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农村幼教 > 幼教研究

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体系规划的构想

发布日期:2008年11月13日
作者:新疆幼儿师范学校周欣     来源: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托举希望•发展新农村幼儿教育”研讨会获奖征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自治区党委、政府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国家及民族地区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分别于20043月、20057月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这些指导我区双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旨在遵循语言学习规律,从语言发展关键期(学前期)“从小抓起”,对少数民族中小学全面实施双语教学奠定基础。学前双语教育对发展民族教育、促进民族团结、繁荣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有着重要贡献。

随着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逐步开展,缺乏对这项工作的系统设计与规划日显突出,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体系(以下简称“体系”)的设计必将成为我区决策部门规划未来教育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工作。下面,笔者将从以下方面阐述观点:

一、             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体系规划的理论界定

在我区全面实施学前双语教学的同时,必须理清并界定好学前双语教育中诸多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与理论背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教育区域规划原理系统思考,科学建构以学前双语教育为核心的新疆少数民族学前教育体系,使我区学前双语教育少走弯路,沿着科学、务实、求真的方向发展。

(一)“体系”规划应处理好发展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与大力发展“新疆双语教育”、“新疆学前教育”之间的双重关系。

推动我区学前双语教育发展必须以“统筹”的视角,充分考虑到双重性:一方面,学前双语教育作为“双语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必须在自治区整体双语教育发展战略中确定自己的定位,必须处理好幼小衔接,才能谈得上适应本地区区域教育的需求,促进的地区社会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学前双语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应处理好发展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与大力发展新疆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必须在新疆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战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是新疆学前教育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有赖于新疆学前教育发展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发展新疆学前双语教育必须以发展新疆学前教育为前提。

从逻辑学角度看:母系统的发展为子系统奠定了基础,子系统是母系统内涵与外延扩展与深化,当新疆“双语教育”、“学前教育”的任何一方处于落后状态时,自然成为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瓶颈,必须把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协调发展。因此,“体系”规划必须以国家关于学前教育和自治区关于双语教育的相关政策为依据,站在宏观的视角统筹设计。

(二)“体系”规划的内涵

所谓“规划”,在国际教育规划文献中经常被引用的定义是:“制订一套有关未来活动时的决定的过程,旨在通过最优途径实现目标” 。因此,规划是关于目标和实现目标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所需的资源及来源、任务的分配,以及如何实施的计划方案。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也不例外,它是对某个行政区划内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进行安排的一个过程,其基础和前提是对未来的预测,通常确定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目标,对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人、财、物进行统筹安排,然后根据预测的结果,制定出实施的计划。

“体系”规划,包括对学前双语教育未来预测(也称愿景)、核心理念、确定任务、可能碰到问题的估计,并提出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方针、措施和手段,以及所必需的各种活动和工作成果的过程。

首先,“体系”规划要构思一个良好的愿景,包括两个主要方面——未来前景的描述和核心理念。一个好的愿景应建立在互补阴阳互动之间,它定义了 “我们代表什么和我们为什么去做”,并提出需要重大改变和提高才能获得的未来前景“我们渴望成为什么,达到什么境界”。追求愿景意味着实现这项工作战略的协调,用以保存核心理念,刺激进步以实现展望中的未来,只有二者的协调才可以把梦想变为真实,把好的意愿变成具体的现实,核心理念是存在的理由,反映人们从事工作的理想动力,然而,实现到理想是个漫长的过程,这又恰恰意味着需要不断变革和发展。

其次,“体系”规划要对可能碰到的问题提出策略并对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提出有效目标和行动措施,对所必需的各种活动设计出方案并预测成果。

最后,“体系”规划有多个实现策略的行动措施这些过程往往要反复多次进行才能螺旋式的完成规划所制定的预期目标并初步接近景。

(三)“体系”规划具有战略谋划的性质

“体系”规划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各级各地实施学前双语教育重要依据和内容,具有鲜明的区域性。

“体系”规划要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总蓝图、总布局、资源、总要求来规划和实施确定思路,它不仅要符合自治区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又要按国家学前教育政策总体要求及自治区双语教育总体部署来设计;“体系”规划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儿童中实施双语教育,这样一个特定的空间的细化和具体落实;它将通过研究我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揭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对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未来发展,在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途径和步骤、政策措施等方面进行全局性、中长期、重大的、根本性的战略的运筹和谋划。

(四)“体系”规划的现实意义

构建 “体系”绝不是简单的阳春白雪,而是“学前双语”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是动力之源,决定这项事业可以走多远。管理大师彼得圣吉说:一个缺少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的组织,必定难成大器 ,而有了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大家会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不是因为他们被要求这样做,而是因为衷心想要如此 体系的规划在应该保留什么样的核心内容、应该发展什么样的未来前景,给人们勾画了蓝图,提供了指南,自然会成为社会令人振奋的目标,社会契约,激励力量,存在的理由。

二、             构建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体系(图1

(一)愿景描述

自治区党委、政府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国家及民族地区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为我们提出了美好的愿景:“从小抓起,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人”

(二)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是新疆开展少数民族开展学前双语教育的永恒的信条和指导原则,是保证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显著而持久开展的动力因素,是指导和激励学前双语教育开展的力量源泉。

当理智分析拥有核心理念时,就会明白为什么去做这件事,才可能带着强烈的热情,深层次地去理解和投入到这项工作之中。观察新疆开展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外部环境,审视内在的因素,我们提炼出新疆发展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三项理念:

1、国家一体

中华民族关系形成 “多元一体” 的格局⑶,在这些具有不同种族、民族背景和不同语言宗教多元文化传统的公民们中逐步建立了新的“国民认同”,培养与加强全体国民对 “中国人” “中华民族” 的认同意识,各族民众逐步把“中国”看作是一个具有共同多元文化和历史的共同体,明确地把国民意识置于各个民族、宗教群体之上,淡化民族特殊意识。

在一个拥有多民族的国家中,为了达到各民族在各个领域的相互交流,维护国家统一政体,各民族必须要拥有一种共同的族际语,它的选择是这个国家的各民族的历史与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社会因素所决定的,中国的族际语就是处于主流文化地位的汉语,这是山中国几千年各民族历史发展与现实的政治、文化、经济等多方而社会因素所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只要是中国人都应学习“汉语普通话”。

因此,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从小加强双语教育对形成国家一体和历史的认同具有积极的作用,学做一个爱国的人,对祖国的热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文化多元

中国传统中把少数民族“多元文化化”的成功思路⑷,我们应继承下来,不同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上的多彩多姿,保留与发展各少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促进各个民族相互理解、相互交流,在经济上共同发展,在政治上平等相处,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疆多元民族多元文化资源特色鲜明、丰富多彩,少数民族多元文化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具有悠久灿烂的民族历史,魅力无穷,民族文化是民族存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整个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和宝贵财富。从学前教育起始,继承和发展各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和优良传统文化,弘养优秀民族多元文化,建立一个具有本土特色的,融会多元文化兼容并包的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发展多元文化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

3、社会发展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逐步提高,汉语己经成为当今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汉语言文字不仅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文字,还是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只有学习掌握了汉语言文字,才能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真正谈得上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汉语学习同时也是适应人才竞争的需要,随着竞争机制己渗入人才市场,经验告诉我们:少数民族学生要使自己在人才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就必须大幅度地提高学习成绩,其中包括汉语成绩,才能适应现今人才市场的新形势。

“扶贫先治愚,治愚先育智,育智靠旱抓,重视幼儿语言关键期的教育,通过发展学前双语能力,达到提升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的目的,也是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科技等各项事业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实施策略与行动方案

当前,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体系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形成三项策略,围绕三项目标开展具体行动措施。

行动策略一:师资队伍建设

“推进学前‘双语’教育,师资建设要先行”。教师是教育事业的支柱,是提高学前‘双语’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

目标一:统一规划,使学前双语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

行动措施:

1、充分发挥高水平、知名学前(幼儿)教育机构在学科、师资和教学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与各地培训机构密切合作,通过加强教师教育领域内的行业联合,努力消除传统师范教育体系中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分离的状况,把学前双语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职后培训作为一个连续的、统一的、终身化的发展过程来看待;针对当前存在幼儿园教师培养工作出现的混乱状况,统筹规划各地区幼儿园教师教育工作,科学合理地确定培养层次、培养规模和实施途径,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各机构质量的提高,为培养、培训学前双语教师奠定基础,使学前双语教师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得到长期有效的保障。

2、幼儿师范学校和各地州师范学校(幼师班)应按有关规定,可以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更多的幼儿教师,以解决各地对学前双语教师的燃眉之急。

3、进一步规范学前双语教师的培养工作。按照国家实施五年一轮的教学评估制度要求,认真做好教师培养、培训院校建设工作,应积极研究制定我区学前双语教师教育的工作监测体系和量化标准,组织力量对现行的学前双语教师教育机构进行专项评估,促进其改善基本办学软硬件条件,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目标二:提升学前双语教师汉语及专业双重素养

行动措施:

1、开展 “园本教研”

园本教研是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与过去的教学研究最大区别是教研工作的重心下移到了幼儿园,它是一种“从园中来,到园中去”的研究活动。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园本教研是行动研究;从实践论的角度来看,园本教研是教师改善自身行为的反思性实践和专业成长的过程;从本体论的角度来看,园本教研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基本方式和特征。因此,开展“园本教研”对双语课程改革而言,是保证双语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将是解决目前学前双语教育工作中“小学化”教育倾向,这一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是保证办园质量提高的重要支撑。

2、重视“园本培训”

“重心下移,阵地前移”的“园本培训”贴近少数民族幼儿园实际,针对性强,易被学前双语教师接受,又有助于学用结合,它不受时间的限制,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基础上,可以按自己的计划进行培训;又不受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培训;它解决了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足的问题,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培训模式。园本培训在立足本园为培训基地的同时,也要强调园际联谊、外引内联,逐步形成“以师训师”“借园训师”和“借才训师”等多种形式,更加有效地发挥提升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师素养的独特有效作用。

3加强少数民族汉语在职培训

少数民族汉语脱产在职培训中,培训内容要以提高教师汉语水平和实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施细则》双重任务为重点;培训方式要立足实践,注重实效,坚持“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

目标三:建构数字化学习环境

积极推进学前双语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极大地促进师资专业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使西部的民族文化与东部及世界沟通,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和教育资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双语教师学习手段,这是一条经济实惠,极有深远意义的事情,可实现学前双语教师素质提高的跨越式发展。

行动措施:

双语教学及师资水平的提高借助于网络,形成网络教育;每园配备教师用电脑1-2 台;推行“园园通”计划;自治区应创建学前双语教师网上学习资源库,搭建网络互动平台,利用互动的信息化教育资源,以信息化带动学前双语教师教育的现代化

行动策略二:重视学前双语教学研究与科学试验,探索学前双语课程改革

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课程改革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可谓前无古人,在学前教育领域也是空白,学前双语课程是确定学前双语教育的目标、内容和组织有机构成的系统,需要在教育科学研究与试验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对改变当前“小学化”的教育倾向,这一学前双语教育瓶颈和障碍有现实的意义与价值

目标一:探索适合于各类民族幼儿园实施的多元化双语教学模式

行动措施:

新疆的学前双语教育首要任务是应加大双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对现存的各种教学形式包括:“浸入型双语教学模式”“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应加以归纳总结,每种教学模式的运用,受幼儿园师资、民汉儿童入园比例,当地政治、经济环境及家长的认识态度的差异而决定的,应开展行动研究,总结各种形式的利与弊,进一步研究各种模式的实施条件及教学效果,认真研究学前双语教育的特点、内容和有效的方法、途径,引导各幼儿园转变教育观念,依据条件发挥特色,使双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有机结合,探索各地学前双语教育适宜之路,将学前双语教育教学引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目标二:逐步形成具有新疆本土多元民族文化特色的双语课程体系

行动措施:

自治区已出台少数民族幼儿学前双语教育教学指导纲要,在研究幼儿园的双语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开发或借鉴适宜的双语教学教师指导用书、音响资料和各类各民族文化特色出版品,这些教材、资料的研制应体现各类双语教学的模式对儿童汉语能力提高的层次性需求,避免一刀切式的教育资源,它将利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和语言能力的有效习得。

在研究双语教学模式以研究试点的基础上,注意改变小学化的汉语课形式,使汉语与学前教育各领域融合,形成 “快乐双语”的教学区域典型,同时,全区推广、借鉴成功经验,各地应努力做到县有示范乡,乡有示范点,成为一个节奏分明、重点突出、分步展开的有序进程。

目标三:满足家长需要,形成家园共育的双语教育局面

由于社会对未来人才汉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家长对孩子早期双语教育的愿望也日益强烈,社会上出现了双语热,我区各级各类幼儿园为了在竞争中求生存,普遍重视并满足家长的愿望和社会的需求,纷纷采取开设双语班,民汉混合编班等形式实施双语教育,这也是目前我区学前双语教学推进速度快于中小学的原因所在。

行动措施:

应加强对家园共育的研究,通过编制家长阅读手册、开办家长学校、开展亲子活动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指导家长工作,形成家园共育。

行动策略三:加快制度建设

为开展学前双语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应建立的各项管理制度,使双语教育有章可循,有人落实,有条件保障, 从根本保障双语教学师资、课程的实施。制度的建立,一开始不求完善,实践后的制度,不能僵化,必须不断修改,在不断实践,逐步实现凡事有程序、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验收

目标一: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扶助经济弱势幼儿早期教育

行动措施:

目前,自治区已出台:“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 “关于管好用好自治区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临时事业编制的通知”等系列文件, 自治区扶持七地州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全面实施。

目标二: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学前两年教育督导评价体系

少数民族地区学前两年教育督导评价体系的建立,从纵向上看,贯穿在整个学前双语教育改革与实施过程中,既有阶段性,又保证连续性。从横向上看,通过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的督导评估,可以对地区学前教育整体的发展与中小学双语教育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衔接。督导评估的过程也是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实施过程,并提供可操作的目标、途径与方法,将会极大的促进幼儿园办园整体教育质量与办园水平的提高。

行动措施:

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的原则,建立自治区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发展水平的监督机制与教育督导制度;自治区扶持七地州的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评估标准;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自评机制等

目标三:加强管理队伍的组织机构建设,缩短区域落差,体现教育公平

行动措施:

应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的管理队伍组织机构建设,重视培养和锻炼一支教育行政、教育研究与督导的基层队伍,使学前双语教育的管理队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形成管理网络;同时,扶持建立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和高质量,起到一定示范作用的县乡一级学前双语基地园。一手抓管理队伍,一手抓试点,才能使学前双语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结束语: 教育的成败攸关整体国力的发展与提升,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为少数民族中小学全面实施双语教学奠定基础,关系到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新疆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体系规划将采滚动前进方式,应逐步推动,最终达成“从小抓起,培养民汉兼通的双语人”的愿景。

未来新疆少数民族学前教育方面,将致力提前开展幼儿潜能,建构幼儿优质环境,并扶持五岁弱势幼儿及早免费接受双语教育,以培育“民汉兼通”快乐学习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