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研究会工作 > 研究会会刊

2006年第12期,总第144期

发布日期:2007年12月04日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编辑部
 
儿童发展与教育
 
 
作者
 
 
论享受教育
On the Enjoyment Education
 
 
王振权
肖建芳
刘 闽
Wang Zhenquan
Xiao Jianfang
Liu Min
 
5
 
    [摘 要]享受教育的逻辑起点是生命哲学。教育价值的当代追问,需要对享受教育是什么、为什么、教育的可享受性等做出基于生命哲学的应答与发展性阐释。作为一种肯定性的教育存在,享受教育在理念和实践层面上具有时代的文化契合性与合理性。享受教育提出的目的就在于让教育敞开并回归真善美本质,教育人在教育生活中达至教育幸福。
    [关键词]生命;享受教育;教育生活;实践智慧
 
    近年来,生命教育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研究热点。然而当前生命教育的研究视角更多地呈现为对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理想的给予式生命关怀,[1]却忽视了教育生活作为一种肯定性生活方式的理论追问。享受教育理念主张从教育的内在本质和人之发展的时代要求出发,重新检视教育生活所具有的完满性、交往性、主体性、自足性、自我实现性等特征,以教育幸福为师生生活指归,在教育本质与教育主体精神的张力下,统整教育目的的生命价值、教育生活的自我实现价值,在现实教育生活方式中敞开教育过程的生命内涵,追求师生的共同心理解放与自我完善,展开一种真切可能的教育幸福生活。[2]在教育心态上,教师爱教,学生爱学;在教育状态上,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充分实践师生身心和智慧都获得自由充分发展的教育本质。
 
 
4~6岁儿童人际问题解决策略的发展及其教育启示
The Development of Preschoolers’Interpersonal Problem Solving Strategy and Educational Enlightenment
 
 
赵金霞
王美芳
Zhao Jinxia
Wang Meifang
 
9
 
    [摘 要]从济南市槐荫区实验幼儿园随机选取4~6岁儿童260名,采用个别测查法考察其人际问题解决策略,结果发现:(1)4~6岁儿童的“交友”“言语沟通”“让步或脱离冲突”策略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且以“言语沟通”为首选策略;(2)策略的有效性在4~6岁儿童中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策略的适当性随年龄增长而提高;(3)发起交往情境中,策略的有效性显著低于冲突解决情境,其适当性则显著高于冲突解决情境。
    [关键词]4~6岁儿童;人际问题解决策略;个别测查
    一、问题提出
    人际问题解决策略是指儿童在面临人际问题情境时所提出的解决办法,它是儿童社会认知能力的综合反映,其发展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但早期研究较多关注人际问题解决策略的数量,且研究结论也不尽一致,如有的研究没有发现策略数量的年龄差异,[1]有的研究却发现策略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多。[2]鉴于早期研究的矛盾性结果,近年来,有研究者开始对人际问题解决策略的质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儿童的语言类策略、策略的认知复杂度、策略的他人定向、策略的有效性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3][4]
 
 
婴儿教养家庭化策略浅谈
 
 
沈光兰
陈静
周永
 
12
 
    [摘 要]婴儿的心理和生理发育都很不成熟,他们对成人有强烈的依恋情绪。要让婴儿顺利地从家庭过渡到幼儿园,就得拉近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距离。婴儿教养家庭化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婴儿教养家庭化的主要策略包括:环境布置家庭化、班级氛围家庭化、生活环节家庭化等。
    [关键词]婴儿教养;家庭化;策略
 
    孩子从出生到入园前的社会化主要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入园以后,孩子接触社会的范围已不限于家庭和父母。家庭、幼儿园、社会对孩子社会化的培养应该正确、统一。2~3岁孩子有强烈的依恋情绪,对经常和他生活在一起、照顾他的亲人表现出依赖、听从、求保护、求帮助。同时,这个时期的孩子好模仿,有自己动手的愿望,但是动作发展不成熟使得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因而幼儿园应该提供一个能让孩子信任、依赖的环境。为此,我们选择了孩子年龄在2~3岁的2个实验班和2个对比班进行了研究,着力于解决“如何让婴儿教养家庭化、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这一问题。
 
 
课程与教学
 
 
幼教课程改革研究述评
 
 
苏贵民
蔡其勇
 
14
 
    [摘 要]现有幼教课程改革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幼教课程改革的方案、内容、历史等,而对于幼教课程改革本身的一些重大问题研究不够。这主要表现在:对于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缺乏全面思考,缺乏更为宽广的理论基础,基本依靠儿童发展心理学;没有在社会—政治、文化的层面思考和设计幼教课程改革;缺乏明确的幼教课程标准;缺少对课程改革过程和课程改革实施效果的研究。
    [关键词]幼教课程;课程改革;课程研究
 
    回顾已有研究成果,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研究的得失”。由于幼教课程领域至今没有形成清晰完整的、指导课程改革的理论框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则相对颇丰,因此本文拟借它们的框架和理论来分析近年来幼教课程改革研究的成果。
    一、课程改革的含义、推行策略、实施的取向
    (一)课程改革的含义
    人们对于课程改革的理解主要有三种:课程改革是课程革新的一种方式;课程改革就是课程观的变革;课程改革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有学者在分析各家对于课程改革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全新的界定:课程改革是不同的主体通过行使课程资源配置的决策权力,促进课程、社会和人协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1]这个界定将课程改革与一些邻近的概念,比如课程实施、课程发展等区别开来,充分估计了课程改革的复杂性,超越了单纯的技术观,比较有说服力。
 
 
解读低幼绘本读物
An Interpretation of the Children’s Picture Book
 
 
章红
夏瑾岚
Zhang Hong
Xia Jinlan
 
16
 
    [摘 要]绘本读物是低幼儿童阅读学习的主要对象,它所表现出来的内容需要同低幼儿童的接受视野相融合,它所呈现的形式是语码和图码的有机结合,它所具有的价值是在接受主体阅读过程中生成的意义显现。深入解读低幼绘本读物的内容、形式及其价值,有利于绘本读物更好地发挥其促进低幼儿童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绘本读物;世界图景;图码/语码;意义显现
 
    低幼绘本是以图码为主、语码为辅(甚至完全没有语码),展现低幼儿童视域中的审美世界图景,并能与低幼儿童这个接受主体产生积极的、有意义的互动效应的一种读物。①
    就对人的生存及发展的意义来说,阅读低幼绘本读物是儿童的生活需要,是低幼儿童生命价值的体现,是他们存在的形式之一。解读低幼绘本的内容、形式及其价值,有利于我们思考其应有属性,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并反思低幼绘本应然的创作发展路径。
    一、低幼绘本的内容:与低幼儿童视域相融合的世界图景
    低幼绘本的内容具有非常明显的特色,它不仅有文学艺术的人文视野,还有“格物致知”的科学视野;除了具有一般文学艺术的特征,还必须符合低幼儿童的接受期待,与他们的认知水准、生活经验和情感愿望以及审美倾向相吻合。
 
 
论课堂对话教学实施的制约因素及其解决策略
On the Factors Impeding the Practice of Dialogue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覃兵
Qin Bing
 
21
 
    [摘 要]“对话”已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在教育领域表现为以“对话”为原则和手段的对话教学。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并未产生预期的效果,需要从教师、学生、环境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以排除阻碍对话教学正确实施的因素。
    [关键词]课堂;对话教学;策略 
    一、课堂对话教学的本质特征
    课堂对话教学是指课堂教学中,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质,以师生平等为基础,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以问题为核心,在教师指导下主要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完成教学的学习活动过程。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课堂对话教学拥有自身独有的特点。
    (一)课堂对话教学是民主、平等的教学
    民主、平等是课堂对话教学的第一原则。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育人的润滑剂。平等就是能拥有、享有、运用自己的权利并尊重他人的权利。以民主、平等为首要原则的课堂对话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成功、快乐、友爱的享受。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和价值。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On the Kindergarten Native Art Curriculum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Hunan Western Minority Ereas
 
 
张卫民
陶红莉
吴金英
田庆珠
Zhang Weiming
Tao Hongli
Tian Qingzhu
Wu Jinying
 
24
 
    [摘 要]开发利用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是该地区教育发展的需求。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够丰富幼儿园艺术课程的内容,完善幼儿园艺术课程功能;其开发应围绕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内容及其组织实施的策略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本土艺术课程;资源开发
    一、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开发本土艺术课程资源的意义
    (一)本土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够丰富幼儿园艺术课程的内容
    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的艺术课程资源结构单一,课程资源的开发主体、内容、条件等方面呆板单调,没有认识到本土艺术课程资源的重要作用。开发本土的艺术课程资源能使教学内容中的主体部分得到更多的补充,使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与本民族的关系更为紧密。其实,本土艺术课程资源是一座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课程资源库,它超越了教材和幼儿园内资源的范围,为幼儿艺术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同时,生活是艺术之源,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艺术更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为幼儿长期居住的地方往往对其发展具有优先、深厚、全面的影响。可见,本土文化、本土情感是幼儿发展和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
 
 
生成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策略例谈
 
 
林萍
 
27
 
    [摘 要]生成活动是教师基于幼儿的兴趣与教育价值判断而开展的一种课程活动。组织生成活动对惯熟于预设课程模式的教师来说是莫大的挑战。一般说来,教师指导生成活动有敏锐观察、适宜追问、认同肯定、行动参与支持和材料提供等有效策略。
    [关键词]生成活动;指导策略;幼儿兴趣
 
    后现代主义认为课程不是固定的、先验的“跑道”,而是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是师生共同建构的,是一个向教师、家庭、社区和儿童开放的教育系统。这对惯熟于预设课程模式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项莫大的挑战。笔者结合几个活动片段,就生成活动组织中教师有效指导的策略浅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敏锐观察——捕捉活动的主题
    活动片段:雨蓝带来几只蚕,引起了班上小朋友的关注,几天来他们经常围着观察蚕宝宝,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蚕宝宝身上好像有好多脚。”“蚕宝宝吃什么?它有牙齿吗?”……对于蚕的生长过程,孩子们脸上写满了惊奇和疑问,这种探究热情引起了班上教师的注意。教师也马上饶有兴趣地参与小朋友们的讨论,最后决定在班上成立一个“研究小组”对蚕宝宝进行专门探究。于是一个项目活动主题——“蚕的一生”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利用幼儿园自然环境养成幼儿的环保行为
 
 
胡彬
许芊芊
 
29
 
    [摘 要]为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与行为,可以让师生共同参与、寻找创设幼儿园自然环境的基本元素,形成具有幼儿园特色的自然环境,并挖掘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同时,可以通过种植饲养活动,培养幼儿亲自然的情感;通过各类科学小实验,激发幼儿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通过主题探索活动,促进幼儿环保行为的“内化”;通过幼儿的一日生活,改善幼儿的日常行为;通过季节及各类环境日,增强幼儿的环保情感及行为。
    [关键词]自然环境;幼儿;环保教育
 
    一直以来,许多幼儿教师把环保教育等同于环境的保护教育,在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时教育方法枯燥单调,导致幼儿对环保的“知”和“行”明显脱节,环保教育在许多幼儿园成为一种形式教育、口号教育。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认为,幼儿园的环保教育不应只停留在不乱扔垃圾、不乱吐口痰等一些外在行为上,更为重要的是让幼儿通过对大自然的探索和体验,能关注、喜爱并善待身边的自然环境,从小成为大自然的亲密探究者。
 
 
培养农村幼儿口语能力的实践探讨
 
 
金仁萍
 
31
 
    [摘 要]培养农村幼儿的口语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实践中我们的举措是:提高师资水平;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组织丰富多彩的幼儿语言活动;将口语训练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关键词]农村;幼儿;口语能力
 
    近年来,在全面贯彻新《纲要》精神的过程中,我们确立了以培养幼儿口语能力为特色教育的目标,确定这项实验课题是基于这样的思考:一方面,农村幼儿教育一般存在着经费少、师资短缺等问题,我们在特色教育建设的选择上要考虑其可行性,应根据这种实际尽量选择资金投入少、收效大的项目,同时还应考虑家庭、社会的参与、支持度。另一方面,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村幼儿普遍在普通话的掌握和口语表达方面存在困难,给幼儿以后学习书面语言带来了障碍。因此,我们认为培养幼儿的口语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年多来,我们在培养幼儿口语能力的实践中采取的举措主要包括:
    一是提高师资水平。
    要使课题实验有一个高的起点,教师的素质是关键。实验开展以来,我们对教师进行了一系列灵活多样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素质。要让幼儿讲得好、讲得准、讲得畅顺,教师首先必须过好语言关。为了让全园教师进一步学习正确的普通话发音,我们请来了中山电台播音员为我们作语言讲座。准确的示范、生动的讲解、即场的尝试,使我们的老师获益非浅。为了让老师们的普通话应用能力得到不断的强化,我们多次组织了“语言沙龙”活动。为了激发老师们不断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我们不定期举办教师故事比赛、朗诵比赛等活动。在全镇幼儿园师生故事比赛中,老师获得了一等奖,幼儿园小朋友分别获得了小班组一等奖、大班组一等奖、中班组二等奖。
 
 
游戏与玩具
 
 
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实现路径
Educational Values of Children’s Play and Its Realization in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丁海东
Ding Haidong
 
32
 
    [摘 要]基于游戏之行为存在与精神存在的双重维度,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表现为形式价值与实质价值的统一。游戏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园教育的实现路径一是游戏的课程化,二是课程的游戏化。
    [关键词]游戏;教育价值;幼儿园课程
   
    长期以来,游戏在幼儿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仅仅被作为操控幼儿注意力、提高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效率,乃至规范教学秩序的工具或手段,而丝毫不顾及幼儿是否真正获得游戏性的心理体验,正所谓“不是儿童在游戏,而是在游戏儿童”。这种现象背后的认识根源就在于仅把游戏视为一种外显的活动或行为的单维游戏观。因其不能给予游戏内在的精神意蕴及其教育价值以足够关注,而势必导致一种过分强调眼前的教学目标实现的功利化游戏价值观和实践上的形式主义取向。可见,跳出传统认识的局限,完整地解读儿童游戏的存在及其对于教育教学的价值,厘定游戏价值在幼儿园课程中全面实现的可能路径,便成为一种必需。
    一、游戏及游戏的教育价值
    鉴于作为游戏者的人的身心统一,我们不妨把游戏的存在划分为两个维度或两个取向:行为层面的游戏和精神层面的游戏。所谓行为层面的游戏,就是把游戏视为由特定的行为或行为系列组成的一种活动类型或形式。儿童在游戏活动中的言行表现和作为依托的情境条件、玩具材料及其所反映出的游戏主题、情节、角色、规则等,都是构成游戏活动的形式要素。在幼儿期的各种活动中,游戏是除生活活动、学习活动之外发生几率最高、参与时间最长的一种自主性活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游戏成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所谓精神层面的游戏,是指游戏作为一种精神特质而表现出的一种精神状态或趋向。游戏作为一种精神,可以说渗透或弥漫于幼年生活的全过程。儿童那种浪漫主义的童话意识、天马行空
 
 
事业发展与管理
 
 
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与突围
On the Difficulties of Preschool Education’s Development in Western Countries
 
 
周芬芬
Zhou Fenfen
 
35
 
    [摘 要]西部农村由于资源条件和经济条件的欠缺与落后,造成教育相对落后,学前教育尤其如此。造成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有两种因素,一种是实践当中的困境,包括基础薄弱、文化因素和政策因素;一种是理论困境,主要是在学前教育办学当中存在的三个认识误区:其一是认为学前教育发展是地方政府的责任;其二是认为学前教育不重要;其三是认为学前教育一定要正规化办学。因此,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在于:突破主客观困境,创造学前教育发展的空间,获得国家对西部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的支持;实行幼小合办;发挥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
    [关键词]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困境;突围
    一、实践困境:基础薄弱、文化落后
    2003年全国在园幼儿2004万,其中农村在园幼儿940.40万,只占全国在园幼儿总数的47%,[1]根据我国农业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80%左右的比例,以及农村生育一般以二胎居多,农村在园幼儿数相应地应占80%。可见,农村幼儿的入园率是比较低的。2005年11月,教育部发布《中国全民教育报告——聚焦农村教育》也指出,农村有幼儿园8.5万所,在园幼儿达到1536万人,但仍有19%的农村儿童还没有条件接受学前教育。我国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明显滞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幼儿园现代管理经验刍议
 
 
武志梅
 
39
 
    [摘 要]新形势下园长应确立新的管理观,包括整体发展观、改革创新观、开放办园观、科研兴园观、现代人才观等。
    [关键词]幼儿园;现代管理;园长
 
    在新形势下,园长管理必须增强现代意识,确立新的管理观。笔者认为,新的管理观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瞻远瞩,确立整体发展观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园长应该能够把握时代脉搏,善于分析和综合各方面的信息,作出科学的判断,确定和制订幼儿园发展的目标和计划,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和前瞻性。
    事物的发展总是有一定规律的。园长要科学地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摸清事物发展的规律,抓住关键,分清主次,利用幼儿园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创造出最好的效益。
    二是推陈出新,树立改革创新观
    管理活动的运作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创新活动。勇于创新是管理成功的关键。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因循守旧,墨守陈规,最终会被时代所淘汰。园长应有强烈的改革创新意识和独立批判精神,敢于推陈出新,敢于突破老框框,向一切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传统观念和做法挑战。
 
 
协调上下关系 创建和谐幼儿园
 
 
沈心花
 
40
 
    [摘 要]要创建和谐幼儿园,协调好园长与教职工的上下关系是其中的关键。为此,园长要学会通情而不矫情,保护而不袒护,相信而不偏信,制怒而不禁怒,充分理解、信任和尊重每位教职工。
    [关键词]幼儿园;上下关系;和谐幼儿园
 
    园长正确处理好自己与教职工的关系,是幼儿园管理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也是创建和谐幼儿园的关键。园长为此应该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情而不矫情
    通情,即时时与教职工保持沟通。沟通是创建和谐幼儿园最好的方法。园长要想与教职工保持沟通,必须淡化权力意识,强化服务意识,还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与能力。沟通形式包括口头沟通、书面沟通和形象沟通。其中口头沟通最为常用。沟通时园长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注重情感投入。除了工作上的沟通外,园长还应当学会日常生活中的沟通,与教职工建立起同志间的情谊,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书面沟通则要以人为本,制定的规章制度、下发的文件、通知要有人情味,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民主管理和谐统一。形象沟通指园长要运用自己的形象、肢体语言、脸部表情、行为等与教职工交流。
    不矫情,就是要求园长不摆官架子,不以领导者自居,要牢记权利是大家给的。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平时趾高气扬、高高在上、矫情十足,在与教职工的交谈中不注意自己的形象和谈话语气,结果肯定会使自己与教职工的感情变得淡薄,甚至破裂,幼儿园的和谐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保护而不袒护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爱面子”,每个人都有上进心和自尊心。园长应该注意保护教职工的上进心和自尊心,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凡事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为辅,对教职工的缺点错误,要宽容,批评得当,做到以理服人,对事不对人。尤其是对那些犯过错误的教职工,不歧视、不疏远,更不能当着其他人的面去揭他的痛处。园长到班级听课时,要善于捕捉教师的教育特色,并在适当场合给予表扬和肯定,而对于不足之处,则可以通过私下个别交谈,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供参考。园长若能做到“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长处不嫉妒,短处不歧视”,就会得到教职工的尊重和信任。幼儿园的和谐气氛就会进一步加浓。
 
 
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
 
 
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过程与基本策略
The Change of Preschool Teachers’Educational Beliefs:Process and Basic Ways
 
 
高潇怡
庞丽娟
Gao Xiaoyi
Pang Lijuan
 
41
 
    [摘 要]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制约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因素。从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条件、基本过程入手,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切实转变需要教师主体意识的积极参与和外界培训的有效影响。
    [关键词]教师;教育观念;观念系统;转变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实践中,较为普遍的一个教育事实就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脱节,教师的教育观念作为制约教师教育实践的重要因素,其重要意义似乎不言而喻,“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成为喊得最多的口号和提及最多的措施之一。然而,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很多幼儿教师虽然口头上能说出一些较为正确的观念,但是对于如何实现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切实转变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本文尝试对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及基本策略进行探索,以期对幼儿教师素质提高以及师资培训改革等有所借鉴。
    一、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基本过程
    (一)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内涵界定
    关于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目前研究者主要持两种观点:一种是结果观,认为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或者转变涉及整体的变动(Nespor, 1987; Pajares, 1992)。这种观点主要是以教师教育观念所呈现的差异性为标准,认为教师教育观念前后要有所变化和差异,才意味着观念的改变;另一种是过程观,认为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逐步的、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教师自身的反思以及教师实践的调整而推动的过程。这种观点主要是从微观的角度界定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关注教师教育观念各维度上的细微变化。
 
 
关于教师的幼儿事务自主观念的研究
On Kindergarten Teachers’Concepts of Children’s Domain Autonomy
 
 
闫敬华
邹晓燕
Yan Jinghua
Zou Xiaoyan
 
44
 
    [摘 要]儿童对个人事务的自主权对其自我的发展、自主性的增强及个性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大连市区371名幼儿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表明:(1)教师区分了个人事务、道德事务和常规事务;(2)教师在各事务领域给予幼儿自主权限的程度差异显著;(3)教师在各事务领域对待幼儿的方式差异显著;(4)教师给予幼儿各事务自主权限的程度在教师工作年限、幼儿年龄等因素上的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独立性;自主性;事务自主;幼儿教师;观念
    一、问题提出
    目前对事务自主的研究已经成为西方儿童自主性研究的基础和重要方面,但对事务自主的概念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结合以往的研究,本研究将“事务自主”定义为:个体对某些行为进行自由选择、决定的要求或愿望。
    对事务自主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它源于社会领域理论(social domain theory)。这一理论把儿童自主性的发展看作是儿童的能力、道德事务观念、常规事务观念和个人事务观念发展中多重因素相互影响的产物。个人事务、道德事务和社会常规事务是社会存在的质的不同方面。[1]个人事务自主对儿童发展自我感、自尊、自信、社会能力、同一性,尤其是自主性是非常重要的。被个体感所象征的自主性产生于儿童在个人事务内的自由行为。[2]儿童个人事务自主观念的确立与其对道德和社会常规的理解有关。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在西方文化中,成人和儿童均认为孩子对个人事务有自主决定权;属于社会常规和道德领域的事则应由父母、教师或其他社会机构约束。[3]
    幼儿期是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儿童自主性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随着孩子身体活动能力的增强,认知的逐渐丰富,他们需要在与成人的相互作用中对个人事务进行自由选择、自主判断,以便体验自我的存在价值。这对孩子个性、自主性的发展十分重要。
 
 
论阻碍幼儿教师有效合作的潜在因素及其消除
On the factors Impeding Effective Cooperation in Preschool Teachers
 
 
王芳
Wang Fang
 
48
 
    [摘 要]教师之间的合作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和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幼儿教师间的许多合作常常流于形式,低效甚至无效。教师文化、幼儿园管理机制以及教育教学等方面都存在阻碍幼儿教师有效合作的潜在因素,需要教师与幼儿园管理者加以警惕,并努力消除。
    [关键词]合作;教师文化;团体分析;对话
 
    幼儿教师之间的有效合作,不仅有利于建设开放、和谐的幼儿园文化,而且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提升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然而,我们经常发现,许多看似热热闹闹的“合作”行为实际上仍然是教师个人行为的简单组合,并没有出现在共同目标下应有的知识和情感分享。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师“合作”不仅不能给幼儿园发展带来任何的改善,而且会助长新形式主义的产生,因此有必要寻找导致其存在的原因并加以解决。与时间、空间这些客观因素相比较,不易察觉却始终阻碍着幼儿教师有效合作的潜在因素更需要引起我们的思考。
    一、阻碍幼儿教师有效合作的潜在因素分析
    (一)教师文化传统中的局限使幼儿教师对合作下意识地保持着一种距离
    对于教师文化,国外学者哈格里夫斯(Hargreaves)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作了阐释。他认为,教师文化的内容,是指一个特定的教师团体内或者在更加广泛的教师社区之间,各成员共享的实质性的态度、价值、信念、观点和处事方式。教师文化的形式,是指在该文化范畴内
 
 
历史与比较
 
 
施善与教化:中国古代慈幼恤孤史述论
Charity and Civilizing: On the History of Charity of the Infant and Orphan in China Ancient Times
 
 
谭友坤
卢清
Tan Youkun
Lu Qing
 
51
 
    [摘 要]先秦的民本思想、儒家的仁德忠孝思想以及墨家的兼爱思想是中国古代慈幼恤孤制度发展演变的思想基础。在此基础上,中国古代较早地形成了以政府为主体,辅以家庭赡养、家族收养及私人捐助相结合的慈幼恤孤模式。施善与教化的相辅相依,推动了中国古代慈幼恤孤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慈幼恤孤制度;弱势幼儿;发展演进
   
    中国实行慈幼恤孤政策,对弱势幼儿进行救助和保护,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从先秦到明清,历代封建王朝不同程度地对弱势幼儿予以关注,实行“慈幼之政”。本文拟对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慈幼恤孤制度的发展演进历史作一简要回顾,以期对我们今天保护与教化弱势幼儿有所参考和借鉴。
    一、慈幼恤孤制度发展与演变的思想基础
    先秦的民本思想、儒家的仁德忠孝思想以及墨家的兼爱思想是中国古代慈幼恤孤制度发展演变的思想基础。
    “民本”即以民众为根本,早在先秦前我国奴隶制社会就有了这种思想。当时的统治者在总结前人执政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意识到广大民众对政权的巩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积极关心民众的疾苦,赈济贫困阶层,爱护老年人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先秦的民本思想一直影响着秦以后的各朝统治者。
 
 
家庭与社区教育
 
 
影响4~6岁幼儿父母教育观念的因素研究
Factors Affecting Parenting Beliefs of 4~6-year-old Children’s Parents
 
 
董莉
陈尚宝
沃建中
Dong Li
Chen Shangbao
Wo Jianzhong
 
54
 
    [摘 要]通过对新疆地区7所幼儿园914名4~6岁幼儿的父母进行教育观念的测查,结果发现:(1)父母教育观念受儿童年龄及父母年龄、性别、收入和学历等因素的影响。(2)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父母倾向于赞同对儿童的严厉教育。(3)母亲比父亲更加赞同对儿童的赏识教育。(4)收入低的父母比收入高的父母更赞同对孩子进行严厉教育。(5)学历低的父母比学历高的父母更赞同对孩子的宽松教育;学历高的父母比学历低的父母更赞同孩子主动探索知识。
    [关键词]4~6岁幼儿;教育观念;影响因素
    一、问题提出
    父母教育观念是指父母在教育和培养子女的活动中所持的基本观点,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的社会化,在儿童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许多研究都证明,问题儿童的出现都与父母不正确的教育观念有关。[2]
    影响父母教育观念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我国有研究者在总结国外父母教育观念的研究时提到,祖父母的教育观念、父母、教师和其他人的影响、媒体、父母自身的教育水平、收入、职业、年龄、孩子的数目、孩子的年龄等因素会对父母的教育观念产生影响。[3]但以往研究在考察父母教育观念的具体构成因素时,理论建构的研究思路居多,较少有研究将理论思考与家庭教育实践相结合,同时多数研究更关注母亲教育观念而忽略父亲的教育观念。本研究想进一步验证前人对教育观念所得出的结论,并结合目前家庭教育出现的新理念,对父母教育观念问题做一探索。
 
 
发挥幼儿园的辐射功能,促进幼儿园与社会联动
 
 
季永花
 
58
 
    [摘 要]充分发挥社区与家庭的教育功能,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方面。为此,幼儿园应走近社区,走进家庭,实现幼儿园与社区的联动,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社区;家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近年来,笔者所在幼儿园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一、走近社区,了解社区早教现状
    幼儿园对街道0~6岁儿童社区教育的状况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家长对儿童的抚养方式、父母对儿童的期望、家长希望得到什么样的早期教育指导等情况。
    从调查的结果看,多数儿童看护者关注的是儿童的保育,认为刚出生的孩子不存在教育的问题,让他吃好喝好不生病就可以了。看护者教育技能普遍偏低,多数儿童看护者没有受过基本培训,对儿童成长阶段的特点不了解,只是凭借自己的主观经验带孩子。调查还发现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尽管有相当一部分的家长已有早教的意识,但由于缺乏科学的方法,总是事倍功半。可见,家长急需早教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