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儿童发展 > 认知发展

3—4岁幼儿认知方式差异的观察研究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13日

一、蜻蜓点水——引子

喜欢完美,即使是一个普通的教学活动,我力求孩子们能在快乐和谐的气氛中掌握传授的内容——一个不拉。出色的表现自己,容不得孩子们在我兴致盎然之时随心所欲,略带偏激的想法有时却被无情的事实击溃,留下的不是责怪孩子,而是长长的思考……一件偶然的小事,使我重新认识了这些孩子,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每一位孩子,重新定夺了属于孩子个体的认知方式,一味的顾大局或许淹没的是更多闪耀的智慧星。

晟晟,一个相当调皮的男孩儿,古灵精怪,小脑瓜子特别好使。宠他,因为他可爱至极,聪明至极。我喜欢在孩子中淋漓尽致的表现,力求尽善尽美;我喜欢孩子用那略似崇拜的眼神仰望着我,以显“道貌岸然”;可是他却藐视我的付出,当我竭尽所能展示自己,当我自信锁定他们时,他却目光流离,根本无视我一遍又一遍精彩的“表演”。大动肝火,因为他“贬低”我的劳动,惩罚他怵立一边,“命令”他继续“深造”。但是显然他抵触了,从他厌恶的表情传递给我一个信息——他对我的“发奋图强”不屑一顾。难道他已经会了?直觉告诉我“不可能”。因为以往一首儿歌或者一则故事最少在四遍后孩子才会朗诵或者复述故事中简单的人物关系以及事件缘由。可现在才两遍,然而他又是在没有高度重视的前提下学习,即使有点略知一二吧,也不可能大全。“严刑逼供”晟晟的时间安排在活动结束后,这是我俩之间的对话……

老师: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东张西望的,有什么好看的?(凶神恶煞型)

晟晟:……(用眼睛瞟我,不做声)

老师:你会了吗?念给我听。如果不会,今天中午饭也不用吃了。(纯粹借机报复)

晟晟:我会了……(可怜状,但略带自信)

老师:你会了,真会了,我就不信,才两遍你就会了不可能。(怀疑,绝对怀疑,加重语气但明显有点失望)

晟晟:毛巾,毛巾,和我亲亲,亲亲嘴巴……..(声音响亮,完整朗诵)

老师:……(惊讶状,一脸迷茫)

1位幼儿

1位幼儿

2位幼儿

3位幼儿

3位幼儿

根本不会

完整背诵

在老师的提醒勉强背诵

独自背诵一半

能跟着老师说上几句

孩子的表现顿时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对于一首新教的儿歌,然而又是在没有特别集中倾听的状态下却如此之快地接受了。难道他以往所累计掌握的知识速度也同样吗?其他孩子又会如何呢?……为了求证,我抽取了十位孩子,让他们复述我刚才所教的内容,结果让我不由的汗颜:

 

我发现,玲玲小朋友原本在我的眼中定位是个上课特别认真听讲的孩子,结果她测试的档位却在:在老师的提醒下勉强背诵(2位幼儿)。可我分明看到她是那么卖力的学习,全神贯注的学习。这又该如何解释呢?栋栋的意外更让我不知所措,他在所学过程中只是偶然的分散了注意力,在我的提醒下很快恢复了学习的动力,清楚地听到他跟着我大声地朗诵,可是结果显示:只能跟着老师说上几句(3位幼儿)。为什么同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在同一个单位时间内,在不同的孩子身上会产生如此不同的效果?突然,使我想起了曾有人说过:儿童的认知方式是由差异的。或许,这种结果由于方式不同而造成的。

二:立竿见影——分析

一百个孩子有一百种认知方式。

所谓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系指个体在对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它是一个人在感知,记忆和思维中经常采用的,受到偏爱的和习惯了的态度和风格,它并没有好坏之分。比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幼儿学得较快,有的幼儿学得较慢,有的幼儿在思考解决问题时常常需要老师和其他同伴的帮助,而有的幼儿则主要依靠自己的判断等等。它表明,孩子在学习活动中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深入研究幼儿的认知方式,对改进教学,因材施教,合理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是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

认知方式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但我们所关注得不乏有这六种:1.冲动型2.沉思型3.系列型4.同时型5.场独立性6.场依存性。认知方式存在的差异,势必左右着儿童的思维,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所以我们将视角对准了孩子,想更详细的了解每一位幼儿。我们小班有31位孩子,由于考虑到课题的质量与实施过程中的困难,本次跟踪研究对象确定为12位幼儿。通过对他们进行为期半年的跟踪,试图发现并检验 ——“一百个孩子有一百种认知方式”。(跟踪材料详见附件)

作为幼儿教师,除了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应该洞悉个体存在的学习方式方法的异同,从而推导出教学的“因人而异”。通过细致的观察,认真地记录,概括地分析,12位幼儿占据了认知方式的六大类型:

 

方式

冲动型

沉思型

系列型

同时型

场独立性

场依存性

人数

1

2

2

2

3

2

根据对幼儿认知方式的观察与了解,结合多元智能理论的分析,发现由于一个人的优势智能的影响,逐步使他形成一种特有的认知方式。每一个孩子属于完全独立的个体,然而,我们却经常埋怨孩子,希望他们整齐划一,过于重视教学结果而忽视了孩子学习的过程与认知方式的采用。从以上的结果不难发现,孩子本身的认知方式决定了他处理问题,学习研究,探索讨论的习惯与方法。

三:抛砖引玉——认别

1.鉴别沉思型与场独立性的异同。

这是容易混淆的两类认知方式,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将直接影响着我们对孩子的正确判别。问题的易难,所以就会导致幼儿产生不同的解决速度,沉思型幼儿则容易长时间的陷入问题中,力求找到解决的方案,而且想得比较周全细致;这种孩子不愿意发生太多的错误,对事件的准确性要求也比较高。场独立性的幼儿体现出来的表象与沉思型有略微相似之处(以安静的思考问题为主),但他们在处理问题过程中思维的灵活性要比沉思型的幼儿强,受主观意识左右浓烈,过于追求“自我空间”不太考虑环境的影响,然而沉思型幼儿就易受外在对他的刺激,在某种程度上会改变自己的想法,例如当别人不赞同他的意见时,沉思型的幼儿以沉默代替了辩诉,场独立性幼儿就不同了,他会用自己的观点极力阐述表明自己的立场。两者的界定需要教师用足够的时间观察孩子,记录孩子,解释孩子,或许,我们又会发现更有价值的素材。

2.划分同时型与冲动型的界限。

行为的好动,语言的大胆,很容易让教师将这样幼儿的认知方式定性为冲动型。其实不然,同时型的幼儿照样属于情感外露,积极主动,喜怒哀乐皆形于色的,那副表情多变的脸能折射出他们内心的世界,就如:附件材料幼儿(1),但跟幼儿(2)的表现又有所不同。从现象的描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冲动型幼儿的思维与行动的严重脱节,表里不一的状态始终围绕着他的生活与学习,想表现的完美然而能力的有限阻碍了他的表达,“思考问题不求质量只求速度”是这类孩子追求的最高的精神境界。同时型的幼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而且富有感染力,思维灵活,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而出现错误的现象比较少,能够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严密且逻辑性较强,弹性较大,不会在一个思路上来回颠簸,愿意尝试不同的途径,想象的空间旷阔而深远。

总而言之,行动敏捷,对各种环境的适应力强,教育的可塑性强是两者认知方式的共同之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过程中的截然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的因为他们身上的某种类似(好动)而将两者统划,正确辨别幼儿的认知方式是要需要通过综合分析比较的,不可一概而论。

3.简议系列型幼儿的独特性。

系列型认知方式的判定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这类孩子学习方式最集中的表现是通过语言来传递的,也是这六大类型中最难定论的一种,曾经困惑了我很久。半年来,通过了对他们细致的观察,发现这类幼儿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带动整个班级幼儿思维的领头人,因为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向准确而到位,解决问题的手法精练而果断。不会因为思维的断续而改变问题的继续,他们始终会帮助自己更好的处理事件。尤其附件材料幼儿(6),他对问题的把握到了无需再另思考的地步,所以他能轻易的将打乱的图片顺序重新排列,这就是系列型幼儿思维的不同以及独特之处。这些孩子一般语言表达能力特强,词汇量的积累也胜于同伴。但他们孩子也存在着缺点,就是太过于理性,思维的扩张度受到一定的限制,就如他们认为圆圈只代表太阳,属于思维综合型,缺乏丰富的想象力。

4.熟知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的不同特征。

这是六大类型中最主要,最典型的两类,它由H·A·威特金提出的。在经历了无数次的研究与试验,确定了“场”的深刻含义,它包含了各种人,物和事。但很多教师开始时对于这个“场”的理解存在着局限性。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的人格差异存在于心理的各个方面,如知觉、思维、学习、人际交往的等等。从其人格整体来说,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这任一维度都没有好坏之分,他们在各自不同的领域独领风骚。就如:附件材料幼儿(8)、幼儿(11)、幼儿(12),他们在认知领域显示了绝对的优势,处理问题的灵活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幼儿,善于抽象思维,在自我学习中积累了经验,不受“场”带来的外在困惑。而场依存性的幼儿在人际关系中显示出优势,可见场“的作用之大,就如幼儿(5)与幼儿(10),她们很善于体察别人,与同伴总能友好相处,不像场独立性的幼儿喜欢单独思考或游戏,而他们总喜欢成群结队的探讨问题,容易受外在的影响间接诱导自己的行为。

通过观察,这两类的孩子最容易用肉眼来判定,他们是完全独立的两类,不存在着必要的联系,有的只是本质的区别。我个人认为,这两类或许是存在孩子中最多的类型,尤其是场依存性。

四:见异思迁——展望

(一):正确而多角度的赏识孩子。

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是提高孩子学习的内动力,因而教师惯用了多种赏识的手段以刺激孩子的求知欲。但是观念的陈旧抑制了我们对孩子评价的多面性。往往我们看到孩子某一良好表现就以此发挥,或表扬,或奖励,使劲了手段。其实在我们的评价中真正客观的能从认知方式的角度赏识孩子几乎太少。不同的认知方式有不同的特点,我们不能因为幼儿的鲁莽急躁而训斥他。从另一角度观察,他的大胆,行为的敏捷也可以成为我们赏识的焦点。而幼儿的腼腆与文静或许是众老师欣赏的对象,被教师粘上小红花的机会也很多。然而他们之间的截然不同其实就是因为认知方式的差异。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孩子的特性以及不同认知方式的特点,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赏识孩子,偏面的,狭隘的赞扬只是昙花一现,让每一位幼儿都能成为被成人聚焦的对象,多视角,多层面的关注我们的孩子。

(二):细致而全面的界定个体

在记忆中,孩子的形象往往通过语言的的传递被教师所定位,能说会道型的一般受到重视,且被认为是比较聪明的讨人喜欢的;沉默寡言型的则一般被遗忘在角落,才能显露的机会常被无情的扼杀,即时想表现也需得到教师的“钦点”,这些孩子通常归类到“无德无能一栏。其实,通过了对认知方式的了解与内化,我们会很快的发现,所谓的聪颖与愚笨,就是孩子个体所显示出的认知方式的不同引起的孩子对事物理解描述表达的差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不免会因为自身的唯心界定而将孩子过早的贴上了标签,压抑了孩子的个性,使他们无法展现自己优越的一面。例:附件材料幼儿(3)的安静与缓慢,我们不能就此将他视为平庸的孩子,他是属于沉思型的幼儿,正因为认知方式的特点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所以我们应该打破这种“以貌取人”式的界定方式,真正从孩子自身的特性与认知方式的采用去揣度每一个孩子。

(三):有效而灵活的运用策略。

1尊重差异,适时引导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上都有一个独特的外形,以及由内而外表现出的不同人格与个性。但是所有的孩子与生俱来有一种热情,那就是准备好了接受学习的方法。通常在孩子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前,他们的学习模式已经形成,学习的兴趣也已养成,内在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认知方式,也趋向于稳定。我们作为教育者,如果不了解孩子认知方式的差异,学习兴趣的不同,对每一个孩子采用同一种的教育方式的话,势必培养出来的是共性人,而非个性人。可见,挖掘孩子的认知观,尊重个体的特性,归纳孩子的学习方式是何等的重要。

2适应需求,有的放矢

继续对幼儿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因为每个幼儿都是精彩的个体,不能因为他们的某些相似而取他舍己,“眼中始终关注幼儿,关注每一位幼儿”那是不变的宗旨。因为瑞吉欧.艾蜜莉亚的教育观念时刻提醒我们尊重儿童的差异,承认“一百个孩子有一百种认知方式”。结合理念与实际工作中的经验,我们要学会处理孩子的学习动态,主动适应孩子们创造的学习环境,从中清晰的辨别各类认知方式的异同,做好充分的回应策略的准备。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适应孩子的不同需求,使教师的的教学方法与孩子的认知方式相吻合,以便能使孩子们快速而精确的掌握知识。再则,将环境扩大化,使家长了解幼儿认知方式的重要性,让每一位家长参与到活动记录中来,学做瑞吉欧,人人成为儿童的“记录者”。从记录中更清楚地了解幼儿的所想、所求、所愿。家园同步,使得每一位幼儿的个性得到更淋漓尽致的发挥。

3帮助完善,全面发展

因为幼儿差异的存在,我们需要帮助幼儿不断完善个人的认知方式,以求平衡个体的欠缺。例如冲动型幼儿,由于孩子思维与行动的冲突,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引导他这类幼儿克服不良的习惯,使他们形成实践与思考的过程,会积极主动的融合其他认知方式的优点,更有效的发挥属于他们的特性。由于班级教学与适应个体差异教学之间矛盾的存在,所以研究认知方式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教师辩清幼儿的认知风格并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制定有效的,符合幼儿个体发展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打破班机教学的统一性,为幼儿提供一个适宜认知方式的教学内容,以及材料的投放。创设环境为幼儿服务,真正做到新《纲要》所提倡的“让环境说话”。充分发挥幼儿认知方式的优点,扬长避短,全面发展,寻找符合他们的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平衡他们的技能技巧,让每一位幼儿都能成为“灿烂中的亮点”。

(作者: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镇海幼儿园  周立波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