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幼教资讯 > 各地要闻

广州172名孤残儿童的3年“家庭寄养”生活调查

发布日期:2007年03月16日
    来源:广州日报2007-3-14

越梦惠、天沙娇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十分幸福

    黄慧南小姑娘被收养之前叫白炳南,她骄傲地从背包里掏出了一堆奖状,还拿出自己的成绩单,全A的成绩,非常优秀。

    广州市儿童福利院里住着几位老人,他们几乎要在福利院中过完一生。从建国起,我们国家一共建了208所儿童福利院,收养了近6万名孤残儿童。由于集中养育的模式存在很多弊端,于是家庭寄养理念被引进,福利院的孩子们可能拥有和这几位老人不一样的人生。

    自从2004年6月1日,广州市市长张广宁给10名孤残儿童进入试点家庭剪彩以来,广州已经有172名孤残儿童进入了寄养家庭,到今年,首批为期三年的正式寄养协议将要陆续到期。

    这些孤残儿童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家庭寄养能否为67万孤儿的成长带来新的方法?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我们在深入寄养家庭后需要解答的问题。

    这是天河区龙洞村一个农民住宅。10岁的天沙娇歪歪地躺在躺椅上看电视,而妹妹越梦惠则站在客厅的桌前摆弄着自己的玩具,爸爸妈妈在房间打扫卫生。在外人眼里,这就是一个普通幸福的家庭,其实2004年,天沙娇和越梦惠才先后被寄养在这个家庭。而之前她们生活在广州市儿童福利院,姐妹俩都是有着轻微智障的轻度残疾儿童。

    以“区”取名的方式已经废止

    天沙娇和越梦惠都不知道自己的真实姓名(如果他们的父母曾经为她们取过的话),按照儿童福利院以区冠姓起名的惯例,天沙娇应当是天河区的沙河派出所送来的,而越梦惠应该被遗弃在越秀区。但目前儿童福利院已经废止了这种起名的方式,改用了百家姓。

    “刚来这里时候,两个孩子一个月都不说话,性格也很内向。现在变得很‘调皮’了,特别是梦惠,古灵精怪的。”两个孩子的寄养人张丽娇话语中透出无限疼爱。现在两个孩子都在龙洞小学读一年级读书,并且同班。天沙娇告诉记者,期末考试她的数学是99分,妹妹考了98分;语文她考了82分,妹妹是70分,“妹妹的语文成绩比我差。”她颇有些骄傲。

    儿童福利院寄养科的何冬梅对记者说:“当初给这两个孩子联系学校的时候有些困难,学校怕她们的成绩拖后腿,没有想到她们的成绩还挺好的,和老师同学的关系也很融洽。在家庭生活中,她们的智力水平和对社会的认知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我们还有两个哥哥,一个哥哥特别好,总是带我们出去玩,还教我们听电话,另外一个哥哥只给我们买东西,不带我们出去。”天沙娇说的是“爸爸”、“妈妈”的亲生儿子。目前这些哥哥都已经长大成人,张丽娇说自己一个人在家没什么事做也挺寂寞的,这才收养了梦惠和沙娇。在和记者谈话过程中,越梦惠拿着记者的名片摩挲了半天,追问自己有没有读错上面的名字,还邀请记者和她一起玩游戏。张丽娇说:“我老公特别疼这孩子,她爱撒娇,在家里我老公就是她的靠山。”记者有意问梦惠,是喜欢爸爸还是妈妈?她张口就说是爸爸。再问她家里比福利院好在哪里?她说,这里有爸爸妈妈,还有公仔,还有吃的多。

    相比而言,天沙娇是一个文静的女孩子,她拿出自己在绘画课上的作品,让记者欣赏。她说自己最喜欢其中的一幅风景画,这是她和好朋友在上山游玩时画的,还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孤残儿童走出阴影需时间

    虽然孩子们到了寄养家庭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但他们无疑都十分渴望能够得到一个家。而这些孤儿们真正要走出心理的阴影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柯木塱村的陈阿姨家寄养了两个女孩,其中一个是7岁的天广盈,另一个是7岁的天诗红。在谈起天广盈的时候陈阿姨深有感触,她告诉记者,有天早上,天广盈打了一盆水来洗袜子,倒了很多的洗衣粉,陈阿姨就说了她两句,结果一直到中午吃完饭天广盈一直都在生气。

    陈阿姨说:“自从这两个孩子来了,我们的生活多了很多乐趣。我们有四个孩子,但三个都不在身边,总是觉得很寂寞。现在不一样了,每天我去买菜的时候,我老公就会带着她们去公园散步,然后我老公做饭,我再带着她们学习。”

    “这两个孩子还很有个性,有一次带她们去剪头发,天诗红怎么也不愿意,她说自己现在的发型很好,我就没有强求她。”陈阿姨说。虽然已一起生活了近半年,但天广盈和天诗红还是叫陈姨作阿姨,陈姨说这是她要坚持的。

    福利院对寄养家庭要求很高

    据儿童福利院院长徐久介绍,目前这些儿童大多数都寄养在城乡接合部的农村家庭,如龙洞村、柯木塱等地。对此徐院长解释说:“我们对寄养家庭的要求很高的,人均居住面积不低于当地人均居住水平,而且寄养家庭要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家庭成员人均收入水平在当地人均收入中处于中等水平以上。”

    而按照《广州市家庭寄养管理实施细则》规定,寄养家庭每月将获得825元补贴,其中,425元用于孤残儿童的膳食、服装、医疗费用,400元为抚育人工费。425元是国家拨给福利院养育一名孤残儿的费用,另外400元是政府鼓励家庭寄养孤残儿童的。

    100名儿童还在福利院

    小沙彩三次失败的“寻家”尝试

    目前,在广州市福利院里生活着大约100名孤残儿童,新一批的家庭寄养工作将要启动,今年会有50名儿童进入寄养家庭,等他们离开福利院后,大院里剩下的孩子基本上是年龄太大、有较重残疾、有一定家庭背景等不适合寄养的孩子们了。

    16岁的沙彩是一名初三的学生,这么多年来,她回家的路一直是通往福利院的。荔苗是沙彩很小的时候在福利院结识的小伙伴,荔苗在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就被寄养了。“我觉得荔苗这样又好又不好。”当记者问她是不是很羡慕小伙伴,沙彩思忖了一下,说:“她妈妈对她管理太严格了,还是在福利院比较自由。而且她在家很孤单,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陪她玩。不过她总算是有一个家呀。”沙彩感觉自己没能被寄养出去,很“失败”,她谈起了自己三次“失败”的“寻家”尝试。

    沙彩七岁的时候进了福利院,那时候福利院给孩子们安排的还只是周末和放假的时候的住养。很快,沙彩找到了一个住在广州市动物园附近的家庭。“这个家里的哥哥不太喜欢我,虽然爸爸妈妈对我很好,但是他们总是吵架。”后来当这家想要给沙彩转学时,她觉得自己会很孤单,一直不肯答应,就这样结束了近一年的家庭生活。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沙彩又走进了一个黄埔区的富足家庭。这一次她很满意,感觉找到了自己梦想的家。可在那里住过三天以后,爸爸妈妈再也没有到福利院找过她,直到现在她都不明白是为什么。之后在同一年,沙彩有了第三次被寄养的机会。“这个妈妈刚刚死了丈夫,她的工作非常忙。因为害怕,所以我只能跟着她到工厂宿舍去睡,她也觉得我挺麻烦的。所以我只呆了一周就走了。”

    寄养的最佳状态是收养

    第一批协议期限是3年有3个月的适应期

    在柯木塱的一个寄养儿童的聚会中,一个漂亮的小姑娘特别起眼。她扎着两个羊角辫子,背着粉红色的书包,还有一双黑色带着蝴蝶结花纹的皮鞋,像一个高贵的小公主,神气极了。收养她的陈女士告诉记者,黄慧南现在九岁,读小学二年级。她两岁的时候就被寄养在这个家里。陈女士对这个小姑娘是走到哪里就夸到哪里:“这孩子非常招人爱,经过一年半时间的相处,我越来越舍不得这孩子,干脆就把她收养了。后来我们去办理手续,将孩子落户在我们家了,名字也由‘白炳南’改成了‘黄慧南’。”

    “家庭寄养是指经过规定的程序,将民政部门监护的不满十八周岁的孤儿、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委托在家庭中养育的照料模式。儿童福利机构在所在地区经调查了解和审查评估后,将院里的孤残儿童委托给那些各方面条件较好,并且自愿申请为儿童福利机构代养孩子的家庭进行养育看护。”广州市儿童福利院书记郑孟传告诉记者。

    “这些孩子被寄养后,几乎没有被送回来的,从2004年开始,我们就签订了第一批协议,协议期限是三年时间。当然和孩子相处有三个月的适应期,有些家庭和孩子确实存在不和,就会在适应期内被送回来的。”郑孟传告诉记者:“家庭寄养更有利于儿童健康心理和性格的培养。长期生活在福利机构中的儿童往往会出现性格孤僻、心理封闭等问题,家庭寄养可以弥补机构照料的不足。”

    作为孤残儿童的监护人,郑孟传最担心两件事:一是孩子在寄养过程中发生意外,二是寄养家庭因为其他原因把孤残儿童送回福利院。他说,福利院的孩子已经有被遗弃的经历,如果再从生活过的家庭中走出来,可能让他们再遭受一次痛苦,认为自己二次被人遗弃。至于寄养的理想状态是什么?郑孟传说,希望这些寄养的家庭最终能够收养这些孩子,不然的话,对于孤残儿来说,这意味着再一次被遗弃。(记者邱敏 杜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