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研究会工作 > 总会工作 > 灾后救助

幼教重建 你我同行

发布日期:2008年12月02日
作者:裴新平 黄 琦     来源:《幼儿教育·教师版》2008年第9期

  编者按:再小的爱心,乘以13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再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5·12汶川大地震过后不久,灾区的幼教重建工作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的联合倡议和组织下,“流动幼儿园项目”迅速启动,北京、上海、南京等工作团队均已出发。本刊特派两名记者随第一批上海工作团队同行。作为团队的一员,他们一方面积极主动地参与幼教重建的援助工作;另一方面,他们用记者的眼光记录所发生的一切……
  
  5·12汶川大地震使灾区教育遭受重挫,幼儿教育也未能幸免。为了支援灾区的幼教重建工作,点燃灾区儿童的希望之火,在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以及上海市教委基础教育处的特别支持下,“流动幼儿园项目”上海工作团队在骄阳似火的七月正式成立。团队由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的教师、研究生以及上海市优质幼儿园的优秀教师共同组成。这是一支志愿者团队,旨在为灾区幼教重建提供专业支持,为灾区的孩子和家长带去一分安慰与希望,为灾区的教师带去一些支持与帮助。团队从2008年7月12日到8月30日分五批赴灾区开展工作。为使重建工作积极有效,所有志愿者于7月初在上海接受了为期10天的项目培训,并同时作了较充分的教学活动准备。作为第一批工作团队的随行记者,在短短的10天里,我们亲身体验到了灾区幼教重建工作的艰辛和工作团队的敬业。在此,我们用文字记录灾区的孩子、家长、教师与志愿者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记录这次爱心与责任之行。
  
  
启程
  
  夏日炎炎,我们在7月12日这个气温与爱心、责任心一起“沸腾”的日子启程。第一批工作团队由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汪德明老师,上海嘉定实验幼儿园王珏副园长、金洁老师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陈思、仲杨两位研究生共同组成。下午4点半,我们两名记者准时从杭州到达汶川大地震中至关重要的绿色生命通道——成都双流机场。然而,刚打开手机就获悉上海团队乘坐的航班不能按时起飞,何时能到也不清楚。当地负责联络的幼教干部几次到团队预订的住处询问,我们请她不要着急,她却激动地说道:“怎能不急,我们现在太需要专家支持了!”这份期待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明白支援工作责任重大。终于,晚上10点多飞机到达。由于准备了丰富的玩教具,上海团队的随身行李很多。安顿下来,已是凌晨。尽管只休息了三四个小时,但次日一大早,当我们下楼时,一眼便看见周兢教授正带领大家将写有“流动幼儿园”的横幅挂上“大篷车”,她不时发出的爽朗、清脆的笑声让所有人如沐春风,我们坚信这将会是一次积极、快乐的支援活动。
  
 
 迷惘
  
  虽然大家精神抖擞、整装待发,然而听到负责联络支援点的成都市幼教干部诉说的种种顾虑,大家的心头笼起了层层阴影,而特地前来加入本团队的四川师范大学鄢超云老师对灾区学前教育现状的介绍和分析也让我们深感忧虑。灾区的学前教育状况十分复杂,各地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幼儿园受损较小,没有人员伤亡,重建工作正在进行;有的幼儿园被彻底震垮,教师、孩子、家长,还有当地的幼教行政部门都受到沉重的打击。有的教师对未来失去信心,终日惶惑。此外,还有很多灾后出现的新问题,比如应急状态下幼儿园课程怎样实施,在特殊环境下教师怎样组织教学活动……所有这些都使整个团队的志愿者深深感到灾后援助工作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先前的所思、所想、所做可能需要调整。援助工作从何入手,团队一时陷入迷惘之中。好在我们有一位执行力非常强的队长——周兢教授,她当机立断,立刻召集大家讨论,决定先从心理援助和教师培训这两块着手。她当即打电话请心理学博士、曾在灾后第七天就奔赴灾区的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左志宏老师再赴灾区支持心理援助工作。至于流动幼儿园的建立,她决定先去现场考察,了解各幼儿园的实际需求。事实证明,这是搞清复杂状况的最好途径。
  
  
感动
  
  在当地幼教干部的带领下,7月14日,我们来到崇州市一个叫“大北街”的板房幼儿园。与想象中的不同,它崭新而干净,室外活动场地上矗立的几座雕塑格外引人注目。一问才知道,原来的大北街幼儿园园舍在地震中被毁,所幸无人员伤亡。在多方力量的支援下,他们在崇州市群众艺术广场搭建起这个板房幼儿园。走进幼儿园,走进活动室,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很难想象这是一所板房幼儿园,因为教师们将它布置得如此漂亮:大门上装饰着教师亲手制作的画着卡通图案的竹匾;外墙的彩色喷塑让人赞叹不已;为避免烈日暴晒和大雨侵袭,教师们还沿着板房拉起了一片黑色网纱……教师们求知的心情也很迫切,我们一走进板房幼儿园唯一的办公室,十几位教师就围了过来:“周老师,待会儿一定给我们做场讲座。”“周老师,我们幼儿园用的是您主编的教材,我有很多困惑,想请您指导。”“周老师,我看过您写的文章,想请教您……”盛情难却,周兢教授连连说“好”,后来她感叹道:“没想到在这种状况下,幼儿园老师还是如此热情,如此上进。”
  另一个板房幼儿园是正东街幼儿园,他们的园舍也已被毁,现在在行知中学操场上安家。与大北街幼儿园相比,这里的条件稍显简陋,然而教师的爱心却丝毫不逊。据了解,这所幼儿园的教师每月工资只有500多元,然而为了让孩子们舒舒服服地上幼儿园,她们毅然决定集资为所有活动室和午休室装上空调。她们还花了整整三天时间从毁坏的幼儿园里拖来了未被损坏的大型玩具,并将整块的塑胶地垫一块一块地从原来的操场上切割下来,铺在板房外大型玩具之下,以保障孩子们活动的安全。教师们所做的点点滴滴令人感动,用大北街幼儿园一位教师的话说,“尽我们的能力不让孩子感觉我们是在逃难”,质朴之言令人肃然起敬。
  当我们去崇州市受灾群众安置点考察,并表示愿意提供援助时,那里的许多人却告诉我们:“我们这里不是最艰苦的,你们到更需要帮助的地方去吧!”这句话令人感动,它诠释了什么叫坚强坚韧,什么叫大爱无私。
  
  忧心
  
  崇州市元通镇中心幼儿园是该市受灾最严重的地点之一。我们驱车随该园的白园长赶赴原址查看,一下车,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惊:幼儿园只剩下一堵残垣断壁,只有上面斑驳残留的卡通图案显示出这里曾经是孩子们的乐园。废墟虽已被清理干净,但地震时的惨烈仍然可以想象。转而注视白园长,尽管两个多月过去了,她脸上还是堆积着痛惜和无奈。我们了解到这个幼儿园面临着严峻的现实:重建幼儿园有心无力。暑假一过幼儿园就要开学,然而从元通小学板房区分来的两间空荡荡的板房,一些破旧的桌椅和一架可以称得上是“古董”的风琴,让许多家长对幼儿园失去了信心。孩子们有的转学,有的辍学,震前300多个孩子到7月初只留下不足100个,新学期有多少孩子会来还是未知数。按目前的状况来看,板房幼儿园由于缺乏生源,教师可能会大批失业。而都江堰一所民办幼儿园的园长含泪告诉我们,他们的教师已无经济来源,目前几个教师为了养家糊口一起卖起了盒饭。
  
  激励
  
  看了现场,听了介绍,大家一时沉寂下来。似乎看出大家有些沮丧,周兢教授说了一番发自肺腑的话:“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里需要得到的帮助太多太多,虽然我们的力量确实微薄,但只要我们尽自己的努力,就能发出一束光,散出一分热,就有价值。”这番话铿锵有力,使我们进一步坚定了信念。对,我们决不能因为艰难而放弃!
  
  
行动
  
  我们在走访崇州市大北街幼儿园、正东街幼儿园和元通镇中心幼儿园三所幼儿园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震后出现的新问题。比如没有空间开展区域活动,缺乏玩教具,出现大量混龄班等。教师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就是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带着为灾区幼儿园教师做点实事的心愿,7月15日下午,周兢教授以及王珏副园长、金洁老师与这三所幼儿园的教师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交流互动。
  周兢教授首先介绍了“流动幼儿园项目”上海工作团队此行的目的、工作方式等,表示希望尽最大的努力为灾区幼教重建做一些工作。教师们则踊跃提问:“崇州虽不算重灾区,但幼儿园受到了重挫,需要在板房中过渡至少三年。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有效实施课程、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板房空间有限,该怎样开展区域活动?”等等。王珏副园长和金洁老师利用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他们提供了一些可行方案,比如充分利用室外场地、墙面角落进行活动,多开展桌面游戏,还可以考虑调整教学主题和内容,挖掘、利用当地独特的教育资源,因陋就简地开展教学活动等。
  通过交流互动开展援助工作是本次“流动幼儿园项目”的指导思想之一。在灾后重建现场,虽然我们是以援助者的身份出现的,但是我们必须切实了解灾区幼教重建的真正需求。一个同样重要的工作是,面对灾区学前教育现状,面对东西部地区学前教育的不平衡,我们有责任担负起促进学前教育平衡、和谐发展的重任,我们有义务为灾区重建乃至创建学前教育贡献智慧与力量。
  交流互动活动结束后,大北街幼儿园的舒园长激动地说:“这是我们灾后第一次得到专家这样近距离、具体化的指导。”所有在场的教师都异常激动,抢着跟“周队长”拍照,笑声传遍了整个板房幼儿园。
  

  传递
  
  7月16日,我们驱车前往重灾区都江堰市,一路上地震留下的痕迹触目惊心:残缺的墙壁、带有裂痕的房屋以及临时搭建的防震棚。当汽车驶入都江堰市区时,我们更加强烈地感受到地震带来的破坏。此次灾难中,都江堰市的幼儿园损失惨重,而灾后心理压力最大的群体也是幼儿园教师。他们不仅要承受失去亲人的悲痛,还要去安抚哀痛的家长。事实上,这些天来我们接触到的一些教师中有不少人都非常需要心理援助。
  左志宏博士是“爱”的使者。她对闻讯而来的100余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团体心理辅导。现场的气氛由凝重而轻松,由沉寂而欢快。她组织了“松树搭窝”“小鱼游泳”等心理游戏,随着主动参与游戏的教师越来越多,会场里的笑声也越来越多。有一位教师开始还在向同伴低声泣诉,但最终她起身了,主动加入到游戏队伍中,脸上也逐渐泛起了笑容。
  “我心有快乐,给你快乐,给你快乐,让我们大家都快乐;我心有幸福,给你幸福,给你幸福,让我们大家都幸福……”伴随着现场100余人的动人歌声,每一位接受心理抚慰的教师都互相传递着快乐、幸福与爱。
  从专业的角度讲,我们深知对教师的心理援助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希望幸存的教师能成为爱的使者,把爱传递给家人,传递给幼儿,传递给家长。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成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照亮别人。”在灾后重建的特殊时期,我们希望每位幼儿园教师都能点燃爱的火炬,不仅照亮自己,更要照亮别人。
  
  
放飞
  
  鸡冠山乡是崇州的重灾区,灾后整个乡迁至怀远镇,建造板房定居点,被命名为鸡冠山新区。这里有3000多个灾民,其中有近100名2~6岁儿童。
  记得7月14日下午刚到这里时,我们还忐忑不安,因为我们不知道流动幼儿园在这儿设点会遇到多大的困难。然而令我们欣喜的是,听说来意之后,当地管理者立即表示会大力支持。鸡冠山新区的党组织专门为流动幼儿园腾出仅有的两间空板房,还指定一名大学生村官协助流动幼儿园开展工作。这一天成为我们几日来最兴奋、最有成就感的一天,因为流动幼儿园安家了。晚上,我们全体志愿者加班加点,为板房幼儿园布置环境、准备材料,虽然忙到深夜,但大家热情高涨。
  次日,经过精心布置,原来简易的板房大变样了:两间板房中间的墙壁上贴着两颗巨大的“爱心”,写着“华东师范大学鸡冠山爱心幼儿园”。两间板房的门上分别写着“太阳班”和“月亮班”,室内外布置了许多活泼可爱的卡通画。家长们闻讯带着孩子前来,将门口堵得水泄不通。尽管我们被“困”在里面,空气不太新鲜,但看着里三层外三层的孩子和家长们,我们热血沸腾。最让我们激动的是,好几个才2岁多的孩子也兴奋地来凑热闹,他们叫着、笑着、跳着,这是灾区人民对我们最真诚的鼓励。
  几天下来,流动幼儿园得到了孩子和家长的欢迎。每天清晨当我们的“大篷车”开进鸡冠山新区时,孩子们便跑着、跳着,喊着“老师来喽,上课喽”,奔向我们身边。两位上海来的幼儿园教师每天都井井有条地组织着活动。她们或在室内带着孩子们讲故事、做游戏,或在室外带着孩子们跳韵律操、吹泡泡、玩五彩伞……虽然很辛苦,可她们热情高昂,她们的专业精神令人感动。让我们感动的还有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的华爱华副教授。她7月17日来到成都,一到工作现场,就把满腔的热情倾注在灾区的孩子们身上。我们注意到华老师走路时一只手始终护着肋骨处,几番询问下,她才说出自己肋骨刚骨折过的事情。大家都很担心她的身体状况,然而她照旧跟着孩子们一起活动。看到她如此投入,看到她的这份精神,我们对她充满敬意。
  一个2岁不到的孩子一直引人注目。第一天到幼儿园时,由于担心他年龄太小,我们建议孩子的奶奶带着他在一旁观看。哪知孩子非常活泼好动,不管是讲故事、念儿歌,还是做早操、玩游戏,他都精力旺盛,来回跳跃,老师走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还不时地捣点小乱。看着他的表现,我们既好笑,又欣慰。好笑的是他毫无章法,乱来一气;欣慰的是他的表现无疑在告诉大家他很快乐,因为有幼儿园,有老师,还有这么多好玩的游戏和玩具。两天后,孩子奇迹般地发生了变化。那天,他被公认为是小班的进步之星,全然没有了前几天的捣乱模样,认真跟着老师学儿歌、做游戏,变化之大令人惊喜。
  作为第一批志愿者,在我们离开的那天,这个孩子一直跟在我们身后,依依不舍。我们坐在车上回望,孩子奔跑的身影渐行渐远,而此刻我们的梦想也已放飞。我们相信,它会飞得越来越高,越来越好!
  
 
 企望
  
  10天一晃而过,留给我们的思考却很多很多。
  说到灾后学前教育的重建,首先要提的就是心理重建。心理重建是持久战,教师的心理重建尤其值得关注。一方面,职业要求他们承担起抚慰受伤孩子心灵的重任;另一方面,他们必须调整好自己。然而,教师的自我调整困难重重。一场灾难打破了他们原本平静的生活,面对残缺的学前教育,不少教师面临生存问题。有些教师原先就职的幼儿园已不复存在,重建似乎也遥遥无期,人生的前途在哪里,他们还有没有继续从事幼教工作的可能,很多教师非常迷惘。这真的是个大问题,希望能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课程重建也是灾后学前教育工作的重点。幼儿园搬进了板房,环境的改变对课程实施的影响不可避免。三年的过渡期对于成人来说也许影响不大,但对于适龄的幼儿来说却至关重要。板房幼儿园空间有限,设施简陋,有的幼儿园由于借用的是中小学的场地,不得不按照中小学的教学需要调整作息时间。因此,如何根据灾区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开展适宜的教学活动,开展属于灾区幼儿园的园本教研活动,创设适合灾区幼儿园的环境等问题都亟需理出头绪。
  重建被地震破坏的学前教育只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更艰巨的任务是要在一些从未有过学前教育的地区创建学前教育。在这方面尤其需要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作出巨大努力,为重建和创建提供重要的保障。
  爱心行动在延续。7月21日下午,当“流动幼儿园项目”上海工作团队第一批志愿者结束工作踏上归途时,第二批志愿者已到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两批志愿者进行了简单交接。我们相信,有了良好的开端,接下来的工作会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