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理论研究

对儿童游戏的困惑与思考

发布日期:2007年09月11日
作者:毛曙阳     来源:早期教育2007年2月
 
    一、对游戏概念与内涵的再认识
 
    对游戏概念的界定, 可谓众说纷纭。一个概念如果并在越多的场合使用, 那么, 要对它下个确切的定义就越发显得困难。维特根斯坦就用了“家族相似性”这个词来表达游戏的复杂和多样。但人们通常从游戏特征的角度来下定义, 并把自主性、愉悦性、虚构与现实的统一、具体性和积极的约束作为游戏的特点来描述。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把游戏看作是: 由儿童自主调控的, 有愉快体验、有具体内容、有规则约定的, 且有助于实现儿童生命成长的一类活动。其中, 自主调控是游戏最本质的特点。
 
    一般来说,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游戏。一是把游戏理解为一种实体性的活动, 这种活动被外界普遍承认为是某种游戏, 特别是某种规则游戏; 另一方面是把游戏理解为在活动中所获得的愉悦、放松、自在的心理体验, 而这样的活动很可能在形式上不是典型游戏,但人们同样可以获得游戏的心理体验。比如, 对于工作十分投入的人来说, 工作就像游戏一样让人快乐和忘我。
 
    在早期儿童那里, 游戏和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游戏就是他们的“工作”, 所以呈现出大量的混沌与不分化现象, 可以说游戏就是他们的存在方式。由于“玩是孩子的天性”, 且玩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和自由自在, 因而孩子们常常用玩来称呼游戏。对什么是玩, 他们有着自己的看法, 画画是玩, 搭积木是玩, 玩娃娃家是玩, 滑滑梯是玩, 当小医生是玩……而看电视或听妈妈讲故事就不是玩了——无疑这样的看法已经强加了成人的主张。但事实上, 在儿童生活中的所有事物和活动都和游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听妈妈讲故事和看动画片的过程中, 儿童的思绪在慢悠悠地飞扬; 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总是主动地寻找着不一样和不寻常, 他们极其留意生活中每一个新鲜事物, 并抓紧时间去玩, 去探究。而由此发展和积累的经验会成为他们发生游戏的源泉, 丰富他们的游戏情节。
 
    二、为什么很多人仅仅在口头上重视游戏
 
    不少学者对儿童游戏的价值给予高度肯定, 这些观点我们可以从游戏的史料研究中得出。从卢梭到福禄倍尔和皮亚杰, 从赫伊津哈到杜威和伽达默尔, 他们都非常看重游戏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卢梭十分鼓励儿童的自我探索, 提出要“敢于把时间白白放掉”, 其寓意是强调成人应该把游戏的权利和时间还给儿童。福禄倍尔说“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皮亚杰说游戏“就是把真实的东西转变为他想要的东西, 从而使他的自我得到满足。他重新生活在他所喜欢的生活中, 他解决了他所有的一切冲突。尤其是他借助一些虚构的故事来补偿和改善现实世界。”“游戏并不是主体想服从现实, 而是想把现实同化于自己。”赫伊津哈提出“游戏迷住我们,游戏带有我们可在事物中窥见的最高特质: 节律与和谐。”“只有当心灵的激流冲破了宇宙的绝对控制的时候, 游戏才成为可能。”杜威从教育改良的角度仔细地分析了游戏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从儿童早期开始, 就没有全部游戏活动时期和全部工作时期的区别, 而只有着重点的不同。即使很幼小的儿童, 他们也期望一定的结果, 而且尝试要达到这个结果。”( 《民主主义与教育》,P.221) 伽达默尔则从哲学的角度让我们重新认识了游戏的独特价值, 他提出游戏中的儿童并不是游戏的主体, 在他看来“游戏的魅力,游戏所表现的迷惑力,正在于游戏超越游戏者而成为主宰。”并指出:“谁不是严肃地对待游戏, 谁就是游戏的破坏者。”
 
    然而, 学者们的重视和肯定,并没有改变公众对游戏的忽略甚至蔑视。在很多人看来, 游戏与工作是相对的, 游戏是对工作和责任的一种逃避, 游戏也是对学习的一种回避。而普通百姓的头脑中“勤有功, 戏无益”和“业精于勤, 荒于嬉”的观念根深蒂固, 他们甚至觉得如果一个孩子整天就知道玩, 长大肯定没有出息。而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急功近利和商业化倾向, 更加剧了人们对儿童游戏的忽视和偏见。
 
    此外, 现在的儿童也越来越缺少正常游戏所必须的时间、场地、材料、伙伴等条件。儿童的游戏场地小了, 游戏的时间短了, 游戏的材料贵了, 游戏的伙伴少了。南京民俗博物馆的杨天麟馆长感慨地说:“现在大家都住进了商品楼, 孩子玩起来却不方便了。小区美化后是漂亮, 但不能随便画房子玩了。巷子里机动车比人还多, 滚铁环根本不可能。”
 
    三、游戏对于儿童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游戏就是儿童的生命表现形态。儿童需要游戏! 就像需要空气和水一样! 儿童们会自发地、主动地生成出许多游戏, 有的时候, 很难说是成人在带着孩子玩, 还是孩子在带着成人玩。儿童的游戏是实现其积极性的一种形式, 是生命活动的一种形式。由于有了游戏, 由于有了属于儿童自己的一类特定的活动, 儿童们能够使自己的剩余精力有一个合情合理的宣泄途径,并在这个过程中继续积累自己的剩余精力。在这样的过程中, 儿童们构建起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精神家园, 儿童们有了自己的世界。可以想见的是, 如果儿童没有了游戏的时间、机会、场地和权利, 他们的儿童世界便自然地不复存在了。
 
    儿童是在游戏中学习的。游戏发展了儿童的体魄, 发展了他们的语言、动作和思维能力, 也让他们拥有了知识和能力。有研究表明:“人具有学习特定领域知识的先天素质, 儿童主动地探究他们的世界。在特殊领域, 比如生物学和物理学的因果关系、数、语言等, 婴儿和幼儿具有极强的好学易学的先天素质。这些对学习的偏爱(biases)有利于早期学习或使之成为可能, 也为低龄学校教育铺平了道路。”(《人是如何学习的》, P.3)通过游戏, 儿童拥有梦想, 从而构建起他们自己的世界。正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 “儿童在游戏中生活于现实之外的现实中, 也就是说, 在游戏中儿童生活于梦想的世界。游戏是离不开梦想的。儿童能够在游戏中以梦想的方式在自己的心中构建着外部世界。”
 
    通过游戏, 儿童有了健康的人格, 有了解决问题的智慧, 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有了愉快的情绪。游戏给儿童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新奇与可能, 而游戏的魅力正在于此。
 
    四、我们真的了解儿童的游戏吗
 
    事实上, 我们并不真的完全了解儿童的游戏, 甚至说我们对儿童游戏的了解少得可怜。静下心来想一想, 我们自己还有和孩子一起去玩、去疯的感觉和劲头吗? 作为成人, 你能猜想出一个孩子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吗? 是滑滑梯还是插雪花片? 你还记得自己小时候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吗? 是打弹子、跳橡皮筋、过家家, 还是忙着搜集“财宝”。最近, 你是否安排了详尽的计划和孩子一起去玩, 一起去郊游或远足呢? 你是否安安静静地观察过孩子的游戏呢? 你知道他们最喜欢的故事, 最喜欢的动画片是什么吗? 作为老师, 你是否有大量的有趣的教学游戏让孩子们百玩不厌吗? 你能否创造条件让儿童们安心惬意地去游戏呢? 由于缺少对儿童及儿童游戏足够多的了解, 成人( 特别是教师) 在支持或指导儿童游戏方面显得困难重重。
 
    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游戏家,“儿童是成人之父”, 大人们需要向儿童学习。在观察、了解儿童游戏的过程中, 我们会慢慢地了解儿童, 慢慢地理解他们的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也会更加了解我们自己和这个时代, 树立起新的教育观念, 迸发出更多的、更新的教育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