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农村幼教 > 幼教研究

有关农村幼儿园园本教研的问题

发布日期:2007年06月18日
作者:华爱华     来源:学前教育2007年05期
 
    1.我园是一所乡镇中心园,园本教研制度建设正处在初始阶段,不知道先从哪入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先应注重什么研讨题目?
    2.作为江西省园本课程研讨基地的唯一一所乡村幼儿园,在进行园本课程研讨中我们存在很多困惑。您能否就乡村幼儿园如何开展园本课程研究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呢?
 
    答:园本教研强调研究自己(本地区、本园、本班、本人)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准自己的问题。在寻找问题的过程中,不要过分依赖于某一种方式(比如调查问卷),而应综合采用谈话(如与某一类型的老师谈话)、观察(观察教研中老师具体表现,分析可能的原因)、体验、实物分析(分析教案本)等多种方法,不回避尴尬、困惑,不简单地用别人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困惑,努力找到自己的问题。
 
    比如一个镇幼儿园一开始在开展教研时,为了突出“农村”特点,为了体现“低成本、高质量”,他们把各种各样的具有农村特点的材料带到幼儿园,布置环境。但细心的老师发现,孩子们对这些他们司空见惯的材料并不怎么感兴趣,于是他们进一步讨论,探讨如何利用这些儿童熟悉的材料,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他们还分析了孩子发展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用这些材料有针对性地促进那些农村孩子比较欠缺的一些方面,提高了教育质量。这个镇幼儿园的教研过程,是一个不断找准问题的过程。
 
    3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方向和对策是什么?
 
    答:园本教研不是要把老师集中起来开会、听讲座,而是期望大家能够发现、分析、讨论、解决困惑自己的实际问题。园本教研不是什么额外的东西,并不需要大量的额外工作,完全可以与老师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带班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思考怎样的提问更能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园本教研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的目的是改善我们的教育教学。
 
    4.对农村幼儿园每班顶多一个教师,如何搞园本教研是什么看法?
 
    答:园本教研不是要把老师集中起来开会、听讲座,而是期望大家能够发现、分析、讨论、解决困惑自己的实际问题。园本教研不是什么额外的东西,并不需要大量的额外工作,完全可以与老师的日常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带班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观察、思考,我的提问幼儿怎么反应?怎样的提问更能调动儿童的积极性?自己带班中有什么困难或问题想请教其他老师,这就是参与园本教研的动机,所以园本教研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的目的是改善我们教育教学,搞得好的园本教研就是应当适应老师的实际。
 
    5.在少数民族地区如何更好地开展园本课程?应该以那些课题为重点?
 
    答:这个项目的名称叫“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有人简称为“园本教研”),不叫“园本课程”,有的老师把这两者混起来了。当然二者不是说没有关系,但是二者是不同的。
 
    找准自己的问题是园本教研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园教育可能有自己的一些与其他地区不同的问题(比如双语教育问题),但也有一些可能是共同的问题。同是少数民族地区,遇到的问题也可能并不一样。比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习俗,是单一民族,还是多种民族并存等,具体情况都可能有些不一样。所以,分析自己的现状,在教研的过程中逐渐找准自己的问题是很重要的。
 
    6.请问如何做好留守幼儿的家长工作?
 
    答:目前在这方面好的经验积累并不多,而我认为,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家长工作本身,正是一个需要大家用教研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留守儿童的家长工作,不能仅仅集中在其父母上,还应用各种方法帮助看护者(如祖父母)学习正确的育儿方法。应注意观察、分析留守儿童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留守幼儿,我们要用一种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不要简单地将他们归结为“问题儿童”,也不要简单地抱怨,指责家长。比如,祖辈与幼儿互动有哪些方式,内容是什么,除了看到这种互动的不足,还要看到这种互动有何优势,有什么样的教育资源可以利用、补充等等。对于那些未在幼儿身边的父母,应通过一些方式让家长认识到和孩子交流是十分重要的,尽管他们没有在孩子身边,但他们一样能够与孩子开展心与心的交流,让孩子充满期望,充满学习与成长的动力,同时教给他们一些可行的方法。
 
    7.农村幼儿园的活动,还是质量不高,教师们参与活动的意识不是很强,好像不是很积极。我现在最大的困惑就是想知道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农村的教研活动,真的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成长的沃土。当务之急应该做什么?
 
    答:为什么不想参加?为什么不积极,是我们教研的形式不好,还是我们教研的内容不妥当?老师们心里在想什么,他们在担心什么,怕什么?他们在班级管理中遇到的最困惑、最麻烦的事情是什么?他们通常是怎么做的,还可以怎么做?所以,我觉得当务之急就是了解原因。
 
    有一个幼儿园在做园本教研初期,总是发现老师不积极。园长想,是不是教研的形式不对?是不是内容不妥当?园长通过网络、杂志等查了很多资料,筛选了一些幼教的热点问题,变换了教研的一些形式,比如,先把问题给老师等。结果老师还是不积极,不感兴趣。是这些老师不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想谈话、讨论、交流?显然不是,因为老师们私下里的交流、讨论还是很多的。园长在不断观察、反思中发现,作为园长,有意无意间更倾向于去选择一些“热点”问题,这些热点问题对别的幼儿园、别的老师来讲可能是热点问题,但却并不是本园老师所关心的问题。老师更关心他自己的班级,关心一些或许看上去很小、很琐碎的“小”问题。于是园长调整了这种每次都由园长规定教研内容的思路,把说什么、怎么说这样一些说话的权利给了老师,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这一过程说明,“怎样把项目研究变成老师自身的需要,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是我们项目研究的一部分”。
 
    8.我们是园本教研项目基地之一,我是一个县级市的教研员,自从北京之行以后,我们开展了一些工作,主要是针对几个实验园,请各幼儿园根据自己的实际开展教研活动。例如连环跟进式教研(主要针对集体教育活动)、案例式研讨等,我到幼儿园参加过一些教研活动,感觉城区幼儿园教师的问题意识还是比较强的,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能提出比较有价值的问题。但是相对而言农村的幼儿教育(特别是民办幼儿园)在开展教研活动方面很薄弱,怎样来引领她们梳理出有效的问题,进行研究?
 
    答:一般说来,城里幼儿园老师有更多的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看法,他们的声音经常能为大家所听到,在表达上他们也就更有信心,显得问题意识更强一些。但农村幼儿园老师这样的机会相对较少,而且他们内心真正想的一些问题,可能在一些城里老师看起来会有一些“落后”、“土”,他们也就不太敢于表达,特别是在城里老师面前,在领导、专家面前。
 
    但是,农村幼儿园老师在他们开展教育的过程中,一定也有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是不是有“价值”,不是看它们是不是很热门、是不是很先进、是不是归纳得很好,而是要看这个问题是不是真正困扰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