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理论研究

游戏——孩子童年幸福的源泉

发布日期:2007年09月03日
作者:王银玲     来源:天津师范大学
 
    为了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幸福的童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 儿童权利宣言》和《 儿童权利公约》明确提出,游戏是儿童的一项基本权利,社会有责任为实现这项权利积极创造条件。然而,一些家长往往“瞧不起”游戏,认为“游戏无用”,常常用各种理由来限制孩子的游戏活动。归根结底,在于我们对游戏缺乏足够的了解。游戏是孩子童年幸福的源泉,如果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利,也就破坏了孩子本该拥有的童年的幸福。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从较高级动物的幼仔到人类的儿童,游戏作为进化的礼物得以延续。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表明,只有进化阶梯上位置较高的动物才有游戏,由此可见,游戏是大自然赐予人类儿童的一种天性,孩子喜爱游戏是天性的自然流露。
 
游戏能够促进孩子多方面的发展
 
    1.游戏能够促进孩子身体的发展。
 
    在操作性游戏中,孩子兴致勃勃地反复摆弄游戏材料,不断增强手部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变得“手巧心灵”。在运动性游戏中,孩子乐此不疲地奔跑跳跃,不仅锻炼了走、跑、跳、攀、爬等基本动作,而且逐渐掌握了基本的运动技能。如“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个游戏,孩子十分陶醉于“有节奏地走”、“听到特定回答立即扭头跑”的过程,他们既享受了游戏的乐趣,又锻炼了身体。
 
    2.游戏能够促进孩子语言和智力的发展。
 
    游戏是轻松、愉快的,在这种气氛中,孩子可以较为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在语言游戏中,孩子的吟唱、富有创意的改编有助于充分感知语言的韵律,从语音、语法规则、语义等方面理解语言。如“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当孩子看到天线宝宝,马上会改为“ 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宝宝没回来,谁来也不开”,父母可以从中欣赏孩子充满智慧的创造性发挥。
 
    智力的核心是问题解决能力。在游戏中,孩子面临着许多有待动脑子去解决的问题,如拼出图案、在沙堆里挖出隧道等,这些问题能激发孩子的思维,促使孩子不断地想办法,将办法付诸实践,失败了再去尝试新办法。在这个过程中,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发展。
 
    3.游戏能够促进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孩子的游戏常常离不开游戏伙伴。在与游戏伙伴的交往中,孩子懂得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意愿以及如何回应他人,以游戏材料为媒介,学习分享、协商、轮流、谦让、公平竞争等交往规则。在同伴交往中,冲突常常不可避免,每一次冲突的产生及其解决为孩子经验的积累、心理的发育都提供了机会。正是在一点一滴的交往小事中,孩子明白了怎样与人相处,也逐渐习得了社会行为规范。
 
    4.游戏能够增进孩子的心理健康。
 
    游戏具有独特的心理保健功能。首先,它可以缓解孩子内心的焦虑和不满。孩子在“ 挤、压、搓、摔”黏土活动中可以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其次,在游戏中,孩子可以实现在现实世界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如扮演“警察”、“医生”、“爸爸妈妈”,学小狗“汪汪”地叫,学蝴蝶翩翩起舞。最后,游戏还是一种很好的诊断方式。游戏是一面镜子,我们通过观察孩子的游戏,可以初步诊断孩子的发展状况。如果一个孩子某方面发展存在缺陷,或者具有特殊的经验背景,那么这些信息会在游戏中真实自然地表露出来。
 
早期家庭教育应当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之上
 
    我们渴望孩子能够像喜爱游戏那样热爱学习。事实上,游戏与学习并不对立,二者完全可以融合起来。将学习变为游戏的方法有很多,如亲子换位体验角色、引入竞争因素、学习方式多样化等。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爸爸妈妈考孩子背唐诗,其实,可以尝试亲子比赛学习唐诗,让孩子当考官考父母,然后用绘画、泥塑、讲故事等方式表达唐诗的内容,在家中召开交流会。总之,早期家庭教育只有建立在游戏的基础上,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一位教育心理学家指出,早期教育若脱离了游戏这个基础,那就像一个蠢人在春天抱着苹果树拼命摇晃,希望能够摇下几个苹果,只见苹果花纷纷落地,原本有望在秋天收获的苹果也就无望了。这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