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事业发展 > 历史与现状

厦门市思明区学前教育的改革与思考

发布日期:2007年05月26日
作者:林惠美     来源:厦门市思明区教育局副局长
 
    [摘要]本文在概述厦门市思明区学前教育事业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思明区学前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了今后五年发展的总体目标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厦门市思明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
 
    厦门市思明区地处厦门市中心城区,2003 年 10 月由原思明、开元、鼓浪屿三区合并而成。全区拥有 76 平方公里土地,现有常住人口约 74 万人,下辖 10 个街道办事处。思明区曾获得“全国学前教育先进区”的光荣称号,其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厦门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得益于市民对学前教育认识与需求的不断提高。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思明区也加快了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学前教育的良好局面。
 
    一、思明区学前教育发展概况
 
    目前,思明区共有各类体制幼儿园 120 所。其中,公办园25 所,街道办园 9 所,部门办园 6 所,合作办园 13 所,民办园67 所。较大的办园规模保证了全区学前三年幼儿(3~5 周岁)的入园率达到了 98%,在园幼儿数 18761 人。在这 120 所幼儿园中,省优质幼儿园有 14 所,市优质幼儿园有 11 所,由此初步形成了以政府办园为示范,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多种办园形式并存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可以说,思明区几乎集中了厦门市学前教育的优质资源,这种优势与其中心城区的定位是相适应的。
 
    为适应这一新的发展格局,我区首先理顺了行政、督导、教研部门的职能关系,形成了三部门齐抓共管、协调合作的管理模式,建立了由分管教育的副区长领导,教育部门主管,卫生、妇联、财政、计生等 9 个部门协同参与的工作联席制度,同时还成立了区级幼教协调小组、区级幼儿园等级评估小组,以全面理顺关系,积极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和内部环境。
 
    其次,在教育投入方面,我区坚持“确保教育法定增长”、保障教育发展需要的原则,一方面积极构建与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财政制度,积极发挥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主渠道作用。近三年来,总投入 3894.34 万元,年均增长率约 10.4%。财政对教育的高投入,为我区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学前教育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我区广泛吸引和鼓励各类资本投资办园,形成了中外合作办园、股份合作办园、民办园等多种运作模式,同时加强对这些办园主体的政策引导、业务指导及监督评价,如成立民办教育科,加强对民办幼儿园的审批、年检及监督管理,相继出台和实施了《民办幼儿园申报暂行规定》、《境外合作办学暂行办法》、《思明区民办幼儿园评估标准》等文件,有力地促进了联合办园及民办园的发展,形成了各办园主体良性竞争的局面。如由台资举办的大地幼儿园在我区教育政策引导下,注重双语教学和人文化的优质服务,这是其在激烈的教育市场竞争中能迅速站稳脚跟的根本原因。
 
    再次,在公共教育资源整合优化方面,我区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激活公办园的办学活力,增强其竞争意识。为此,我区一方面积极稳妥地推进了公办幼儿园转体改制工作,目前已有 6 所试点园,并已取得一定成果。另一方面,我区借新一轮城市改造的契机,积极稳妥地实施《思明区老城区部分幼儿园布局调整方案》,推进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有效聚集。如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了厦门市第四幼儿园与前埔幼儿园的整合及鼓浪屿艺术幼儿园的迁移工作。同时,积极合理地利用小区无偿配套幼儿园,鼓励和支持具有实力的省优质幼儿园通过“名园办分园”或“名园办民园”等形式扩展优质资源,充分发挥省优质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实现将幼儿园做“强”做“大”的目标。如鼓励和支持厦门市实验幼儿园利用小区配套幼儿园举办民办园,鼓励和支持厦门市第一幼儿园、第九幼儿园、思明实验幼儿园利用小区配套幼儿园举办分园等。这些省优质园不仅形成了集团化发展模式,发展了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园和园际合作,而且积极输出骨干教师及先进的教育思想,提高了全区整体办学效益。此外,我区还积极建构了辐射全区各类幼儿园的“结网互动,优势拉动,整体推动,网络管理”的片区管理机制,以示范园为龙头,以公办园为骨干,积极推进各类幼儿园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方面的资源共享。这不仅激发了公办园的竞争意识,更是有力地带动了民办幼儿园办园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四,在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改革方面,我区通过推行教师全员聘用制,建立健全园长与教师聘任、考核、培训、激励、监督、流动等相关制度,不断提高园长和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与业务素质,带动课程改革。目前我区共有幼儿教师 1355人,大专以上学历已达 60%以上。其中,90%的园长参加了园长提高班的学习,100%的教师接受了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方面的培训,绝大多数中青年教师通过了普通话等级测试。包括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在内的教师梯队已初步形成,这就为我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师资基础。同时,不断扩大幼儿园的办学自主权,形成以园为主、由园长负责的幼儿园内部管理模式,自 2001 年在全市率先推行课改实验以来,我区就积极鼓励幼儿园以实践研究为重点,以园本教研促发展,积极建构富有本园特色的园本课程。目前,我区幼儿园已有各级各类立项课题 50 多个,市实验幼儿园被评为省课改先进单位,第一幼儿园、第九幼儿园、日光幼儿园被评为市课改先进单位,17 位园长、教师被评为市课改先进个人,有近百篇文章发表在省、市级刊物,可以说,全区幼教工作硕果累累,出现了可喜局面。
 
    总之,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在原有基础之上,遵循“整改一批、发展一批、推出一批”的发展思路,我区在进一步拓宽幼儿园发展渠道、吸纳教育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滚动发展与开放办园方面已探索出了一条新路,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当然,不足之处仍然显著,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和继续探索。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学前教育发展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和必要的政策法规
 
    这不仅仅是我区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阻碍。目前国家关于学前教育的政策和法规很少,整个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缺乏有力的制度保证,从而导致社会各级人员对学前教育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不足。我区虽然在制度建设和政策保障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仍然缺乏有关教育经费管理、人事统筹调配、民办幼儿园财政资金扶持等方面的细致规定和有效政策,缺乏一套适应我区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民办教育管理办法。这些都直接制约了我区幼儿园的进一步发展。
 
    (二)办园体制的改革有待深入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区幼儿园的办园体制也发生了变化。面对这些变化,政府部门还未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及后续的管理办法,给我区学前教育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企事业办幼儿园转制管理体系不明晰。企事业办园本来大多以单位福利的形式存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多转为自负盈亏的形式,但这些企事业主管部门又往往没有明确承包主体,致使幼儿园内部管理机制不活,一些改制幼儿园无法适应从依赖性管理到经营性管理的过渡,处境艰难,从而严重制约了幼儿园的发展。
 
    (三)收费标准与办园质量不对等,阻碍了公办园的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现行的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低,与厦门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极不相符,已严重制约了幼儿园的发展;另一方面,民办园收费高让家长在择园时产生误区,以为收费越高办园水平越高,但实际上民办园的教育质量与公办园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重新调整公办园的收费标准,将是增加公办园经费投入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保证公办园优质教育资源不流失、保证其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首先,我区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发展不平衡,尤其是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部分教师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实践能力不足。幼儿园后勤队伍与教师队伍相比更是薄弱,保育员配备不齐,流动性大,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后勤人员少,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十分滞后。
 
    其次,新课改加大了不同教育水平、不同性质幼儿园的师资差距。优质幼儿园与普通幼儿园、普通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在师资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加之经费有限,教师队伍的培训手段和方法受到诸多限制,从而导致我区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幼儿园办园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
 
    再次,民办幼儿园聘用教师的待遇相对较低,相当部分教师的权益得不到切实保障,致使大多数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性大,难以引进和留住高素质的教师。
 
    第四,改革试点园用人机制不够健全,合理流动乏力,其聘用教师待遇缺乏有力的机制保障,聘用教师流失现象令人担忧。
 
    (五)保育质量与教育质量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我区“托幼一体化管理”还未完全形成,致使托与幼的管理政出多门,教育资源不能合理配置、优化使用,保育质量远远低于幼儿园教育质量。全区0—3 岁的婴幼儿教育问题突出,教育力量薄弱,远不能满足社会多层面的需求,约 80%的 3 岁幼儿散居在家庭。家庭教育、社区早期教育、教育服务机构缺乏,保教质量尚处于低水平,从而严重阻碍了 0—6 岁教育服务网络的整体形成。
 
    (六)教育教学改革有待深化,和家庭、社区的联系有待加强
 
    新《纲要》的新思想、新观念已得到广大幼儿教师的认可。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仍然只重视向幼儿传授知识,或多或少还存在着“小学化”倾向等。同时,学前教育指导尚未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家长参与学前教育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幼儿园的家长、社区联系工作多限于形式,没有实质上的交流,从而不利于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我区教育资源网的建设还相对滞后,幼儿园资源库和教育软件的开发步伐缓慢,也从客观上限制了教师对教育资源的需求。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把握机遇,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努力开创我区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三、对今后一段时期发展与改革的思考
 
    (一)总体发展目标
 
    今后五年,我区将继续按照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合理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以争创全国先进教育强区为目标,以全面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为宗旨,不断完善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多元化办园格局,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网络,为 0—6 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争取到 2010 年,全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 98%以上,2—3 岁幼儿入园率达 80%;100%的公办幼儿园达市优质幼儿园标准,70%的公办幼儿园达省优质幼儿园标准,并将其中 5—8 所幼儿园办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名牌特色幼儿园;20%的民办幼儿园达区优质幼儿园的标准,50%达区标准幼儿园的标准。同时,我们还将积极探索学前教育区域性均衡、协调发展的模式与途径;积极促进针对 0—3 岁儿童的托幼教育,做好婴幼儿教育的试点工作,使 0—6 岁儿童家长及其看护人员普遍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二)实现发展目标的主要措施
 
    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幼儿教育的领导与管理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充分认识幼儿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各相关部门定期听取幼儿教育情况汇报,及时了解、掌握和处理幼儿教育工作中与本部门相关的困难或问题;要加强幼儿教育督导制度,把幼儿教育列入“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范围,定期对各类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行督导和评估;要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作用,综合协调、动员并利用各种资源,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
 
    2.统筹协调,进一步深化幼儿教育体制改革
 
    一要统筹布点,重新调整幼儿园建设。即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进一步推动幼儿园布局调整,按照“突出重点、消除薄弱、科学合理、够用实用”的原则,继续科学合理地调整旧区和新区布局,推行名园办分园或民园的模式,使优质幼儿园做强做大,并通过发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园和园际合作,走集团化发展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二要统筹师资配置,确保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建立教师园际交流制度,鼓励优秀骨干教师与薄弱幼儿园教师之间的交流,并给予适当奖励,以促进改革试点园和社会力量办园教师队伍的优化,促进教育系统内部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要逐步完善激励机制,妥善处理好改革试点园、社会力量办园教师及保育员的待遇问题,依法保障这些教师在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建立与聘任制度相适应的、体现教职工岗位职责与工作绩效的激励机制,稳定幼儿教师队伍。
 
    3.强化保障,促进办园水平的提高
 
    一要坚持政策落实,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做到逐年增长,保障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保证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和师资培养及业务活动的正常运行。
 
    二要拓宽幼儿教育经费渠道。区教育行政与财政部门要根据“按质定价,按成本合理收费”的原则,制定各体制园收费标准与细则,由市物价局审批,合理提高公办园收费标准,以解决制约公办园发展的瓶颈。同时,我区还将陆续出台“幼儿园经费管理办法”“贫困幼儿家庭补助办法”等,以进一步保证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
 
    三要坚持实效管理。各级各类幼儿园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在分析现状、恰当定位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园实际的办园目标。其中,公办园要立足发展,通过科研兴园,创品牌,积极构建园本课程,发挥示范辐射、园际带动作用。社会力量办园要切实优化内部管理,对其中已注册登记的,要加强管理和有效指导;对未登记、不符合条件的,要加强清理排查,指导和督促举办者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
 
    四要坚持标准化建设,即根据省优质园、市优质园、区优质园或区标准园的标准,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的引导、管理和监督,因势利导,推动各类幼儿园参加评选,达标达优。
 
    4.狠抓关键,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
 
    一要高标准建设园长队伍。进一步完善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继续推进园长提高培训,启动专家型园长培养机制,大幅度提高园长队伍整体水平。三年内,公办幼儿园园长 100%达大专学历,30%达本科学历,研究生有一定比例;培养一批有一定知名度的园长,依托高校院所,对有发展潜力的园长进行幼儿园管理、课程改革、教育评价等方面的培训;改革园长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园长竞争上岗机制,注重高层次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二要高要求建设保教队伍。加强教师、保育员、保健员三支队伍建设,切实落实保教并重的原则。五年内,公办教师80%达大专学历,保育员 50%达高中学历,保健员 60%达大专学历,并持有卫生部门颁发的助理医师以上或相关专业的资格证书。
 
    三要重视骨干梯队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创造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启动“名师培养工程”。建立面向全体的骨干教师选拔与培养机制,鼓励和提倡优秀人才发展特色,将提高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学业深造与教育科研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我们也将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力度,明确培养对象,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为青年教师成才提供支撑性服务,以培养出一批优秀园长、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形成梯队,发挥带头和辐射作用。
 
    5.重点突破,构建托幼一体化
 
    一要重视 0—3 岁婴幼儿早期教育,逐步建立以社区为依托,以学前教育机构为中心,向家庭辐射的教育指导服务网络,形成多样化的早期教育服务模式,满足市民对子女接受早期教育的不同需求。
 
    二要制定《思明区 0—3 岁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指导大纲》和《指导 0—3 岁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工作实施意见》,让90%以上 3- 6 岁幼儿家长接受科学育儿知识和家庭教育知识方面的培训,让 90%以上 0—3 岁婴幼儿家长接受育儿知识指导,70%以上掌握科学育儿方法。
 
    三要建立 0—3 岁教养业务及教研科研的管理网络,加强“托幼一体化教育模式”“托幼园所、社区、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研究,组织编写 2- 3 岁幼儿教学方面的教材。
 
    6.加大力度,积极推进幼儿教育信息化建设
 
    一要建设思明区幼儿教育信息中心网站,建立并完善幼儿园资源库,大力开发相关教育软件,在有条件的幼儿园设立软件开发组,坚持开发与引进相结合。
 
    二要全面实施幼儿园“园园通”工程,加大电教设施建设,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及时收集、整理、传递各类有关幼儿教育的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为幼儿教育机构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工作提供情报服务。
 
    三要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与领域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充分发挥现代化技术的支持作用,推进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