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理论研究

有关游戏文献的述评

发布日期:2007年05月01日
作者:罗文红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成为幼教工作者的共识。然而,对于游戏,教育界已经关注了哪些领域,还有哪些领域关注尚少或者没有关注,本文就1998年以来发表的关于游戏的文章或出版的书籍对这些问题作一简单的文献综述和评价。
 
    目前,对游戏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三个层次:一是宏观领域,如对游戏的本质、游戏价值等问题的理论研究;二是中观领域,即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对游戏进行研究,如对游戏指导策略的研究等;三是微观领域,主要是各类游戏的具体设计和实施。
 
    一、宏观领域的游戏研究
 
    1.对游戏本质的研究
 
    游戏的本质是指游戏本身具有的决定游戏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已有的研究和论述普遍认为游戏的本质表现为幼儿对游戏的自主控制,即游戏从本质上说“是指一类由幼儿自主控制的、能带来愉快情绪体验的、有操作材料的活动。”自控性是游戏的最内在的本质。
 
    2.对游戏价值的研究
 
    对游戏价值的认识,国内近几年的文献中主要阐述了以下一些观点:游戏是幼儿意识、随意注意、随意记忆、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来源,是社会化的最重要的途径(龚浩然,2003)。游戏实现了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幼儿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想象力的提高;游戏促进了幼儿的社会交往,提供幼儿社会实践的机会,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实现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游戏使幼儿经常体验积极的情感,帮助幼儿控制情感的冲动,产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高级情感,实现幼儿情感的发展(华爱华,1998)。游戏对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游戏能够帮助幼儿宣泄情绪,学习自我控制情绪(舒仙桃,1999)。游戏在幼儿人格建构方面具有积极意义(朱家雄,2000)。
 
    此外,也有学者对游戏的精神、游戏的情绪体验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但就游戏的理论研究而言,由于皮亚杰、维果茨基、列昂节夫、艾里康宁、贝特森等前人大家对游戏理论的研究己经很多,因此目前的研究似乎很难超越。
 
    二、中观领域的游戏研究
 
    1.游戏与课程相结合的研究
 
    关于游戏与课程的关系,不少学者从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或主导活动这一观点出发,认为游戏应该居于课程的中心,课程应该为游戏服务。比如,在编译的美国《游戏中心课程》(王银玲,2000)中,就论述了游戏与课程相互生成的观点,强调从游戏中生成课程,从课程中生成游戏。
 
    2.教育游戏化与游戏教育化
 
    游戏的教育化是针对自然状态下幼儿游戏的放任现状而提出来的,其目的是突出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为教育服务的功能(华爱华,1998)。而教育的游戏化是针对幼儿教育日趋小学化的倾向而提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过早地承受正规教育所带来的强制性压力,使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个性。为此,不少学者强调,幼儿园应以游戏的特点来组织教学,让幼儿在教学中获得游戏般的愉悦体验;幼儿园应该把游戏因素和教育因素有机结合,既要反对排斥游戏的教育影响,把游戏神圣化和自由化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以教育因素大为扩张对游戏因素的强力压榨,把游戏工具化和模式化的错误倾向(王银玲,2000)。
 
    3.对游戏指导的研究
 
    对游戏指导的研究是大多数游戏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问题。大部分研究者认为,教师应该把在游戏外的指导和教师作为游戏角色的指导相结合。比如有学者提出,游戏有内外两种指导方式,外指导是指教师作为教育者身份为幼儿游戏提供的外界帮助和支持;内指导是指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和幼儿共同处于游戏情景中的指导;外指导和内指导应该有机结合(丁海东,2001)。游戏指导的基本原则应遵循无为、适时、适度原则(秦元东,2001)。教师对游戏的观察和指导应密切结合,通过细微的观察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做到有的放矢(邱学青,2000)。
 
    虽然对游戏指导的研究很多,但在教师的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一是在幼儿游戏中,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参与对幼儿的指导,确实能够改变游戏中幼儿对教师的态度,并保持游戏的真实性和连续性。但问题在于,教师是否真正参与了游戏。实际上在大多数游戏中,教师仍是一个虚假的游戏参与者,根本没有深入游戏,没有发生游戏体验,她还是站在成人的位置,以游戏的指导为直接目的。究竟教师应该怎样参与游戏,怎样进行游戏体验,以及在此基础上提高对幼儿游戏指导的有效性,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深入研究。二是关于角色游戏的有效指导问题。教师普遍认为角色游戏应该复制现实生活。如在玩“医院”游戏中,幼儿没有进行挂号,教师认为这不符合生活逻辑,于是总要求幼儿在玩此游戏时先去“医院”挂号。实际上,幼儿的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而不是全盘复制。幼儿在自己的游戏体验中会加入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生活逻辑。
 
    此外,国内有些学者对游戏治疗的实践应用也进行了研究。但与国外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心理治疗已经得到普遍的关注和实践相比,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
 
    三、微观领域的游戏研究
 
    对幼儿园游戏微观领域的研究,由于有大多数幼儿园教师的参与,因而游戏的设计和实施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对游戏的反思、总结和评价的研究不足;对传统游戏的继承及其现代价值的关注和研究甚少;对游戏中玩具文化的内涵研究不多。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对游戏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存在明显的不足。如农村幼儿的游戏活动,幼儿游戏的心理层面,现代生活对幼儿游戏的影响,等等,还需要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关注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