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教师发展 > 发展现状

浅谈男性在幼儿园的重要作用 

发布日期:2010年04月14日

        幼教对于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说非常重要的,所以幼教老师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从儿童成长方面来说,特别是从他们的人格的健全,以及非智力因素心理品质这方面,幼儿教师的作用不容忽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学前教育理论的不断深化更新,男性在幼儿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社会提及和重视。本文所指的男性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指从事幼儿教学的男教师;二是指从事幼儿教辅的行政人员、电教、后勤等方面的男性职工。无论是哪类人员,男性在幼儿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共识被幼教专家、家长认可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幼儿园管理者在招人的过程中,特别重视全园教职工性别的搭配和分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招收一部分男性职工给幼儿园带来更多的“阳气”。
        按照传统的幼儿教育格局,幼儿园几乎是清一色的女性,这种状况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我国在引进幼儿教育体系时主要参照外国的幼教模式,幼儿教育主要由女性承担。二是女性性别特征的原因,女性的温柔、细心、体贴等心理特征更加适合幼儿教育的需要。三是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带孩子”是女人的事情,“大老爷们”应该出去挣钱,怎么能一天没事带孩子。基于以上三个原因形成了我国目前的幼教教师格局。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幼儿园清一色的女性教师对于孩子,尤其是男孩子的性格形成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有些幼儿出现了女性化的倾向。比如某大班的男孩,长得白白净净,留着一头女孩的长发,说话慢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性格温情柔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回答问题像个小猫,一点男孩子的感觉都没有。这个男孩就出现了严重的女性化倾向,不利于其将来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形成。产生男孩子女性化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幼儿的性格形成,与幼儿的遗传、教育、教育环境有关,但是其决定作用还是后天的教育和培养,教育者的过度保护,不良示范,以及女性化的教育环境都不利于幼儿男性度的成长。一是在家庭教育中,大多数家庭主要由母亲或者爷爷奶奶带孩子,当孩子遇到危险时母亲或者爷爷奶奶只是说“不能去,危险”,而孩子根本无法理解有什么危险,有多大危险,强行剥夺了孩子对于危险的总结。在保证孩子健康的情况下,有时候可以尝试让孩子亲自体验危险,比如:当孩子要触摸一盆带刺的植物时,家长不妨先告诉孩子“刺扎手,不能摸”,如果孩子不听话,强意要摸时,家长再无需制止,当孩子摸完体验完疼痛后,下次你让他摸他也不摸了。如果让孩子不体验这一过程,强行剥夺孩子对于危险的总结,久而久之,孩子只是对家长唯唯诺诺,唯家长马首是瞻;要不就是容易形成越不让做,他偏做的逆反性格。二是幼儿成长阶段,幼儿跟作为女性的母亲或者女教师接触多一点,当见到虫子时,她们往往吓得躲到一边;对一些不是很干净的地方也比较排斥,一般来说总是远离这些东西,避免任何接触。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整天和女性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受到很大的影响,容易造成女性化的性格。
        人们常常说幼儿园“阴气太重”,缺乏“阳气”,此“阴气”主要指的是阴柔之气,而“阳气”主要指阳刚之气。一些家长往往抱怨孩子缺乏勇敢、坚毅、果断的品质,这肯定与幼儿教育师资性别特殊性有一定联系。现代幼教理论认为,拥有双性化的幼儿个体具有较高的自尊、较少的心理疾病、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双性化的人比单性化的人更受欢迎。幼儿园老师每周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总共有40小时左右,占据幼儿生活中的70%的主要活动时间。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园引进男教师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因为男性的开朗、自信、勇敢、豁达等特点,可为儿童树立学习的榜样,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女性教育的不足。男老师会担负起一种与女老师不同的职责,女老师对孩子们的教育采用温和的方式,习惯用爱抚的方式去关爱孩子。而男幼师则把孩子们放在活动中,尝试经历各种锻炼,让孩子学会勇敢和坚强。一个完善的幼教教师体系应该同时具有男教师和女教师,男教师的“钢性”教育与女教师的“柔性”教育完美的结合,可以使儿童得到全方位的性别影响,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男性教师的“粗犷与豪放”会补充长期在女性关爱环境中成长的男孩子身上所具有的“阳刚之气”,也会使女孩子从小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坚强,即我们前面所说的双性化性格。
另外,站在幼儿园教师本身的性别特点考虑,幼儿园也需要男性。比如一个幼儿园全部都是女教职工,没有一个男性,这对老师们来说也是一种“不健康”的工作环境。俗话说的好:“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女教师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塑造同样需要关注,人格完整健全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人。女教师跟女教师每天打交道,时间久了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和摩擦,既不利于同事间的团结,又不利于幼儿教学。幼儿园有男性后,女教师总是喜欢和男性职工交往,男性相对来说比较宽容大度一些,分析问题逻辑思维更加清晰一些,比较理性化。女教师的感性和男职工的理性形成了良好的互补关系,客观上促使幼儿园的工作也向着一个良性的方向发展。
幼儿园引进男性教职工,男性教职工的“健康”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个“健康”主要侧重于心理健康和生活压力。有人担心男性置身于“姹紫嫣红”的女性群体中,久而久之是否会被“同化”成“婆婆妈妈”式的男人?另一方面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对于男性担任幼儿教师或者在幼儿园工作有一些偏见,认为幼儿园的工作就应该是女性的工作,男性不适宜从事这一行的工作,“优秀的男人是不会干这一行的”,这类话极大的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这样客观上造成了在幼儿园工作的男性社会地位相对比较低,给男性增加了许多心理上的压力。再加上社会对于男性的要求要高很多,男性还要担负起家庭的重担,目前幼儿教师收入普遍不高,工资与住房的现实状况使男教师在生活上特别是婚姻上常遇到坎坷,幼儿园的男性承受了比其它行业男性多的多心理压力。为了改善生存的基本条件,也许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心爱的职业去谋求新的岗位。   
        当然,男性在幼儿园中也有其弊端。有人认为男性男老师始终不如女老师细心,跟男老师在一起,孩子经常会磕磕碰碰,特别不让人放心。也有人认为男性教师上课对一些女幼儿来说,有不方便的地方。总的来说,任何事情都有利和弊的一面,人们总是努力发挥其有利的一面,努力克制其弊的一面。我们相信,男性加入幼教行业,作为一个新的幼儿教学理念和思想,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还需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最终形成一套有利于幼儿教育的理论体系,推动幼教事业向前发展。

(作者:李国荣   甘肃省兰州市甘肃保育院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