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农村幼教 > 教育特色

挖掘农村乡土资源  优化幼儿素质教育

发布日期:2007年11月11日
作者:高玉峰 高美婵     来源:苍南县机关幼儿园
 
    摘要:本课题根据当前“现代化”、“城市化”、“成人化”等倾向给幼儿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从挖掘苍南农村优越的山海自然资源和多元的民间社会文化出发,提出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优势,优化和改进城乡幼儿素质教育,逐步形成幼教领域富有特色的乡土园本课程构架。
    关键词:乡土资源;幼儿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深入实施幼儿素质教育进入一个拓展分化的阶段,针对社会城市化、现代化倾向逐步通过家长影响到幼儿的童真童趣和自主发展,社会“市场化”价值观和“虚拟化”行为方式对幼儿早期发展将逐渐呈现出不良后果,幼儿在成长和受教育的关键时段,自觉接受成人化模式的隐性影响,使当代幼儿身心发展背离了教育的自然规律,一些美名为“素质教育”实则危害幼儿身心健康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呼唤幼儿教育的园本课程,恢复幼儿教育过程中“简单易行、因材施教、深度挖掘、重在拓展”的形式和手段,成为当前实施幼儿素质教育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问题。课题研究者在县机关幼儿园从事十多年幼儿一线教学,去年又作为下派支教教师来到我县赤溪农村指导幼儿教育工作。在一年的农村幼儿教育实践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农村幼儿教育在硬件和管理上的差距,同时也发现,我县农村乡土资源十分丰富,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利用本土资源、采取乡土手段积极引导农村幼儿园挖掘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进一步优化幼儿素质教育的质量,并将这一试验的主题性思维和方法手段推广到城镇幼儿教育中,以实现城乡幼儿的互动发展,推动构建和谐教育。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我县西靠高山,东临大海,山海资源十分富有特色,大自然造化神奇孕育了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良好环境。只有充分挖掘本乡本土的优越教育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淳朴的民间游戏等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潜能,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又为优化幼儿素质教育、推进园本课程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二、概念的界定
 
    (一)农村:因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镇化作为城市化的重大载体,在笔者所在的东部发达地区范围内,一些大中城镇实际居住人口已达 1 0 万人以上,城镇建设模式与发展格局已与城市无异;而城镇聚居的人口虽原来多数是农民,但其就业、学习、生活的方式也已逐步向市民转变,已充分纳入城市化进程。因此,本文所指的农村,主要是指城镇设施较为落后、幼儿园办学条件较差、幼儿家庭收入以农渔种养业为主要来源的乡村一带。
 
    (二)乡土教育资源:乡土,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乡土教育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名俗风情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
 
    三、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一)幼儿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强调发掘和利用大环境中的大自然和社会资源,带领幼儿“走出去”、“请进来”……使幼儿在现实生活中体验着、吸取着民族、家乡的文化与风格,丰富社会知识和经验,全方位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李道佳、郭晓琴编《幼儿素质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9 7 . 4 )
 
    (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环境论:本芬博尼的儿童发展生态学心理环境模式告诉我们,不同的宏观环境、间接环境和直接环境,将对幼儿心理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周念丽、张春霞编著《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 9 9 . 8 )
 
    (三)幼儿教育方法论:《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校本课程理论:校本化课程或校本课程,通常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以学校为核心,以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士等为主体,从学校的具体特点和条件出发,通过规划、组织、实施和评价等一系列职能活动和过程而开发研制的课程。校本课程是与国家统一课程相对且相辅相成的课程。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
 
    笔者所下派的赤溪镇(省级欠发达乡镇)幼儿园,办学条件十分落后,共租用4 间民房一楼及门口作为办学场所,教玩具缺乏。现有大中小班级各一班,1 2 6 名幼儿,幼儿父母绝大多数从事农渔种养业,文化程度多在初中以下;该园 5 名幼儿教师中,幼师专业毕业的 3 人。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幼儿园。
 
    幼儿园所在的赤溪镇位于苍南县东南沿海,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的典型区域,镇域面积 50 平方公里,人口 2.3 万人,多数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常住人口 1 . 3 万人左右。该镇主要产业为蘑菇、紫菜、虾皮捕捞以及水稻、茶叶种植、禽类、山羊养殖等,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是省级欠发达乡镇。同时,因地处山海一隅,山海资源特色明显,拥有峰峦叠嶂的山脉、直流入海的淡水溪流、连绵蜿蜒的海岸线以及面积巨大的滩涂、浅海、岛屿风光;同时,该镇也是著名的革命老区镇,镇内有白湾堡、五洞桥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处,民风淳朴,保持着较为原始的传统民间文化和民俗习惯,对开展幼儿乡土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开展乡土调查:在笔者下派之初,即对赤溪幼儿园所在的教育环境和幼儿家庭环境进行了充分细致的调查。本着“社会即教育”的“活教育”思想和贴近幼儿生活状态的出发点,根据幼儿园所在教师和部分幼儿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基本明确了幼儿所在乡土教育资源的种类,并依照学前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幼儿的家庭环境、身心特点,对部分乡土资源进行了筛选。
 
    (二)明确试验目标:笔者从赤溪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中精选了 1 2 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主题,并设计出了园本课程体系。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按照幼儿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幼儿园的教学条件,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整理了四个方面 1 2个乡土教育指标体系。
 
    (三)实施课题方案: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各个目标,笔者联合赤溪幼儿园教师,按照幼儿发展特点和教育资源的整合力度,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教育目标,确定了利用乡土资源融入教学过程的教学个案,尝试制作乡土教具和课件,并通过行动研究法,掌握各个阶段各种目标乡土教育课程的教育效果。
 
    (四)整理研究成果:以构建农村园本课程为出发点,整理了农村幼儿园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开展教学的基本思路、方法、系列教案和目标意义。最后,将赤溪独特的乡土教育资源,以“简约化、简单化、直观化、活动化”的原则,转化为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形成农村幼儿园乡土教材、活动方案、教学图片、教学器具等一系列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有效手段。
 
    五、围绕乡土教育的主题构建园本课程体系
 
    (一)利用乡土自然资源培养幼儿审美情趣
 
    乡土教育指标之一:认识“身边的自然”。手段与目标:将幼儿所处乡土的山川、河流、海洋、气候、动植物等,赋予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幼儿认知自然现象;
 
    乡土教育指标之二:复制“身边的自然”。手段与目标:教育幼儿利用摄影、绘画等手段,描绘身边景物,培养美术创作能力;
 
    乡土教育指标之三:创作“身边的自然”。手段与目标:通过家园合作,利用泥巴、树枝、树叶、紫菜、稻谷、贝壳等制作工艺品,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培养幼儿文化素质
 
    乡土教育指标之四:学讲“身边的话”。手段与目标:赤溪有闽南方言和畲族方言,教育幼儿可以用多种本土语言对话,尤其是乡土语言表达,培养幼儿乡土感情和语言能力;
 
    乡土教育指标之五:学唱“身边的歌”。手段与目标:整理部分民间传统民谣,让幼儿学会念传统民歌、儿歌;
 
    乡土教育指标之六:学听“身边的古”。(闽南语传统有“讲古”即讲故事传统)。手段与目标:整理传统民间故事,教幼儿学讲本乡本土的民间故事。
 
    (三)利用乡土传统游戏开发幼儿智力体力
 
    乡土教育指标之七:传统体育游戏。手段与目标:通过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整理,利用户外小型、代价低廉的特点,教育幼儿以左邻右舍为单位开展传统体育游戏活动;
 
    乡土教育指标之八:传统益智游戏。手段与目标:以培养幼儿智力发展为重点,利用传统民间游戏的益智功能,教会农村幼儿能在家自主完成各类益智游戏;
 
    乡土教育指标之九:传统游戏教玩具。手段与目标:在乡土游戏教育过程中,教育幼儿在教师或家长帮助下制作游戏教玩具。
 
    (四)利用农村社区活动培养幼儿乡土情感
 
    乡土教育指标之十:农村社区活动。手段与目标:参观五洞桥、白湾堡、打铁宫等赤溪文物单位,教育幼儿乡土历史知识和古代建筑、交通、书法、碑刻等知识;
 
    乡土教育指标之十一:农业生产活动。手段与目标:带领和引导幼儿参观作物种植、养鸡场、紫菜养殖、滩涂养殖等农村生产劳动场面,培养幼儿热爱劳动情感;
 
    乡土教育指标之十二:访贫问苦活动。手段与目标:访问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及幼儿,引导幼儿从小树立帮助别人的观念。
 
    (五)涵盖幼儿素质教育的乡土幼儿园本课程
 
    遵循上述指标和目标体系,我们在课题实施完毕后,从赤溪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中精选了 12 个具有浓郁地方特色、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主题,并设计出了如下乡土教育的园本课程体系。
 
    (一)小班课程
 
    主题一:“好吃的萝卜”,包括科学活动“认识萝卜”,语言、艺术活动“拔萝卜”,区角游戏“萝卜的朋友”,美术活动“萝卜娃娃”,种植萝卜的活动。
 
    主题二:“鸡”,包括科学活动“公鸡、母鸡和小鸡”,语言活动“骄傲的公鸡”、“不爱上学的小鸡”,科学活动“鸡姐姐和鸡妹妹”,音乐活动“大灰狼和公鸡”,美术活动“奶奶的鸡”,美术装饰画“蛋壳画”,健康活动“香香的鸡蛋”。音乐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
 
    主题三:“春天来了”,包括语言活动“春天来了”,音乐活动“蜜蜂做工”,健康活动“扑蝴蝶”,综合活动“开满鲜花的草地”,科学活动“春天的海风”,语言活动“洗澡”。
 
    (二)中班课程
 
    主题一:“蚯蚓宝宝”,包括观察活动“蚯蚓宝宝”,语言活动“不怕死的蚯蚓”,科学活动“大地妈妈的朋友”,音乐游戏“蚯蚓”,科学活动:“蚯蚓的家”以及蚯蚓养殖活动。
 
    主题二:“玩泥巴”,包括游戏活动“玩泥巴”,科学活动“泥土里的宝贝”,科学活动“红壤、黄壤和黑壤”,语言活动“树宝宝哭了”,  美术活动“泥塑”“陶吧”,健康活动“贴泥巴”,综合活动“捉迷藏”。
 
    主题三:“雨天”,包括语言活动“天气预报员”,健康活动“踩水”,综合活动“寻找倒影”,实践活动“有关雨天的调查”,科学活动“雨具”,科学活动“大海与雨”“不同的雨天”“下雨后变化”,音乐活动“大雨和小雨”。
 
    (三)大班课程
 
    主题一:“我的家乡—赤溪”,包括听老人讲赤溪的革命故事,科学活动“山海赤溪”,音乐活动“丢丢咚”,语言活动“天乌乌,要下雨”(闽南语童谣),艺术活动“白湾堡故事”,美术活动“我的家乡—赤溪”,健康游戏“舞大龙”。
 
    主题二:“民间游戏”,包括玩民间游戏,如《舞龙灯》、《跑框》、《地雷爆炸》、《捉龙尾》、《盲人捉鱼》、《种西瓜》等;创编游戏活动;家园合作亲子民间游戏活动,爷爷奶奶共玩民间游戏等。
 
    主题三:“美丽的大海”,包括感知活动“美丽的大海”,实践活动“捡贝壳”,社会活动“黄金沙滩旅游记”,美术活动“海底世界”,科学活动“海底世界”,音乐活动“淘气的小海龟”,健康活动“海底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