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习惯培养

小议当前幼儿园常规教育的问题及出路

发布日期:2007年05月19日
作者:许凯     来源:广州市越秀区中六幼儿园
 
    在幼儿园,常规教育是一日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目前幼儿园常规教育的现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需要着力加以改进。
 
    ●权威式控制多。幼儿教师工作繁杂,几十个孩子保教并重,有的幼儿园还把班级常规状况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任务多、压力大时教师很容易对幼儿采取权威式的控制,批评、说教、命令成为教师最常用的常规教育方法。
 
    ●不必要的规则多。有的教师在行为、言语、速度等方面对幼儿有许多不必要的、强求一致的要求。如:要求幼儿绝对统一和安静,结果幼儿难免违规,教师难免气恼。
 
    有的教师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幼儿因为“无规可依”而产生的争执、喧闹等状况。于是这些教师就随口制定规则。临时规则很多,教师自己也无力长期坚持执行,久而久之,这些规则就形同虚设了。
 
    ●言传多于身教。在常规教育中,言传身教都很重要。言传让幼儿明白规则是什么, 身教使幼儿有可以模仿的好榜样。有的教师对有些师幼皆宜的规则不能带头遵守,对幼儿产生了直接的不良影响,使常规教育无形中多了障碍。
 
    ●教育合力不足。要幼儿学会遵守规则,也是一种行为塑造技术。规则要反复强化,才能最终转化为幼儿的习惯。有些教师在常规教育中时而强化,时而放纵,教师间沟通不足, 家园交流不够,影响了幼儿有效内化规则的建立,常规教育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教师自我反思不够。有时候班上常规状况不令人满意,教师往往把原因归为幼儿常规意识不足、自控能力不够、不尊重老师、“人来疯”……其实有些常规问题原因可能在教师本身,如活动前没有讲清楚规则、活动缺乏吸引力、活动时间过长、规则本身不够合理等。在常规教育中,教师时常反思一下问题出在哪里,想办法改善,比一味训斥或懊恼要更有意义。
 
    基于此探讨的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出路问题,笔者提出开展幼儿园常规教育应重视“五讲”。
 
    常规教育要讲“立足根本”。常规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营造良好的环境, 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应把幼儿及其发展摆在首位来思考问题,而不是把“控制幼儿”作为目的。一个静态的、封闭的、高压的环境表面上当然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 但幼儿也从此失去了学习交往、合作、解决问题的机会,失去了孩子的天真、灵性和他们对幼儿园生活的向往, 这岂不是得不偿失吗? 时常反思有利于教师理性地处理常规教育中遇到的问题。
 
    常规教育要讲“情感”、“方法”。常规教育如果一味依靠权威,一味借助批评甚至惩罚的手段,一味规定“不许如何,否则如何”,幼儿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毕竟任何人都不喜欢在高压控制下的环境中生活。反之,如果教师能以灵活的方法,通过日常生活、情景表演、角色游戏等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使幼儿体验规则的意义,通过表扬、鼓励、树立榜样等途径强化幼儿的规则行为,激发幼儿对教师的喜爱和尊敬之情,常规教育自然会取得更好效果。例如:环境是幼儿的第二个老师。有些常规不一定要教师反复提醒,可利用教育性环境来引导幼儿遵守规则,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常规管理工作,也利于增强幼儿的行为自觉性。如在区域活动或分组活动中以椅子、操作材料的数量来限制每组幼儿的人数;图书上贴上分类标记, 幼儿就容易把它们摆放到恰当的位置。
 
    常规教育要讲“合理”、“合力”。只有当幼儿在活动中感到规则具有公正性和互惠性, 而教育者也能坚持执行这个规则要求时,幼儿才能内化并遵守规则。因此,常规教育要取得实效,不但要求规则合理,还要寻求教师之间、家园之间的有效配合。
 
    常规教育要讲“主体参与”。让幼儿参与制定与评价能调动其遵守规则的自愿性。尤其对于中大班幼儿,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或体验班级生活中的烦恼和不安全隐患,和幼儿一起想办法制定规则,并让幼儿参与到规则行为的评价中来。
 
    常规教育要讲“以研促教”。幼儿园常规教育是日常教育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常规教育若开展不力,不但影响幼儿的发展,也会令教师感到疲累。基于此,幼儿园有必要开展相关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对常规教育的理性认识。对于教师在常规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和个案难题,特别是那些两难的常规问题,管理者可适时组织教师进行讨论或学习,一起总结、分享好的经验,有利于促进园所常规教育生动活泼有效地开展。对此还应提及的是,适当为幼儿教师减压,尽量使教师身心愉悦地投入工作, 也是避免常规教育走入误区的必要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