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社区家庭 > 父母课堂

您的宝宝达到健康新标准了吗?

发布日期:2008年10月01日
    来源:《东方宝宝》2008年第9期
  天下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而何谓“健康”?在现代社会中,衡量孩子是否健康成长的标准已经远远不再只是吃饱喝足,而应从情感、社会交往、游戏、兴趣等方面来综合衡量。
  
  用3~5周时间来观察
  
  对于3岁的儿童,根据以下标准,用3周的时间来考查是比较理想的。对于4岁的儿童,用4周的时间,可以较完整地观察到孩子的发展状况。小心,不要根据一天的观察就去给孩子的长期行为表现下判断。我们每个人,无论儿童还是成人,都可能有特别糟糕的一天。如果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遇到困难,不必大惊小怪。事实上,在某些方面遇到困难并不会产生无法弥补的缺憾,相反,这些困难使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在孩子生命中的某个阶段,他的某些需求是很难满足和调解的。
  
  睡眠习惯
  
  你的孩子容易入睡吗?休息充足后自然醒来吗?醒后就准备开始一天的生活吗?偶尔的失眠、噩梦或赖床不要紧。良好的睡眠后,孩子如果动作迅速地起床,则是一个好现象,表明孩子对生活的感受是满意的。3~4周内如果出现频繁的失眠或早晨赖床现象,则表明孩子可能面临过大的压力,父母在生活方式上应尝试着帮孩子做一些调整。
  
  饮食习惯
  
  孩子吃饭时,总是有胃口,吃得津津有味吗?偶尔少吃一顿饭或不吃东西属正常现象。有时,孩子着迷于某项活动,就顾不及吃饭了。同时,也别忘了,孩子们有时一顿饭吃很多,下一顿饭时则吃得很少。不过,一个学龄前的儿童如果连续好几周,吃起饭来都像是发生了饥荒或总是不满意食谱挑剔食物,那他可能是需要情感上的安慰。
  
  如厕习惯
  
  孩子在几周内,对自己的大小便控制好吗?尤其是白天。偶尔的“事故”不要紧,因为孩子可能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之下,比如饮水过多,肠胃不适,或者对从事的活动注意力高度集中,以至于孩子陶醉其中,完全“忘我”了。睡眠好的孩子一般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控制好夜间的大小便。
  
  情感表现
  
  你的孩子表现出一系列的情感吗?比如快乐、生气、难过、悲伤、热忱、激动、沮丧、爱和关怀?当然,所有这些情感不需要在一天之内全表现出来,但应该在几周的时间内被——观察到。如果一个孩子的情感没有变化——或者总是生气,或者总是不满,或者总是激动,那么这个孩子可能有一些问题。不过注意,悲伤的情绪并不一定表明孩子有问题,在特定的情景下,这可能恰恰显示了孩子关心他人的能力。
  
  人际交往
  
  孩子能够发起并保持与一个或多个伙伴的良好关系吗?只要不是孩子的社交能力不足,孩子喜欢独自玩耍并不意味着发展上有问题。如果孩子害怕自己的伙伴,或者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那么他很可能是寻求他人的肯定,或怀疑自己是否达到了父母较高的期望值。
  
  好奇心
  
  孩子有时候显示出好奇心、冒险冲动或类似于胡闹的举动吗?如果未触及受惩罚的界限,孩子也不敢窥探、侦察身边的事物,则表明孩子可能过于害怕受罚。从另一个角度,孩子如果经常出现好奇、冒险和窥探的行为,则可能是孩子在摸索受罚的界限到底在哪儿。
  
  兴趣
  
  孩子会被自身之外的其他事物所吸引,并对其感兴趣。参与其中吗?这里的重点是孩子要能较长时间地“参与”到些“积极活动”之中,而非观看电视节目这样的消极活动。一个学龄前的孩子如果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一种活动中去。或者无法由始至终地完成一项活动,他可能需要帮助。
  
  对权威的反应
  
  你的孩子通常接受成人的权威吗?如果孩子偶尔出现抵制、坚持己见、抗议或反对的现象,但最终还是服从了成人,则表明孩子在良好地社会化。如果孩子对成人的所有要求和约束都一声不吭地全然接受,则表明孩子有过度焦虑的趋向。
  
  自然流露的爱
  
  你的孩子对照顾他的人表现出自然流露的爱吗?注意,这里要求的是自然表露或表达的爱意,而非在成人要求下的睡前“吻”安。同时要注意,文化背景不同,家庭不同,表达爱的方式也不同。通常情况下,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更易于向看护他的人表达关爱,并十分乐于与看护他的亲人在一起。然而,孩子如果对亲人表现出过度关爱,则预示着孩子对亲人没有把握,不能肯定亲人是否爱他。
  
  享受“美好事物”
  
  孩子懂得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吗?对小孩子来说,美好事物就是指和他人玩耍、外出野餐、参加聚会、过节日、到新地方以及探索新玩具。如果孩子有一些小的问题,诸如害羞、怕狗、偏食等,只要这些问题没有严重到影响孩子享受他童年的快乐,那么一般来说,孩子是能够克服这些小问题的。如果,这些问题一旦真正妨碍到孩子对美好生活的感受了,父母就得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了。
  
  最亲近的人来帮忙
  
  如果一个月当中,孩子各方面表现在以上一半的考查指标中,都表现得不容乐观,家长就需要“插手”采取一些矫正措施。个案不同,矫正和干预的措施也不同,但一些常用有效的方法还是可以立即进行尝试的。
  例如,无论引起问题的潜在原因是什么,孩子通常乐于与他最亲近的人在一起。这个最亲近的人可能是他的父母、亲戚、看护人或其他与孩子有重要亲密关系的人。孩子与自己最亲近的人起在街区散散步,打扫一下储物间,整理整理房间,烤烤饼干或做做其它一些孩子真心喜欢做的事。活动尽量简单,这样,让孩子信赖的人去感染和帮助他。每天花上几十分钟这样做,坚持数周,往往有助于缓解孩子所遇到的压力。一旦压力缓解了,孩子就能够更加放松了。父母对孩子的指导和解决问题的建议,孩子也能够听得进去了。
  
  安静
  
  老师说道:现在,我的孩子们,我要你们保持绝对安静,静得你们连一根针落到地上都听得见。
  过了一会儿,全静下来了,一个小男孩尖叫道:“老师,扔针吧!”
  
  大声哭就行
  
  一家人吵不可开交,父亲制止了好几次也没用,最后他大声嚷道:“到底谁是这个家的主人?我怎么做才能得到自己的权利?”
  4岁的儿子向他建议“你只要大声哭就行了。”
  
  避免发问
  
  一位享誉国内的植物学教授和他的助教正在研究新品种的植物。 一日,助教问教授:“如果您在野外上实践课,遇到不认识的植物,要怎么办?”
  教授回答道:“我通常走在最前头,然后把不认识的植物通通踩死,以免学生发问。”
  
  聪明的宝宝
  
  宝宝拿着一块抹布,高兴地说:“妈妈,我学会用抹布了!”
  “那你擦什么了?”
  “我刚用它擦过桌子,又擦了马桶,还擦过地,现在正准备去擦碗。”
  
  公告
  
  新开的动物园在门口的醒目处挂了一块告示,上面写着:“我园定于每天下午四点喂鳄鱼,欢迎带孩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