就会更愿意接受并执行这些规则。当然,限制应该是简单、少量的,一旦定下来则要坚决、持续地执行。比如,可以设立这样的限制:不允许出现伤害自己、伤害他人或破坏材料的行为。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遵守的规则,没有这样的限制。儿童可能会经常试探成人对他们容忍的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