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玩具博览

认识与运用幼儿玩具中的教育因素

发布日期:2007年10月30日
作者:何建闽     来源:国家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
 
    幼儿喜爱玩具,玩具能满足幼儿爱玩的天性,在幼儿眼中,一切具有“玩”性的物品都是玩具。玩具作为幼儿操作活动的客体,能与主体(幼儿)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学习价值和教育价值。
 
    一、认识幼儿玩具中的教育因素
 
    幼儿玩具的教育价值源于玩具中的教育因素。玩具中的教育因素指蕴含在玩具基本特性中,通过玩具的玩性和玩法在幼儿活动中显现出教育功能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不仅要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符合幼儿爱玩、爱动的天性,而且要体现教育要求,反映教育目标和社会需求。具体而言,幼儿玩具的基本特性主要体现在人性、玩性和物性三个方面。
 
    人性化特性中的教育因素。玩具的人性化特性是市场玩具、幼儿园玩教具等一切称为玩具的物品都应具备的基本特性,它是指:认可幼儿喜爱玩具的自然天性和基本需求。从幼儿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出发,从尊重幼儿基本权利和认知发展的基本规津出发,为幼儿提供适合其身心发展特点的玩具,在玩具活动和游戏活动中促进幼儿发展。人性化特性的基本内涵既体现在玩具开发的各个环节,同时也涵盖在玩具使用的各个方面:既要求玩具具有安全、环保的性能,又要求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结构特征,具有充满童趣的外形和玩性特征,具有幼儿喜爱的内容特征;既要充分考虑到幼儿成长中对玩具的需要,又要在设计和使用上尽可能满足幼儿参与现实生活的渴望,让幼儿在玩玩具中精力得到发泄、动作得到发展、身心获得快乐与满足。
 
    人性化特性在幼儿玩具中随处可见。如,为婴幼儿提供的各种布绒类玩具不仅具有使用上的安全性,而且适合婴幼儿触摸觉发展的需要,符合婴幼儿在心理安全、获得心理安慰上的需求等。又如,各类“娃娃家”用品内容的设计与选择利用,要能满足幼儿模拟现实生活的需求,具有逼真性、细致性和想像性,幼儿可用此来开展模仿现实生活的各种游戏活动。适合男女幼儿性别特征的各类玩具也是人性化特性的重要选项,如为女孩提供芭比娃娃,为男孩提供模拟的战斗小兵和武器,等等。
 
    玩性化特性中的教育因素。玩性化特性是人性化特性的延伸。作为教育因素,玩是幼儿进行玩具活动的内在动机和外在支持,是幼儿对玩具的操作动作和活动方式,有助于幼儿的想像与创造,使用玩具使得游戏活动、教育活动表现出自由而开放的创造性特征。
 
    玩性使得教育活动具有兴趣性、主体性、动机性、目的性、开放性、创造性、活动性和实践性。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玩性不仅激发了幼儿的游戏活动,还能作为一种操作动作和学习方式,帮助幼儿通过动作调整获得对玩具这一客体的各种感知,获得相应的操作技能,并使身心获得进步与发展。如,皮球的玩性表现在幼儿用手拍球能使皮球弹起来这一过程,拍的动作和力量不同,弹起的方式也不同,幼儿通过不断调整拍球的方式感知皮球的弹性,获得皮球弹跳的各种属性特征,还会通过使用不同的力量调整皮球的弹跳方式,提高拍球的技巧。作为操作性学习方式,玩性成为发挥玩具教育功能的具体途径。
 
    在教育实践中,要有效组合利用幼儿玩具中的玩性功能开展教育活动,把玩性还给幼儿,把操作活动还给幼儿,倡导操作性学习方式,实现玩具的教育价值。
 
    物性化特性中的教育因素。物性是玩具的物质与结构特征,是人性和玩性的载体,主要包含了玩具的材料构成、结构属性、外观设计、功能特点等方面内容。根据幼儿发展与教育需求,玩具物性特性中的教育因素主要表现在知识性、展示性、替代性、建构性、模拟性和创意性等方面。
 
    知识性教育因素主要表现在将玩具的形状、大小、色彩、重量、材料属性、结构功能等方面内容,作为幼儿的认知学习对象,帮助幼儿进行各种感性学习与体验,如我们常帮助幼儿认识各种玩具的颜色、大小。展示性教育因素表现为通过玩具表达某些知识结构、原理或科学现象,如齿轮玩具展示了齿轮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悬浮玩具展示了磁性悬浮这一科学现象。建构性教育因素表现为利用低结构的玩具,如积木等,作为建构材料进行建构性游戏活动。替代性教育因素则主要是利用玩具的某项特征代表一个概念或另一项特征,常用于数学、语言等内容的活动中,如我们可用一粒红色的棋子代表数字1,或摆在某个位置作为红色玩具的标记,也可作为穿红衣服的小朋友等,替代性教育因素常用于幼儿园学具、教育玩具的设计中。模拟性教育因素中既有对真实世界物品的外观、功能等方面的模拟,如仿真手枪、小家具、玩具洗衣机等,也有利用最新科技成果设计制造的玩具,如声控机器人、发声娃娃、遥控汽车等,与真实物品相比,这些模拟玩具具有逼真性和安全性,因而对幼儿来说具有可操作和可使用性,能满足幼儿参与并掌控现实生活的需求,模拟性可同时具有上述知识性、展示性等教育因素。创意性教育因素可体现在玩具设计的各个方面,如各种卡通形象、夸张的外观造型、主题故事人物、建构性操作功能,开放性的操作结构设计等,主要用于激发幼儿的想像与创造,用于开放性、创造性活动中。
 
    除上述内容的教育因素外,幼儿玩具中还有多种多样的教育因素,需要教育工作者认真分析并潜心挖掘。
 
    二、利用玩具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玩具的教育价值是在教育活动中完成的,下列策略和方法将有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
 
    精心设计玩具的操作活动方式,开展教育活动。玩具中蕴含了多种教育因素,有多种玩法,不同玩法会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如积木,用牙咬它,能感知到它的硬度;把它扔出去,能感知到它的声音和重量;用手摸一摸,能感知它的表面光滑度;把几个放在一起,能数数,还能摞在一起搭出不同的高度和形状,等等。
 
    利用不同的玩法设计不同的操作活动方式,有助于玩具教育价值的实现。如我们在开展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玩具及操作性学习方式与幼儿创新能力发展关系的研究》的研究中,参与研究单位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不同的操作活动方式,开展了各种教育活动,实现了多种玩具教育价值。如,北京市丰台区青塔第二幼儿园的老师,以各色洞洞子替代各种水果,设计了“小熊吃水果”的智力活动,帮助小班幼儿进行一一对应的操作活动和语言表述活动;中国工商银行幼儿园的老师,设计了“生日蛋糕”这一情境性操作活动,帮助小班幼儿进行规律排序及各种创意活动;公安部幼儿园设计了“小兔过生日”的数学学习活动,帮助中班幼儿进行建构性和创造性学习;北京市丰台区第三幼儿园的大班老师通过不同的造型,创意开展了表达四季的创造性操作活动。
 
    提供有因素控制和层层递进的玩具材料,促进幼儿发展。在为幼儿提供玩具材料时,对玩具中相关因素加以控制,对幼儿实施层层递进引导策略,有助于实现玩具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发展。如,北京市丰台区第三幼儿园在小班数学活动“5以内的高矮排序”中,在第一个操作环节,采用玩具教育因素的控制策略,为每位幼儿提供了五种颜色,每种颜色分别是5、4、3、2、1粒的洞洞子,在每种颜色的玩具数量上进行因素控制,幼儿只要把同一颜色的玩具全部搭好后,自然成为高矮不一的排列,然后再调整高矮排列顺序即可,这里的难度只是对高矮顺序进行排列;而在第二次操作活动中,教师对每种颜色都提供了5粒洞洞子,这时的难度较第一次操作多了一个维度,要求能排除多余洞洞子的干扰,教师发现幼儿对这种方式提供的玩具材料在操作时有一定难度,因此又提供了长度不同的吸管作为操作支架,支持进行第二次操作活动。在第一次操作活动的基础上,这次采用的就是层层递进的教育策略,此外还采用了支架式教育策略,帮助幼儿实现自主性玩具操作活动。
    采用支架式玩具教育策略,帮助每一个幼儿在现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幼儿对玩具的操作活动具有个体性和差异性,体现了每个幼儿的现有认知水平与学习特点。在教育实践中,适时添加一些玩具的辅助材料,为幼儿发展提供支架式教育帮助,有助于每个幼儿在现有水平上获得发展。
 
    如,国家发改委幼儿园为了引导小班幼儿插出三角形的图形,设计提供了几种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卡片。后发现幼儿利用此卡片插三角形时,三角形的角尖插不出来,教师又设计了另一种卡片,幼儿只要沿着图卡的孔眼插,就能表现出三角形。三角形卡片里不同因素的设计对幼儿的发展起到支架作用,帮助幼儿体验并感悟相关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