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理论研究

浅谈幼儿游戏与智力的开发

发布日期:2009年07月23日
作者:李健君广西幼儿师范学校大二06(3)班(指导教师:陈美贤)
[摘要]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的活动形式,他能够促进孩子的脑发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具有积极作用。幼儿游戏水平发展本身反映了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游戏的内容、形式、时间和参加成员的变化、发展,说明了游戏所反映的现实关系在不断深刻,社会生活中的实质性问题一步步地在游戏中获得体现,因此游戏的发展变化正是反映了幼儿思维水平的变化。在游戏中,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提出思维的课题,能促进幼儿思维积极地开展,提高幼儿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盲目地接受别人的暗示和影响。
 [关键词] 游戏 ;幼儿智力
 
        游戏,是幼儿期独特的实践活动。游戏发展本身反映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儿童游戏的内容、形式、时间和参加成员的变化、发展,说明了游戏所反映的现实关系在不断深刻,社会生活中的实质性问题一步步地在游戏中获得体现,因此游戏的发展变化正是反映了幼儿思维水平的变化。在游戏中,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提出思维的课题,能促进幼儿思维积极地开展,提高幼儿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盲目地接受别人的暗示和影响。例如,开展“商店”的角色游戏,幼儿要学会分类摆放物品、确定它们的价格,售出时要数一数物品和收回“钱”的数量,在“收钱”与“找钱’时还需要进行加减运算等,在这一过程中,都能训练幼儿思维独立性这一智力品质。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受游戏兴致的驱使,幼儿的智力活动可以积极地展开,尤其是智力游戏可以训练幼儿智力的速度、灵活程度与独创程度。
游戏是幼儿的主要的活动形式,他能够促进孩子的脑发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具有积极作用。
       一、浅谈幼儿游戏与智力的开发
     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好动而喜欢游戏,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在游戏中开发儿童的智力是我们幼教工作者最常用的思路。把小朋友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脑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容入游戏之中,让他们在游戏中开始学习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组织游戏和临时处理突发事件的思路是我们的专业课题,游戏既要会让孩子喜欢,又要有益于启发孩子的思维。处理突发事件时,非专业教育者往往只考虑如何让事情尽快结束。
     学龄前儿童的智力开发的成败直接可以影响到以后的教育进展,甚至是儿童的自信 心。所以更需要具备有优秀学前教育素质的人来担任幼教工作者。关键的问题就是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态,游戏心态,攀比心理和好胜心态,设计利于智力开发的丰富多彩的游戏提供给他们玩乐,并从中引导儿童学会思考问题,认知事物,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科学教育,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游戏是开发幼儿智力的教育措施 
     幼儿与外界交换信息,正处在动作水噢平,形象水平逐渐向语言水平发展的阶段。他们在学会运用语言来认识世界和表达思想感情之前,需要有机会通过动作和形象,或是通过动作,形象,语言三者的结合来进行认识和表达。游戏,对此提供了特别有利的条件。
     游戏对孩子来说,是一个积极探索客观世界的过程。孩子摆弄各种自然物和玩具,通过摸索来熟悉各种物质,通过手的操作对客观世界发生作用,引起各种变化。这些信息是静止的旁观所不可能得到的,只有通过游戏才能获得。
     在游戏中,孩子们积极地探索着人与人间的关系。他们在自己的认识和表达的水平上,利用玩具模仿周围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从中探索着人对待自然界的态度及人们之间各种复杂的相互关系。在模仿过程中,由于成人的正确指导,孩子们逐步地掌握所在社会的一些行为准则。在游戏中,孩子之间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要求他们按照一定的行为准则来处理各种矛盾。而这种寓于游戏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其效果远远超过一般的说理教育。
戏还为每个孩子根据各自的发展水平来探索世界提供了机会。这是孩子们喜欢游戏,在游戏中活动积极的原因之一。
     幼儿有共同的特点,但是由于遗传因素,胎里的影响以及出生后复杂的社会条件的差异,每个孩子又有自身的特点。在游戏中给每个孩子以及活动的机会,他们就游客能按各自发展步伐前进,才有可能最终都成为有用之才。如果人为地要求孩子按照统一的模式发展,其结果必然是揠苗助长,导致幼苗枯萎。
     游戏既然是婴幼儿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主要方式,它就应该成为婴幼儿教育的主要手段。幼儿园,托儿所进行的各方面教育,包括体育,语言,音乐,美术,自然,社会计算等都可以用游戏来进行;每天还可以留一些时间让各个孩子按照自己的愿望来玩,让他们挑选自己心爱的玩具和游戏。
     孩子经常用“好玩”,“不好玩”来区别他喜欢和不喜欢的事情。空坐或闲荡,他说:“不好玩。”听动听的故事,看有趣的木偶戏,他全神贯注,静坐不动,结束时松了一口气说:“真好玩。”做打仗的游戏,你追我赶,弄得满头大汗,他气喘喘地说:“真好玩!”这都说明,脑子积极活动,身体积极活动,孩子们喜欢;两手空空,无所事事,孩子们不喜欢。因此,从婴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需要重新来评价孩子们的“调皮捣蛋”和“遵守纪律”。
       三、游戏--给幼儿的加油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是能让幼儿获得快乐的、满足需要和愿望的、自发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行为。幼儿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游戏是促进学龄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好活动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儿童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发展能够得到更快地发展。而幼儿在游戏时又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指导幼儿才能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去展示游戏自己的舞台呢?以下几点我想可以供教师们去参考学习。
    ㈠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进行有计划的观察
  维果茨基指出,游戏创造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总是超出他的实际年龄,高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游戏好比是放大镜的焦点,凝聚和孕肓着发展的所有趋向。因此对幼儿在游戏的过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观察非常重要,它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所在。
   在日常工作中,有些教师可能认为游戏是幼儿自己玩的,只要不出问题,教师就可以不管,根本没有观察的意识。有些教师知道要通过观察来指导幼儿游戏,但对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怎么样观察还不太清楚,出现了想观察而不会观察的现象。其实,我们只要反复地去尝试,在幼儿每次游戏时都进行认真地观察,并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从中去分析幼儿在游戏中情绪、情感及社会性发展的情况,去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制订出适合幼儿需要的,有针对性的游戏指导计划,真正地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获得更多的知识。
  ㈡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也不是成人愿望的执行者,他们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来玩游戏的,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幼儿是游戏的主人。
  平时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的游戏,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权。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如:游戏的玩具、材料投放要以幼儿需要兴趣为出发点;游戏的情节、内容要是幼儿自己经验的再现;游戏中出现矛盾、纠纷要以幼儿的方式来解决;游戏中的环境布置也是幼儿自己的事情;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确定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这样幼儿才愿意自觉遵守。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因此教师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这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 
    ㈢具体指导幼儿游戏的几个策略
   首先,对于不同年龄特征的幼儿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如小班幼儿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喜欢模仿周围的人和事,因此幼儿在游戏时教师要时刻注意观察幼儿,当他们对新出现的玩具材料不感兴趣、不会玩、、不喜欢玩或只喜欢玩某一类游戏时,教师就在幼儿的附近,用与幼儿相同的或不同的材料玩游戏,这样就会引导幼儿模仿,对幼儿起了暗示性指导的作用。对于中、大班幼儿,教师则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者、发问者、倾听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的身份去指导幼儿游戏。即:幼儿在游戏中需要教师参与或教师认为有介入指导的必要时,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参与幼儿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之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提供一段时间,让幼儿把游戏中的过程体验、存在的问题、有创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讲出来,通过幼儿之间的讨论,与幼儿已有的经验发生碰撞,引导幼儿以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
  其次,对于不同的游戏主题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幼儿在玩游戏时,由于使用材料不同、游戏的规则不同,在游戏中活动范围的大小不同等因素,会表现不同的特点和形式。在不同的游戏主题中表现出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在角色游戏中可能是因不会与人交往而发生冲突,或材料不能满足需要而产生问题;在结构游戏中可能需要的是技能或是提供辅助材料方面的指导;在表演游戏中也许就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道具使用方面的问题;在规则游戏中可能是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方面的指导等等。在同一类主题的游戏中,由于幼儿已有经验的多少等原因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例如“办家家”的游戏,不管是小班、中班还是大班的幼儿都喜欢,但是他们在游戏中表现的内容是有差异的,这是由他们的发展水平和社会经验所决定的。所以对不同游戏主题的指导方法是不一样的,教师要根据每一种游戏特点及幼儿的需要指导游戏。
     再就是对于同一主题不同的情节发展阶段要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同一主题的情节发展要经历产生、发展、高潮、结束等阶段。幼儿在每一个阶段的游戏情节,表现和需要是不一样的,对每一个阶段的指导也应该是不一样的。教师如果不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来指导游戏,就可能使幼儿的游戏始终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了。因此,在游戏的产生阶段,教师应根据幼儿在游戏中的兴趣及他们的需要适时提供环境和材料,并利用多种方法引起幼儿的关注,以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在游戏的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幼儿的情况,根据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及时增减玩具材料。随着幼儿游戏情节的发展,教师要尽可能估计到幼儿已有的经验,及时发现幼儿游戏中新的玩法、想法,为幼儿提供多种质地、多种类型及功能的材料,这些材料包括成型的玩具、替代品以及辅助材料等,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幼儿的多种需要。在游戏进入高潮即将结束时,教师应引导幼儿对游戏中的多种体验、感受进行推理,以帮助幼儿形成并分享正确的经验。

     孩子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常会注意观察自己喜欢的角色、喜欢的动作、神态等,观察力比平时要细致,观察时间相对增长,这有利于对小儿的观察力的培养。游戏的本身也是孩子的想象力与现实相结合的一种活动形式。例如,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各种角色,做各种动作,使用某些语句,开始是模仿,渐渐地他会创造一些新的角色、新的动作、新的语言,这些不仅能发展孩子的思维,也能使其想象力再游戏中充分发挥。实践证明,幼儿在游戏中,智力发展水平往往要比一般的学习发展速度快得多。

(编辑: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