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农村幼教 > 幼教研究

利用农村资源实施学前教育必须把握的几个观念

发布日期:2007年06月16日
作者:罗晓红     来源:河北石家庄幼儿师范学校
 
    陶行知先生早在70年前就提出并实践了“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乡村幼稚园”。目前,相当多的农村幼儿园也在致力于探索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物产资源开展学前教育活动,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要使这种探索持续而有效地开展下去,我们必须准确而深入地把握以下几个观念。
 
【以幼儿发展为本】
 
    “以幼儿发展为本”作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观念已得到广泛共识。但相当多的教师对这一观念内涵的理解并不深刻,教育行为与教育观念更是严重脱节。例如位于滹沱河畔的一所幼儿园,教师将孩子们带到河边,为孩子们提供了小桶、木铲等活动工具,采来树叶、小草作辅助材料,让孩子们尽情地玩起过家家;春天,带孩子们看桃树开花、柳树发芽;秋天,收集各种种子、果壳,让孩子作画;在生态团里,给孩子们讲丹顶鹤等各种动物的习性,讲动植物与人类、环境的关系等。这些活动的确丰富多彩,但不能仅仅停留在“玩”、“看”、“讲”这些浅层活动上。孩子们活动起来了不等于探索了,学会了不等于会学了。设计和组织活动的核心因素,是让幼儿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自主学习,积极探索,自我发展。大自然这个环境是我们利用的教育资源,但不是现成的、具体的教育情境,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要根据《纲要》的目标和本班孩子的具体情况,利用自然环境,通过物质上的选择、安排,如选择一个有沙有土的地方,提供小桶和筛子等;通过语言上的提问、启发、鼓励,如“你的小脚踩在沙子上和踩在泥土上的感觉一样不一样呀”、“漏到筛子下面去的沙子和留在筛子里面的沙子有什么区别呀”等等,创设出适合于幼儿主动探索的学习情境。
 
    给孩子们讲一讲生态园中丹顶鹤的生活习性是必要的,但不要忘了充分利用孩子们熟悉的蜗牛、菜虫等,捉几只蜗牛回来喂养、观察,试一试他们喜欢吃肉还是喜欢吃菜,设想、验证一下它们能不能听到声音。在农村,像这样的可供幼儿探索的对象俯拾即是,关键是教师要通过精心地设计和组织活动,有计划地、逐步地培养孩子善于观察、提出问题、大胆想象、通过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的能力,使孩子养成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的习惯。而且,要使这种探索活动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教师要认真观察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找到本园、本班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有针对性地设计和组织每一次具体的活动。
 
【活动整合】
 
    利用农村资源开展学前教育活动,活动目标在落实的过程中,应注重多领域地、有机地、整体地层层推进。例如,根据幼儿爱玩沙土的特点,可以生成一个关于“沙土”的主题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在沙土上跑跑,跳跳、滚滚,玩“蒸包子”,“堆城堡”、“捏泥人”等游戏,感知沙子和泥土的不同特性,启发孩子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沙子是松散的”、“泥土是粘的”等。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自然会遇到许多问题:为什么用沙子做的“馒头”拿不起来?他做的“小碗”多还是我做的“盘子”多?教师要善于观察、认真倾听,抓住幼儿感兴趣又具有较高教育价值的内容,及时生成新的活动,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创造。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预先设置一些内容,如给幼儿讲读一些以沙土为内容的儿歌、童话;让幼儿欣赏一些泥塑、沙雕作品;可以巧妙引导,激发幼儿的探索,创造欲望;“你们想知道把种子种到沙子里会怎样吗?让我们来试一试吧。”还可以将活动延伸到更广阔的生活领域中去:“某某家正在盖房子,我们去问一问叔叔,盖房子时为什么要用松散的沙子。”
 
    在这样的关于“沙土”的主题活动中,整合了科学、艺术、语言、社会、健康等各领域的内容,但都是在一个大目标的统领之下,即“感知沙土的特性,了解沙土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整合的目的不是为了热闹,而是要充分利用农村鲜活的资源.更有效地开发幼儿探索、创新的潜能,促进幼儿情感、认知、行为的全面发展。
 
【家园社区共育】
 
    充分利用农村资源开展教育活动离不开家庭、社区的支持和参与。在广大农村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家长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对学前教育不重视,有的望子成龙心切但非常缺乏幼儿教育的知识。因此可以通过家访、创办家园共建园地、设立社区教育基地等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家长的幼教理念,丰富家长的教育方法。
 
    在一些深山区,散居幼儿因路途遥远基本不能入园。承德兴隆县的一位幼儿教师采用了建立家长辅导站、设立亲子活动日、创办家庭活动角等方式,让家长定期到幼儿园里来接受培训,参与幼儿园的活动。教师要求家长们自己动手制作玩教具,回家后布置一个幼儿活动角,并用学来的知识、方法指导自己的孩子。家长们在教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下次来园时反馈给教师,大家共同探讨解决。这种做法为解决散居幼儿的教育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农村家庭中,有一部分家长是手艺人,有做木匠的,有擅长缝纫、编织的,可以请这些家长帮助幼儿园设计制作一些玩教具;不少村镇有村办企业,镇办养老院等,都是孩子们认识社会、丰富情感的重要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家、园、社区互动的理解,不应停留在线性的影响、帮助层面上。陶行知先生早年提出的“生活教育”的主张,今天仍应成为家、园、社区共育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方式。  日常生活是幼儿学习的主要资源,生活教育的实质是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交往习惯、求知习惯等。例如,培养幼儿不挑食,早晚洗脸刷牙、大方礼貌地待人接物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有家长和社区的配合,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如,在农村春天草木发芽、生长是幼儿司空见惯的情景,如果取得家长的帮助,就可以引导幼儿做进一步的探究:了解自己家所种植物的名称,观察并记录发芽、长第一片叶子、开花、结果的时间,叶子的形状,花瓣的数目,果实的颜色变化等等。这样的共育,不仅有利于幼儿养成观察记录、持之以恒等良好的求知习惯,而且对家长也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为整个社区注入活力。同时家庭、社区的积极反馈也将促进幼儿园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游戏为主】
 
    《纲要》要求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农村学前教育中,要注意克服两种顿向:一是幼儿教育小学化,二是游戏活动自由化。某县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准备办一所高规格的双语幼儿园,园长到省直幼儿园参观时,最关心的问题是“你们幼儿园小、中、大班分别要求孩子掌握多少个单词”,到市里取经后,一所村办幼儿园在那么广阔、丰富的自然环境中,也开辟了一小块人为营造的“活动区角”。殊不知,在幼儿园开展双语教育,主要是利用幼儿的语言关键期,通过创设双语环境培养幼儿对英语的兴趣,而不是早早地把孩子带进英语课堂学单词、背句子。城市幼儿园空间狭小,城市孩子的“活动”方式,对农村孩子来说可能是极大的束缚。
 
    爱玩是孩于的天性,农村幼儿更有其活泼好动的天性、自然的认知结构和自由的行为方式。教师既要顺应农村幼儿的天性,又要防止游戏过程中的随意化、自由化倾向,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能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游戏活动。某县幼儿园开展了“利用民间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体质发展”的课题研究,自制了沙包、滚动铁环、翘翘板、滑梯、迷宫等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器具,节约了上万元经费。更值得借鉴的是,该园已积累了几十种体育器具的制作使用方案,包括材料选择,制作程序、图解、使用说明等;该园还与当地幼师联系,请专业人员为幼儿进行了比较科学的体质测试,得出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
 
    当前,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刻不容缓。在现有条件下,利用当地资源开展教育活动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要让这种尝试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行为的转变是关键。幼教管理、培训部门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减少不切合实际的集中培训,观摩活动、评优课不能走过场,要重实效;应长期扎实地开展城乡幼儿园手拉手活动,从城市幼儿园及师范学校教师中招募志愿者下乡支教,扶植一批农村示范园和骨干教师,以点带面,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