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社区家庭 > 国外家教

世界各国的礼仪教育

发布日期:2008年08月05日
作者:长志整理     来源:幼儿教育

     日本儿童的礼仪教育

  日本人从小学习礼仪。幼儿摇摇晃晃开始走路时,第一课就是学习尊敬父兄。孩子要给父亲鞠躬;弟弟要给哥哥鞠躬;女孩子则不论年龄大小,要向哥哥和弟弟鞠躬。鞠躬有详细的规矩和范例,比如,要知道向谁鞠躬,还必须懂得鞠躬的程度。鞠躬的方式很多,从跪在地上、双手伏地、额触手背的最高跪拜礼,到简单的动动肩、点点头。一个日本人必须懂得在哪种场合该行哪种礼,而且从孩提时就得学习。
  以性别、辈分以及长嗣等为基础的等级制,是日本家庭礼仪的核心。不论在家中或餐馆内,就餐坐位都有等级、长幼区别。孩子在吃饭前必须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

  韩国儿童的礼仪教育

  韩国人的问候无处不在。无论在银行,还是在医院、百货商店,都能听到他们亲切的问候。韩国的大人小孩,在问候别人时一定会先鞠躬,至少也要上身倾一倾,然后才是面带微笑地问候。
  韩国父母对孩子的礼仪教育,随时随地进行。在孩子刚会说话之际,礼貌教育就渗透到日常生活中。比如,大人给孩子东西时,孩子一定要双手接过,鞠躬道谢。儿童见到邻居、熟人,要主动上前鞠躬问候。鞠躬时腰弯得很低,头差不多快要碰到地面了。即使是路过门卫,父母也不忘提示孩子向门卫叔叔问候。
  幼儿入园以后,每天早晨上幼儿园,见到老师必须鞠躬问候。当家长离开时,老师还会要求孩子向家长鞠躬道再见。

  新加坡的礼仪教育

  20世纪70年代后期,伴随经济的飞速发展,新加坡人出现道德危机。当时的李光耀总理及时提出,要把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富而有礼”的国家。80年代初,新加坡又进一步把“仁、智、勇、义、礼、信”确定为中学《儒家伦理》课的重要内容;把“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作为政府必须贯彻的“治国之纲”。既然新加坡把仁义道德、礼仪礼貌教育作为“治国之纲”,那就不难想象,他们对礼仪礼貌的重视程度以及自身的文明程度该有多高。

  美国儿童的礼仪教育

  美国人强调社交技艺和常规礼节,教孩子如何以适当的方式与成人打招呼,如:用力地与对方握手,直视对方的眼睛,微笑着说一些好听的话或礼貌用语等。教导孩子要谨言慎行,而且要牢记“三个C”,即:关心(caring)、同情(compassion)和体贴(consideration)。
  美国人尤其注重培养孩子公共场合的文明礼貌,要求孩子讲究礼节,不穿着背心、短裤、拖鞋出入公共场所;衣须整洁,切勿身带异味。无论任何时候,接受他人服务时,都要说声“谢谢”,否则会被视为无礼。不随便露出令人误解的微笑,不在排队时插队,不乱丢垃圾,不勾肩搭背行走等。

  英国家庭的餐桌礼仪教育

  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学会良好的进餐礼仪,培养良好的素质或性格。
  英国孩子一般2岁时就开始系统学习用餐礼仪,如:长辈入座后,晚辈才可以入座。吃饭时,不要大声喧哗或敲打碗筷。不要用手抠牙,如果牙缝里塞了食物,要悄悄地告诉妈妈,请妈妈帮忙。大一点的孩子要学会使用牙签,并用手捂住牙签剔牙。用餐完毕,要给长辈打招呼:“我吃完了。”然后才能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