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理论研究

自由游戏与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发布日期:2007年06月25日
作者:侯春在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游戏与幼儿发展的密切关系是毋庸置疑的,但本文所讨论的自由游戏,不是指课程化的、教学化的、模式化的游戏,而是指孩子们自然、自发、无拘无束的游戏,也就是俗称“放羊”式的游戏。本文主要讨论自由游戏与解放幼儿创造力的关系。
 
    培养创造力首先需要解放创造力。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曾详细地论述过解放儿童创造力的问题①。他对儿童创造力以及培养创造力的儿童教育,都提出了一些发人深省的观点。他以生动的案例证明小孩子有创造力,认为只有真正承认小孩子有创造力,才可以不被成见所蒙蔽。他主张,发现并认识到儿童有创造力之后,就需要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这就给了我们启示,创造力并不都是培养的结果,儿童的生活中就蕴涵着丰富的创造力,而且是近乎自然天性的创造力。教育者不只是需要重视培养创造力,还必须警惕自己是否有意无意地限制或阻碍了儿童创造力的发挥。
 
    解放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是游戏。但是,游戏(特别是自由游戏)被剥夺的事实,正在把解放创造力弄成了一个虚妄的假命题。没有人会否认幼儿游戏的重要性,但是,功利性的社会背景、强加给孩子们的过度竞争、城市化进程和独生子女问题,都在导致幼儿的交往互动被剥夺、幼儿的生活被成人异化②。提前正规化的早期教育、各种名目的特长教育,使得最适合幼儿天性的自由自在的“玩”在家庭教育中几乎成了奢望。幼儿园的游戏也趋向正规化、科学化、模式化,或者就变异成了游戏课程、游戏教学,这样的游戏是成人费尽心思猜测估计预设的,既非自发也未必自然。显然,也迷失了“玩”的根本性意义。可以认为,家庭正在剥夺幼儿的游戏自由,幼儿园则在剥夺自由游戏。如果说这之中也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它也很可能是缺乏自由、缺乏自然天性、缺乏幼儿的独特个性的创造力,是成人化的或依照成人意志制造出来的创造力。
 
    如果我们试图真正解放幼儿的创造力,有必要首先解放幼儿的自由游戏。当然,通过自由游戏来解放的创造力,是以幼儿为根据的。这种根据表明,它是创造力却未必就是创造,它解放的只是早期的创造精神却未必就是创造结果。自由是创造力的源泉。在某幼儿园曾发生过这样的教学情景:黑板上画着小河、草地、大树,老师请小朋友把剪好的鸭子、兔子、猴子的图片放到适当的地方。有一个小朋友把兔子放到河里、鸭子放到草地上、猴子放在空中了,这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哄笑。教师却没有简单地评判这一错误,而是宽容地让孩子说说为什么。这位小朋友说:“兔子见鸭子在小河里很凉快,就跳下去了,鸭子见兔子不会游泳快要淹死了就跑上岸来喊救命,猴子就从树上跳下来了。”这个教学情景还不是自由游戏,只是教师给游戏提供了一点自由,也就解放了小朋友的头脑,解放了创造。如果是自由游戏,那么可以想象,全体小朋友可能都会异想天开地创造起来。可以认为,不是自由游戏以“放羊”的形式妨碍了培养创造力,而是某些僵化刻板的游戏偏离了游戏的自由本质,异化了创造力,因为创造力需要的正是自由、宽松、尝试性、非功利性。即使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其实也往往在轻松自由、不会产生重大结果的尝试中最容易发生,而“当人们始终拘泥于生活的必需时,我们十分怀疑他们是否还有能力做出真正的、有创造性的反应”③。
 
    自由游戏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它不必有什么功利性目的和理由,可以自主模仿也可以放任情绪宣泄,可以自成规矩也可以不伦不类荒唐可笑。它是由着性子的开放的“玩”,是愉悦的、满足好奇心的、并不受预设结果左右的玩。因此,才得以解放幼儿的自然天性,解放自然天性的创造力。曾有一个培养创造力的教学案例:教师在白纸上画一个圆圈问幼儿这是什么,鼓励他们想象出一系列事物,如乒乓球、鸡蛋、月亮、眼睛等等,而后引导幼儿想象着在圆圈上填加东西,于是就能创造出娃娃头、兔子、小鸡等等,以此来教会幼儿利用“加法”来创造。其实,这不是自然天性而是人工训练,不是创造而是因循,不是自由而是限制自由。比较地来看,当一群孩子来到海滩上的时候,随着一声“解散”,立刻发生的又是什么?可能这才是天性的呼唤、灵动生命的张扬、原创力的释放。在任何的一种教育环境里,如课间操之前、考试之后以及一切闲暇时空里,其实我们随处可以发现这样的解放,只是它们越来越狭小,时间越来越短暂,创造力也因此越来越变异了。还应指出,自由游戏释放了幼儿的独特个性。自由游戏即使是群体的、是由幼儿们自己达成了某种契约规则的,也依然能释放幼儿的独特个性,这与成人化的或规定性的游戏不同,由此它才有解放创造力的不同功能。譬如,一群过家家的孩子会十分默契地各自扮演自己选择的角色,即使爬进屋子惟妙惟肖地“喵呜”着扮一只猫,或者纹丝不动地站在那里扮一座钟表。一群玩泥巴的孩子会创造出在大人看来全然无聊的各式作品,然后在他们自己的标准下尽情地相互评价,十分认真地编织他们的“白日梦”。他们的笑声、吵闹声、争辩声,其实都是他们释放独特个性的一种体现。对此,我们有必要提及杰弗里.丹斯基和欧文.西尔弗曼的一项创造力测验。他们通过对三组儿童提供不同的游戏经验来测试。先是把三组儿童分为自由游戏组、模仿组、控制组,分别提供给他们相同的一些常用物品。自由游戏组可以自由地玩,模仿组被要求用它们来模仿成人做常规的事,控制组被要求做规定的事。而后,对这些儿童进行有关物品用途的测试。结果,自由游戏组儿童提出了更多的非标准性答案。④这个测验的启示在于:他们是以“更多的非标准性答案”来判断创造力的,这正是幼儿创造力以及这种创造力的个性化的标准,也是自由游戏的独特优势之所在。
 
    自由游戏被剥夺的事实,反映了一个认识的误区:人们不是以尊重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殊性、尊重这种特殊性的可持续发展来对待游戏的,而是过多地重视了具体的创造、创新目标,重视了这种具体目标的提前训练。由此,就把幼儿的创造力异化成各种各样的特长训练了。在这样的认识误区里,人们试图通过训练来制造天才,其实这只不过是顾此失彼地提前强化,让幼儿在某些具体方面达到儿童水平或者让儿童达到少年水平而已。通过自由游戏释放创造力,重视的不是具体创造而是创造性、创造精神、创造品质,是创造力在释放过程中的发展。它不追求规范、不计较正确与否、不在意是否有合适的技术方法,是自由自主自然的幼儿生活中的创造力,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创造力。当代日本的乳幼儿发展心理学理论,基于对传统游戏的某些可持续发展价值的考虑,也基于对现代游戏暴露出的被动性、非活动化、室内化、少数化、高额化等弊端的反思,因而主张重新振奋传统游戏⑤。他们对传统游戏的态度,决非仅仅因为它是一种文化传承与保护策略,而是对功利性游戏的某种超越。
 
    解放幼儿的创造力必须重新认识自由游戏。自由游戏是自发自主自由的“玩”,而且是不懂事不负责任的率性而为的“放羊”式的玩,它越是接近真自然,就越是有助于突破正规游戏所导致的误区。自由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自由之心,符合天性的生活不必太规范,不规范才能有异想天开的白日梦般的思维。符合天性的生活不必高水准,这才能任凭他们自己自主。尊重他们的真个性,才能激活创造生活、发展生活中的创造力。自由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娱乐之心,天性的娱乐才可以漠视标准,才能宽容因不规范而造成的失败和挫折。在宽松游戏中伴随着积极情绪,释放积极的情绪体验,才能在失败和挫折中发展创造力。自由游戏还能释放人们对幼儿的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重过程不重结果,只是在幼儿的自由游戏中人们才会采用真实的过程性评价,才会放手、放任地让孩子玩得高兴,才会真正解放幼儿的创造力。
 
    解放幼儿的创造力必须重视自由游戏,这原本是个共识性的平常问题,因为游戏原本就是自由的,是自愿的玩也是自在的娱乐,不含多少功利性目的。鉴于游戏的这种自由的性质,鉴于这种性质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适切性,释放幼儿的智慧,解放幼儿的创造力,自然都离不开游戏。只是在现代教育赋予游戏以越来越沉重的责任的情况下,游戏才开始失去了它原本的价值,成为实现功利性价值的途径了。人们重视游戏不再只是为了游戏,不自由的正规化游戏也就凸显出来,而自由游戏则越来越不受重视了。为此,我们才建议重视自由游戏,既重视它自身的本然价值,也重视它无法取代的解放幼儿创造力的价值。
 
    自由游戏是正规游戏无法取代的游戏形式。无论设计得多么严密的游戏,也不会真正就是孩子们的需要,真自由只能以孩子们的真体验为根据。孩子们喜欢自由游戏,往往只是游戏本身的活力和令他们舒快愉悦的吸引力,而不是成人们预期的价值。所以,它不仅不能由正规游戏取代,而是正规游戏只有竭力地体现了它的本质的情况下才可能真正获得价值。当然,它不应该也不可能取代正规游戏。
 
    自由游戏对幼儿创造力的主要价值是解放。与其说我们应当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不如说我们需要解放创造力,甚至说需要避免为幼儿创造力制造障碍更恰当。有一项调查表明,6岁幼儿的好奇心及探索精神竟然不如4岁幼儿,于是调查者认为探索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索与求知的欲望,必须为他们提供充分的环境与条件,用心开发他们的创造力⑥。这项调查发现的问题其实很正常,但认识有失误,因为幼儿的好奇与探索精神往往与幼稚、白日梦、自由无羁相联系。4岁孩子胜过6岁孩子是很正常的,不能归咎于开发欠缺。如果依照成人意志去开发,岂不是让6岁孩子像4岁孩子一样幼稚?恰恰相反,多还给孩子一些自由时空让他们率性而为,才是解放幼儿创造力的重要策略。
 
    通过自由游戏解放幼儿创造力的主要措施是宽容。一是不能滥捧“天才”。自由游戏中常常会发现孩子们惊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或想象力,这会让成人惊喜,但惊喜却常常是功利性判断的结果,因此就可能滥捧一气。曾有一个孩子创作了一幅画,他解释说,他画的是在火星上办工厂,晚上回到安在土星的家,于是就不污染环境云云。结果此画大受赞赏,甚至被说成是创造力胜过科学家、胜过院士。其实呢,不过是幼稚无知的想象力而已,远没那么玄。二是不能滥伤无辜。另有一个孩子拆坏了新买的玩具飞机和船,他解释说要造一种天上飞的大军舰,结果却受到严厉训斥还挨了打。其实呢,孩子并没有多少错,如果超越功利性,这里的幼儿创造力比前者毫不逊色,他不仅敢想象,而且还敢操作。三是重视赏识和保护。解放幼儿的创造力必须着眼于素质、致力于保护、用心于鼓励赏识。对幼儿的创造力不必执着于具体结果,不必过多地受限于对或错,应将之视为过程中的一种生命活力,其意义是在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中,如此我们才不至于害怕自由游戏。
 
    通过自由游戏解放幼儿的创造力无须什么人为的条件。儿童世界是个独特的奥妙无穷的世界,自由游戏的价值在于它能解放孩子们的生活,释放那些人们尚未知晓的潜能。对此,既然只是正规游戏的补充,就无须成人们过多地用心良苦地去设计。正确的做法:还给孩子们一份不受干扰的自由,让他们在小伙伴中间按自己的逻辑去游戏。
 
 
注释:
①陶行知:《创造的儿童教育》,原载1944年12月16日《大公报》。
②张博:《论幼儿交往生活的缺失》,《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
③[美]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4页。
④[英]朱莉娅·贝里曼等著,陈平、王茜译:《发展心理学与你》,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98页。
⑤[日]大村正男等著:《乳幼儿发展心理学》,福村出版株式会社1983年版,第102页。
⑥裴秀芳:《教幼儿动手动脑学会创造》,《生活教育》200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