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农村幼教 > 幼教研究

农村幼儿园探究性主题活动的实践研究

发布日期:2010年12月27日
作者:佘丽     来源:江苏省江都市张纲中心幼儿园
   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育模式也随之呈现出来--探究性主题教育活动,经过我们的研究、实践、总结,我们有了这样一种认识:它是一种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课程,它的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但是在活动开展之前需要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可以说它是一种师生共同建构的课程。 在新《纲要》指导下,探究性学习活动成为我园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幼儿自主学习、探究,享受探究的乐趣。

    作为一所农村幼儿园,究竟如何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如何使探究活动体现“农村特色”,并使之深入开展下去,来形成一套符合本园的园本化课程呢?这是我们一直存在的困惑,实践中,我们曾经历过这样几个阶段:不结合本园和幼儿的实际情况,盲目的模仿别人做过的探究主题活动,依葫芦画瓢的重来一遍;能上好探究活动,但不能很好的体现农村特色;结合农村特色,开展探究性主题活动。本文就我园开展探究主题活动实践的案例来展开一些粗浅分析:

    一、预设主题-------为关键经验的获得提供机会
    案例:秋天到了,自然界的事物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可孩子们却不知道“秋天的树木怎样了”“秋天有什么花卉”“秋天的田野里什么丰收了?………老师感到有必要让孩子认识秋天,了解一些秋天的季节特征。于是,“多彩的秋天”主题活动开始了。捡稻穗、挖山芋、摘柿子、赏菊、捡树叶……幼儿在探究活动中认识了多彩的秋天。

    老师预设的主题,为幼儿关键经验的获得提供了经验,带给幼儿的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探究活动。同时,老师通过预设的活动,调动挖掘农村有利的自然资源、幼儿能够自主的观察、触摸、探索、发现,带给孩子最真实、最精彩的亲身感受,也是最深刻的记忆。

   二、师幼互动中产生探究主题---------敏锐的捕捉幼儿的兴趣点
   案例:下了一个星期的雨,去龙川广场公园放风筝的计划因雨一推再推。早晨,孩子们扫兴的交流着前晚看到的天气预报:“今天又是下雨,明天还是下雨,后天还是下雨,怎么回事吗?”孩子们的埋怨引起了老师的关注,老师故意问:“为什么每天都下雨啊?”这下子,孩子们也纷纷质疑:“雨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这些天下的都是小雨啊?”……他们的疑问使一个新的主题应运而生。

   师幼互动的形式是多样的,或是启发式的,或是参与式的。但是不论是何种形式,教师都应该保持敏锐的教育机智。案例中,老师从孩子们消极的埋怨中捕捉稻他们关注的焦点,以质疑的方式反馈幼儿发出的互动信号,随之而来的疑问-----“为什么每天都下小雨?”“雨从哪里来?”……由此,带来了新的探究主题:“雨” 在互动中产生新的探究主题,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准确捕捉幼儿的兴趣点,抓住新的教育契机。作为幼儿学习生活中的引导者,聆听者、推动者,他们与幼儿在互动中碰撞出的火花,已并非一个新主题的“生成”,它还包含了老师对幼儿特点的了解和关注,对他们所关注事物的剖析、生成和再推动。

    三、幼儿自主生成的探究主题-------老师当好“催化剂”
    案例:阴天快下雨了,小朋友在户外活动,一群孩子围在一起观察着什么?凑近一看,原来是一群蚂蚁引起了孩子的探究兴趣,“蚂蚁怎么这么小,我看不清楚。”“蚂蚁是黑色的,有许多脚。”“蚂蚁排着对急急忙忙在干什么?”……一个小朋友跑到教室把科学区中的放大镜拿了出来,一下子蚂蚁变大了,看清楚了,可他们对蚂蚁在干什么却不知道,只能求助老师,于是,幼儿围绕“蚂蚁”进行了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找蚂蚁”、“蚂蚁的分工”“蚂蚁怎样传递信息”等等。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三五成群的讨论看到、听到、经历过的事情,虽然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决定了他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能力比较局限,但同伴之间的交流能产生一些热点,产生新的主题。

    幼儿之间的交流,来自于生活的关注,他们之间的交流促成他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的产生,作为老师,不能对幼儿的幼稚的言语、天真的交流仅仅付之一笑,而要当好“催化剂”,维持幼儿的兴趣,深化幼儿的话题,幼儿的好奇心无出不在,只要老师能参与到他们中去,就不难找到幼儿自主生成的主题。

    四、将有价值的问题转化为探究主题
    案例:“泥土”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孩子特的视角提出了形形色色的问题,:“为什么泥土里长出了小草、花、树?”“为什么有的泥土是灰的,有的是褐色的?”“泥土里有什么?”“为什么泥土里有了水变的很稀?”……孩子们的问题那么多,我对这些问题做了梳理,然后预设了第一个主题“有用的泥土”。

    问题是一种认知冲突,那么怎样让这种冲突引起大部分幼儿的共鸣?幼儿的问题是“散点”式的,关于“泥土”,他们有说不完的“为什么”,案例中,老师对幼儿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归纳后,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玩泥土”、“找找泥土里有什么?”、“种植花生”等,幼儿对泥土进行了自主探究。

    问题和探究主题是相辅相成的,问题是主题探索的起点,围绕着某个事物或现象的各个问题,经过提炼才可以上升为主题,另一方面,问题也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主题的深入开展需要“问题”的推动,。作为老师,要帮助幼儿对“问题”进行有选择性的归纳、提炼,使幼儿有初步的任务意识。

    由此可以看出,农村特色在探究性主题活动体现的淋漓尽致,尽管主题的来源不同,但都可以实现幼儿的发展。“探究主题”“农村特色”本身并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它只是为实现幼儿的最好发展而采取的一种手段,或者说是内容载体,在选择探究主题时,我们关注的并不是该主题的开展能否适应“潮流”,能否留下赏心悦目的“作品”,能否推出具有良好效果的“师范课”,而是更多的着眼于幼儿是否感兴趣,他们是否可以从中获得于主题有关的丰富经验。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