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社区家庭 > 父母课堂

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兴趣

发布日期:2007年04月15日
作者:陈文     来源:家庭与家教2004年07期
 
    前几天,我的上小学六年级的儿子突然郑重其事地跟我说:“妈妈,我不想考大学了,我想学画画,上艺术学校,将来当画家。”我听了后没当回事,以为他说着玩的,就训斥说:“胡说,学什么画画,你现在就是要学习好,其他什么都别想。”儿子听后一直都闷闷不乐,第二天竟哭着对我说:“妈妈,我说的都是真心话,我真的想学画画。”我这才明白儿子是真的爱上绘画了。儿子从小就兴趣广泛,唱歌、打乒乓球样样都会。可现在的社会竞争多激烈,要是不上大学,想要立足都很困难,别说过好日子了,再说画家也不是容易当的。但是看着孩子哭红的小眼睛,我真不知道怎么跟孩子说,我该怎么办?
陈明芬
 
 
    在生活中,经常能见到这样的事,有些孩子兴趣爱好广泛,比如喜欢绘画、唱歌和打乒乓球等,但都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还惹得他们粗暴的呵斥,甚至是一顿臭骂,原因是,这将会耽误孩子学业,不利于今后考大学。其实不然,这些家长没有能正确认识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并不知道兴趣和爱好在人一生中的重要作用。孩子虽小,但他们也有着鲜活的思想和情感,有自己的兴趣。家长们只要了解了孩子兴趣的特点,就能理解孩子。
 
    孩子的兴趣有一定的年龄特点,也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不久前还很感兴趣的东西,现在已经“靠边站”,让位给其他更感兴趣的事物了。
 
    孩子的兴趣还有一定的可塑性。常听父母抱怨说,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其实不然,只要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孩子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
 
    孩子的兴趣具有广泛性。从一定意义上说,孩子的兴趣就好像孩子的胃一样,生来就已经准备好接受任何“食物”,只是由于经过外界环境长期潜移默化的熏陶,而对不同的事物表现出的兴趣程度不同而已。
 
    既然兴趣因人而异,那么,父母就应该接受这样的事实:孩子的兴趣和我们的兴趣完全是两回事,两者之间完全是独立的。即使孩子的兴趣显得简单、幼稚,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无视它的存在。成人需要做的是,主动积极地接受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自己的兴趣,而不是把我们的兴趣强加在孩子身上,还可以积极地创造一定的条件和空间,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实际上,尊重孩子的兴趣就是让孩子拥有快乐,就是我们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发展孩子的兴趣就是给孩子提供了成长的沃土。
 
    兴趣是在较大的生活背景下对其中某些事物的偏好和主动关注。趣味是吸引孩子关注的最佳方式,而快乐是维持孩子兴趣的稳定剂。抓住这两个环节,就掌握了培养孩子兴趣的金钥匙。不要让孩子在许多种兴趣之间穿梭,那样会使孩子应接不暇,疲于应付。不要指望孩子的兴趣会在一夜之间就奇迹般地开花,也别认为“狂轰滥炸”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兴趣,相反,那将破坏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兴趣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保护孩子的兴趣是为了更好地合理开发、利用它,任何形式的不尊重、限制或否定态度都不利于保护孩子的兴趣,同样,对孩子的兴趣进行任何形式的过度挖掘都是竭泽而渔,都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其实,上面这位家长大可不必如此烦恼,孩子年龄还小,他现在选择的兴趣并非就是他将来要从事的工作。而且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孩子还可以学到他平时学不到的东西,也许他会从中找到自己最真实的定位。兴趣和爱好能使人迸发出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足以克服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和挫折。它又能使人产生智慧,使人去思索,去想像,去刻苦钻研,直至获得成功。因此,孩子健康、向上的兴趣和爱好是很重要的,对他们一生有重大的影响。家长应善待孩子的兴趣,对孩子的兴趣应以引导和培养为主,切不可搞一刀切,粗暴地阻止。当然,孩子应全面发展,兴趣和爱好也不能完全影响正常的课程学习。家长要教他们处理好兴趣与课程学习的关系,做到两不误。
 
陈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