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农村幼教 > 幼教研究

小村庄中的大早教——如何开展农村地区的婴幼儿早期教育

发布日期:2007年04月11日
作者:吴彩伶     来源:《学前教育》2006.01
 
   问题
 
    蓟县地处天津市最北部,有26个乡镇,949个行政村。各乡镇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一些乡镇人口出生率下降,儿童居住分散的状况呈扩大趋势。偏远山区婴幼儿受教育的机会不足。
 
    同时,农村3岁以下儿童都由祖辈和母亲抚养,她们缺乏必要的早期教育知识,对早期教育的意义和任务没有足够认识,缺乏科学养育的知识和能力,不能利用有效资源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此外,教师对婴幼儿科学教养内容、方法的开发和研究相对滞后,早期教育活动计划性差,尚未形成科学、系统的指导。
 
    入手——构建管理、指导和服务网络
 
    为使3岁以下儿童接受良好的早期教育,蓟县充分开发、利用本土资源,以幼儿园为基地,以社区、家庭为依托,以建构早期教育管理网络为切人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点面结合、覆盖全县”的早期教育指导和服务网络。
 
    构建全县的早期教育管理网络 借鉴正规幼教机构管理经验,借助幼教校长管理人才优势,借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构建了上下贯通、横向辐射的早期教育管理网。
 
    上下贯通——县教育局成立了“蓟县早期教育资源中心”,设专项经费和专职副园长,主要职能包括:负责指导社区儿童教育和家庭教育,向全县传递科学养育信息,对各乡镇资源中心及社区早期教育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同时,各乡镇在中心园设立“乡镇早期教育资源中心”,由幼教校长任主任,负责指导本中心的教师开展早期教育工作。
 
    横向辐射——“县早期教育资源中心”由公办园骨干教师、县妇联、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和文化等多个部门的人员共同组成。同时,位于各乡镇中心园的“乡镇早期教育资源中心”,也引领、指导和辐射其他园所、社区活动站、家庭活动站和典型户,最终覆盖全县每个婴幼儿家庭。
 
    协调职能部门,发挥群体效能 为引起家长、社会对早期教育的重视,县委、县政府在“十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把婴幼儿早期教育作为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纳入小康村建设。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明确了妇联、卫生、计划生育等部门和乡镇、村基层政府的职能,创造条件使早期教育走进社区。县教委协调各部门,通过媒体宣传、印发资料、开动员会、发调查问卷、家长讨论交流、专家培训讲座、现场咨询答疑等形式,倡导家长积极参与早期教育。
 
    建设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为使婴幼儿早期教育更广泛更深入的开展起来,蓟县实行“早期教育四纳入”:即把婴幼儿早期教育纳入蓟县学前教育十五规划和教育现代化行动计划,纳入园长、幼教校长年终考核指标体系,纳入园所等级评估和学前教育规范乡镇建设标准,纳入幼儿教师聘用和奖惩范畴。同时下发了《蓟县关于开展农村社区早期教育的意见》、《蓟县农村开展社区早期教育活动的相关规定》,对早期教育的活动形式、内容、教师来源、活动频率、玩具设备和档案资料等提出明确要求。各基层单位相继建立了《早期教育资源中心活动章程》等相关规章制度。管理机制的建立、健全使婴幼儿早期教育逐渐步人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轨道。
 
    开拓——正规与非正规的活动基地并举
 
    蓟县针对农村地域、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差异,以方便家长和儿童为原则,有效开发教育资源,因地制宜,正规与非正规并举,创立了灵活多样、规模不同的早期教育活动形式。
 
    以幼儿园为基地的早期教育活动中心 对村落分布比较集中、居住地距离幼儿园(班)较近的地区,采用此形式。蓟县有200个园所建立了婴幼儿活动中心和家长活动室,制定了婴幼儿活动制度,建立了儿童成长档案。幼儿园教师利用周六、日,每两周组织儿童及家长来园免费活动1次。幼儿园定期向家庭和社区开放图书、玩具及体育设施。0—3岁儿童及其家长可随时来园跟班活动。
 
    以社区为依托的早期教育中心 对居住地距离幼儿园较远,村里人口较多的地区,争取各村委会的支持,利用村支部、学校及家庭闲置房舍,建立社区早期教育中心和亲子活动站。院墙上画满了富有童趣的壁画,开辟了户外活动场地,配备了中小型玩教具,室内铺上地毯、地板革,布置了科学育儿宣传栏和儿童作品栏。周六、目由幼儿园教师准备好玩具、材料,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游戏活动。周一至周五,由村妇联干部和骨干家长组成志愿者队伍,组织家长和儿童在中心活动、阅览书籍,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
 
    以邻里为背景的家庭联合活动站 对于居住分散、人口稀少的村落,利用邻近居住的3—5户家庭建立活动站。活动周期一般是卜2周。教师多数由幼儿园教师兼任。也有部分乡镇配备专职教师,周一至周五巡回各村,指导家庭活动站开展活动。农闲时,家长也经常自发组织孩子在活动站玩耍游戏。
 
    针对有个别需要的家庭入户指导 针对来早期教育活动中心参加集体活动有困难和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教师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入户指导,为家长提供教育信息。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早期监测和干预,对孩子进行具体帮助和跟踪教育,提高家长的教养水平和家庭教育质量。
 
    巩固——健全专兼职教师队伍,提升指导者专业素质
 
    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开展好婴幼儿早期教育活动的关键。蓟县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设置了专职教师。其他乡镇选择经验丰富、有爱心、适合开展早期教育活动的在园教师做兼职志愿者。偏远的村落有目的地培养身体健康、年轻活泼、素质较高的婴幼儿家长做兼职指导教师,但这支队伍的专业化素质还急待提高。
 
    因此,蓟县以行动研究为手段,加大动态指导和培训力度,积极探索科学的培训方式,采取“三结合”的方法使从事早期教育的管理人员、专业工作者提高了管理能力和指导家长的实践能力。
 
    自我培养与集中培训相结合 我们借助科研项目中的优质人力资源,多次有计划地聘请项目组及中央教科所、天津市教委、市儿保所专家来蓟县进行专题讲座。同时,我们通过网上查询、书籍参考并与实践相结合,就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困难和经验做法随时开展自我培训。培训为科学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做了良好的奠基。
 
    调研与现场指导结合 为准确把握早期教育指导中的问题和困难,我们以县学前教育资源中心为依托,充分发挥中心骨干教师的力量,在幼教科带领下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我们设计了家长和教师调查问卷,在不同实验阶段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再汇总分析。通过结果反馈寻找共性问题和适宜的解决方法,及时调整下一阶段的指导行为。
 
    我们将每次的调研过程与现场指导相结合,及时指出发现的问题,提升教师指导水平。例如,在早期教育活动的开展初期,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指导教师不能及时转变角色,准确把握服务对象,习惯于直接面对婴幼儿进行面对面的指导。而此时家长往往处于被动旁观状态,且教师选择的活动内容多为各领域的小游戏或小教育活动,活动形式类似幼儿园集中教育活动。由于婴幼儿年龄太小,有意注意时间非常短,接受能力又差,同时孩子们每隔1—2周才来参加一次活动,间隔时间又长,教师面对十几个听不懂话的婴幼儿,往往急得手忙脚乱却事倍功半,不能满足孩子的发展需求。发现这一问题,活动后我们及时组织现场研讨,通过讨论教师逐渐明确了早期教育的指导对象是婴幼儿家长,活动的目的是使家长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学习的第一场所,承担起自己的教育责任,学习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而内容和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组织亲子游戏、小的集体活动,又可以针对家长困惑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或专题讲座等。思路明晰了,教师“减负”了。再组织活动时,家长由被动旁观者转变成积极参与者、指导者,而教师是示范者、建议者和点播者。
 
    县内互学与外出考察结合 我们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率先在穿芳峪乡、下营镇等试点乡镇开展项目研究,取得经验后再向全县推广。而乡镇间经常互学互访,取长补短。同时,注意借鉴它山之石、避免闭门造车,有目的、有计划地走出去考察学习,带领骨干教师先后多次到上海、广州、山西和北京等地实地考察,使教师开阔了眼界、借鉴了先进经验。同时,由于参观时处于旁观者的角度,教师们更能客观、清楚、容易地把握共性问题,更好地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效果
 
    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深入开展,保障了农村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权利,使蓟县0—3岁婴幼儿受教育率达86%,90%的家长看护人得到科学养育的指导和帮助,提高了养育水平。同时,幼儿园发挥了多功能,教师开始担当多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