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理论研究

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价值浅探

发布日期:2007年08月22日
作者:刘艳春     来源:湖南省衡阳市政府机关一幼儿园
 
    [摘要] 游戏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全面促进作用, 不仅可以推动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而且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 陶冶情操, 增强体能, 实现幼儿素质教育的目的。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机会与充足的游戏时间。
    [关键词] 幼儿游戏; 幼儿游戏价值; 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需要游戏, 是由其年龄特征决定的, 幼儿喜欢游戏就如同他们渴望阳光和空气那样自然。马卡连柯说得好: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一种教育形式,幼儿能从游戏中认识周围生活, 培养独立性、积极性、创造性和动手动脑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利用游戏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幼儿认识周围生活是通过感觉器官的直接感知而获得的, 因而训练幼儿的感官, 发展其感知能力, 让幼儿学会用眼、耳、鼻、口、手等感觉器官去了解事物的特征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点。但是单一枯燥的训练, 容易使幼儿厌倦, 影响效果。以游戏的形式, 让幼儿边玩边练, 则很有乐趣, 既有助于扩大幼儿的眼界, 激发其认识环境的兴趣, 同时又能提高其感知能力, 促进其智力的发展。
 
    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应充分注意游戏的运用, 使其成为促进幼儿智力发展的有力途径。教师可以积极开辟游戏角, 根据主题活动的要求, 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 满足其游戏需要。随着幼儿游戏活动的进展, 教师要经常更换游戏材料, 以保证创造性游戏活动的开展。选择和使用材料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以物代物、一物多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想像力与创造力。如教师可以在“ 小商店”这一游戏环境中, 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废旧材料, 让他们自制糖果、蛋糕、小玩具等。这对幼儿来说是十分感兴趣的。“商店”还未开门, 他们就早早排在门外等候了。幼儿把这些材料“购回”, 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处理, 同样的材料在不同幼儿的手中就会有不同的用处, 这对发展幼儿的想像力与创造力有积极作用。
 
    幼儿在游戏中对生活的反映并非是简单模仿,而是在表达自己的愿望, 将所了解的各种现象重新组合, 并加进自己的构思。这种积极的认识活动对幼儿观察力、思维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此外, 游戏也是发展幼儿语言的好形式。为了达到幼儿园语言教育对幼儿提出的学习正确发音及积累一定词汇的要求, 教师可以适当编制一些语言游戏, 帮助幼儿掌握。如教师可以设计“到老师家做客” “小鸡和小鸭”等游戏, 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 zh、ch、sh、n、l、g 等不易发准的语音。总之, 游戏“既能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又能对其思维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二、利用游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与行为
 
    幼儿时期是良好品德培养的奠基阶段, 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游戏一般都制定了游戏规则, 幼儿可从中受到社会规范意识和伦理精神的最初启蒙。
 
    (一) 游戏可以促使幼儿自觉遵守规则
 
    怎样使幼儿了解和适应集体生活, 并以积极的态度学习和遵守规则, 是非常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实践证明, 采用游戏化的做法, 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教育效果。如通过“猫妈妈和小猫”的游戏,幼儿可以愉快地习得轻轻进入房间入睡的行为习惯; 通过“娃娃找朋友”的游戏, 幼儿可以学习独立睡觉、躺下就能安静闭眼的好习惯; 通过“玩具找家”的游戏, 幼儿可以学习正确收拾玩具, 并放在固定的地方; 通过“大灰狼捉兔子”的游戏, 幼儿可以学习认识自己的位置, 并做到坐好、站好、不随便动; 通过“小客人”的游戏, 幼儿可以学习懂礼貌, 运用礼貌语言等。总之, 幼儿在游戏情景中的学习由于避免了单调训练给幼儿带来的枯躁, 可以帮助幼儿在反复练习中巩固良好的常规习惯。
 
    (二) 游戏可以帮助幼儿养成爱劳动的情感和态度
 
    游戏与劳动对幼儿来说联系甚密,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培养幼儿对劳动的兴趣和对劳动者的尊敬,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积极情感与态度, 并使他们获得简单的劳动技能。如幼儿最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 教师就可以引导他们在游戏中加入许多劳动的动作, 比如给娃娃穿衣服、做饭菜、洗碗、打扫卫生等;在“小吃店”的游戏中,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橡皮泥做各种糕点, 还可以模仿营业员热情接待顾客; 在各种结构游戏中,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坚持较长时间, 学习工人叔叔造房屋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亲自制作游戏中需要的东西, 使结构游戏与劳动融合在一起, 培养幼儿勤动手勤动脑的习惯。如幼儿在建造“西湖公园”的游戏中, 可以用积木、胶粒、硬纸片等多种材料建造“儿童乐园”所需的活动器材、“餐厅”所需的家具、“西湖”中的小动物等。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审美意识
 
    游戏能激发幼儿美的兴趣和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玩笔”等游戏, 让幼儿在运用各种彩色笔(如油画棒、粉笔等)在纸上或黑板上自由涂画与玩耍中认识笔, 而且培养用笔画画的兴趣; 教师可以经常组织音乐游戏, 让幼儿在随着音乐自由舞动中激发对音乐和舞蹈的兴趣, 锻炼大胆表现的能力。
 
    游戏可以陶冶幼儿的情趣, 培养幼儿审美的能力。如组织幼儿在大自然中游戏, 进行“找春天”“找出相同的树”“给树叶找家”“和树(花)对话”等活动, 让幼儿在了解自然的同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彩色纸、油泥、浆糊等材料, 方便幼儿随时取放, 并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做蝴蝶、小花、彩链、彩条等, 这不仅可以丰富游戏内容、用幼儿的作品布置教室环境, 而且可以帮助幼儿及时展出自己的作品, 在相互评价中培养其审美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表现美的技能, 因为技能是表达美的情感时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师还可以将认识、语言、美工、音乐等活动密切结合, 为美育提供充分的时间和条件, 让幼儿在认识活动中感受美, 在语言、美工、音乐等实践活动中反映美、表现美, 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如教师在教幼儿学画圆时, 可以让幼儿在玩肥皂泡游戏的同时, 观察泡泡的形状, 学习画圆圈, 然后再让幼儿用圆圈作为基本素材, 进行创造性地组合和分解, 大胆表现身边的人与事。
 
    四、利用游戏增强幼儿的体能
 
    幼儿身体对运动的需求, 可在游戏中得到满足。游戏可使幼儿身体各部分得到充分活动, 促进其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发展, 增强其新陈代谢的功能, 锻炼其肌肉骨骼, 发展基本动作。游戏是促进幼儿生理、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 在幼儿素质教育中, 游戏成了增强幼儿体能的有力手段。
 
    幼儿园课程规定幼儿每日三次体育活动, 即早操、课后活动、下午活动。这三个时间段的体育活动尽管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 但教师都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加以组织和实施。如早操前进行“舞彩带”“套圈”“小拖车”等小型分散的体育游戏; 课后组织“追人”“拍球”及利用大型运动器材进行的大运动量游戏; 下午进行“春天的小动物” “我帮妈妈做事情”“摸摸大树跑回来”等与主题活动相呼应的体育游戏, 让幼儿练习走、跑、跳、平衡等基本动作, 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体育实施的有力手段与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 游戏可以成为幼儿素质教育实施的基本形式和途径, 教师在深刻认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的同时, 要积极创设条件,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机会与充足的游戏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