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教师发展 > 09年获奖征文

采用“问题递进”方法研究本班幼儿积木建构水平的发展

发布日期:2009年09月04日
作者:郑燕斌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北区幼儿园     来源:本站原创
【关键词】问题递进,本班幼儿,积木建构水平
 
【内容摘要】本班幼儿升入中班以后,对建筑区游戏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如何让幼儿在建筑区中充分的发展其积木建构水平,成为我在本学期的重点研究主题。在研究初期,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幼儿在建筑区积木的构建过程中,独立建筑物空间感的构建体现不出来该怎么办?二是建筑物之间的空间联系没有建构出来,需要教师提供怎样的适宜支持?围绕这两个问题,我采用了“问题递进”的方法进行研究,初见成效。
 
     本班幼儿升入中班以后,对建筑区游戏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如何让幼儿在建筑区中充分的发展其积木建构水平,成为我在本学期的重点研究主题。本研究主题的每一步都走得具有挑战性,随着解决这些问题,幼儿的积木建构游戏水平逐步发展。
 
     一、研究初期困惑
     开学初,我们选择了《我们的社区》建筑主题活动,为了幼儿有更直观的体验,开展了幼儿走出幼儿园走进社区观察的游社区活动,带着幼儿观察楼群特性以及布局,寻找小区的特色建筑群。回到班上,我们一同设计了小区的布局图,并且将特色建筑的照片做以展示,幼儿期待着能够在建筑区中建造出我们美丽的社区。但是该建筑主题持续了一个多月后,我发现幼儿对于外观很美丽的建筑物的建构时出现了很多建构的问题,对于建筑布局也并不关注了,渐渐地对这个主题失去了信心和兴趣,该主题活动最终宣布失败。
     幼儿在建筑区积木的构建过程中,独立建筑物空间感的构建体现不出来该怎么办?建筑物之间的空间联系没有建构出来,需要教师提供怎样的适宜支持?本班幼儿积木建构水平的发展研究的重点最终定在这两个困惑的问题上。
 
      二、研究准备
    (一)观察幼儿建构已有经验
     在以观察者的身份观察幼儿积木建构的过程后,我发现本班幼儿的搭建形式主要有三种:堆高、围拢、延长。并且有了初步建立空间感的意识,比如让小娃娃住进房子里面,要给房子封个顶等等。
    (二)理论分析幼儿现有发展水平
     1、中班《快乐与发展》中指出该年龄段幼儿的建构目标:综合运用堆高、围拢、延长、增宽、盖顶等基本技能,富有创造性地搭建。本班幼儿的积木建构主要是堆高、围拢、延长的独立建筑物,但是综合运用的这些基本技能进行创造搭建的水平还没有达到。
     2、学习《幼儿积木建构水平的发展阶段与线索》文章
本文作者廖贻指出,积木建构区的核心教育目标是:帮助幼儿经历操作、建构和设计的过程,发展他们对材料、模型和建筑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和逻辑联系的理解;支持他们再现和创造性的表达生活经验。
在本文中指出,幼儿对建构材料(积木)之间空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操作主要的几种方式(摆弄和搬移;横排、顺接合叠高;桥式;围拢和覆盖;塔式)。结合本班幼儿的现有水平进行分析发现,幼儿还达不到塔式(中空)的建构水平。
     本文将幼儿对各建构模型之间的空间组合的理解和构成进行了总结,主要是以下两方面:(1)联结(平式联结、交叉联结、转向联结、斜式联结);(2)穿过。
     在观察本班幼儿的已有水平时发现,幼儿在自主搭建的时候只出现了平式联结,其他的空间组合都没有明显出现。
 
      三、研究实施
    (一)研究方式
     本次研究我是采用“问题递进”展开构建活动。“问题递进”是我对本次研究的采用方式的自命名,因为我觉得它与主题活动和方案教学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不完全等同于主题活动和方案教学。简单描述如下表:
 
 
表1:主题活动、方案教学、问题递进异同对比表
          异同对比
研究进行方式
不同
相同
 
主题活动
通常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或者话题。就是通过把有关这一主题的书籍、照片和其他材料收集在一起,让幼儿获得新知识。
 
围绕某一话题进行探究,获得新的知识。
 
方案教学
为了寻找某个主题的答案而进行的一种研究性的努力,这个主题可以是儿童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师或者其他幼儿或者其他与幼儿有关的人提出的。
 
问题递进
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没有固定主题,以某一线索,进行递进的探究与实践,在游戏过程中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
(注:“问题递进”的概念界定只是本人在进行本班幼儿积木建构水平的发展研究中采取的方法,可能不够科学严谨,仅供参考。)
 
    (二)采用“问题递进”方式研究本班幼儿积木建构水平的发展的案例。
     1、案例的主要线索:小汽车。
     2、线索出现背景:在幼儿园的楼道里,新摆放了一个大型汽车轨道,我们班的幼儿自发的从家中拿来了各式各样的汽车玩具,但是楼道的空间有限,所以很多的小汽车在班里的建筑区安了家,在幼儿摆弄小汽车的过程中,幼儿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幼儿的积木建构水平得以了发展。
     3、  问题递进,帮助实现几种联结方式的出现。
     4、 
    问题1:“我们想让小汽车开在立交桥上,怎么建桥?”
    平式联结:摆弄小汽车的过程中,凡凡小朋友提出平时看见的小汽车开在立交桥上,而且到了高速桥上的时候跑得特别快,所以就带着其他幼儿利用数个桥式模型联结成一座长长的桥。
 
     问题2:“两辆小汽车要去不同的方向怎么办?”
     交叉联结:幼儿在新建的这座桥上开汽车,总是顺着一个方向走,还是避免不了撞车事故的发生,所以提出怎么才能去不同方向,在几次尝试以后,出现了诸多个类似十字路口的交叉联结。
 
     问题3:“我的桥都到头了,怎么开?”
     转向联结:因为活动室空间有限,桥搭到墙边就没有办法延续了,每次小汽车开到这里就断了去路,昊昊小朋友提出:“到了墙这边,小汽车不能开了,我怎么办?”
问题一提出,在场的幼儿都开始想办法,凡凡说:“我们转个弯,小汽车就可以接着开到别的地方了。”马上拿来几块积木摆了一个“L”转弯,问题很快就解决了,新的联结方式“转向联结”出现了。
     问题4:“小汽车怎么下来?”
     斜式联结:幼儿在建立停车场以后发现,停车场(幼儿间的是高空停车场)上面的汽车和下面的桥断开了,汽车要下来非常困难,于是他们就采取了不同的斜式联结的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幼儿发现斜坡的坡度太大了,汽车下来就会很急而且会摔下桥;如果坡度小一点汽车就能很稳的下来,但是要走的破面就会相对长一些,应当选择长一点的积木联结。
      4、初步尝试建构塔式建筑。
     问题:“小汽车总是开,应该有休息加油的地方,在哪里建停车场?”
幼儿提出的这个问题,让他们持续了一个多月的停车场的建构探究。首先就是停车场的场地问题,因为之前他们摆了一地的立交桥没有地方在进行停车场的搭建了,但是他们又舍不得把已经搭建这么久的桥给拆了,所以提出能不能搭建一个空中停车场。
     搭建的停车场不能影响汽车的驾驶,所以在几次尝试以后我们采用了“穿过”的方法进行汽车常底部的建构。
     在这个简单的停车场终于完工的那两天正好赶上北京下雪,幼儿马上提出来:“要是下雨下雪的时候汽车停在这里会被淋湿,那么怎么办才能建个能够遮挡雨雪的停车场呢?”
     开始有的幼儿提出来要给停车场加一个顶,,并且拿来了纸板直接盖在汽车上面。但是他们自己很快就推翻了这样盖顶的方式,因为顶把汽车都压上了,汽车根本开不出来。问题持续了两天,他们还是没有解决的办法。这时候,我引导他们看看我们的活动室,“地上是平平的一大块板,上面有一块大大的天花板,中间是有空间的,这样小朋友才可以活动,不会被上面的板压到,该怎么把上面的板搭出来呢?”然后我在引导他们看看在搭建汽车场底层的时候,我们为了不打断汽车的路,所以是“穿过”下面的桥腾空建立的,让他们想一想怎么吧上面的天花板腾空建起来?
     简单的引导后,豪豪马上说:“我有办法了。”只见他拿来几个露露罐和积木就搭建起来,边上的小朋友一起帮忙,很快一个能够挡住雨雪,而且不会伤害到汽车的停车场就建好了
     在研究本班幼儿积木建构水平的发展的过程中,我和幼儿一起经历了失败,也正经历着快乐。最终选择了采用“问题递进”方法研究本班幼儿积木建构水平的发展,随着幼儿的问题不断的提出,一个个不可预料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我和幼儿一起在解决问题中发展,在发展中体验快乐。虽然,我采用的“问题递进”的方法还不够完善,但是这样的初步尝试初见成果,所以研究还将继续。
 
 
 
【参考文献】
①《快乐与发展(中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②《幼儿积木建构水平的发展阶段与线索》,廖贻,《学前教育》2003年第三期。
(此文荣获征文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