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幼儿园游戏

游戏:真正的教育基础——谈游戏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

发布日期:2007年04月21日
作者:李雪艳李琳     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
 
    [内容提要]成人对幼儿游戏与教育的关系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过多的游戏会占据受教育时间。这种错误认识造成幼儿游戏缺失现象越来越严重,事实上二者并非是对立的,游戏是真正的教育基础。在幼儿园教育中二者可以有机地融合,发挥合力作用。本文提出了几点游戏与幼儿园教育融合的具体构想:1.真正落实“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思想;2.构建游戏中心课程;3将“游戏精神和游戏能力的培养”作为幼儿园课程目标。
    [关键词] 游戏中心课程   游戏精神   游戏能力
 
    在2003年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上,不少与会专家和学者都提到了幼儿游戏缺失这一现象。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的幼教法规就提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际工作中,游戏并没有被重视,特别在人才竞争的前提下,作为作业的教育活动更加受到重视。兴趣班、特色园的盛行把游戏挤至角落,甚至不少幼儿被剥夺了游戏的权利。在幼儿园,教师甚至把游戏也当成作业,使仅有的一点游戏也被异化。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再次提出游戏应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
 
    一、为游戏提供必要的保障
 
    (一)时间上的保证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充分保证幼儿每天有足够的绝对的自主游戏时间(一般认为应不少于1.5小时),提供开展自主游戏的必要条件,鼓励幼儿在自主游戏中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的体验;重视研究自主游戏中幼儿生成性学习的特点,潜移默化地、隐藏地给幼儿适当指导,强化自主游戏的教育价值;在幼儿园其它教育活动中,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这一特点,注意活动的趣味性、活动性,尽可能使幼儿获得游戏性的体验,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以此增加幼儿的相对游戏时间。
 
    (二)空间上的保证
 
    游戏本身是创造性的,可变化的。过于精致、过于真实的空间布置会限制幼儿的创造性发展,表面上看起来幼儿在玩,实际上这种玩已经没有任何创造性而言。因此,成人应改变以自己的眼光审视儿童世界的旧习,避免越俎代庖为幼儿布置好一切。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与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幼儿在游戏中与游戏环境的相互作用,把游戏环境的布置与创设这些工作更多地留给幼儿。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去丰富幼儿园的游戏,以保障幼儿游戏的空间。
 
    (三)教师指导方向上的保证
 
    前两个方面的规定为幼儿游戏提供实际时空上的保障,教师对游戏的正确指导则为幼儿游戏的开展提供了心理空间的保障。教师应明确:在幼儿园的游戏中,幼儿才是游戏的真正主人,游戏的主动权应交给幼儿;教师要关注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幼儿的需要,及时地以适当的方式应答;要珍视保护儿童自由自发的游戏,做好教学情景向游戏情景的转变工作,最低限度地指导和介入;评价游戏的标准应该看幼儿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自己,而不是有没有教育意义。
 
    二、构建游戏中心课程
 
    第一,游戏生成课程
 
    在幼儿游戏中出现的预设课程范围之外的内容随时补充进游戏中心课程内容中,这称为游戏生成课程,或者称课程直接源于幼儿的兴趣。在这里,新生成的课程往往处在“预设课程”范围之外。因为,幼儿个体随时表现出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在预设课程时很难全面地考虑到。但是教师可以尊重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提供扩展学习的机会,将其随时纳入游戏中心课程。不仅如此,教师还应仔细观察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兴趣、涉及到的主题,主动积极地寻找新的课程生长点。这就要求教师的着眼点与幼儿的发展相适宜,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
 
    第二,课程生成游戏
 
    游戏中心课程设计的另一策略是课程生成游戏,这便涉及到了教师更为直接的角色定位。在使用课程生成游戏策略时,教师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引导幼儿选择那些可能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相匹配的预设课程中的材料或技能,与此同时,教师可采用多种游戏指导策略不露教学痕迹地将科学、艺术、数学等知识领域的内容融入游戏活动中。比如教师为帮助幼儿学会一个具体概念或一项技能而精心安排的练习就是由课程生成的游戏,它为幼儿提供了在游戏中愉快地重复和创造的情境。
 
    由此可见,游戏中心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以游戏为课程中心,强调课程的生成性和整合性。把握游戏中心课程的基本理念,结合自己本地、本园、本班的实际,设计自己的游戏中心课程,这是幼儿园游戏与教育有机融合的可行之路。
 
    三、将“游戏精神和游戏能力的培养”作为幼儿园课程目标
 
    (一)游戏精神的培养
 
    游戏的精神是自由的精神。这就要求:游戏应该产生于游戏者本人的意愿,游戏活动的展开也需要游戏者积极地参与;游戏的目的更多地是自我规定的,而不是成人强加的;游戏活动的进程也是灵活的、松散的,可以随游戏者意愿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自由的精神只有在自由的活动中才能得以体现,所以保证幼儿有自由的游戏时间,是培养幼儿自由精神的前提。
 
    (二)游戏能力的培养
 
    首先,游戏的能力是指富有游戏的心态,善于游戏的能力。“人类的一切活动对于当事者来说,都有可能成为游戏,只要他以‘游戏’的意向待之。”例如,幼儿在游戏时,常常把竹棍当作马匹,把板凳当作汽车。对于竹棍并不是马匹,板凳更不是汽车的事实,他并不在意。但在现实生活中,高档玩具、电脑游戏的充斥,自由游戏时间的剥夺使“幼儿游戏”变成了“游戏幼儿”,幼儿越来越缺乏游戏的心态和善于游戏的能力。所以,保护幼儿的游戏心态和善于游戏的能力应成为幼儿园重要的课程目标。
 
    其次,游戏的能力指从事某项游戏所需要的技能。大多数游戏活动都有需要学习的内容,比如:打乒乓球、欣赏芭蕾舞、溜冰等。只有获得了这些游戏活动所需的必要技能,才能从中获得更多乐趣,同时也得到自身潜能的更大发挥。当然,幼儿游戏能力除了指一些从事专门游戏的技能外,更多的是指一些游戏规则的掌握,游戏中如何与人相处等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中应该加强幼儿的这种规则意识和交往技能的培养。
 
    最后,游戏的能力还指辨别游戏的能力。游戏有积极游戏和消极游戏之分。有些不良的游戏活动不仅会伤害到幼儿的身心健康,还可能损害个体发展和成长的潜力,对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极为严重的不利后果。因而培养幼儿对这些游戏的抵抗能力,避免不良后果,也需要教育将其纳入课程的范围加以关注。
 
    游戏与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同等重要,哪一方面都不可偏废。切实保障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在宏观上使游戏与教育实现融合;将游戏中心课程纳入幼儿园课程领域,同时将游戏精神、游戏能力的培养作为幼儿园课程目标,实现游戏与教育的融合。游戏与教育始终都应是滋养幼儿成长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