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课题研究 > 课题管理 > 课题公告

如何搜集幼教科研资料

发布日期:2007年11月12日
作者:林宝妹     来源:美国德州大学博士
 
    搜集资料是幼教科研的基础环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有些教师有了好的选题、周密的科研计划、高昂的科研热情,但是科研工作仍难以进行下去。原因之一就是研究者没有搜集相关科研资料。要想科研工作顺利展开,研究者就应掌握搜集幼教科研资料的基本方法。
 
    简单地说,搜集资料就是借助于一定的研究手段或方法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获得资料的关键在于善于运用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资料通常可分为事实资料和文献资料。事实资料对幼教科研来说十分重要,文献资料更是必不可少。下面主要从事实资料和文献资料两个方面来谈谈搜集科研资料的方法。
 
    一、如何搜集事实资料
 
    对于幼教科研来说,事实资料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收集事实资料的常用方法有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下面重点介绍这三种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搜集幼教科研事实资料的基本方法之一。在研究过程中,有关研究对象在自然条件下的具体状态,研究对象或事态变化过程的第一手资料,研究对象的个体差异与课题研究中所需要的更为细节和带主观性的资料,以及对事实的最直接的认识,等等,大多数可通过观察获得。例如,对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如提问)、幼儿参与活动的状态、师幼互动的状况、幼儿行为的外部表现等课题的研究,都需要通过观察法来收集资料。
 
    按不同的划分依据,观察法可分为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性观察等。在这里主要介绍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和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
 
    直接观察是指直接通过感官进行的观察活动。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对幼儿思考、回答问题的观察,就是直接观察。现实感强、生动、直观、具体是直接观察的特点;间接观察,是通过摄像、录音、探测等手段进行的观察活动。这种方法是直接观察的补充,它弥补了直接观
察中要求研究者与观察对象必须同时在场和研究者感官的局限,扩大了观察范围,可以获得和保留更客观、更准确的资料。
 
    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深入到教育活动中,并作为活动中的一员参加活动,而不再是作为一名研究者旁观活动。这种观察有助于减轻研究对象(如教师、幼儿等)对研究者的戒备或恐惧心理,并增加活动的真实性。但是,观察对象可能会因意识到研究者的存在而投其所好,造成观察结论带有感情色彩,不够客观。研究者不直接参与被观察群体活动的非参与性观察,一般来说所得到的结果是比较客观、公正的,但看到的也有可能只是一些表面或偶然的现象。听公开课的时候,研究者就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尽管观察法类型较多,从不同角度出发,采取的步骤并不统一,但从整体上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观察前的工作。观察并非随意进行,观察前必须进行细心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1)确定观察目标。通常既要确立宏观的总体目标,又要包括细化的具体目标;(2)制定观察计划。观察计划包括:观察的内容、对象、范围,观察的时间、次数、方式、手段、以及采用的工具等;(3)拟订观察提纲。观察计划确定后,就要围绕计划,设计观察提纲。这个提纲一般包括:谁、什么、何时、何地、怎么样、为什么等内容。另外,为便于使用,观察提纲可制成观察表、卡片等。
 
    2.观察中的工作。在观察中,主要围绕观察计划与提纲,进行现场观察。在观察时应注意:(1)保持观察对象的自然状态,避免干扰;(2)把观察与思考、分析结合起来,没有思考,没有分析,就捕捉不到有用的信息;(3)认真做好观察记录。记录的方式可以多样,比如可以事先将观察项目细化为不同的指标体系,按一定方式列出表格,在观察时研究者只需依据判断在表格上划上记号;也可以是以行为为样本对某种重点项目做重点的记录;还可以是将观察到的现象和感觉、体验等做全面的描述性的记录。但不管哪一种形式的记录,都应该做到准确客观、全面完整、系统连续;另外,尽可能地做一些摄像、录音等。
 
    3.观察后的工作。观察后所得到的事实资料一般是零乱、分散的,在观察后,必须及时进行整理与补充:(1)整理。按预定计划对事实资料进行及时的分类、归档、统计;(2)补充。对缺漏、错误记录进行及时的修正与追补,使之系统化;(3)进行分析,撰写观察报告。
 
    (二)问卷法
 
    在幼教科研中,还有很多资料靠“看”是搜集不到的,如幼儿教师心理压力的来源、教师对幼儿园不同管理方式的感受与评价等。这就可采用问卷的方式来搜集。问卷法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收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方法主要用统一设计的问卷,要求研究对象作出填答,从而获得被调查者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问卷形式主要有三种。
 
    1.封闭式或结构式问卷。这种问卷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提供可选择的答案,只允许被调查者在问卷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挑选。这种问卷的题型有:(1)是否型:把问题可能答案列出两种极端情况,然后让被调查者选择“是”或“否”、“对”或“错”。(2)选择型:从多种答案中挑选一种或多种答案。(3)评判型:每个问题列有多个答案,要求被调查者自己确定次序。封闭式问卷具有标准化、简单易行、心理干扰小、回答真实、样本大、能解决多因素复杂问题等优点,但却缺乏灵活性、指导性、深入性,容易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2.开放式或非结构式问卷。这种问卷只提出问题,不列出答案,让被调查者自由陈述自己的想法。问卷的题型可以是填空式的,也可以是问答式的。
 
    3.综合型问卷。为了调查需要,有时可以综合开放与封闭的优点,并弥补其不足,采用综合型问卷法。这种问卷以封闭式为主,适当加入若干开放式问题。研究者对于比较确定的问题,用封闭式问题提出,而对于尚未明了的问题,或深层次的调查,便采用开放式问题。
 
    问卷法收集资料的关键是编制问卷,选择被调查者,分析结果。这里主要介绍问卷制作
的一般方法。问卷一般由标题、说明语、题目、结束语等几部分组成。标题主要反映研究课题、研究内容。拟订标题时注意既要简明概括、又能吸引被调查者。说明语通常包括两部分:1.对研究目的的简单说明;2.指导被调查者如何填写问卷及注意事项。必要时,可以给出样题,说明回答方法。问卷题目是问卷的主体,包括问题及待选答案(封闭),说明性的问题(开放)。封闭式问卷最好将答案按标准化格式编拟。结束语一般表示对被调查者的感谢。问卷编制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明确研究目的,确定调查对象;2.列出要研究的问题、搜集的信息和问卷类型;3.草拟问卷,征求专家的意见,修订问卷;4.进行试测,计算信度、效度,考虑有关社会影响;5.根据试测的结果,再次修订问卷,形成最终问卷。
 
    在使用问卷法收集资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问卷的内容应有效反映研究课题的要求;2.问题要精练、易答,问题设计要与被调查者的背景与环境等相适应,并能引起他们积极回答的兴趣;3.尽量采用封闭式与开放式相结合的综合形式。封闭式问题要按标准化测试的原则进行编拟。开放式问题应具有启发性,有利于被调查者回答;4.一般情况下应采取匿名回答。总之,问卷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搜集到的资料的信度和效度,因此一定要重视。
 
    (三)访谈法
 
    访谈法是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直接接触、直接交谈的方式来收集资料的方法。访谈法有较广泛的适应范围,几乎对每一项幼教研究,访谈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教育活动是主观性活动,在这个活动中主体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研究对象“到底是怎么想的?”、“到底需要些什么?”之类的问题只有通过真心相待的、轻松平等的访谈才有可能了解到。比如,当课题研究中需要对教育事实进行调查,需要调查对象提供确实知道的一般情况;需要征询调查对象意见;需要了解个体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动机,以及更为细节和个人的情况和事实时就可以通过访谈来获得。与观察法相比,访谈可以直接了解到受访者的思想、心理、观念等深层内容;与问卷法相比,访谈可以直接询问受访者本人对其所研究的问题的看法,并提供机会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概念来表达他们的观点。
 
    根据访谈的控制程度,访谈可分为封闭型、半开放型、开放型。根据访谈规模,访谈又分为个别访谈与集体访谈两种类型。
 
    访谈法的运用过程主要包括:1.设计访谈提纲。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访谈,一般在访谈之前都要设计一个访谈提纲,明确访谈的目的和所要获得的信息,列出所要访谈的内容和提出的主要问题;2.恰当进行提问。要想通过访谈获取所需资料,对提问有特殊的要求:在表述上要求简单、清楚、明了、准确,并尽可能地适合受访者;在类型上可以有开放型与封闭型、具体型与抽象型、清晰型与含混型之分;另外,适时、适度地追问也十分重要;3.准确捕捉信息,及时收集有关资料。访谈法收集资料的主要形式是“倾听”。“倾听”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在态度上,访谈者应该是“积极关注地听”,而不应该是“表面地或消极地听”;在情感层面上,访谈者要“有感情地听”和“共情地听”,避免“无感情地听”;在认知层面,要随时将受访者所说的话及所获信息迅速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加以理解和同化,必要时还要与受访者进行对话,与受访者进行平等的交流,共同建构新的认识和意义。另外,“倾听”还需要特别遵循两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打断对方和容忍沉默;4.适当地作出回应。访谈者不只是提问和倾听,还需要将自己的态度、意向和想法及时地传递给对方。回应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诸如“对”、“是吗”、“很好”等言语行为,也可以是点头、微笑 等非言语行为,还可以是重复、重组和总结;5.及时作好访谈记录,一般还要录音或录像。
 
    为了使访谈能够有效地顺利进行,还应注意:1.一般事先应对访谈对象有所了解;2.访谈的问题应该由浅入深、由简入繁,而且要自然过渡;3.在回应时要避免随意性。
 
    二、如何搜集文献资料
 
    事实资料对幼教研究来说十分重要,文献资料更是必不可少。因为要想知道别人做了些什么(或者正在做什么)研究以及他们是怎样研究的,要想自己的研究建立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要想自己的选题具有前瞻性并避免重复,都必须查找文献。作为记载、传承人类文化知识的载体的文献,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文献法作为一种方法,它贯穿于幼教科研的全过程。从选题、课题设计,到课题实施、撰写论文或报告,都离不开文献的支撑和利用。然而,我们不少教师缺乏查阅文献的意识,也不知道如何查找,接下来我们对此作出一些回答。
 
    (一)文献资料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标准,教育文献有多种分类。依据加工程度的不同,文献可分为:1.一次文献,即直接记载研究的新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如论文、研究报告、专利等;2.二次文献,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分类、编目、标引等加工而成的文献,如书目、索引、文摘等;3.三次文献,指利用二次文献并选用一次文献的内容加以分析、综合而重新组织的文献,如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百科全书等。
 
    依据不同的载体,文献主要可分为:1.印刷版;2.音像版;3.电子版。
 
    依据不同的流通范围,文献可分为:1.公开;2.内部;3.机密。
 
    依据不同的语言,文献可分为:1.中文文献;2.外文文献。
 
    (二)文献资料的搜集途径
 
    要快速、准确地搜集文献资料,必须使用检索工具。教育类文献资料的检索工具主要有:
 
    1.二次或三次文献。主要包括:(1)书目。如《全国总书目》、《全国新书目》、各出版社的《图书目录》等;(2)索引。如《全国报刊索引》、《报刊资料索引》、《中文报刊教育论文索引》等;(3)文摘。如《新华文摘》、《教育文摘周报》等;(4)传记资料。如《外国幼儿教育史》、《外国教育家传略》等。
 
    2.工具书。包括:(1)百科全书。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2)词(辞)典。如《教育大辞典》、《心理学大辞典》;(3)年鉴。(4)手册。如《教师手册》。
 
    3.复印资料。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编辑出版的一套《复印报刊资料》,其中文化教育类有17种,如《教育学》、《幼儿教育》、《家庭教育》等。这一套复印资料是从全国相关报刊中精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建议幼儿教师充分重视并使用它。
 
    4.教育网站。如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du.cn)、中国教育在线(http://www.cer.net)、中国基础教育网 (http://www.cbe21.com)、教育科研网信息中心(http://www.cernic.net)、 基础教育知识库(http://www.chinajournal.net)、K12教育资源库(http://www.k12.com.cn),等等。
 
    三、搜集资料应遵循的原则
 
    无规矩何以成方圆?研究者在搜集资料时应注意以下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这是搜集科研资料的首要原则。有些教师在进行科研时,往往是从已有的观念或假设出发,再去寻找材料,或任意裁剪客观材料来证明自己当初的假设。这种做法是不对的。科学研究和搜集资料必须一切从事实出发,尊重事实,反映事实。研究者只有客观地搜集幼教科研资料,如实地反映教育事实,才能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所有的结论与规律都来自对客观的、充分的材料的分析。总之,在搜集资料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避免主观偏见或错误的联想对搜集资料产生影响。只有坚持客观性原则,才能获取可靠的科学事实。
 
    (二)真实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针对搜集的资料而言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对错是非共同构成的。幼教科研面对的也是这样一个真实的世界。教育的本质或规律往往隐藏在表象或假象背后,因此搜集资料时就必须特别注意到哪些是真实的,哪些是虚假的,不要被活动的假象或表象欺骗了。
 
    (三)全面性原则
 
    研究者必须搜集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各个方面的资料,所搜集的资料要广泛、丰富,而且能反映课题的各个侧面。研究者必须搜集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各种规定和各种表现形态在不同条件下的状况。只有对研究的问题有了充分的认识,才可能去谈解决问题,从而总结出教育教学的规律。然而出于种种原因,往往有些研究者会以偏概全,没有掌握足够的资料就妄加论断,得出所谓的“规律”或结论。这种“规律”或结论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原本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任何问题的最终解决都不能凭主观臆测,也不能简单地用一两个事例或现象来搪塞,而是要根据实际,全面了解情况,再进行归纳与总结。
 
    (四)针对性原则
 
    研究者所面对的教育教学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这一切都是潜在的幼教科研资料。对于一线幼儿教师自身来说,所有的教育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一切信息都是需要关注的。但幼教科研是有计划、有明确目的的活动,它与一般的了解教育情况不同,在搜集资料的时候应有明确的针对性。就某一课题而言,搜集的资料应是有范围的。只有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因此,有效地搜集资料,就是要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
 
    幼教科研没有终点。一个科研课题的结题并不是科研的结束,而往往是另一研究的新的开始。所以,资料的搜集是一个长期积累的工作。我们应该坚持客观性、真实性、全面性和针对性原则,选择合适的方法去搜集课题所需要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