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研究会工作 > 总会工作 > 灾后救助

爱的传递———支教流动点小记

发布日期:2008年10月25日
作者: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幼儿园 史 莉     来源:《学前课程研究》2008年第10期
 

5·12”汶川大地震之后,我们作为“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的成员,开着流动幼儿园的大篷车,在绵竹、绵阳、什邡、北川等地建立了多个流动站点,以让灾区的父母和教师了解重大事故对幼儿的冲击及受创伤后的可能反应,并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游戏来舒缓他们的情绪。以下是我在几个支教点的随记。

绵竹———三溪寺

“老师,你抱着我看书吧!”四岁的小驰站在我身边轻轻地对我说。“好啊,宝贝过来,让我抱抱你。”说着我把小驰抱在自己的腿上,坐在葡萄架下。这是我们建在三溪寺的一个安置点。看图活动结束后,下一个活动是小手爬。在组织活动时,我刚走到其他孩子中间,小驰就颠颠地跑过来拉着我的手说:“老师,我站在你旁边。”我说:“好的。”再往下的活动,小驰也是一直黏着我。除了肌肤接触之外,她还要穿上我的鞋子,扮老师,这一幕在我女儿身上也发生过。等到活动结束后,家长们都来接孩子,可是小驰却迟迟没有人来接,于是我决定送她回家。到了她家住的帐篷,我发现这里除了她的外婆没有其他人。她外婆见我送小驰回来很高兴,便拉着我讲起了地震时的情况。老人家说地震的时候家里的房屋垮塌了,人没有受伤,可是家里的东西都不能用了,小驰的爸爸妈妈出去打工了,年幼的孩子带出去不方便,便由她照顾;又说她自己年纪大了,无法代替父母给孩子更多的爱,特别希望孩子在老师的身边感受亲情和母爱。听到这里,我感到身上的担子很重,不仅要帮助灾区的孩子走出地震的阴影,更要让他们得到母爱。于是,我和外婆进行了简单的沟通,让外婆带着孩子每天都来我们的流动站活动,并且一起投入到亲子活动中。

绵竹———友成之家

在我们支教的友成之家,那里有三个大型帐篷,分别安排了三个年龄层次的孩子在这里活动,有03岁亲子班,有34岁的班级和36岁的班级。在36岁的班上有一个叫多多的男孩,他从不安静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在进行“七色花”的美术活动中,老师刚拿出范例,他就噌的一下钻到桌子下面,好不容易把他连拖带拽地请了出来,他对着老师的腿又打又踢,还做出种种让人不可理解的动作。这时,多多的姐姐过来抱着他,用力地按着他的胳膊想让他坐下。

其他孩子开始用剪刀剪纸杯的边缘了,他看见了,一把抢过一个小朋友手中的剪刀和纸杯,开始剪了起来。这时因为有了材料,他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活动上,先剪了一个小口子,还抬头望望老师是否在关注他,当发现老师也在低头望着他时,他放心地继续往下剪。由于他参加剪纸活动的次数不多,不太会使用剪刀,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了作品。活动结束后,我和他的姐姐谈了一会儿,得知这个孩子地震前在汉旺的一所幼儿园上中班,地震当天,全班五十多个孩子当中,除了他在内的三个孩子被老师救出之外,其余孩子全部被垮塌的房子掩埋。多多亲眼见到这一幕,从此性情大变……又由于爸爸妈妈都在工地上帮忙建板房,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每天由姐姐陪他到友成之家来参加活动。

什邡———帐篷

在什邡的一个军民共建小学的帐篷里,有一位叫杰杰的小朋友,他的爸爸是一位长途汽车司机,妈妈在家照料孩子。他妈妈告诉我,512那天,爸爸带着全家到什邡乡下看望父母。午饭后大家刚刚休息,地震发生了,于是全家人都纷纷往外跑,由于地晃动得厉害,杰杰连门口小小的沟槽都跨不过去,一下子跌倒在这个不足十五厘米宽的小沟里。当爸爸把他抱起来的时候,他的嘴里、鼻子里全是泥土,孩子受到惊吓大哭不止,等全家人去救躺在病床上的爷爷时,爷爷已被垮塌的房屋掩埋。杰杰从那天开始,常常大哭不止,一定要妈妈陪在身边……活动间隙,当妈妈把这段话讲完之后,长长地叹了口气,说:“这是灾后第一次倾诉,心里好多了。” 从这些事例中我发现,家园沟通远不止我们日常工作的家访、上网、联系册,等等,还应有更多的倾听和理解。

由此可见,“5·12”地震后,孩子心灵的照料不容忽视。父母是孩子最信赖的人,也是孩子最佳的心灵抚慰者,对经历过灾害的孩子而言,父母所展现的处理态度和方法,就成为孩子心理重建最关键的要素。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帮助家长给孩子提供心理支持。为此,我想对家长说:

首先,请您不要隐瞒自己的感受,试着把害怕和担心说出来,并且让家人一起分担悲痛;不要避开这次经历,应让别人有机会了解和关心自己;一定要好好休息,并且试着恢复正常的生活步调;面对自己与孩子的问题都需要时间去改变,不要因为一时未能改善而气馁;当孩子有适当的人代为照顾时,让自己也有安静独处的片刻,消化自己的情绪;可以对别人说出你的需要。

其次,请您多给孩子充足的爱和安全的保证;尽量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并避免不必要的分离;增加接触与互动,以提供实质的安全感受;简要而诚实地回答孩子的疑问;帮助孩子表达与舒缓情绪;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尽量恢复原有的生活作息时间与秩序。

再次,希望您能更多地与孩子一起进行亲子活动,如“小手爬”“浇浇肥”“拔萝卜”等,这样能使亲子间产生一种愉快的、相互支持的情感性效果,尽快帮助孩子摆脱地震带来的阴影和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