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幼儿园游戏

还给幼儿游戏自主权

发布日期:2007年04月24日
作者:柴媛媛     来源:北京前门幼儿园
 
    内容摘要:自主游戏应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的过程。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无可替代的地位及其重要价值。时代呼唤游戏地位的重新确立。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强调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和幼儿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未来幼儿教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自主游戏  自由选择  兴趣与需要  轻松愉快
 
    陈鹤琴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在游戏活动中从表面看来,孩子是在自主游戏,但实际却处处在教师的操控之中,游戏怎样玩,材料怎样使,教师都事先准备好,事先告诉给孩子,孩子不用自己想,只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就行了,孩子在活动中是被动的,没有创意的,孩子在活动中,只是满足了身体上的需要,而更多心理上的,思维上的 需求却得不到满足。当游戏被引入幼儿园,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时,游戏就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幼儿自主的、完全由幼儿自动发起的、以游戏本身为目的自主游戏;一类是教师组织的,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目的的手段游戏或教学游戏。自主游戏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露,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健全的过程。
 
    一、 游戏是基于儿童的内部需要而产生的自发活动
   
    游戏活动的形式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需求。游戏,究其本质在于幼儿的自主性,在于能激发幼儿主体的内在动机,促使幼儿主动自愿的参与活动。因此,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自主、自发的活动,由内部的直接动机(兴趣)的驱动而产生,通过这一活动产生愉悦的内心体验。游戏活动必须充分体现幼儿的天性,是幼儿出于自己的兴趣与需要、自主自发的、轻松愉快的活动。必须改变过去对幼儿游戏作外部强加,充分尊重并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创设幼儿游戏的良好环境氛围,激发幼儿的主体能动性,展现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讨论的游戏过程。
 
    二、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是幼儿游戏的要求
 
    1、自由选择游戏
 
    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决定在哪里玩、玩什么、和谁一起玩,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投入游戏的主体意识。游戏是满足幼儿身心需要,是内发而非外力强加而成的。因此游戏必须是幼儿自由选择的。经过幼儿自由选择的游戏才能真正成为自主自发的游戏。不应是教师外力支配控制的幼儿的游戏。 但有时由于幼儿年龄小经验少,对周围的环境认识还缺乏理解,需要成人的引导,教师可给予相应的帮助。如在选择游戏前提示幼儿“你可以去玩你自己的想玩的游戏”,“你还想玩社么游戏?想和谁一起玩或你认为什么能使你最开心?”,小班幼儿会出现提出不会选择,我带领幼儿参观每一个活动区,并引导他们发现感受其中的乐趣,幼儿自然有了一个选择。同时表明自己支持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的态度,使幼儿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学会选择、敢于选择,培养自我,享受游戏的快乐。
 
    2、自主进入展开游戏
 
    教师应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充分表现、自由交往、协作创新,调动机体的各种感觉,展示自己的经验才能,积极地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使幼儿的兴趣需要得到满足,情绪情感得以激发,自我价值得以体现树立自信,社会交往能力得到增强,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教师要善于为幼儿自主展开的游戏搭建平台,提供必要的帮助指导,以推进游戏进程,教师不可为了展示幼儿的游戏结果或者为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而去教幼儿游戏或过多地干预幼儿游戏。经常发现孩子们把我提供的夹取游戏用的小球,当成食物进行分发游戏,孩子们虽然改变了我最初提供材料的初衷,但是他们同样在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游戏,并且是联系了自己的实际生活,也没有影响到他人,最重要的是他们从这种分发游戏中得到了身心的愉悦和满足。并提示我幼儿由这方面的需要,要提供更多的机会满足幼儿的分发愿望。在充分的观察、了解、分析幼儿的游戏后,决定以什么方式参与到儿童的游戏中去,我经常作为游戏伙伴,用自身行为影响幼儿。此时教师已不只是教师,而是幼儿的游戏伙伴、共同处于幼儿愉快的游戏世界中。因为幼儿年龄小,能力弱,游戏的玩法技能相对比较缺乏,教师的参与往往使游戏有更多的变化和内容的深化。前提是教师是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就如陶行知先生说的: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幼儿倍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解幼儿,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
 
    3、提供交流的机会
 
    积极地表达情感,体验共享快乐和解决难题,进一步为幼儿提供表现和交往学习的机会。自发交流是游戏同伴间有关游戏的交流,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参与的交流。儿童游戏伙伴间、儿童和教师间的交互作用,体现了平等、融洽的游戏共同体的理念,改变了过去交流只是为了教师对幼儿的游戏结果进行评价,突现了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更有利于儿童自主独立创造的个性和社会性人格情感的培养发展。教师要营造有利于幼儿自发讨论的环境氛围。如讲述自己当日的游戏内容,发现的问题,如何地解决,体验到的最大快乐等等。
 
    交流的形式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是个别、小组、集体交流、过程交流,结束交流等。教师不可站在评价者、指导者的位置上,而应成为一名乐于与幼儿分享幸福成功的伙伴。共享、观察、帮助是教师指导自主游戏的基本态度和任务,应该贯穿幼儿游戏的全过程,计划调整是幼儿游戏与教育的基础,必须以教师对幼儿自主游戏的观察了解为基本前提,以幼儿的需要满足、快乐自主为根本出发点来引导发展,进而促进发展。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应灵活指导,尊重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 游戏环境材料的提供
 
    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可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特别是对以实际操作活动和直接经验为心理发展基础可塑性强的幼儿来说,受环境的影响更大,环境对其身心发展起着交互作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根本途径,幼儿是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的。但要使游戏能深入,高质量的开展起来,使幼儿的创造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等各方面在游戏中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为幼儿创造适宜他们自主活动和自我表现的游戏环境,即为幼儿开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游戏环境。让材料为幼儿的游戏搭建自主的平台。
 
    (一)游戏空间、玩具材料对幼儿来说是丰富、自由选择的。 
 
    丰富的材料,为幼儿提供了自主选择的空间。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在小班经常会有孩子向老师告状“老师他不谦让……”幼儿只想马上满足自己游戏的愿望。很难真正理解谦让的含义。在小班丰富的材料可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争抢现象,同时满足幼儿游戏的愿望。玩具、材料是游戏主要载体、操作对象,幼儿是通过使用玩具、材料在游戏中探索发现的。不同的玩具、材料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但都要具有可操作性。教师不要过多的限制,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给他一个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如在美工区提供的各种小瓶纸盒等,让幼儿自由剪裁、组合、粘贴,使它们变化成让自己和周围人都欣喜的新形象。丰富的材料可以拓宽幼儿选择的余地,扩展想象的空间,留有更多创造的可能,满足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
 
    (二)幼儿自己准备材料,更有助于幼儿主动性的提高。
 
    1、引导幼儿自己寻找材料:为了激发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由原来的教师准备材料过度到幼儿自己准备材料,有一些废旧材料是可以由幼儿和家长一同收集积累准备的,自己亲自参与游戏的准备,幼儿的主动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2、引导幼儿自己制作游戏材料:自制游戏材料本身也是参与游戏,如幼儿将在美工区彩泥制作的面点,纸做的糖、面条等送到了娃娃家进行游戏。将益智区制作的楼房汽车送到了建筑区进行游戏。
 
    (三)探究材料的多种玩法,激发幼儿游戏的主动性。
 
    游戏材料的不同使用方法,可以引发幼儿不断的探索欲望,使游戏更具挑战性,同时在探索材料的过程中,孩子会不断的思索,不断的尝试,在尝试的过程中不短提高幼儿的主动品质。以便构建的游戏环境能够保持新鲜,不断的吸引幼儿,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时常关注幼儿的兴趣点,根据幼儿的兴趣倾向,确定如何调整现有的游戏内容和材料。有些游戏内容材料幼儿已经玩了一段时间,其中的探究空间越来越小,并且很少有人再去问津时,可以考虑要更换它了。但有些游戏存在着可开发的余地,只需做一些补充调整,就会拓展出新的探索空间,使幼儿产生新的兴趣点。如:在小班美工区团纸游戏中加入新的提议,将两张皱纹纸一张用作团纸团,一张作为糖纸包住纸团,幼儿的兴趣马上重新被唤醒了。因为游戏加入了新的挑战内容,使游戏进一步深入了。还有一些一物多玩的材料,如彩色小棍,幼儿即可以数着玩,又可以摆着玩,孩子们还发明出当蜡烛、当羊肉串卖着玩等等。我会发动家长周围人一起收集一些废旧材料,够一定数量供幼儿选择。对幼儿的创新玩法的各种新发现要及时当众鼓励。通过幼儿本身发现材料的游戏价值。
 
    (四)轻松的心理环境,即游戏中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动的、和谐的。
 
    即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精神环境。精神环境主要是指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包括幼儿与教师,教师之间,幼儿之间的关系。幼儿园的精神环境虽是一种无形的环境,但却对幼儿的发展,特别是幼儿情绪、社会性、个性品质的形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的游戏要轻结果,重视体验过程。幼儿参与游戏是为了享受游戏的过程,如果是带着任务进行游戏,就会对幼儿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游戏本身不应该有对错,或一定要达到一个什么结果。这个结果是成人设计强加给幼儿的,这使得游戏失去了它最吸引人的地方——轻松自由。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能使他们感到安全、温暖、平等、自由、能鼓励他们探索与创造的精神环境,幼儿才能活泼愉快、积极主动、充满自信的生活和学习,获得最佳的发展。
 
    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指出:“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身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心灵活动的产物”。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则强调:“游戏是解决儿童日益增长的新需要和儿童本身的有限能力之间的矛盾的一种活动”。揭示了儿童游戏在于儿童的内部需要和自发活动这一游戏本质。“幼儿既是游戏者,也是学习者。幼儿的个性应得到广泛的发展,这包括促进其想象力、主动性与自主性的发展。如果不让孩子游戏、运动,将会阻碍其发展”。“自由游戏给幼儿以机会,选择游戏方式与游戏伙伴,并决定游戏进程。这种游戏形式有利于孩子独立性的发展;游戏由于其多样性,可以唤醒幼儿的好奇心,尝试新型活动”。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无可替代的地位及其重要价值。时代呼唤游戏地位的重新确立。满足幼儿的游戏需要,将游戏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