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农村幼教 > 振兴之路

创新思路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发布日期:2008年10月29日
作者:广东省怀集县教育局     来源:本站原创
   

学前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制度的第一阶段。发展学前教育对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管理,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呢?这是多年来摆在我们眼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使我县每一个适龄儿童(36)都能参与和接受早期教育,并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我县积极开展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2006——2010周期“早期儿童发展”ECD合作项目B类地区的研究,探索符合我县特点的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之路。现将主要做法总结如下:

1、建立跨部门合作的管理机制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切实加强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领导、统筹和协调力度,将学前教育纳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各有关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教育部门是学前教育的主管部门。各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积极参与学前教育管理。共同研制促进社会各方面力量办园、规范办园行为,提高办园质量和水平。为使所辖区的每一个适龄儿童(36周岁)都能参与和接受早期教育,并在同一起跑线上发展,迅速成立了由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为组长,教育局负责人为副组长,卫生、妇联、民政、共青团、建设、物价、残联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领导小组,并相应成立镇、村“早期儿童发展”项目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抓好项目实施,助推学前教育发展。

2、建立体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学前教育发展体系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3]73号)精神,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县学前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及怀集县“早期儿童发展”ECD项目实施方案,增加投入,加强管理,积极推动学前教育发展。在工作管理上,有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县教育局积极负起学前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明确学前教育主管股室,派出幼教专干专门负责全县学前教育的管理和指导,负责把好新办幼儿园的审批关,幼儿园招生工作的管理关,幼儿园业务和教师工作的指导关,学前教师、保育员的入口关(幼儿教师资格与技术职称全部由县教育部门审核),扎扎实实地抓好学前教育的管理;县妇儿工委经常到各幼儿园了解情况,每年“六一”儿童节都组织全县幼儿园积极开展有益的活动,并利用自身优势,宣传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县卫生局和卫生防疫站定期到幼儿园进行食品卫生检查,积极做好幼儿园饮食卫生许卫证的年检与幼儿预防接种、幼儿园卫生安全工作;县妇幼保健院积极协助幼儿园做好幼儿体检工作;公安消防部门按要求定期对幼儿园进行消防检查等,各部门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合力,有效地促进了我县学前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3、构建符合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管理、教育、服务和培训模式。

1)完善管理模式。在学前教育业务上,我县确立了“教育局——镇(乡)中心小学——幼儿园(学前班)”的学前教育管理模式和由县学前教育研究会、县城区和镇(乡)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学前班)构成的三级教研网络,对全县幼儿园(学前班)实行规范化管理,科学指导。我县聘任幼教专干、教研主任、督导室主任、中心小学校长、主管副校长、示范幼儿园园长等人员为怀集县学前教育视导员,共67名;聘任幼儿园骨干 、业务副园长为怀集县兼职教研员,共30名。视导员和教研员定期对幼儿园与学前班在完善办园(班)条件、保育设施、教育教学、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和指导,规范办园班行为。教育局督导室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园的管理,每年四月份核实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进行年检。教育股核实对幼儿园(学前班)登记注册的管理,凡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手续的,不允许招生,每年第四季度对各类幼儿园、学前班进行专项年检,推动了我县幼儿园与学前班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学前教育规范健康发展。

2)形成多元化的服务网络。我们突破城乡以实现“正规化”机构教育为目标的单一发展模式,转向实现以社会需要为目的、在同一社区内,有多种教育模式可选择的多元化发展模式,形成由“正规和非正规”的幼教机构共同构建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为生活在社区里的每个幼儿提供受高质量教育的机会。我县以公办园(机关幼儿园)和基地园(教育幼儿园)为全县的示范性幼儿园、各镇(乡)中心幼儿园为镇(乡)示范性幼儿园,通过发挥示范幼儿园的示范作用来带动全县各类幼儿园(学前班)的发展,促进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整体提高。同时,积极引导各幼儿园开展创建等级幼儿园活动。

3)开展灵活多样的早期教育服务。我们突破“幼儿教育是由教育机构来完成的”传统教育理念探索,以“生活就是教育”、“家长和社区的人都是儿童发展的教育者、促进者”的指导思想,实现机构、家庭、社区三方有机结合,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而共同努力。同时在参与幼儿教育的过程中,使家长和社区的参与者获得新的知识、新的观念、促进自我发展,达到机构、家庭和社区互动服务、双向受益。尽管我县属欠发达山区县,按照“穷有穷办园,穷有穷办法”的思路,我县在学前教育的办学形式上,结合实践,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学前教育相结合的早期教育机构及家庭教育服务设施相结合的早期教育服务网络。同时,结合村级学校现有的条件和实际,利用一校挂两牌的形式,相对划分活动场地办村幼儿园。

在“早期儿童发展(ECD)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我县大力开展非正规教育服务活动,开展送教入村入户、亲子游戏活动。充分发挥县示范幼儿园和镇(乡)中心幼儿园的人力物力财力,以镇(乡)、村为依托,把早教“大篷车”开进山村,开展定时、定点的非正规早期儿童教学点入村入户的指导,扩大了我县弱势群体儿童,特别是农村贫困家庭儿童、散居儿童、有特殊需要儿童参与接受早期教育的受教育面,大面积提高了3岁以下及36岁儿童受教育面及看护人的科学育儿能力。

4)开展岗位培训、业务培训、帮扶跟班培训,加强学前教师的业务与能力建设。一方面,我们突破幼儿教育长期集注在“幼儿园教育”范畴的探索状况。我们把社会发展与早期教育发展关系紧密结合起来。把探索领域扩大到影响儿童发展的社会大空间。研究以社区为背景,构建适应需要的多种教育形式的幼儿教育课程模式;注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邀请省学前教育协会支教队专家和优秀教师到我县作学前教育专题报告、上优质示范课。另一方面,我们经常组织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参加省、市举行的幼儿教育研讨班和学习班,提高园长和教师的素质。同时,注意培养学前教育的骨干教师,选送参加国家级、省级的培训,回来承担县级的培训工作,让她们在工作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此外,我们还抓好跟班培训。跟班培训,是学前教师最快成长的途径。我县充分发挥两所县级示范幼儿园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对县内幼儿园及学前教师开放,随时接待有需要的园长、教师跟班学习或观摩活动。镇(乡)中心幼儿园也相应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对辖区的幼儿园、学前班开放,并定期组织全镇学前教育培训,通过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形式,促进全县学前教师的共同发展,确保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

(编审:刘揖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