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社区家庭 > 父母课堂

聚焦男孩教育

发布日期:2011年04月17日
    来源:摘自《幼儿教育》

  编者按:中国人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然而,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许多家长不但没有改变、消除这种倾向,反而以不科学的心态对待这一问题:他们渴望要男孩,但在具体的养育过程中,又觉得男孩教育“麻烦”,培养“困难”。于是,常给男孩这样的评价:调皮捣蛋、惹是生非、胆小懦弱,学习不勤奋、成绩不如女孩好,生活懒散、自理能力较差等。不少老师也反映:在学校里,男孩的主要问题是做事胆小,没有男子汉的坚毅和冲劲儿;没有责任感,遇事不敢担当;性格懦弱逃避,犯错后第一反应总是辩解和推诿:无论是班干部还是学习尖子都是女生居多等。总之,就是男孩没个男孩的样子。

  人们不禁要问:一些男孩为什么会这样?有专家分析指出:家长呵护过度是导致男孩低能的重要原因:男孩不“男”,确实和如今的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家长往往无视男孩的性别特征和成长规律,在教育上常常自相矛盾:一方面对男孩寄予厚望,希望他们将来能出人头地,支撑门户,光宗耀祖;另一方面又一味地娇宠、溺爱。舍不得让男孩去经历生活风雨,接受艰苦磨炼。试想,独生子女在家里本来就缺乏与兄弟姐妹之间的竞争和锻炼,再加上如此教育,还能造就名副其实的男子汉吗?

  那么,男孩究竟该如何教育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特意推出《聚焦男孩教育》,但愿能对家长有所裨益。

  调查:

  近来,我们就“男孩教育”问题,对多所幼儿园的部分小朋友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类综述如下,并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博士生导师、前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冯晓霞教授作精彩点评。

  关于性别辨识

  Q 你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吗?

  葛长青(小班):不知道。

  张威(小班):知道。

  陈依然(中班):知道,我是男孩。

  刘尚杰(大班):妈妈告诉过我,我是男孩。

  Q 你知道自己家里谁是男的谁是女的吗?

  吴错(小班):说不清。

  侯越(中班):知道,我和爸爸是男的,妈妈是女的。

  苗壮壮(中班):我们家都是男的,没有女的。因为妈妈与爸爸的发型一样,也是男的。

  田禾(大班):我和爸爸、爷爷都是男的;奶奶和妈妈是女的。

  Q 你能分清班里的小朋友谁是男的谁是女的吗?

  董文(小班):分不清。

  马正华(小班):不知道。

  彭鹏(中班):有的能分清,有的分不清。

  易争冠(大班):都能分清。

  点评:从上述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幼儿阶段的男孩教育,部分家长和老师好像疏忽了儿童性别意识的培养,因此,有少数孩子上了幼儿园还分不清男女。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性别意识是自我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而,要引导孩子认识自我,就必须从小培养其性别意识。幼儿的性别意识包括性别辨识、性别角色和性别概念三部分。所谓性别辨识,即意识到并承认自己或他人所属的性别,自己是男是女,别人是男是女。只有意识到自己或别人属于何种性别,才能使儿童按一定的性别角色做事。而性别角色,就是指孩子通过说话、做事,能对自己或对他人表明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能渐渐懂得,男孩的什么样行为才会得到人们的赞许,女孩怎样做才讨人喜欢,从而使自己的行为逐步符合社会认可的性别角色。

  一般来说,3周岁以前的幼儿性别意识模糊,但五六岁的孩子,已经知道了男女之间的差别。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气质、性别意识养成的关键阶段,对于那些对性别已有较清晰认识的孩子,应该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性别意识。如果在幼儿期不对孩子进行性别意识的培养,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个别孩子甚至还会出现性别行为和性别角色的异常反应,如幼儿时期的性别倒错、攻击异性,等等。尤其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没有朝夕相处的同性和异性的兄弟姐妹,缺少对同性的认同和对异性的了解,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性别意识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