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研究会工作 > 研究会会刊

2008年第4期,总第160期

发布日期:2008年06月17日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编辑部
 
 
事业发展与管理
 
 
作者
 
 
幼儿园结构变量与教育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以山西省幼儿园为例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al Variables and Kindergarten Environmental Quality
 
 
潘月娟
刘 焱
胡彩云
Pan Yuejuan
Liu Yan
Hu Caiyun
 
3
 
    [摘 要] 本研究以山西省26所的50个班级为样本,分析了幼儿园结构变量与教育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教师学历、师幼比、在班幼儿人数和收费标准是影响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的主要结构变量;师幼比和在班幼儿人数对幼儿园教育环境总体质量、物质环境质量、人际互动质量有影响,但这种影响受到教师学历因素的中介作用;收费标准仅对物质环境质量有影响,但收费标准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物质环境质量的显著改善;生活活动与课程的质量仅受到教师学历的影响,未见师幼比和在班幼儿人数的作用;结构变量在不同地区和办园体制的幼儿园之间分布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区和办园体制的幼儿园在教育环境质量上出现较大差异。
    [关键词]  幼儿园教育环境质量;结构变量;教师学历;师幼比;在班幼儿人数; 收费标准

    一、问题提出
    国外大量研究证实,结构变量与托幼机构教育的总体质量和过程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构变量通过过程变量间接地作用于托幼机构教育质量[1][2]。另有研究表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影响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结构变量可能会有所不同。如有研究发现,在德国,教师经验与托幼机构教育环境质量之间存在负相关,而在葡萄牙、西班牙和美国,两者却有着正相关关系。[3]国外的这些研究丰富了人们对托幼机构教育质量的认识,但是目前的研究存在两点明显不足:首先,对结构变量到底包含哪些因素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班级规模、师幼比、教师资格等是多数研究都认可的结构变量,但幼儿园所在地区、类型等在个别研究中也被作为结构变量进行考察。其次,多是考察单个因素与教育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虽然也有研究[4]综合考察了多个变量对教育环境质量的影响,但是没有深入具体地分析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上述不足一方面容易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另一方面致使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从而使人们无法准确地把握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教育环境质量的影响。

 
本土困境与学前教育学的文化转向
The Pledge of Situation and the Culture Transition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姜 勇
邓素文
Jiang Yong
Deng Suwen
 
11
 
    [摘 要] 学前教育学的每一环节均渗透、体现着特定的文化与价值。从文化视角出发审度学前教育学,我们才能克服中国的学前教育学无“中国味”的现象,对中国学前教育学的根本问题与特有现象形成比较完整而深刻的理解。为此,我们需要建设走向文化自觉意识、回归民族传统、走向世界文化的学前教育学。
    [关键词] 本土困境;学前教育学;文化转向
    一、本土困境:中国学前教育学的迷思与文化转向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借鉴国外特别是西方的学前教育模式过程中,不断推动着中国幼儿教育实践的繁荣。但与此同时,中国的学前教育学学科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表现为学前教育学的原创性话语较缺乏,“殖民”色彩较浓。中国的学前教育学逐渐失去了自己的声音与话语权,从模仿日本到借鉴美国,从介绍蒙台梭利到引入瑞吉欧、方案教学、生成课程等,在学习国外幼儿教育经验的同时,却很少有属于自己的原创性内容。“在当今中国教育学界,‘尊奉’西方思想已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一种‘潮流’。”[1]中国的学前教育学者理应而且必须追问:研究的是中国问题吗?是中国本土情境中产生并急待解决的教育问题吗?

 
适应城镇化需要,提高乡镇中心园教育质量
 
 
庄新宇
陈 敏
 
15
 
    [摘 要] 农村城镇化对乡镇中心幼儿园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农村幼儿教育的实际,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建设主要应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突出课程资源的农村特色;二是加强对幼儿的社会性教育;三是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
    [关键词] 城镇化;乡镇中心幼儿园;幼儿教育;家园互动

    随着苏南农村城镇化的推进,笔者所在镇已初具城市规模,成为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适应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近几年笔者所在园狠抓教育质量建设,真正发挥了作为中心幼儿园在区域的示范作用。具体而言,主要在课程资源建设、幼儿社会性教育和提高家长教育素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突出课程资源的农村特色
    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使土地水泥地化,但城镇化中的农村幼儿园毕竟还是身处农村,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应当为农村幼儿园课程所用。[1]
    (一)充分利用泥和沙
    一是开展关于泥和沙的系列探究活动。如开展“有趣的沙漏”“泥土里有什么”“会变的沙”等,让孩子探索了解泥沙的特性和奥秘。二是利用陶艺资源开展陶艺活动,让孩子在玩玩、捏捏、学学中欣赏陶艺、了解陶艺、创造陶艺。为把陶艺课程做深做实,我们先选择实验班进行了《开发陶艺园本课程,陶冶幼儿个性品格的研究与实践》的专门课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老师们编著的《陶艺》、《幼儿园陶艺课程》由科普出版社正式出版;现在我们将陶艺教学在全园推广,深得家长和社会好评。

 
儿童发展与教育
 
 
教师态度、言语指导对3~6岁幼儿坚持性的影响
The Influence of Teachers’ Attitude and Speech Guide on Insist Nature of 3~6 Years Old Infants
 
 
但 菲
冯 璐
王 琼
Dan Fei
Feng Lu
Wang Qiong
 
17
 
    [摘 要] 坚持性是学前儿童自我控制发展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基于我国幼儿园仍然存在教师对幼儿的高度控制,教师在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幼儿产生重要影响的基础上,设计四种实验情境,以探索教师态度及言语指导对学前儿童坚持性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教师态度及言语指导方式对幼儿坚持性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教师态度;言语指导;幼儿的坚持性

    一、问题提出
    坚持性指在某种困难情境中,为达到某一目的而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并在此过程中表现出持续或持久的一种行为倾向。该过程需要幼儿不断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行为以符合外界的要求。它是自我控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平常理解的狭义的自我控制能力。3~6岁是人生发展的第一个快速时期,也是坚持性发展的关键期,此时促进幼儿坚持性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幼儿生活中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中度过,这就决定了幼儿园教师在影响幼儿良好坚持性养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幼儿园仍然存在教师对幼儿的高度控制。教师在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幼儿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对以往相关研究资料的总结和整理,本研究设计了四种实验情境,以探索教师的态度及言语指导对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影响,从而为教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坚持性提供一定的依据。

 
幼儿对心理健康相关概念的认知
On Children’s Cognition of Related Concepts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顾荣芳
冯 桃
何 锋
陈 艳
陈巧玲
Gu Rongfang
Feng Tao
He Feng
Chen Yan
Chen Qiaoling
 
21
 
    [摘 要]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考察了300名45~80个月的幼儿对10个心理健康相关概念的认知。研究发现,幼儿主要依据事物的具体实例、可直接感知的外部特征掌握概念,并表现出了一定的年龄差异与园所差异,但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应当加强教育的质量与频率,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与年龄特征,并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健康认知水平与心理健康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幼儿;概念认知;心理健康

    一、问题提出
    自80年代后期以来,儿童认知发展的领域特殊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与皮亚杰研究关注普遍性的认知结构并将其普适于儿童发展的各个领域相比,领域特殊性更强调知识经验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作为幼教工作者,为了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的放矢,既需要了解儿童是否有心理状态方面的认识,也需要了解儿童究竟是如何认识自己的心理的,因为“在我们成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儿童却不一定持同样的看法。”[2]

 
艺术教育活动中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过程
On the Stages of Young Child’s Feeling and Expressing Beauty
 
 
李俊刚
郭 苹
Li Jungang
Guo Ping
 
25
 
    [摘 要] 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是幼儿艺术教育的宗旨,因而明确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所经历的阶段至关重要。幼儿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初始阶段、意象阶段和创造阶段。在此过程中幼儿的感知、情感、智力、想像、创造发展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关键词] 幼儿艺术教育;感受美;表现美

    一、引 言
    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主旨在于让幼儿在艺术活动中自由的感受、自由的表达,在活动中感受美的事物,获得身心愉悦,并将自己内心的体验表达出来。《幼儿园工作规程》在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中提到“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但是,从感受美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需要经历一个复杂过程,是幼儿认知与情感等各种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这就涉及到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

 
分离焦虑研究述评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Separation Anxiety
 
 
王力娟
杨文彪
杨炳钧
Wang Lijuan
Yang Wenbiao
Yang Bingjun
 
28
 
    [摘 要] 当前以婴幼儿、青少年、父母亲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分离焦虑研究主要探讨分离焦虑的影响因素、诊断、治疗、与其他心理行为障碍之间的关系等。总体看来,存在研究对象狭窄、研究广度缺乏深入、研究定位局限于心理障碍水平等方面的不足,未来会在开阔研究视角、丰富研究手段、深化研究层次等方面展现新趋势。把握分离焦虑研究的现状、不足和发展趋势,对依恋、心理治疗乃至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焦虑;分离焦虑;童年期分离焦虑;母亲分离焦虑;患者分离焦虑

    依照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Ⅳ(DSM-Ⅳ)的界定,分离焦虑是指个体与其依恋对象分离或与其家庭分离有关的过度焦虑和发展性不适。[1]它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个体童年和青春期早期的精神障碍,还常见于一些父母及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患分离焦虑的个体一般会表现出与分离有关的过度焦虑、抑郁和一些受焦虑影响的不安行为,哭泣、身体不适(如胃痛、头痛)、逃避(如拒绝分离)及采取获得安全的行为(如不断给依恋对象打电话,要求回到依恋对象身边)等是其主要症状。分离焦虑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行为和发展。本文拟对当前有关分离焦虑的研究进行梳理和评析。

 
观点与对话
 
 
教育原点的偏离与回归:点化与润泽生命
The Divergence and Return of Educational Origin:Enlightenning and Perfecting Life
 
 
王小英
Wang Xiaoying
 
34
 
    [摘 要] 教育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和实现人的生命价值而进行的活动。当今教育存在着一种实证化、功利化、技术化和模式化的倾向。从生命的视角来审视教育,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儿童生命的充分展现与不断建构的过程,是儿童与教师生命互动、交融的过程。在成全每一个幼小生命的历程中,教师自身的生命也得到了升华。
    [关键词] 教育原点;生命价值;生命互动

    一年前,笔者在某省级示范幼儿园看到了一节名为“小鸡出壳”的教学活动,在这个如此贴近生命主题的活动中,教师却把重心仅仅锁定在小鸡出壳时动作的模仿以及出壳后小鸡吃米与捉虫的表演上。边看活动笔者边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活动究竟遗失了什么?教育的原点是什么?活动很快结束了,笔者的思绪却一直在延续……
    一、探寻教育的原点
    幼儿教育改革在不断推进,但许多教师的教育观念在深层次上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转变。“传统的学前教育是学习取向的,目前中国的学前教育仍是学习取向的。”这种取向的“宗旨是‘改变’和塑造……往往无法自觉认识到:学前儿童身心的全面成长(也有人称为全人成长)是学前教育的根本目的和首要任务。”[1]

 
走进幼儿生命的教育——一场关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话
 
 
石丽娜
王永杰
 
38
 
    时间:2008年3月1日
    地点:东北师范大学田家炳书院428室
    嘉宾:
    蔡柯馨——吉林省教育学院小学幼儿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勇颜——长春市教育局教研室幼教部主任,副教授
    丁奕——长春市朝阳区教师进修学校幼教部主任,中教高级
    钟鸣——长春一汽幼儿保教中心幼儿保教部部长,小教高级
    刘静迎——空军航空大学幼儿园园长,小学高级教师
    张丽颖——长春市朝阳区教师幼儿园副园长,小学高级教师
    胡亚南——东北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潜能开发部部长,小学高级教师,市骨干教师
    张广荣——长春市实验幼儿园教师,小教高级,市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
    王小英——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审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实然状态
    王小英:与过去相比,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发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

 
课程与教学
 
 
真实性教学:幼儿教师永远的工作重点
Authentic Instruction:A Permanent Focus of Attention for Kindergarten Education
 
 
王海澜
Wang Hailan
 
42
 
    [摘 要] 在教师所有的教育任务中,教学质量应该成为幼儿教师永远的工作重点。但在实践中幼儿教师往往侧重于仅为幼儿提供回答的机会,而较少注意质量和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要达成幼儿的真实性成就,教师必须进行“真实性教学”,促使幼儿使用高级有序思维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对深入的探究,追求与课堂外世界的联系,并与幼儿进行高水平的实质性对话,支持幼儿的智慧冒险与表达。
    [关键词] 幼儿教师;教学质量;真实性成就;真实性教学

    自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来,“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与发展主体的主体性,鼓励与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尊重幼儿的观点和意见,保障幼儿的意见发表权和参与权”等观念似乎日益为教师们所接受、所实践。由此,在幼儿园的教室里,无论是幼儿的自由活动时间、还是比较正规的“上课时间”,基本上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热闹场面”:教师和颜悦色、积极提问;幼儿则“举手如林”、积极参与。乍看之下,形势喜人,而深入其中,则会明白问题严重:我们在“保证”幼儿积极发言的同时,却牺牲了至关重要的质量与幼儿发展问题。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教育顾问吉姆·欧文早就指出:过去对儿童的支持“侧重于提供机会,而较少注意质量和可持续性”。[1]不幸的是,现在依然如此。有研究表明,“教师有一半以上的交际行为是用来提出问题和提出要求的。其中,测试性问题占了所有诱导性问题的71.1%,而真实交流性问题只占28.9%,说明师幼交际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多数是用来检测幼儿对已学知识和规则的掌握情况,真正意义上的讨论和协商不多。而且,无论是测试性问题还是交流性问题,其内容指向多为认知的结果,针对学科性知识结果的提问,远比针对过程的提问次数多。”[2]可见,教师们在关注自己具体上了哪些课、开展了哪些活动、教学形式是否活泼等问题时,很少考虑完成的质量、幼儿的收获等更为实质的问题,[3][4]致使“伪教学”的现象日益普遍。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铺垫
On Experience-preparing of Music Teaching in Kindergarten
 
 
王秀萍
Wang Xiuping
 
46
 
    [摘 要]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铺垫指向两种目的,即为音乐审美经验铺垫,为生活经验本身铺垫。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铺垫手法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围绕目的进行铺垫,一是以综合为视角进行铺垫。
    [关键词] 幼儿音乐教学;铺垫目的;铺垫方式

    音乐经验与其他艺术经验相比离生活经验比较远,所以,当音乐与生活经验积累较少的幼儿相遇时,并不被幼儿特别青睐,音乐表现特性抽象的表达方式一般在幼儿感受阈之外。用最直接的方式教幼儿唱一首歌曲、跳一支舞蹈、演奏一种打击乐、欣赏一个乐曲也未尝不可,但久而久之教师与幼儿都会觉得这样的音乐教学不好玩,从而得出音乐不过如此的错误结论。事实上要想让幼儿为音乐感动,音乐的出场应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或“曲径通幽”的,即在幼儿“见”着音乐之前需要一些意味深长的铺垫。铺垫是有效音乐教学需要的策略,能针对具体音乐教学情境恰当地运用铺垫手法是幼儿园音乐教师专业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将讨论音乐铺垫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运用铺垫手法的目的与方法。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基本原则与途径
 
 
陈春阳
李 晶
余 丽
尹明辉
张向军
 
50
 
    [摘 要] 幼儿园实施科学启蒙教育应当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贴近幼儿的生活、注重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注重系统的科学启蒙教育与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渗透相结合、注重培养具备科技素质的合格师资、形成家园教育的合力。幼儿园可通过开展科学探索活动、创设区角、组织科技节、社会实践活动与科技环保活动等途径实施科学启蒙教育。
    [关键词]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科学精神;科学素养

    从幼儿自身发展的需求出发,幼儿期是一个发展的关键期,如何抓住这个关键期,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满足他们探索世界、渴求知识的心理需求,培养其科学精神,提高其科学素养,是幼儿园教育应当考虑的内容与追求的目标。[1]为此,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探索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基本原则与主要途径,为实施科学的科学启蒙教育奠定理论基石。
  一、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基本原则
    首先,应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应当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学习和探究的对象,[2]因为一方面这些事物通常是幼儿熟悉的,对这一事物的探究适合幼儿的原有经验和水平,另一方面这些事物通常反映了幼儿的求知需要,对这一事物的探究可以使幼儿感知其对自身的意义,幼儿由此才会乐于学习,也才会有真正的内在动机。因此,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幼儿当前感兴趣的事物,并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找到幼儿兴趣、经验水平与教育目标的接合点。

 
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
 
 
园本课程背景下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
On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Pre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Kindergarten-based Curriculum Background
 
 
杨 文
张传燧
Yang Wen
Zhang Chuansui
 
52
 
    [摘 要] 园本课程开发是目前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方向与策略,它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课程理论水平偏低,课程观念陈旧,课程意识淡薄,工作热情不高,教师之间缺乏合作精神,无法满足园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这主要与幼儿教师从业资格低、专业培训水平不高、传统教师文化的消极影响、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与待遇低、幼儿园管理的科层化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 园本课程;幼儿教师;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一、问题提出
  随着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发展趋势的日益明显,很多幼儿园已经自觉地投身于园本课程开发实践。幼儿教师已成为其中最主要的参与者,[1]有些甚至担负起开发活动的领导责任。幼儿教师是园本课程开发的主体,[2]这已成为共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园本课程既是幼儿园的课程,也是教师的课程。在园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言而喻:惟有教师的共同参与,才可能出现真正的多样化探求,使园本课程真正契合孩子的特点和需要;惟有教师之间的合作以及师幼之间的互动,才能使园本课程不断发展完善、不断创新。[3]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由此成为直接制约园本课程开发质量的重要因素。英国课程专家斯滕豪斯曾说:“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编制。”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园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过程。[4]然而,目前我国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如学历仍主要集中在专科以下层次,科研意识和课程意识都非常淡薄,远未达到园本课程开发的素质要求。为提高我国园本课程建设的质量,研究和推动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显得十分紧迫而必要。
    二、园本课程开发中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历史与比较教育
 
 
美国开端计划的发展、问题与走向
Development, Issues and Trends of Head Start Project in the U. S. A
 
 
姚艳杰
许 明
Yao Yanjie
Xu Ming
 
55
 
    [摘 要] 开端计划在美国的学前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美国学前教育的国家实验室之称。近年来,美国政府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目的是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其中又特别注重学前儿童学业成绩的提高,以促进美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美国;学前教育;开端计划

    开端计划(Head Start Project)发端于1965年,是美国联邦政府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早期儿童发展项目,至2005年,该计划在40年间共为2300多万名儿童提供了包括早期教育在内的各种综合性服务,被誉为美国学前教育的“国家实验室”,对美国幼儿教育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目前,美国正在对该计划进行改革,使之不断完善,以为本国幼儿教育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一、开端计划的发展和作用
    开端计划兴起于美国的民权时代,是“反贫困之战”的产物。20世纪60年代,美国人注意到1/5的美国家庭处于贫困状态中,他们在获得高质量的教育、工作、卫生、保健等社会服务方面受到不公平的待遇。[1]美国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增加教育机会,制定培训计划。同时,受当时占主导地位的环境决定论影响,人们认为应该加强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从而打破这个“贫困恶性循环的怪圈”。美国两位较具影响力的教育心理学家J.亨特(J. McVicker Hunt)和本杰明• 布卢姆(Benjamin Bloom)分别于1961年和1964年出版了《智力和经验》和《关于人类个性的稳定与变化》两本书。他们在书中都不同程度地认为智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而生命最初的4到5年是智力发展最快速的时期,产生的影响最持久。[2]

 
康克清儿童教育思想论析
On Kang Keqing’s Children Educational Thoughts
 
 
张绍春
Zhang Shaochun
 
60
 
    [摘 要] 康克清是我国儿童保育工作的开拓者,为我国儿童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她的儿童教育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括:精心培育儿童是全社会的伟大事业,要大力发展托幼事业,提高托幼组织的保教质量和管理水平,改进家庭教育,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她的儿童教育思想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国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康克清;儿童教育;教育思想
    康克清(1911.9.7-1992.4.22)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也是我国儿童保育工作的开拓者。她一生热爱儿童,一贯重视儿童工作,为我国儿童保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她担任陕甘宁边区战时儿童保育会理事和中国解放区儿童保育会代主任,亲手创办了延安第二保育院。在她的推动下,到1946年,仅陕甘宁边区就办起了10所保育院,收托了2840名儿童。建国初期,她担任了全国妇联儿童福利部部长、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委员会秘书长。为了给全国各地培养和输送儿童保育人才,她在通县主持和举办了妇婴卫生训练班。她还积极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儿童保育工作的联系与合作。1952年,她作为中国代表团团长率团出席了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保卫儿童会议,并作了《和平对我们孩子意味着什么》的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此后,她先后担任了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宋庆龄基金会会长、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会长、全国儿童少年工作协调委员会主任等职。在长期的儿童工作中,她提出了一系列儿童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对于我国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家庭与社区教育
 
 
对家长学前教育价值观的调查与思考
On Parents’ View of Preschool Education’s Value 
 
 
刘晓晔
Liu Xiaoye
 
63
 
    [摘 要] 学前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这种促进需要家庭和学前教育机构的共同努力。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目前社会发展状况下,仍有较大部分家长对幼儿教育的价值存在错误的认识。作为幼儿教育最主要的施教机构,幼儿园需要扩展其对教育对象的理解,将家长教育纳入其教育内容中来,通过对“家长”和幼儿的共同教育来实现学前教育的根本价值。
    [关键词]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的价值;家长的学前教育价值观;学前教育机构

    幼儿园是学前教育阶段最主要的教育机构,对社会发挥着双重价值功能: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1]或称为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外在价值)。[2]个体价值是指学前教育促进教育对象(幼儿)发展的价值;社会价值则指教育为家庭和社会服务,改善社会整体受教育水平和文化状况。虽然研究者对学前教育价值的定义不同,但大多认同学前教育最为重要的价值是其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只有促进了儿童的发展,才能实现其具有的社会价值,即外在价值通过内在价值起作用。因此,学前教育的“教育”价值通常被理解为学前教育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价值。

 
幼儿园教科研
 
 
在美工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实践探索
How to Cultivate Children’s Self-confidence in Art Design Activities
 
 
王红艳
Wang Hongyan
 
66
 
    [摘 要]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作肯定性评价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地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幼儿期是幼儿树立自信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显得十分重要。运用一种在活动前重激发儿童兴趣、在活动中重激发儿童创造性、在活动后重儿童自我评价与相互欣赏的、新的美工活动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关键词] 幼儿;自信心;美工活动

    一、问题提出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作肯定性评价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地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幼儿期是幼儿树立自信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显得十分重要。[1]自信心的发展受家庭、他人、成败归因、性别特征及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2]幼儿期的自信心尚处于形成之中,具有可塑性。我国幼儿教育研究中有关自信心的研究不是很多,目前人们似乎更关注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事实上,自信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