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农村幼教 > 幼教研究

浙江省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发布日期:2008年11月25日
作者:吕苹     来源: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托举希望·发展新农村幼儿教育”研讨会获奖论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 十五期间,浙江省农村幼儿教育获得了可喜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借鉴韩国幼儿教育国家化运动的发展经验,尝试提出其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浙江省;农村幼儿教育;农村幼儿园

[作者简介]吕苹,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杭州310012 

浙江省作为我国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2005年人均GDP超过3400美元,成为全国首个进入“上中等收入”行列的省份,浙江农民的人均收入达到6660元,连续21年位居全国首位[1]。据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调查统计,2004年浙江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度达到58.9%,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率先在全国走上新农村建设的道路[2]。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现代化农业生产的组织与农村的物质层面的基本建设,还应包括农村教育与文化等精神层面的建设。其中,新农村的幼儿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基础性工程,目前发展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如何发展,采取什么样的发展策略,无疑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反思与困惑——发展现状

浙江省是文教大省,素有重教之民风,物质上富裕起来的农民对教育的内在需求极其旺盛。“十五”期间,政府为满足日益强盛的教育需求,通过政策引导与扶持,利用雄厚的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使农村幼儿教育发展上了一个台阶,入园率迅速提高,一些教育基础较好的农村发达地区已普及三年学前教育。2005年,浙江省35岁学前儿童入园率达到86.45%,与“九五”期间的平均入园率66.8%相比,整整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3]。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入园率基本稳定的情况下,“十五”期间入园率的提高主要在农村,并且主要依靠民办幼儿园的发展。2005年,全省在园幼儿1 126 372人,其中,农村幼儿园8 765所,在园幼儿379158人。全省已有1 114个乡镇举办了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建园率达到77.3%,独立建制的幼儿园为954所,建园率为66.20%,命名为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园所数为1 143所,被评为省、市级示范性幼儿园的有361所,占31.6[4]。这些都为新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浙江省农村幼儿教育获得可喜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质的提升跟不上量的扩展的现象,尚处在高入园率和低质量并存的阶段。

1.民办幼儿园比例大

2005年统计,浙江省农村幼儿园(包括学前班)在园人数379 158人,其中,在民办幼儿园入学的幼儿人数为272 958人,比例高达71.9%。在全省1 14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属于公办性质的仅占12.7%;而民办与民办公助的达半数以上[5]。应该看到,大量民办幼儿园的兴办对推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以民间资金弥补了教育经费不足的状况,迅速满足了农村幼儿的入园要求,大大提高了入园率,但是由于民办幼儿园本身性质所限,在进一步提高质量和提供公益性的教育服务方面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目标,特别是乡镇中心幼儿园民办比例过大,难以发挥好示范辐射作用,也给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整体质量带来了困难。同时,民办幼儿园比例过大,难以缓解与改善农村与城市间教育质量的不均衡现象。

2.办园水平总体偏低

浙江省农村幼儿教育建设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抓手,通过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来提升农村幼儿教育的整体水平。但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舟山等市的情况比较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已在95%以上,而温州、金华、衢州等市则相对较低,尤其是丽水,乡镇中心幼儿园建园率尚不到 40%。在全省已建的1 143所乡镇中心幼儿园中,省市示范幼儿园只有361所,占31.6%。浙江省教育厅2004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全省有省示范幼儿园188,2005年底,乡镇中心幼儿园仅有26所是省示范幼儿园,占13.8%[6]。由此可见,代表农村幼儿教育最高水平的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总体办园水平还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而且,在调查中,为数不少的农村民办幼儿园是“家庭式”幼儿园,连起码的卫生设施与师资条件都不具备,教养质量无法保证。因此,如何推进教育均衡化策略,提升农村幼儿园总体办园水平是浙江省农村幼儿教育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

3.教师素质亟待提高

从职前学历水平看,浙江省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主流是职高生,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教师中没有一位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生是很常见的现象,还有不少教师是高中以下学历,没有接受任何专业培训,许多在岗教师没有资格证书。从职后教育培训看,绝大多数农村教师缺乏有效的职后培训机会,更谈不上专业成长,知识老化、教育观念陈旧,照本宣科、记诵背读是常见现象。另一方面,农村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普遍很低(一般只有城市教师的三分之一),一些基本的保障,如社会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与医疗保险没有真正落实[7]。可见,改善农村幼儿教师素质,提高教师待遇是农村幼儿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浙江省农村幼儿教育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量高质低”的问题,阻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机遇,重视和加强农村幼儿教育工作,真正提高农村幼儿教育的教育质量,进一步消除因教育的不平等加剧农村落后的状况。

二、借鉴与抉择——发展策略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韩国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制订和颁布了“幼儿教育振兴综合计划”和《幼儿教育振兴法》,在农村大量增设和改建公立幼稚园——新乡村幼儿园,大力推进幼儿教育国家化,史称“幼儿教育国家化运动”[8]。以大幅度增建农村公立幼儿教育机构的为特征的“幼儿教育国家化运动”,促成了韩国幼儿教育的振兴和高速发展,为普及农村幼儿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做出了贡献。“新乡村幼儿园”的举办,作为在软件上改造农村的重要教育举措,改变了以往农村缺乏幼儿教育的局面,从整体上从根源上提升了农村社区的教育文化水平和农民的综合素养,真正改善和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韩国新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是政府在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承担了主要责任,是主要投资主体和组织者。首先在经费上,政府成为农村幼儿教育的主要投资者,在农村筹建了大量公立幼儿园,并加强对新乡村幼儿园教师的人头费和事业费的财政支援。此外,还加强对私立幼儿园的财政支援,加强对残疾人、不完全家庭、低收入阶层幼儿的财政支援。其次在行政上,政府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组织领导。在各级政府机构设立了相应的幼儿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着力加强对幼儿教育质量的管理和师资素质的提高[9]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也是一个综合的工程,它在给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的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如上所述,韩国幼儿教育的振兴和高速发展正是在“新乡村运动”背景下开展的,是发展和改造农村的重要教育举措。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幼儿教育事业本身发展还是“新乡村运动”的建设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诚然,不同国家的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常常很大,盲目照搬是不可取的。但长期来看,因为人类的共性,任何一个国家在教育发展方面的经验对其他国家总是有借鉴意义的。再则,无论从经济、教育、文化等背景角度看,韩国的发展经验相比于欧美国家更具可借鉴性。从经济背景来讲,韩国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重要经济战略,同时又提出教育和科技立国的发展战略。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是韩国经济转型与高速增长的时期,据韩国开发院统计,从1983年至1988年,韩国经济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人均GDP也从1980年的1 592美元跃升到1988年的4040美元[10]。这与浙江目前的经济发展时期基本处于同一阶段。浙江地处沿海,以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经济与外向型经济为主,经济类型也与韩国十分相近。从文化背景来讲,中国与韩国同处东亚,对儒家文化有着共同的体认,两国人民素有重文重教之传统,十分重视教育,特别是早期教育。借鉴本身就是一种现实的抉择过程。虽然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路径、阶段与韩国有不同之处,但幼儿教育亟需国家与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是共同的,也是迫切的。

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浙江省大力发展幼儿教育的重要时期。2006年颁布的《浙江省儿童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该时期要做足15年基础教育,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35周岁学龄前入园率(含女童入园率)均达到90%,并把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因此,浙江省的农村幼儿教育将抓住这个发展的机遇,凸显与履行政府对发展幼儿教育应负的职责,加大投入,提高质量,发扬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的做法,努力推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公立化进程,使农村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与城市儿童一样的学前教育。

1.积极履行政府职责,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促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公立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需求无论从质量和数量上都有较大提升。幼儿教育与初中教育成为目前浙江省教育事业的重点拓展领域。而从全省2004年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状况来看,幼儿园经费为722102千元(其中约40%来自于学杂费收入),只占投入总量的2.72%,比例过小,与事业发展需求极不相称[11]。而且,此项经费绝大多数投入到少量的城市和县镇的公办幼儿园,绝大多数民办幼儿园,特别是农村的民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得不到政府应有的扶助,难以发挥好示范辐射作用,给提高农村幼儿教育整体质量带来困难。这也正是浙江省农村幼儿教育“量高质低”的症结所在。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公益性特征。政府加大对农村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促进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公立化进程,可以改变农村幼儿教育长期体制外生存的尴尬局面,把农村幼儿教育真正纳入到国家的基础教育体系中,为进一步实施免费的学前义务教育打下扎实基础。同时,也可以体现政府对农村精神层面建设的扶助和政策倾斜,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而且,浙江省雄厚的地方经济实力和连年增长的财政收入也使政府增加投入成为可能。因此,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农村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履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承担起对农村幼儿教育应负的责任,保证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基础建设,促进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公立化进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争取财政的支持,筹措与落实幼儿教育专项经费,扶持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把教育经费的投入重点放在乡镇中心园的建设上,着力加强公办乡镇中心园的建设,逐步增加乡镇中心园公办教师的比例,落实相应的人头费和事业费补助,使每个乡镇都能建好一所公立的或民办公助的能较好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的中心幼儿园。 

2.加强对农村各类幼儿园的扶持与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养质量

各级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各类幼儿园(包括民办幼儿园)的财力、人力、物力的投入,加强扶持与管理,在提高入园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整体教养质量。在经费的投入与使用上,可尝试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如在幼儿教育专项经费的使用中,教育行政部门可积极探索经费拨给新方式,打破以往教育经费只拨给公办幼儿园的局面,改为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向所有经教育行政部门审定的幼儿园拨生均经费。又如,采用发放教育券的方式,对农村弱势人群和贫困家庭子女入园提供资助,鼓励各级各类幼儿园接收流动人口和低收入家庭子女入园,体现政府对社会不利人群的增量投入等。此外,结合浙江省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的情况,可积极探索政府引领与民间投资相结合的投资模式。在民间教育投资的回报率上,规定操作性和清晰性兼有的比例,鼓励赢利资金对幼儿教育的再投入,并对教育捐资实行规范化管理,提高捐资效率,实行捐资嘉奖,以提高民间捐资的积极性。在对各类幼儿园的管理上,可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增设督导管理人员,针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加强分类指导,积极引导大量农村民办幼儿园规范化办园。如规范民办幼儿园的行政许可、执法制度。在吸取温州市2002以来整顿提高民办幼儿园的经验和定点试行的基础上,尝试制订浙江省民办幼儿园办园准入标准,强化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取缔不符合标准的保教质量过低的幼儿园。同时,加强督导,配备较为完善的年检制度,保证办园质量的持续提高。又如规范民办幼儿园的收费制度。民办幼儿园实行收费备案公示制,按质论价,合理收费,兼顾保障其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子女的受教育权等等。

3.保障待遇,加强职后培训与交流,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

针对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不高的现状,教育行政部门与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师资建设是农村幼儿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所在,也是一个幼儿园的质量生命所在,并把幼儿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中心工作,着力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素质。一方面,要规范农村幼儿教师的聘用标准,并保障其相应的待遇,让更多的合格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去。如余杭、温岭等地已试行的采用公开招考的办法,优先为乡镇中心园及农村民办园配备一定名额的由财政支付工资的公办教师编制,切实提高农村幼儿骨干教师的学历素质和待遇。对非公办幼儿教师,可尝试人事代理等方式保障其应有的工资待遇、职称评定及其他合法权益等。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职后管理与队伍建设,尝试构建以园本培训为平台的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网络体系,通过多种途径、形式,不断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业务素养和科研能力。如安吉等地试行的结合城市化的进程,对县镇幼儿园与乡镇幼儿园园长、教师进行一体化管理的办法,推进了城乡教师的合理流动。具体做法有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的选拔和聘任,必须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政府协商任命,县镇幼儿园教师评高级职称需到农村幼儿园挂职工作,开展结对子的园本培训与交流,增加实践性的培训机会与时间等等。

注释:



[1]浙江省统计局, 浙江省统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6.

[2]张芙桦.2004年浙江省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进程监测报告[J].浙江统计,2005,(6).

[3][11]浙江省教育厅<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9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仿宋_GB2312; mso-fareast-font-family: 宋体; mso-font-kerning: 1.0pt; m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