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教师发展 > 发展现状

幼儿教师课程取向的调查

发布日期:2009年06月07日
作者:路晨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第5期


  摘要:本研究运用幼儿教师课程取向问卷,对434名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幼儿教师在人文主义、社会重建、学术主义和科学技术取向上有差异;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在学术主义取向上具有显著差异;不同学历的幼儿教师在五种取向上都存在差异;不同培训状况的幼儿教师在认知过程、人文主义、社会重建课程取向上有差异。教师培训机构应帮助教师进一步加深对课程综合化趋势的理解,确立幼儿教育整体观念;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幼儿园工作的重视与支持,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师资水平;幼儿园应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师;课程;课程取向
  
  一、问题提出
  
  课程研究是教育研究的核心。从我国幼教改革的实践来看,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更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对课程问题进行研究。课程取向是人们对课程的总的看法和认识,它可以被看作是理论观点与具体实践之间的一座桥梁。幼儿教师所持的课程取向关系到他们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认同程度和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了解他们的课程取向可以反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理念的落实程度,为《纲要》的实施与改进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为幼儿教师设计和实施幼儿园课程提供理论支撑。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运用幼儿教师课程取向问卷(根据Derek Cheung和Hin-Wah Wong2002年编制的教师课程取向问卷修订而成),将课程取向分为五类。即学术主义、认知过程、社会重建、人文主义和科学技术,分别在重庆、太原、河南、天津随机抽取18所幼儿园的教师作为被试,共发放问卷530份,回收有效问卷43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2%。对调查所得数据,采用SPSS11.5 for 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地区幼儿教师课程取向的差异性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城市与农村幼儿教师在人文主义、社会重建、学术主义和科学技术取向上呈现差异,而在认知过程取向上没有差异。

 

  与农村幼儿教师相比,城市幼儿教师显然更认同人文主义、社会重建、学术主义和科学技术取向。究其原因,这可能与这两类幼儿教师所处的生活环境、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就所调查的数据来看,农村幼儿园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只占3%,大部分都是高中或幼师学历。同时,受城乡二元结构、脱离农村教育实际的教师政策以及断档的师资培训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教师在设计课程时仍更多地坚持认知过程的取向,而相对忽略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我国农村幼教虽然在最近几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农村教育的大环境与农村幼儿教师的师资水平还有待大力改善和提高。
  
  (二)不同教龄幼儿教师课程取向的差异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教龄幼儿教师在学术主义取向上具有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教龄在1~5年的教师与教龄在11~15年和16~20年以上的教师在学术主义取向上具有显著差异,教龄在11~15年的教师与教龄在6~10年的教师也存在显著差异。在社会重建取向方面,教龄在16~20年的教师与教龄在1~5年和6~10年的教师存在显著差异。


  不同教龄的幼儿教师在认知过程取向上没有差异,可能是受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对认知重要性的认识都很根深蒂固;在人文主义取向上没有差异,则可能是因为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推进,《纲要》倡导的“以人为本”的幼儿教育观念已经逐渐得到不同教龄幼儿教师的认同,他们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教龄在16~20年的教师与其他教龄段的教师在社会重建上的差异可能是因为他们教龄更长,教学经验更丰富,专业能力也较强,对幼儿发展的全面性理解较为深刻,从而能够灵活的把社会上发生的事件融合到自己的课程设计中来。相比之下,教龄在1~5年和6~10年之间的教师由于更多关注幼儿究竟学到了什么知识,因此表现出了更明显的学术主义取向。
  
  (三)不同学历幼儿教师课程取向的差异性分析
  从表3可知,不同学历的幼儿教师在五个取向方面都存在差异,且在人文主义取向和社会重建取向上的差异极其显著。进行多重比较后发现,在认知过程取向和人文主义取向上,幼师或高中学历的教师与大专、本科的教师存在显著差异;在社会重建取向上,幼师或高中学历的教师与大专、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存在显著差异,而与本科学历教师之间差异极其显著;在学术主义取向上,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与幼师或高中以及专科学历的教师之间存在差异;在科学技术取向上,幼师或高中学历的教师与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存在显著差异,大专与本科、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总体来说,除了本科学历的教师比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更认同认知过程取向外,其余的组间差异均表现出以下特点,即无论在哪种课程取向上,都是学历越高者越认同。可见,文化程度的不同是造成教师课程取向不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此外,本科学历的教师在这五种取向上的认同感都普遍高于其他学历的教师,尤其是高于幼师或高中及以下的教师。这可能与我国幼教师资培养的实际情况相关。幼师更为注重舞蹈、唱歌、美术等教育技能的培养,而本科教育则注重较高理论素养和较强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使得本科学历的教师在设计课程时更能积极思考,灵活地面对教学中产生的问题,将所学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并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不同培训状况的幼儿教师课程取向的差异性分析
  从表4可知,参加3次以上培训的教师与从来都没参加以及仅参加过1~2次培训的教师在认知过程取向上差异显著;在人文主义和社会重建取向上,从未参加的与参加1~2次、3次以上的教师之间均有显著差异。可见,按照《纲要》的理念对幼儿教师进行培训,可以有效提高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使之形成综合化的课程取向,而且随着培训次数的增加,教师的认同度也更高。


  不过,表4也显示在学术主义和科学技术取向上,参加过培训的教师与从未参加过培训的教师之间没有差异,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在培训过程中幼教专家、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以及各级教育行政领导对《纲要》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并将这些不同的思想和理念传递给了一线教师,使之在课程设计上产生了困惑与混乱,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纲要》所倡导的某些教育观念的理解。
  
  四、建议
  
  首先,教师培训机构应帮助教师进一步加深对课程综合化趋势的理解,确立幼儿教育整体观念。《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为此,幼儿教师需要形成有关幼儿教育的整体观,接受多元化的课程价值取向,不仅注重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整合,还要关注教育资源、方法、形式及手段等的整合,以拓展幼儿教育的空间。如对于社会上的重要事件,只要是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都可以适时纳入到课程中来。而课程实施的方法与手段的整合能够使教师根据课程实施的具体情况灵活做出反应,增强应变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幼儿园工作的重视与支持,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师资水平。近几年,农村幼儿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就本研究所调查的农村幼儿园而言,与城市幼儿园相比,其教师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他们接受的教育培训也相对较少,而且教龄低的教师占了较大部分,如教龄在5年以下的教师占52%,教龄在15年以上的教师仅占9%。可见,改善农村幼儿园的生存环境,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非常重要,而且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师个人的职业技能培训上,而应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反思”和“合作”意识等的培养,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当地优势,丰富教育资源,能够根据地方特色进行园本课程开发,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课程整合和幼儿教育整体观的理解。政府投入是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保证,在农村幼儿教师政策上,政府部门不仅应加强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工作,而且应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待遇,保障农村幼儿教师的合法地位。
  再次,幼儿园应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我们过去的师资培训与园本培训中,较多的强调了教师的技能技巧,忽略了对教师反思、合作等意识与研究能力的培养,并且受条件限制,促进在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教科研活动未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在本调查中才会出现学历高、参加《纲要》培训次数多的教师与其他教师相比,在五种课程取向上的认同感普遍较高的现象。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改变旧有的教师培训模式,以幼儿园为根据地,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从情感维度引导幼儿教师对培训与学习活动建立积极的态度和感受;从认知维度帮助幼儿教师理解并掌握培训内容;从思维习惯入手提高幼儿教师的学习能力,促使教师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看似平常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和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cuckoo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