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视频 > 采编脚本

《爱——中国幼教名师》采访编辑脚本--黄人颂

发布日期:2007年12月22日
    来源:本站原创
 
    [画面]南京镜头一组。火车镜头一组。
    [解说]1953年秋天,南京第一托儿所保教组组长黄人颂接到了教育部的一纸调令,调她到远在兰州的西北师范学院幼教系担任教师工作。几天之后,33岁的黄人颂带着9岁的女儿就踏上西去的列车。
    [采访]
    黄人颂:当时西边是比较困难的,西安要换趟车,宝鸡要换趟车,有时候车子常常不顺利,到哪里要停几天,我心里想,西边既然是我们中国的地方,我当然去,我就到了西边。
    [画面]黄人颂年轻时代照片一组。
    [解说]黄人颂当时只是一个幼儿园的老师,而在此之前,她也只当过三年的中学教师,教育部为什么会对她如此青睐和器重呢?
    [画面]黄人颂年轻时代照片一组。
    [解说]1920年,黄人颂出生在广西来宾。1942年,黄人颂从金陵大学社会福利行政研究部毕业以后,在重庆北培儿童福利实验区托儿所初步接触了幼教工作。
    [采访]
    黄人颂:但是不久呢,抗战胜利以后,都南迁了,儿童福利室也南迁了,我就教书,做高中部司法部的英文老师,英语老师。
    [画面]南京镜头一组,幼儿园镜头一组。
    [解说]1948年,南京刚刚解放,许多南下干部的年幼子女急需寄托,南京市妇女筹委会筹办了第一托儿所,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市第一幼儿园,黄人颂担任了保教组组长。
    [采访]
    黄人颂:因为那时候托儿所的任务很重,一般都是全托,那时候调动比较差,常常孩子不回家,就是负担很重,再有呢就是全托的工作业务比较复杂吧,有的不是行政工作人员的人才,另一方面对于幼儿教育到底怎么要求的,糊里糊涂的,所以后来就求教陈鹤琴院长。
    [画面]陈鹤琴照片,南京师范大学镜头,北京师范大学镜头一组。
    [解说]陈鹤琴是我国幼教事业的泰斗和奠基人,当时担任南京师范学院院长。黄人颂对幼教事业的热爱,以及对专业知识的强烈渴望,深深打动了陈鹤琴。当时,苏联幼教专家正在北京师范大学办培训班,陈鹤琴推荐黄人颂到北京学习。学习结束以后,黄人颂把学习心得写成了文章。
    [采访]
    黄人颂:当时陈鹤琴有一个新的儿童教育杂志……他也邀我,1951年1952年先后写了七篇文章,发表了,……当时我想陈老一定觉得这个人还能行吧,写得还清楚吧,所以我自己现在回想,我感觉陈老还是帮助栽培的,是他的指引我走上学习道路,假如不是他,我也不会去学习,我也不会发表文章。
    [画面]
    [解说]黄人颂的文章发表以后,许多幼儿园都请他去讲课。后来,在朋友的启发和鼓励下,黄人颂把自己讲课的稿子整理成了一本书。
    [采访]
    黄人颂:我就把稿子整理一下,不是大家都可以用嘛,所以我自己就写了一本书,也是出乎意料之外,也不是我人生预计的事,我将来要来一本书,是应当时实际的需要,实际上当时是有这个需要,同时我又热情又大胆吧。
    [画面]
    [解说]正是这本书稿引起了教育部相关部门的注意和重视。在征得了黄人颂本人的同意之后,教育部调黄人颂到师资力量比较薄弱的西北师范学院幼教系担任教师工作。
    [采访]
    黄人颂:我胆子大,不管什么,好像学学就可以教,我就主要教…还要一点学前教育,很少,因为学前教育是一个轮廓,学前教育其实是个比较主要的课,愿意教的老师比较多,一直有人教。我呢,教过一两章,教的很少,所以当时在西边主要这种工作。
    [画面]
    [解说]在西北师范学院工作了三年之后,黄人颂被陈鹤琴院长调到南京师范学院幼教系任教,担任“幼师教育科目教学法”课程。
    [采访]
    黄人颂:这门课也是一般人不愿意担任的。因为幼师心理学,幼师的学前教育学,怎么教,那么总是一个新老师到任何一个学校,总是它缺什么教什么,那我也是,你叫我教什么,我就教什么。
    [画面]
    [解说]1957年后,她的教学活动一直处于断断续续的状态。1972年,国家正处于“文革”后期,各地的幼儿园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教材,考虑到黄人颂曾经有过编写教材的经验,学校派她到幼儿园与老师们合作编写教材。有一天,一位幼儿园教师向黄人颂提出了一个问题:“下午,小朋友能不能吃点心?”
    [采访]
    黄人颂:因为在文化大革命批判学前教育学,就是说资产阶级人性化……不能好像人家饭都吃不饱,你们还吃点心,就资产阶级化,……对于幼儿园认识植物认识什么,……稻子,麦子,蔬菜,不能认识花草,认识花草怕有资产阶级倾向,那么动物呢,也是猪啊牛啊,不能认识小狗啊、小猫啊,那时候批判幼儿园成了动物园嘛。
    [画面]
    [解说]在这样一种环境条件下,编写教材的过程是痛苦不堪的,好在没过多长时间,“文革”就结束了。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黄人颂也迎来了自己事业上的春天。1978年,学前教育专业恢复招生,高师教材编写工作也被提上了日程。1978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率先编写了学前教育学的讨论稿,邀请黄人颂参加这本教材的编写工作。
    [采访]
    黄人颂:我不是专门搞教材的,我要教学,还要带研究生,所以呢时间拖得很长。
    [画面]
    [解说]在这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黄人颂严谨的写作态度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她被推举为这套教材的主编。
    [采访]
    黄人颂:我觉得编教材确实是一个很严谨的一个脑力劳动,你看了许多东西,你要分析,你要综合,你要整理,重新整合重新组织,怎么去粗取精,有时候就是要花相当的努力,但是我呢,我也不知道,就这么一步一步,一章一章的做,最后一章到1988年,我都已经到美国,我已经退休。
    [画面]
    [解说]1979年,《学前教育学》被教育部列入全国重点教材编写计划,1980年,这部教材的初稿被印成讲义进入了课堂。1988年,按照出版社的要求,黄人颂又领衔编著了这部教材的姊妹篇“学前教育学参考资料”。1990、199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先后出版了这两本书,成为国内该学科的第一本高师教材。
    [采访]
    黄人颂:确实付出很大的努力,但是我呢,一个是有热情,一个是比较有兴趣,就这样来支持我做完这个工作,我说既然做了这个工作,就要把它做的好一点。
    [画面]
    [解说]这部教材对有关概念作了新的界定,描摹了学前社会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与研究的轮廓,并联系我国实际,融合各家之长,对前苏联及西方有关理论做了初步的介绍和分析。在教学实践中,这本教材获得了师生的广泛好评。但是,黄人颂却觉得,这本教材还是留下了很多遗憾,特别是在研究了许多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后,她多次萌生了亲自修改的冲动。
    [采访]
    黄人颂:我有重要的改动,他们是以儿童为本位,我们还基本上以社会为本位。当然我们呢,这个教材,因为我回国后,我能改的又做了一些添补,但是远远不够,回来以后呢可能有各种因素,就没有机会再修改这套教材。
    [画面]
    [解说]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黄人颂经受过许多风雨和坎坷,但是,对祖国、对孩子的那一颗拳拳之心却从未动摇和改变。
    [采访]
    黄人颂:我觉得主要从这样一条,内忧外患,国难家难这样的,那么她引导我走这条路,就是学习道路,从学习道路来对国家对家庭关注,对自己有所关注,所以就是怎么样都想,怎么样,遇到什么情况都还想贡献。
    [画面]幼儿园嬉闹的孩子们。
    同期声:……
    [采访]
    黄人颂:我倒没有说因为我喜欢孩子,我就投身这个事业,我主要是从学习兴趣,我喜欢学习新的东西。
    [画面]幼儿园嬉闹的孩子们。
    [同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