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对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影响

发布日期:2010年03月02日

      随着幼教事业的发展和幼教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幼儿的健康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领域中受到了高度重视,作为体育试验基地,我班的健康教育成为我园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教育不仅受到幼儿的喜爱,同时引导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锻炼,有效提高幼儿身体的基本动作和活动能力,在活动中对幼儿的心里、生理及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园在新的健康理念下,充分挖掘当地游戏资源,将易学、易会、易传、及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特点的传统文化民间游戏带到幼儿身边。民间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在与众多伙伴共同游戏时,游戏会更趋于复杂化,使得幼儿在平等的游戏合作中得到多方面的交流和体验,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很大的作用。民间游戏经过时间的筛选,它所蕴含着的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民间气质和文化素养非常浓厚。它也有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游戏中也蕴含着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都会时时出现在幼儿的游戏之中,反复感受、实践中,他们的社会道德知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等社会性的发展不断得到扩大、巩固、升华。
        一、通过游戏帮助幼儿获得成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健康领域在幼儿发展的内容中提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民间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娱乐性、随机性等特点,它的内容一般是生动具体,形式也非常活泼、轻松,同时还配有节奏明快、郎郎上口的儿歌、绕口令等,非常受孩子们的欢迎,孩子们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能得到强烈的情感体验。如:在我班开展的民间游戏“跳皮筋”,先开始幼儿练习简单的跳跃,双脚合并跳皮筋, 部分幼儿能够掌握跳皮筋的技能,大胆地尝试跳跃,但也有个别很胆怯的孩子,不敢尝试。这时我就有意识地请能力较强的孩子进行试跳。经过老师的不断鼓励,并在同伴加油声下,孩子尝试了参与。接着练习将儿歌加入跳皮筋的游戏中,进行单脚跳皮筋,游戏中的儿歌趣味性强,有节奏性,朗朗上口。如游戏“小皮球踩一个,出来、小皮球,踩两个,出来;小河流水哗啦啦,有个小孩叫妈妈,”等,幼儿边念或唱儿歌时情绪愉快,愿意积极尝试 ,同时也能体会游戏的快乐;孩子的自信心就树立起来。
  
        看到孩子们对跳跃的技能已熟练,我又把民间游戏跳竹竿交给孩子,让孩子感受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积累经验,并且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完成从来没有尝试过的较难的任务,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产生一种快乐与满足的情感体验。每当孩子们在克服困难,学会某种动作时,他们都会产生一种喜悦心情,感到自己有所进步而增强了自信心。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社会领域对幼儿发展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可见也把幼儿自信心的发展放在了首位。有人说:“自信是帆”、“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确实,自信心的形成对个人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可见我园进行的民间体育游戏的开展不仅能够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同时培养了快乐的情感。
        二、多样化的游戏促进幼儿良好品质产生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社会领域第二个教育目标提出的是:“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与分享。”丰富的游戏是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手段,开展多样化形式的游戏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皮亚杰说过:“儿童游戏包含着大千世界的一种缩影。这种游戏中的微型世界反映了由一系列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所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而许多民间游戏的顺利进行,都取决于幼儿对游戏形式的喜爱。如挑选骨节并洗净,玩抓骨节的游戏、用几根鸡毛和一颗纽扣做个毽子踢一踢、用一根小树枝和一根皮筋做把弹弓玩一玩、拿几根稻草编个草帽戴一戴、甚至拿竹竿当马骑、在地上画飞机房来跳房、唱儿歌,跳皮筋、用一根细绳玩两人翻绳游戏等这些都是丰富多彩,玩法各异。民间游戏多半是幼儿自娱自乐的活动,在游戏幼儿往往自由结伴,自己组织,在游戏中如何与同伴协调一致,合作友好的玩是对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考验。在游戏中,幼儿体会到: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服从合适应集体遇事就要多动脑筋,多协商,才能达到共同游戏的目的。通过在游戏的多样化 来实现共同遵守规则 ,齐心协力地完成游戏活动。如“打沙包”,用手心手背游戏把幼儿分成两组,再用石头剪刀布分配一组打,另一组接,被打中又未接到的则退出,但剩下的组员,可以通过接住沙包来救回自己的同伴。这样每一位组员都肩负着挽救同伴的责任,因为只有努力合作,让组员都在场,才能保全力量,使小组立于不败之地。因游戏内容所定,幼儿能通过集体努力感受到胜利的喜悦,也可能因自己的失误感受到失败,这些体验使幼儿萌发责任感,锻炼抗挫能力,树立起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三、应用适宜的教育方法,建立游戏规则,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社会规则和日常行为规则的教育是幼儿阶段社会性教育的重头戏。每个游戏都有相应的规则,规则是每个幼儿必须遵守的。如幼儿在玩毽子游戏时,让幼儿学习简单的踢、尖、掌、落,我班幼儿在刚接触时有困难,在每个毽子上绑根绳,让幼儿自己根据各自高低来调绳子长短,让自己建立规则,选择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幼儿进行比赛,以此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同时,同龄孩子利用石头剪刀步布,来决定游戏规则。在民间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游戏规则的内容要生动、广泛。幼儿经常需要扮演角色,角色中的思想、行为、情感、态度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的思想、行为习惯,从中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一些好的品质,如:点兵点将,划拳等。为产生角色提供依据,而这些依据的结果是人人平等。 又如幼儿在玩“翻翻棋”游戏时,幼儿在掌握了两人玩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当改变游戏人数、游戏规则,来增加游戏难度,将其变成四个人完的游戏,将游戏规则进行适当的改变。这样就能更好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游戏的兴趣使幼儿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游戏的规则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学习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用规则协调关系,使幼儿集体意识增强,也让幼儿学习从新的角度看问题。
        四、抓住幼儿对话、协商的机会,促进交往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社会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民间游戏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积极的社会化更可能出在自由游戏中,而不是出现在成人组织或设计的活动中。
首先,民间游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迫使他们相互表白,逐渐学会了表达,丰富了词汇,而且儿歌趣味性强,有节奏性,朗朗上口。如民间游戏"踢脚板", 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踢人踢脚板,我们来打脚,金子脚,银子脚,打着一只尕半脚"等,幼儿边念儿歌边拍手,这样可以增进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其次,由于幼儿个性有差异,在游戏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不同意见,产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进行充分协商,统一意见,协调彼此的行动,达到合作的目的。例如:孩子在玩民间游戏"贴膏药"时,追者和逃者在拍和碰的意见上而争执起来。这个说他"的衣服被 碰到了就算抓住",那个说自己"已经逃出就不算被抓住"。这时,我让孩子们回到身边,让他们互相讨论商量,制定一个"被抓住"的标准,我引导他们统一了意见,最后,他们又愉快地玩起了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平等的关系,使他们有多方面的交流,并且相互影响着,教师要指导孩子学习换位思考,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而克服自我中心,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性行为。正如瑞吉欧教育理念所说的:“儿童是坚强的,他们有能力担当自我成长过程的主角,儿童之间尽管有着一定的差异,但他们都试图通过与别人的对话,互动与协议来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与别人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在民间游戏活动的实施与开展里,新的健康理念不仅能够挖掘当地传统文化、民间气质、文化素养,并且丰富幼儿身边社会教育的内容, 同时还让幼儿在实践中,他们的社会道德知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等社会性的发展得到扩大、巩固、升华。

(作者:莫艳玲  青海省政府机关幼儿园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