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教师发展 > 心理健康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应对策略的研究

发布日期:2010年09月21日

                       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应对策略的研究

 

                       王建君  天津市南开区第十五幼儿园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生活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转折期,对幼儿一身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影响。幼儿对幼儿园的喜爱和适应程度,不仅影响了幼儿学习积极性,更对幼儿今后各个方面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新入园的小班幼儿而言,幼儿园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幼儿心理上难免会有起伏、跌宕,他们一生中最初的“分离焦虑”是在幼儿园产生的。所以如何解决幼儿分离焦虑,灵活掌握应对策略,使幼儿能开开心心上幼儿园,是幼儿园和家长非常重视与关心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小班幼儿分离焦虑表现的观察与分析,探索缓解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安抚幼儿的情绪,促使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环境、新同伴,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分离焦虑是我们研究的内容。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社会发展迅速,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对人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个体能否很好地在社会中寻求发展与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适应社会的能力。消除分离焦虑,有助于幼儿愉快地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有助于幼儿与教师及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为幼儿园制定缓解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提供现实依据和策略参考,有助于幼儿园工作正常进行,免除家长的后顾之忧,细致而较全面地分析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对幼儿园、家长和幼儿三方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现象的调查研究,通过资料检索发现,幼儿分离焦虑问题已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界和家长的关注,相关的研究也渐增多。与只有联系的研究主要包括焦虑研究、亲子依恋研究、社会性发展研究等,以“分离焦虑”字样出现的研究,既有医学界病态分离焦虑症的研究,也有对婴幼儿心理问题的分析,一方面可为有关分离焦虑理论的完善提供可参考的数据和材料,另一方面充分发掘分离焦虑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以期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发挥其有力的作用,减少其不利的影响。黄志敏(2007)认为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具有一定的特点,幼儿自身、家庭及幼儿园等因素影响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钟东红(2007)则认为利用音乐缓解幼儿入园焦虑对稳定哭闹幼儿的情绪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史金娥(2007)在“互动”中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认为“互动”能稳定情绪消除入园的分离焦虑。佘翠花(2006)认为不同依恋类型幼儿的焦虑表现是不同的,可根据幼儿的分离焦虑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帮助幼儿稳定入园情绪,使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这些研究大多从研究者的角度进行理论构建或从婴幼儿身心特点出发探讨幼儿的分离焦虑的等等。但笔者认为,还缺乏从教师及家长相对全面地而细致地认识小班幼儿入园的分离焦虑,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缓解小班幼儿入园的分离焦虑。本文运用开放性访谈法、观察法等,并借鉴社会学领域关于社会事实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技术,对这一现象进行实际调查和理论探讨,研究的问题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为幼儿园教育服务。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1.选择新生班的依据。本研究选择了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二矿区某一级幼儿园小班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该幼儿园小班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本研究所研究的是具有普遍性问题,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不需要具有特定性和代表性;二是该幼儿园开展教育科研的氛围浓厚,教师素质较高且愿意配合研究;三是该幼儿园幼儿家长素质相对较高,育儿观念较先进,愿意配合研究。

    2.选择研究对象的依据。所选的研究对象是200791入园的且第一次接受幼儿园小班这一年龄班的教育,年龄在2岁半至3岁半之间。

    3.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作为本研究对象的小班幼儿共有26人,其中有男孩11人,女孩15人,年龄在26个月到36个月之间。

   (二)研究的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小班幼儿分离焦虑表现的观察,了解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现实表现,通过对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来探索缓解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策略。

   (三)研究的问题

   1.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幼儿与家长)

   2.有哪些策略可有效地应对小班幼儿分离焦虑?

  (四)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开放性访谈法、观察法等,并借鉴社会学领域关于社会事实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技术,对这一现象进行实际调查和理论探讨。

    1.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是本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研究者观察在自然情境下正在发生的情况,不用任何控制变量,模拟或从外部加以干涉,还利用录像手段获取更为详尽和全面的现场资料。

   2.访谈法

本研究中访谈法的运用主要是对现场观察到的一些行为和现象进行的了解和分析,并为幼儿分离焦虑个案的具体描述分析收集材料。

   (1)对教师的访谈。主要是教师在幼儿入园之前在分离焦虑问题上与家长有哪些沟通,以往工作经验里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的一些表现及持续时间,针对这一问题曾经采取过哪些措施以及效果如何等问题上与教师进行交流。

   (2)对幼儿的访谈。主要是在幼儿出现了一些分离焦虑的外显行为之后,进一步向幼儿询问原因,已确定行为的出现是由于分离焦虑产生的。

   (3)对家长的访谈。主要是在对分离焦虑情况较严重的幼儿家长进行交谈,了解幼儿及其家庭的一些情况,了解家长在幼儿入园之前后采取的一些措施等等来解释幼儿的行为,为个案的分析收集材料。

    三、研究结果

   (一)幼儿分离焦虑结果与分析

      1.幼儿分离焦虑行为表现结果与分析

31  幼儿主要分离焦虑表现人次分布表

行为

9. 3

9. 4

9. 5

9. 6

9. 7

9.10

9.11

9.12

9.13

总计

大声哭

55

56

51

42

30

22

20

16

8

300

 

3

2

6

11

16

12

19

9

4

82

依恋自带物

15

13

12

5

1

2

0

0

0

48

依恋老师

10

3

2

0

0

1

0

0

0

16

 

0

0

4

4

0

3

0

1

0

12

由上表可以看出,不同幼儿分离焦虑的表现是不同的。这反映在痛苦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上,也反映在焦虑情绪表达的方式上。例如,有的仅表现在与亲人分离的片刻情绪很坏,但亲人走后就转为正常;有的与亲人分离后还思念着,整天情绪很坏,容易哭闹;有的则神情紧张、呆板,不哭闹,独自枯坐等等。

    2.分离焦虑气质类型的结果与分析

幼儿的情绪主要与幼儿个人的气质有关,大致可分成以下几种类型:一为暴躁型、二为波动型、三为恋亲型、四为忧郁型。

暴躁型的孩子,一般脾气急躁,但他们比较爽快、干脆,适的孩子应能力较强,闹过之后很快能平静下来。如佳新小朋友入园第一天,老师刚接过他时,他就又哭又跳的,还用小脚踢老师呢!然而半小时不到,他就安静下来了,并且没有反覆的现象。
   
波动型的孩子,一般较情绪化,容易被新的环境所吸引,但时间不长又想回家了。如:婷婷小朋友入园第一天,她妈妈带她来园时,她并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哭哭啼啼的,而是好奇地玩起桌子上的积木,然后东走走,西看看。过了一段时间,她觉得幼儿园并不像她所想象的那样好玩,于是刚才她那甜甜的笑容顿时消失了,而取而代之的却是哭着要回家。

恋亲型的孩子,独立性较差,一般在家都得到父母和长辈过分的宠爱,他们极不愿意离开朝夕相处的亲人。原因之一是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太差了,不能独立地过集体生活,小班的欣怡小朋友就是很好的例子。她第一天来园,未进班就哭得像个泪人似的,紧紧搂着妈妈的脖子,她妈妈也不放心的样子,对她说“你别哭,我再陪你一会儿。”此时,她的哭声稍稍停息,当她妈妈看她不哭准备离开幼儿园的时候,她又死死地拉着她妈妈的衣服,哭叫起来。
       忧郁型的孩子,一般比较懂事,自控力强,感情也不那么外露,他们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会大哭大闹,但也难得看到他们开心,如:小班的龙龙小朋友,入园时没有缠着父母哭闹,从表面上看她情绪很稳定,但父母走后她也不像别的幼儿那样哇哇大哭,只是在一边默默地摸眼泪。由此可见,分离焦虑对孩子心理上的影响更应该引起重视。

    四、研究的策略建议

分离焦虑是焦虑的一种,是复合型负性的情绪,是幼儿内心冲突的产物,是幼儿从自然人到社会人转变过程中所发展起来的情绪。它既然不可以消除和避免,我们就应当正视其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正确引导并加以控制,为幼儿顺利健康的发展打下基础。根据有关材料统计显示,在小班幼儿新入园人数中,分离焦虑持续一周的占15%,持续两周的占65%,三周以上的占20%,由此可看出,解决好幼儿分离焦虑问题,对幼儿园、家长和幼儿都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消除幼儿分离焦虑,有助于幼儿愉快地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种活动,有助于幼儿与教师及同伴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为了尽快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保证正常的教育的尽快开展,结合在幼儿园实际工作中开展的可行性,缓解小班幼儿的分离焦虑,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策略:
   1.
观察性格类型,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

小班幼儿大致分为五种类型:依恋型、抗拒型、自由型、絮叨型、孤独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幼儿可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消除幼儿的分离焦虑。

依恋型的幼儿。甜甜第一天上幼儿园与父母难舍难分后,就紧紧地跟着第一个接她的老师,吃饭、睡觉都要老师陪,一刻见不到就着急地哭:“那个老师呢?那个老师呢?”并且几天都是如此。对于这类幼儿不能一味地安抚,在她情绪相对稳定后,应多引导它与其她小朋友接触,通过一些游戏活动使其融入到小朋友的之中,让她体会到老师是大家的老师,不是她一个人的老师。

自由型的幼儿。阳阳是个性格开朗、颇有些小男子汉气。一来到幼儿园看到有许多玩具开心得到处翻到处跑,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这类幼儿基本没有焦虑情绪,比较好带,但他没有上幼儿园的概念,老师可以让一位喜欢照顾同伴带着他玩,在和老生交往中初步懂得规则,遵守纪律。

抗拒型的幼儿。思思是一直大哭不愿进教室,好不容易哄进来,发现上当后就躺在地上,来回打滚不肯起来。对于这类幼儿要转移想家想父母的情绪。用音乐来吸引她、稳定情绪,或者带他们到户外玩滑梯、荡秋千等,分散他们想亲人的心情。

絮叨型的幼儿。雯雯天天都是边哭边问:“我妈妈怎么还不来接我,我要回家……”而且是反复地说,只有在家长快来解释才好一点。这类幼儿往往觉得不安全才不停地说,可给他创造一个熟悉的环境,以帮助他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给他的杯子、毛巾等贴上可爱的小标志,告诉他正确地取放方法,消除他的不安全感。

    孤独型幼儿。娇娇虽没有过多的反抗,却是极不情愿地进来的,坐在那看着其他小朋友游戏、活动而她却不参与。这类幼儿可到活动区里充分发泄自己的情感、可以到这里哭一会儿,将真实情感表达出来。这样慢慢地幼儿就会由相信到接受你了,愿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你。

   2.家园共育的亲子活动

通过开展亲子活动,让家长熟悉幼儿园,了老师并接触现代教育理念,让教师尽快了解幼儿,让幼儿在家长、教师的陪同下自然完成心理过渡,让幼儿感受集体生活,在活动中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对幼儿园教师不再陌生,消除了初上幼儿园的“分离焦虑”,培养幼儿对幼儿园的情感,迈出从家庭走向集体的第一步,为幼儿园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整个活动分为:点名时间、天才时间、勇敢时间、整理时间、快乐时间,幼儿通过参加一系列的活动,了解活动内容、形式、方法,熟悉幼儿园的环境设施,熟悉教师,懂得一些规则要求。如:点名活动时观察幼儿被点到名时的表现,并增加拥抱幼儿的动作,使幼儿和教师的距离拉近,没有了陌生感,通过小小的点名环节,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和自我表现力,在为同伴鼓掌说××真棒××欢迎你,使幼儿懂得要学会欣赏别人。

向家长介绍现代育儿观,提高家长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技能,实现家园教育的同步,丰富教师的工作经验,不断提高教师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育水平。统一教育思想,形成教育的一致性,达到教师、家长、幼儿三方共同互动的教育。

为了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为每名幼儿建立了《幼儿在园观察记录表》和《幼儿在家观察记录表》(见表),通过观察记录幼儿情绪情感表达的方法、特点,探索有效干预策略。这既能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第一手资料,也有利于引导家长关注幼儿,冷静地分析幼儿的适应情况,共同帮助幼儿度过分离焦虑期。

幼儿在园观察记录表(部分)

   

幼儿行为

教师采取的教育对策

94

刚开学,幼儿陆续入园。思思是姑姑送来的,一入园就哭,对任何活动都不感兴趣,对教师的安慰和关心也置之不理。

用语言、动作地加以安慰都无济于事,思思一只哭到中午家人来接。

914

开学块半个月了,思思仍然排斥教师和小朋友,不愿意和大家一起玩,但一到户外玩大型玩具就不哭了。

户外丰富多彩的大型玩具、自然环境让思思心情放松,为此教师调整策略将一些活动安排在室外进行,尽量让她放松心情。

924

思思早上带来许多钙奶,一一分给小朋友没有哭,一天都能参加教师组织的活动,尤其是在户外活动时露出难得的笑容。

教师并不过于亲近思思,而是关注她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108

一个月来,思思都不愿意睡午觉,只好先让她在活动时看书,以免影响其他幼儿。

思思的适应过程比较长,所以只能先顺应,“忽视”她的行为。

……

 

 

幼儿在加观察记录表(部分)

   

幼儿行为表现

家长采取的教育对策

94

一直哭,吃饭、睡觉方面都比以前依恋严重。

强行送孩子入幼儿园。

911

早晨入园要妈妈抱,反复询问什么时候来接。

转移注意力,谈话内容不涉及幼儿园,而是聊其他小朋友的表现。

924

上幼儿园、回家都能自己走,不拥抱,愿意说幼儿园的事。

给予肯定和鼓励。

108

自己收拾小书包,催促家长带她上幼儿园,但路上反复强调到幼儿园不要喷口腔。

暂时答应不喷口腔的要求,以减少孩子对幼儿园的抵触情绪。

……

 

 


   3.树立榜样,使幼儿实现从家庭到幼儿园的顺利过渡。

常言道:“榜样是最好的老师”。对那些哭闹不休的幼儿,教师要坚持正面引导。比如:一个班级中总有几个上过亲子班的幼儿,这些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一般不会再哭闹了,教师就可以视他们为榜样,正面教育哭闹的幼儿要向他们学习,有些幼儿为了得到老师的夸奖,也会停止哭声,切忌呵斥、恫吓、鄙视他们。教师应循循善诱、循序渐进,逐步消除分离焦虑的情绪,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同时也可以用故事《高高兴兴上幼儿园》,诗歌《幼儿园里朋友多》,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等,这些可让幼儿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感染力。
    4.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最独特的、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有些心理学家把游戏称为幼儿的“主导活动”。我国著名的学期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是因为游戏在幼儿生活中确实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与机能的快感相联系,可缓解紧张状态,给幼儿带来巨大的快乐。因此,开学初,教师可设计一些新颖的、有趣的游戏活动。这不仅能消除幼儿相互之间以及与教师之间的陌生感和恐惧感,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情绪,而且还可以使幼儿对新环境产生新鲜感,这种方法对波动型的幼儿最为有效。
   
小班幼儿刚刚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还不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很多孩子会因为环境的改变导致情绪的极大波动而产生焦虑,因此,创造良好的区域活动环境缓解分离焦虑具体做法是:创设温馨的家庭式区域环境,将区域活动的内容与角色游戏有效整合。“家”是一个窝,是一个温暖、舒适、安宁、气氛浓郁的窝。家里有威严的爸爸、温柔的妈妈,可爱的宝宝,柔软的床、精细的家具,合理的生活用品,还有美丽的花草和小金鱼。家庭式区域环境的创设,有助于增进小班幼儿对环境的亲切感和信任度,减少分离焦虑,尽快融入集体,在获得良好情感体验的同时学会生活。  

在刚开学初的区域活动中,创设了温馨的嘟嘟家、点点家。嘟嘟家、点点家都有幼儿喜欢的隐蔽角、玩具角、厨房等;将益智角、语言区、建构区的游戏材料投放到娃娃家,变成点点嘟嘟家的玩具、点点家的书房、嘟嘟家的可变化的围墙。这样,让幼儿以喜欢的娃娃家游戏为主线,将区域活动的内容与角色游戏有效整和,尽量满足幼儿独自玩玩具的习惯,在区域中尽量将贴近幼儿生活的玩具准备得充分一点,多一点。如:每个娃娃家的玩具角都收集了大量由幼儿家长提供的幼儿喜欢的娃娃、绒毛玩具等,幼儿喜欢抱着玩具在小角落里独自玩。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的需求,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既符合每个孩子的需要,又能使每个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在娃娃家中,引导适应能力差的幼儿学着照顾好娃娃:“宝宝,不哭不哭,爸爸妈妈去上班,宝宝上幼儿园。”引导能力一般的幼儿在娃娃家尝试内用勺子舀豆子喂宝宝,开瓶盖、包糖果、将小肌肉的训练与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引导能力强的幼儿在娃娃家玩好之后物归原处,使不同能力的幼儿都能愉快而积极的活动。幼儿是“家”中的小主人,在“家”中,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潜力。

幼儿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但我们怎样尽量其较快地稳定情绪愉快地上幼儿园呢?这还在于我们教师怎样去用心地做,笔者相信只要我们用爱心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和关心爱护幼儿、教育幼儿,面对不同的分离焦虑,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育对策才能奏效,而幼儿也会很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张张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笑脸。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