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研究会工作 > 总会工作 > 灾后救助

如何跟孩子谈死亡——给老师的话

发布日期:2008年05月27日
    来源:本站原创
 
    幼稚园及学龄前的孩子对死亡的了解(3-6岁的孩子)
 
    对孩子们而言,他们并不能了解发生在身边的死亡事件所代表的意义。他们不能了解死亡就已经是生命的最后终结,他们会认为死亡就像睡觉一样,之后还是会醒来;或是像出远门旅行一样,过一阵子就回来了。这年龄阶段的孩子,由于仍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期,他们还无法完全了解至爱的亲人是一个独立于他们的个体,因此他们会把亲人死亡视为拒绝或抛弃他们。
 
    孩子面对家人过世可能会有的反应
 
    情绪反应
    焦虑:如有的小孩会不断想起家人临死前的样子,因而变得紧张。
    恐慌:担心以后的生活要怎么过,以后还有没有人供给他食物、玩具等东西。
 
    生理反应:
    身体不适:如喉咙痛、没食欲、呼吸困难;做恶梦等,且常会在谈到过世家人时发作。
 
    行为反应:
    取代:寻找其他的情感托付对象来代替去世的家人,例如叔叔。
    延续过世亲人的行为:例如学过世的父亲说话或走路的方式,想要达成过世亲人的愿望,或者代替父亲的角色成为一家之主。
 
    对家人过世的想法:
    否认:不相信家人已经永远离开,坚持他们一定会回来,甚至不会表现出难过。
    对过世亲人的愤恨:觉得自己是被他们所抛弃,觉得没有得到他们的照顾。
    罪恶感:孩子常认为是因为自己顽皮、不乖而遭到报应惩罚,甚至不断回想自己过去做过的错事,认为是这些错误造成的。
    对身旁他人的愤恨:如责怪医生没救回他的家人、责怪上天,这是一种减少对自己罪恶感的表现。
    过度理想化:如不准别人批判过世的亲人,只记得一些快乐的想法、好的特质。
 
 
    如何跟孩子谈死亡
 
    不要隐瞒事实
    不要跟孩子说过世的家人只是“睡着了”、“出远门去旅行了”或“到天堂去了”,当大人们越试着向孩子隐瞒事实,孩子越会发现他们所见的事实和大人所陈述的内容并不相符,而造成孩子更多的疑惑。
 
    诚实回答孩子的问题
    虽然并没有一个最好的答案来告诉孩子何谓死亡,但应该接受孩子们对他们所遭遇的事件所提出的问题。可以借着观察孩子在游戏的内容、做事情时的行为,或倾听他们的声音、语气的变化,试着了解孩子是如何理解死亡。
 
    渐进的谈论方式
    对于孩子的亲人死亡这样敏感的问题,并不适合一开始就直接谈论,可以使用较间接的方法,如:先谈论小宠物的死亡、或先讲个有关亲人过世情节的故事。讨论中将焦点放在生命中其他正向的事物,而非伤痛事件的细节,以减少他们的恐惧。
 
    简单的内容
    对于较小、对死亡概念较不清楚的小孩,建议以较单纯、简要的方式来告诉他家人的死亡,也不要加入太多情绪,告诉他太多详细的细节反而会让他混淆。
 
    当孩子有情绪反应时
 
    不要压抑孩子哭泣
    要求孩子要勇敢、不要哭,是剥夺孩子表达哀伤的机会,失去亲人的哀伤是自然而且正常的。有时候哭泣是有必要的,隐藏自己的悲伤只会在将来形成更严重的爆发。
 
    帮孩子宣泄情绪
    对于哀伤中的小孩,可以和他一起多回忆过去和家人在一起的情景,不论快乐的或不好的回忆,回想时虽然会引发孩子的悲伤,但下一次再回想就不会再这么难过了。孩子需要表达出他的感觉、疑惑,而不只是被告知应该怎么做。
 
    如何降低孩子的罪恶感
 
    帮助孩子回想和过世家人过去快乐的日子,他也曾经让他的家人很快乐,让他知道他是被大人喜欢的,而学会去喜欢自己,知道自己是被爱的而学会去爱别人。
 
    如何帮孩子走出死亡的阴霾
 
    鼓励孩子接触其他人群团体、参与学习活动等。让孩子继续做他生活中各项事务,以免只沉溺在自己的情绪中。注意让孩子发展他自己的人格,不要让他变成过世家人的代替品。
 
    教案名称:蜡笔盒的故事
 
    给老师的话:遭遇重大伤痛的儿童,也许对新认识的成人有防御心,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因孩子的语言表达及认知能力尚不足,因此可以透过画画或粘土等方式,让孩子宣泄情绪、或把他心里面看到的东西以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老师可以以孩子的作品作为一个媒介,去询问、去了解孩子创作的东西代表什么意涵,也可以从孩子的笔触及用色去了解孩子的情绪反应。
 
    准备教材:图画书《蜡笔盒的故事》(远流出版社 大手牵小手系列)
    盒装的蜡笔,图画纸
 
    图画书内容:清新、有趣、好玩、温馨的作品,不具特殊主题,书的情节欢乐、温暖,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借着这样的外力把孩子从不安的情绪中拉出来。
 
    团体的人数及年龄:因为图画书本身的尺寸较小,所以团体的人数不能过多,以孩子都能看到图画书为原则。书的内容有趣且吸引人,因此各个年龄层的孩子都会被吸引。
 
    活动流程:
    ◇以图画书作为一个开场白,“各位小朋友,我要跟你们说一个有趣的故事!”,用说故事的形式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降低孩子的防御心,图画书的文字简单并且口语化,因此老师只要照着书中的文字一页一页读即可。
    ◇读完之后可以合上书,说“故事说完了”,等大约半分钟,看看孩子有什么反应,如果孩子要求再读一遍,可以从头再读一遍。
    ◇发给孩子图画纸及整盒的蜡笔,让孩子随意画他们想画的东西及主题。
    ◇在孩子画图的过程,可以留意孩子画图的顺序,并询问孩子的图画中每样东西是什么,代表谁,彼此的关系是什么,让孩子说出图画中的故事。
 
 
    可利用的工具及资源
    t图画书
    利用图画书作为一个媒介,跟孩子讨论书中的内容,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必须对书的内容有相当的熟悉程度,将图画书念给孩子听。
 
    k与生命和死亡有关的:
    挑书的方向:视孩子的年龄和当时的状态,看是否能跟孩子谈这类的主题,结局必须是正向的,不能太沉重、阴暗的。
    例如:《獾的礼物》远流出版(关于对死者的追思)
    《我永远爱你》上谊出版社(谈宠物的死亡)
 
    k与情绪处理有关的:
    例如:《我的秘密朋友阿德》远流出版社(关于孩子心中幻想的同伴)
    《溸西卡与大野狼》远流出版社(关于怕黑与恶梦)
 
    k与温暖和爱有关的:
    挑书的方向:传达爱和开心,能让孩子感到温暖的书。
    例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上谊出版社
 
    k清新、有趣、好玩、轻快的作品:
    不具特殊的主题,书的情节欢乐、温暖,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借着这样的外力把孩子从不安的情绪中拉出来。
    例如《蜡笔盒的故事》 远流出版社
    《好髒的哈利》远流出版社
 
    t画图
    遭遇重大伤痛的儿童,也许对新认识的成人有防御心,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因孩子的语言表达及认知能力尚不足,因此可以透过画画或粘土等方式,让孩子宣泄情绪、或把他心里面看到的东西以画的方式表现出来。老师可以以孩子的作品作为一个媒介,去询问、去了解孩子创作的东西代表什么意涵,也可以从孩子的笔触及用色去了解孩子的情绪反应。
    相关的资料:《艺术治疗-绘图诠释:从美术进入孩子的心灵世界》心理出版社
 
    t资源
    若您有任何疑问可打:
    k妇幼医院儿童心理咨询专线:0931151308(全天二十四小时有心智科医师及专业人员轮值服务)
    k台湾大学921灾后心理复健服务专线080080990
    k各社区心理卫生中心及各地家庭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