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儿童发展 > 认知发展

朱家雄:幼童的生死理论

发布日期:2009年05月14日
作者:朱家雄     来源:朱家雄博客

 

  生和死是生物的两种截然相反的状态。对同一生命体而言,生当拥有生的诸多属性,死当意味着诸多生的属性的丧失。对于这样学术化的说明,幼小的儿童连听都听不懂。

  儿童对生和死的理解比我们简单得多,一个生物体,在他们看来,要么生,要么死,不会有生与死之间的中间状态的,等到他们想到了“它是有点死了”的时候,实在是出于无奈;而在成人看来,似乎是“没有意想到的”;而在儿童崇拜者的眼里,似乎是“儿童天生就具有的”,“是值得赞扬一番的”。

  但是,也不要小看了儿童,他们的经验虽然不多,思维却不受限制,敢于大胆地去想,去说,去跟别人争论。他们会说:“蔫了就是死了”、“黄了就是死了”、“没有在地里就是死了”、“干了就是死了”、“腐烂了就是死了”、“掉到地上就是死了”、“没在树上就是死了”、“烂了就是死了”他们会说:“这个西红柿还可以吃的,没有烂。”“如果你吃它,你就是在吃活的东西。”…… 他们会用自己创造的非正式的直觉“理论”,振振有词地去解释生和死这样难以解释的现象。

  下面的一段对话,就是山东省黄岛的孩子们在参观蔬菜大棚的过程中讨论生死问题的记录:

  “你们看,这株西红柿死了。”

  “不是死了,是蔫了。”

  “蔫了就是死了。”

  “这株西红柿还没有死。你看,这里还是活的。”

  “哪里还是活的?”

  “这里。我爸爸说,里边干了才是死了。这里是湿的,就是没有死。”

  “一定是死了,要不放到这里干什么?”

  “我知道了。这一株西红柿的叶子已经死了,因为它的叶子已经蔫了;但是它的茎还没有死,因为这里边还没有干。”

  “这么说,它既是死的又是活的?”

  “它是有点死了。”

  ……

  “你看,这里有一个掉到地上的西红柿。我想它也死了。”

  “它还是活的。它里边有水。”

  “它没在树上就是死了。”

  “是活的。烂了才是死了。”

  “这个西红柿还可以吃的,没有烂。”

  “如果你吃它,你就是在吃活的东西。”

  ……

  朵朵:小的时候,曾听奶奶说,出殡的人之后是要被火化的。当时才4岁的我,觉得那该多痛呀,我死后也要被火烧的吧。就哭了,最后奶奶用了一片饼干就解决了我关于生死最初的思考。

  Wendy: 儿子尚小时,曾见我在厨房里挥刀剖鱼,那血淋淋的场面我自己见了都觉不忍。儿子直到现在都不爱吃鱼,不知是真如他说的“怕腥”,还是幼时见老妈杀鱼时的血腥而留下的阴影。

  蓝蓝:家长给孩子买了活鸡补营养,但孩子死活不肯吃,哭着说:我们要爱护小动物,不能把它杀死吃掉。我们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这个问题怎么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