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研究会工作 > 总会工作 > 灾后救助

我们是来自上海的流动幼儿园!

发布日期:2008年10月01日
作者:上海陈思     来源:本站原创

       一个“流动幼儿园”将要在暑期开赴四川灾区!暑假之前,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全体大会上,公布了这个项目工作的筹备信息。在学院党务书记汪海萍和院长杨广学的关心和重视下,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决定为这个项目资助5万元。全院大会刚刚散场,立刻就有许多教师争着报名参加,希望能够为受灾地区的孩子尽一份自己的心意,出一点自己的力气。闻讯之后的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短信、打电话,咨询情况要求报名。举着一张写满密密麻麻姓名和联系方式的名单,项目筹备工作者难以决定如何挑选,于是一个会议开到了晚上还没能结束。最后,本着党员和干部走在前面的基本原则,挑选了5个批次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上海市幼儿园教师和学前教育专业的研究生36人。这一份填满了华东师大学前教育专业教授、副教授、博士讲师,上海市优秀教师或名师候选人,以及华东师大研究生奖学金获得者等“头衔”的流动幼儿园志愿者名单,让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和四川省幼教同仁们感觉到了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热忱和激情。

       在心理干预培训、教学准备培训之后,第一批工作团队于2008年7月12日抵达四川,开始了在都江堰和崇州两个地区的活动。到达成都的第一天,车头挂着“流动幼儿园(上海)”红色标志的面包车,开始在崇州、都江堰和成都的公路和街道上欢快地奔忙起来。初抵灾区,第一组工作队的周兢、华爱华、左志宏和汪德明老师,积极了解灾区学前教育工作情况,紧密部署整个团队活动计划。团队冒着瓢泼大雨,走访崇州地区重建于板房的大北街幼儿园、正东街幼儿园,嘉定实验幼儿园的王珏、李燕老师和在研究生陈思和仲扬的辅助下,给那里的孩子们带去了具有浓郁学前教育特色的示范活动。流动幼儿园第一团队的全体成员,与灾区学前教育干部、园长和教师们共同探讨灾后学前教育重建的各项基本问题,包括大灾后幼儿园的应急管理、教师心理干预、灾后幼儿园课程和教学的特殊性等内容。

      在了解到崇州市的重灾区——鸡冠山乡的居民安置点的情况后,第一团队的志愿工作者立刻驱车奔赴位于怀远镇的“鸡冠山新区”。在一列整齐、干净的板房里,佩戴着“共产党员”徽章的王书记,对来自上海的流动幼儿园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鸡冠山乡在地震中房屋全部损毁,三千多灾民迁至新近援建的板房区。这里有100余名2-6岁的儿童,在地震之后新建的板房区内,原有的学前教育系统已经不复存在,因而缺少任何针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安排。鸡冠山新区的党组织决定专门为流动幼儿园(上海)腾出仅有的两间10平米的空板房,安排专人清理了户外活动场地上的碎石垃圾,还指定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专门协助工作。

      7月17日我们的工作团队一早就到达了鸡冠山乡居民安置点,开始布置新的板房幼儿园,一下子就吸引了大量的家长带着孩子们围观。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将户外不大的活动空地都挤满了,小朋友们兴奋地围在外面大叫“好漂亮,好安逸!!”当天下午,流动幼儿园开始了第一次活动,呼啦啦就来了好几十名幼儿,孩子们积极参与了精心安排和组织的活动。看到来自上海的老师们在简陋的板房带着孩子们活动,这位大学生村官流下了眼泪,她说:看着孩子们真心的喜欢,感受到了地震后最快乐的心情;这两间板房也成了我们鸡冠山乡最美丽的板房了!

      从这天起,每天清晨我们的志愿工作者都会迎着四川平原的第一缕晨曦,把这所特殊的“流动幼儿园”开到崇州的板房居民点,给那里的孩子们带来一天的活动和欢乐。每天晚上,我们的志愿工作者熬夜备课、制作简便的教玩具、排练木偶剧、准备亲子游戏。大家亲密合作团结工作,不少老师和同学有了小病都不吭声,华爱华老师隐瞒肋骨骨折病痛坚持工作。50天的项目工作中,流动幼儿园逐步拓展到了不同的区域,在所到的灾区居民点都获得了一致好评。

      是的,每天早上流动幼儿园开进板房区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孩子等在板房区的门口。他们一看到车子出现,就高兴地跳出来高声叫着:“老师来了!老师来了!”这个情景已经成为一幅难忘的画面,永远铭记在我们志愿工作者的心头。为了灾区孩子们重拾灿烂的笑脸和五彩的童年,我们一切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