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农村幼教 > 振兴之路

教育公平,让流动的花朵更娇艳

发布日期:2011年05月17日
作者:顾丽明     来源:早期教育

我镇原有人口不足5万,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外来人口已经远远超过了本地人口,这给镇教育资源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作为镇中心幼儿园,我们想方设法解决外来民工子弟这些“流动的花朵”的入园问题,以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一、高起点优化园区布局。实现办园条件公平

我镇原有中心幼儿同一所、村幼儿园一所。中心幼儿同硬件设施好,师资力量较强,在2001年就已被评为省优质幼儿同。而附设在一所小学里的村幼硬件设施不够配套。代课合同教师居多。中心幼儿园当时只招收本镇幼儿。而大批外地幼儿及一小部分靠近村幼的本镇幼儿被划入村幼入园。

这样的安排,首先让被划入村幼的那部分本地幼儿家长大为不满,为什么我们本地人,却要和外地民工子弟一样进入师资条件相对差的幼儿园呢?我们为什么不能和其他本地人那样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呢?而一些外地家长也认为:我们之所以出来打工就是为了孩子的将来,我们情愿多出钱,也要让孩子进好一点的幼儿园,接受优质的教育。因此每到招生的时候,家长到处找关系要进中心幼儿同。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的做法是:

1.巨资投入,园区布局大调整。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同等优质的教育资源,体现教育公平,20058月,村幼和中心幼儿园合并,2006年镇政府又斥资2100多万元易地新建了24个班规模的新幼儿同,原址的老同也进行了改造、完善。此后幼儿入园按就近施教区划分,大部分幼儿进入新址的南同,小部分幼儿在原址的北园。

2.合理编排,年级设置再分层。20078月,随着新园的交付使用,新问题又来了,大批家长的入同意向已不仅仅是进中心幼儿同,而是要进设施更先进的南园。特别是大批本地家长纷纷打报告,以各种各样的理由要求进入南园。北同逐渐只剩下外来民工子女。如此,造成了南同塞不下、北同吃不饱的状况。为此,幼儿同多次会同镇、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商讨这一问题,最后作出了北同设小班,南园设中、大班的决策。这样,每个幼儿都要先在北同上小班,再升人南园上中、大班,无论是本地生、外地生都享受到了同等的教育资源。按年龄段划分同区的做法于20098月开始实施,受到了上级领导的一致肯定,也得到了全体家长的拥护配合。特别是外地家长与本地人享受了同样的待遇,他们不再为自己是外地来的打工仔而自卑,脸上都洋溢着被尊重的自信。

二、高标准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师资配置公平

家长择同,很大程度上是“择师”。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均衡建设,软资源强才能算强,软资源均衡才是真均衡。为此,我们在教师队伍的打造和培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