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研究会工作 > 研究会会刊

2008年第2期,总第158期

发布日期:2008年04月14日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编辑部
 
 
政策与立法专栏
 
 
作者
 
 
立法保障学前教育科研:美国学前教育法的重要内容
On the Laws of and Legislation Experiences on Preschool Education Science Research in U.S.A
 
 
沙 莉
庞丽娟
Sha Li
Pang Lijuan
 
 
3
 
    [摘 要] 科学研究对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美国对学前教育科研的重视可谓国际典范之一,近年联邦政府出台了多部法律,对学前教育科研的多方面内容做出明确规定,对提高美国学前教育科研水平,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立法保障学前教育科研的经验可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明确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促进学前教育科研中的重要职责;二是保障学前教育科研经费,重点项目重点投入;三是明确学前教育科研机构的职责与任务;四是明确学前教育科研人员的职权利与科研竞争机制;五是规范和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美国学前教育法;科学研究;立法保障
    一个国家或地区学前教育发达程度可以从其规模、质量、师资、科研、投入等多个方面来加以综合立体的考察,而在上述方面中,学前教育科研发展水平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衡量标准。科学研究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对学前教育质量提升,无论是教育价值取向的选择、教育目的的确定、教育规划的制定,还是教育理论的创新、教育方法的改进、实际教育过程的展开、教师队伍的建设、幼教机构教育质量的改进等均具有重要影响。

 
事业发展与管理
 
 
城市学前教育消费支出水平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大连为例证
Questions and Solutions on the City Preschool Educati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Level——example for Dalian
 
 
张 凯
Zhang Kai
 
9
 
    [摘 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一级城市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与此同时一级城市的教育经济也在快速增长,其中学前教育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与民办教育目标群体定位偏差、公立教育资源严重流失、教育产业化趋势渐强、市场化程度加深有密切联系。政府可以从引入竞争机制、价格管制、合理政策路径等方面加以调控。
    [关键词] 学前教育;消费支出水平;教育产业化:政策路径
    一、 目前城市学前教育消费支出水平偏高
    中国教育经济的增长致使教育消费成为中国城市居民消费中的重要项目。城市中的学前教育,在教育消费上涨的潮流中异军突起。然而,城市学前教育消费支出水平,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及教育产业化的演进存在诸多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中国农村幼教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The Research on Teacher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于冬青
梁红梅
Yu Dongqing
 Liang Hongmei
 
13
 
    [摘 要] 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师资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幼教师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历、职称和社会待遇等方面。从其产生背景来看,农村社会的二元结构、脱离农村教育实际的教师政策、城乡有别的社会待遇以及断档的师资培训是其根源所在。政府应从确立农村幼教师资身份、修订教师编制标准、建构城乡幼教师资流动机制等方面促进我国农村幼教师资的发展。
    [关键词] 农村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师资;问题;对策
     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不仅是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而农村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和制约农村幼教事业发展的关键。虽然农村幼教师资在近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学历水平提高较快,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学历水平基本相当,但农村幼教师资队伍的整体状况令人堪忧。本文通过审视农村幼教师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其产生的根源,提出了发展我国农村幼教师资力量的有效策略。


 
我国幼儿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Non-balanced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Chinese Preschool Education
 
 
廖浩然
田汉族
彭世华
谭日辉
Liao Haoran
Tian Hanzu
Peng Shihua
Tan Rihui
 
17
 
    [摘 要] 幼儿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和社会之公正和公平的基础。我国幼儿教育发展是非均衡的,包括城乡、区域等的发展非均衡。造成这种非均衡的原因主要有幼儿教育认识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幼儿教育管理体制不顺等。要促进幼儿教育均衡发展,需要转变观念、进行制度创新、建立多元投资模式、改革经营体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关键词] 幼儿教育;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
    发展幼儿教育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促进教育机会平等的重要措施之一,许多国家将发展幼儿教育看作是消除不同阶段、阶层和家庭文化差异,尽早实现教育机会起点平等的重要途径和补偿性措施。[1]近年来,虽然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规模较快,但发展水平低,且存在严重的城乡差异、地域差异、省际差异、县际差异、乡镇差异和幼儿园差异。这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不利于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图对幼儿教育发展非均衡的状况及原因进行探讨,并分析促进其均衡发展的对策。

 
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
 
 
建构有效的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策略——基于学习维度论的视角
Strategies of In-service Kindergarten Teacher Training——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Dimensions of Learning
 
 
吕耀坚
赵亚飞
Lv Yaojian
Zhao Yafei
 
22
 
    [摘 要] 从学习维度论的视角出发,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具体策略主要包括:从情感维度引导幼儿教师对培训及其学习活动建立积极的态度和感受;从认知维度帮助幼儿教师理解并掌握培训内容;从思维习惯入手提高幼儿教师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幼儿教师职后培训;学习维度论;培训策略
    职后培训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1]近年来幼儿教师职后培训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教师们有所受益,但整体效果并不尽人意。[2]尤其在培训内容上,依然重知识轻实践能力的培养,内容针对性不强,课程和教材不符合幼儿教师的实际需要;在培训方式上,目前我国已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园本培训、参与式培训等新型培训模式已在各地积极尝试,但对这些模式并未作深入研究,且实际操作中没有规划不同发展阶段幼儿教师的不同培训方式。另外还存在诸如低水平重复培训较多,忽视成人学习特点,培训面狭窄,培训过程不系统,以政策性手段强制督促幼儿教师参与培训、自愿程度低等问题。本文试图从学习维度论的视角建构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系列策略。

 
男教师进入学前教育的现实意义与可行性策略
Meaning of and Strategy for Male Teachers Involved to Preschool Education
 
 
王艳芝
柴莉颖
Wang Yanzhi
Chai Liying
 
25
 
    [摘 要] 男教师进入学前教育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与性别角色的认同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目前中国男幼儿教师十分缺乏。为吸引男教师成为幼儿教师,相关部门应给予政策倾斜,幼儿园管理者应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社会应加大宣传,引起舆论重视,促使传统观念的改变。
    [关键词]  男性教师;学前教育;幼儿园
    学前教育是关系一代人健康成长的大事,在新时期被定义为“奠基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1]但是,当前幼儿教师队伍中男性教师的严重匮乏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2]男性教师的匮乏将对儿童完整人格的培养十分不利,男性介入学前教育领域有其现实的积极意义。

 
男幼儿教师在困境中的自我专业发展
Male Pre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Awkward Predicaments
 
 
李姗泽
史晓波
Li Shanze
Shi Xiaobo
 
28
 
    [摘 要] 男幼儿教师走进传统以女性教师群体为主的幼儿园,必然面临各种困境。其寻求自我发展之路更为严峻与艰辛。本研究基于对一名男幼儿教师的深度访谈,针对其专业发展中的种种困境,提出了男幼儿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两个重要途径,即自我反思与关键事件决策。
    [关键词]  男幼儿教师;自我专业发展;自我反思;关键事件决策
    一般认为,个体发展是在主体与周围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各种活动实现的,其实质是个体生命的多种潜在可能逐渐转化为现实个性的过程。[1]走进传统以女性教师群体为主的幼儿园,男幼儿教师在与传统观念、社会环境、幼儿园环境及具体教育教学工作相互作用,进而面临较之女幼儿教师更多困境的过程中,其自我专业发展必然要通过自身的各种主体活动来实现。那么,男幼儿教师在其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存在哪些方面的困境?面对困境,男幼儿教师应该通过哪些主体活动来寻求自身的专业发展呢?以下是本研究基于对一名男幼儿教师的访谈对其自我专业发展的困境与途径所作的简要论述与分析。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与应付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
Relativity of Job Stress,Coping Style and Social Support for Kindergarten Teachers
 
 
卢长娥
王 勇
Lu Chang’e
Wang Yong
 
31
 
    [摘 要] 本研究采用应付方式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自编的幼儿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对302名幼儿教师进行了工作压力状况及其与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关系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有76.2%的教师感觉自己承受着工作压力,其中有重度或极重压力的有75人,占调查人数的24.9%。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其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呈显著相关,合理化、幻想、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这四个因子对工作压力具有明显的预测作用。良好的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有助于缓解幼儿教师工作压力。
    [关键词]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应付方式;社会支持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教师工作压力这一现象日益凸显。有人提出,为什么在同样压力情境下,有的人感到压力的存在并产生强烈的反应,而有的人却相反,原因可能与个体所采取的应付方式和所受到的社会支持有关。Andrews发现,个体在高应激状态下,如果缺乏社会支持和良好的应付方式,心理损害的危险度可达43.3%,为普通人群危险度的2倍。[1]在与工作压力相联系的众多因素中,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是两个重要的中介变量。本研究试图从应付方式和社会支持系统两个方面来考察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旨在通过研究为缓解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建立符合幼儿教师心理需要的心理支持系统提供实证依据。

 
儿童发展与教育
 
 
回汉藏3~6岁幼儿语言发展的差异与影响因素
The Cross-cultural Research on Language Development of 3~6 Years Old Infants in Han, Hui Tribe and Tibetan
 
 
夏瑞雪
周爱保
Xia Ruixue
Zhou Aibao
 
35
 
    [摘 要] 本研究以347名回、藏、汉族3~6岁幼儿家长为调查对象,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回、藏、汉族3~6儿童语言发展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汉族儿童发展最好;藏族儿童在日常用语的理解方面显著高于回族儿童;在交流和转述方面,汉族儿童非常显著地高于回族儿童;在交流、转述和对时间的理解上,汉族儿童显著高于藏族儿童;不同宗教文化、生活方式及母亲的教养对儿童语言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3~6岁幼儿;语言发展;回族儿童;汉族儿童;藏族儿童
    一、引言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汉族文化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藏族和回族作为我国西部特有的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较多,并有相对集中的聚居区,各自有着自己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文化。其中,回族信仰伊斯兰教,长期和汉族杂居,一直和汉族共享汉文字。藏族信仰藏传佛教,有自己独立的文字和语言。民族之间的差异与交流对各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教育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特点及培养策略
Characteristics of 4 to 6 Years Old Children’s Sharing Behavior and Fostering Strategies
 
 
李幼穗
赵 莹
Li Yousui
Zhao Ying 
 
39
 
    [摘 要] 本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实验情境考察天津市某幼儿园4~6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儿童分享行为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儿童分享行为没有显著性别差异;儿童对不同分享对象的分享具有显著差异,即通过努力获得的奖品分享最多,自带的心爱玩具次之,意外获得的食品分享最少。在此研究结果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儿童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以增进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关键词]  4~6岁儿童;儿童的分享行为;儿童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
    一、问题提出
    亲社会行为作为儿童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亲社会行为被定义为一切使他人获益,促进与他人和谐关系的行为,[1]这种行为有助于人与人之间形成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儿童亲社会行为中,分享作为重要类型之一受到极大的重视。所谓分享指通过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而使他人获益。[2]生物学、经济学、人类学等不同领域的研究发现,分享行为是人类行为发展的重要方面,[3]它保证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通常被赋予很高的道德价值。[4]

 
观点与对话
 
 
幼儿光影概念转变的个案研究
A Case Study of A Preschooler’s Conceptual Change of Light and Shadow
 
 
徐 杰
张 俊
王树芳
马柳新
Xu Jie
Zhang Jun
Wang Shufang
Ma Liuxin
 
42
 
    [摘 要] 本研究通过测查、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方法对某大班幼儿在六次教学活动中对光影概念认识的发展进行了跟踪,结果表明:幼儿对影子的外部特征获得较早,对光线在影子形成中的本质作用,光源、物体、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光线沿直线传播获得较晚,且未理解影子产生的本质原因——光线受到物体阻挡形成影子。同时,幼儿的自主探究、同伴间的交流、教师基于幼儿原概念的问题情境的创设都是影响幼儿光影概念①转变的可能因素。
    [关键词] 幼儿;光影概念;概念转变
    一、问题提出
    儿童对光影概念的理解最早可追溯到皮亚杰的研究,他在《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Physical Causality》(1930)中,将儿童对影子现象的解释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平均年龄5岁,认为影子是两种物体相互作用或介入的结果。一种来自内部(影子产生于物体自身),另一种来自外部(影子产生于树、黑夜和房间的角落等等)。第二阶段,平均年龄6—7岁,认为影子是物体单独产生的,源于物体本身的一种物质,没有特定的方向。第三阶段,平均年龄8岁,认为影子是物体的派生物,是一种把光赶跑了,而物体不得不把自己放在光源对面的派生物。第四阶段,平均年龄9岁,儿童能够对影子作出正确解释。[1]之后,Feher, E. & Rice, K. (1988)研究了8—14岁儿童对光影及其形成原因的认识,发现儿童认为影子就是照出你自己,影子是一个“图像”“图画”,形状和物体一样,同时它是你自己的一个没有颜色的图画;关于影子的形成,儿童认为,影子形成于光线被物体阻挡或折偏(deflected)的时候,当光线击中物体,物体照出影子;如果没有光线击中物体,是不会有任何影子的,光线推着影子,就好像水里的波纹推着球。[2]

 
指向概念转变的教学:来自实践的反思与启示——以大班幼儿光影概念转变的教学活动为例
 
 
徐 杰
袁美英
 
48
 
    整理者:徐 杰 袁美英
    目前,幼儿科学教育领域中存在学科和生活化两种取向。在教育实践中,生活取向的科学教育往往因为内容选择与教学实施的广泛有余、深入不足,致使幼儿无法从繁杂的外部世界中建构一些科学概念,而仅停留在对现象的认识上。以“做中学”为代表的学科取向的科学教育弥补了这一不足,它一方面强调立足于幼儿的原有概念,设计一系列的活动,促进幼儿的概念转变,另一方面强调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幼儿在观察、猜测、实验、交流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概念。


 
课程与教学
 
 
幼儿手工制作活动中的问题解决与教师指导
Problem Solving and Teacher’s Instruction in Young Children’s Handwork Activities
 
 
于开莲
Yu Kailian
 
53
 
    [摘 要] 本研究主要采用自然观察法,着重观察和分析了幼儿手工制作过程的问题解决,包括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类型,对问题的表征,以及他们采用的问题解决的策略,解决问题时所呈现出来的独特特点等,提出教师的指导应能通过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导幼儿正确表征问题,教师应尊重幼儿自然存在的尝试错误的学习方式,让幼儿有机会通过自主探究积累丰富的学习经验。
    [关键词] 幼儿手工制作;问题解决;教师指导策略
     一、问题提出
    幼儿手工制作是幼儿园美术活动的一种,是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各种自然材料和废旧物品)、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不断发现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进而创造立体的艺术表征形象以及表达自我的活动,是一种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活动。在幼儿手工制作过程中,问题解决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和组成要素。幼儿手工制作活动与问题解决之间存在内在关联。

 
幼小课程衔接的理论基础
On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Curriculum Transi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First-grade School
 
 
赵艳杰
吕 晓
Zhao Yanjie
Lv Xiao
 
57
 
    [摘 要] 幼小课程衔接问题一直是学前教育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同时也受到来自教师、父母以及政府的极大关注。探讨幼小课程衔接的理论基础可以采取三个角度,即幼儿身心发展、学习经验的连续性以及生态转衔。
    [关键词] 幼小课程衔接;幼儿身心发展;学习经验的连续性;生态转衔
    一、幼小衔接的意涵
    “幼小衔接”是一个国际化的议题。如何对“衔接”下一个定义,国内外许多学者都曾尝试过。其中,国外学者布隆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提出“生态衔接”(ecological transition)的观点,认为除了在场所(setting)转换时衔接会发生外,角色(role)转换的过程也是一种衔接的历程。[1]卡干(Kagan)在提及经验连续性观点时,将衔接看成是一种用以克服不连续性的策略。[2]而纽曼(Neuman)则根据卡干的连续性概念进一步认为,儿童会经验到许多“垂直的衔接”(vertical transitions,如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或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以及“水平的衔接”(horizontal transitions),而“水平的衔接”是人在生活中转换场所而产生的,如从游乐场回到家。[3]菲宾(Fabian)等将衔接定义为“一个儿童(和他们的家庭)从一个场所转换到另一个场所的转变过程。”[4]
 
 
建构生态式教学评价,促进师幼可持续发展
 
 
沐文扬
 
61
 
    [摘 要] 教学评价是了解教学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式教学评价指向于促进幼儿和教师共同可持续发展,在评价方式上讲求各评价要素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 幼儿园教学;生态式评价;可持续发展
    教学评价是了解教学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教学,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评价具有人为性,把握不好便会损害教学。[1]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行中,我园对生态式教学评价进行了探讨。
    一、生态式教学评价目的观:促进教师和幼儿共同可持续发展
    首先,生态式教学评价指向于保护并珍爱每一个孩子欢乐的童年,杜绝不适当的“开发”,使孩子在素质启蒙中获得全面而又富有个性的发展。具体来看,对幼儿学的评价,一是关注幼儿的生命价值,即是否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幼关系;二是关注幼儿的心理需要,即是否创设对幼儿有挑战的问题和情景;三是关注幼儿的情绪体验,即是否激发幼儿内在的发展动力;四是关注幼儿的行为表现,即是否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五是关注幼儿的个体特征,即是否设计个别化、层次化的探索操作;六是关注幼儿的交流合作,即是否师幼、幼幼互动。


 
游戏与玩具
 
 
开放式创造性游戏的创设与指导
 
 
刘小英
 
63
 
    [摘 要] 教师是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创造性游戏中,开放环境能增厚游戏的物质基础、开放指导能增强游戏的互动效应、开放评价能激发孩子游戏的兴趣。
    [关键词] 创造性游戏;开放环境;开放指导;开放评价
    创造性游戏是幼儿以想像为支柱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这三大游戏。创造性游戏能让幼儿在现实与虚拟的世界中自由翱翔,并以满足幼儿好学、好问、好奇、好模仿等心理要求而博得幼儿的青睐。[1]近几年来,我们就创造性游戏的计划拟订、环境设置、指导方式、评价手段等做了大量研究,改变过去三大游戏各自为营的格局,将三大游戏有机结合,采取开放式组织指导,并与各领域教育整合,从而保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真正落实。
 
 
1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状况与评价专栏
 
 
1996~2006年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关于“课程”选题的研究状况与分析
——基于三所高校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
An Analysis of Research Condition Concerning Curriculum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1996 to 2006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asters and doctors’ these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n three normal universities
 
 
王 磊
刘晶波
Wang Lei
Liu Jingbo
 
65
 
    [摘 要]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在对1996~2006年间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三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273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其中有关幼儿园课程这一选题的48篇论文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幼儿园课程研究总体上呈现波动中上升的态势,2000年后研究者对此愈加关注;研究具体内容涉及教学活动与反思、课程元研究、课程设计、课程与教师、园本课程开发、课程整合、潜课程等主题,其中对教学与反思的研究数量最多;2002年以后研究者在课程研究中不断生发出新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由关注课程本身到关注影响课程的相关因素,由关注国家课程到关注幼儿园园本课程,由关注单领域的课程到关注课程整合等研究取向上的变化;从研究方法看,课程研究中运用最多的是质的方法,其次是思辨法,量的方法运用最少。
    [关键词]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课程选题
    一、问题提出
    幼儿园课程是指为实现幼儿教育的目的,帮助幼儿获得有益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1]幼儿园的课程问题在幼儿教育研究领域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科学的幼儿园课程,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就无法保证。那么在我国当前的学前教育领域,关于幼儿园课程问题的研究状况如何?涉及了哪些课程的基本问题?课程研究有哪些突出特点?还有哪些研究空间?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对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三所高校1996~2006年以来的学前教育专业有关课程选题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为样本进行探讨。

 
幼儿园教科研
 
 
在我国幼儿园实践混龄教育的困难与建议
On the Mixed Year Education in China 
 
 
钱秀华
Qian Xiuhua
 
69
 
    [摘 要] 混龄教育对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特别是情感学习有其独特价值。在当前独生子女政策下,在我国幼儿园推行混龄教育更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家长的不理解与专家理论支持的缺乏、评价标准的偏差与经费的短缺及我国幼教师资水平偏低与师幼比过高的现实都不利于混龄教育模式在我国的开展。努力转变家长观念、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开展实证研究、建设相关课程资源、进行本土化工作等策略将有利于推动混龄教育模式在我国的实践。
    [关键词] 蒙台梭利教育;混龄教育;幼儿园教育
    近年来玛丽亚·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理念在台湾、香港等地区引入以后,在国内也开始形成一股理论研究的热潮,并引发了一些实践。所谓混龄教育就是将年龄在3到6周岁的学前儿童编排在一个相对大的环境里共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1]混龄环境更接近于真实的社会生活,可以让不同年龄的幼儿学会理解、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2]特别是现代家庭大多以小家庭为主,独生子女的比率相对增加,幼儿没有机会与兄弟姐妹一起互动,情感学习的机会大大减少。混龄教育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情感体验的机会,对促进幼儿学习主动性、提高幼儿语言口述能力、改善幼儿思维品质等都有积极意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