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游戏玩具 > 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活动在幼儿园健康教育中的研究与实践

发布日期:2007年02月27日
作者:天津市南开区第十五幼儿园吴喜兰     来源:本站原创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时代的要求。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的民间游戏活动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保护民族文化、发扬民间游戏精萃日益迫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
 
    2.幼儿游戏课程改革的需要。《纲要》指出:“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游戏在幼儿整个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在当前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加强幼儿园游戏改革的探究,丰富幼儿户外体育游戏的内容,对促进幼儿教育现代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亟待解决的课题。
 
    3.教育资源利用和开发的需要。《纲要》提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统整各方资源,更好地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服务,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价值所在。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民间游戏活动在幼儿园健康教育中的研究与实践”课题。
 
    (二)理论依据
 
    1.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关于健康概念的界定中表明,人的健康是由四个方面构成的: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和道德健康。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二、研究的概述
 
    (一)研究目标
    对民间游戏活动进行收集、整合、拓展、改编,使民间游戏成为本园游戏活动的园本课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构建运用民间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综合素质水平提高的目标体系,探讨利用民间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民间游戏活动是民族传统,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遵循继承、创新、发展的原则,挖掘民间游戏活动中的精华为培养幼儿所用,让幼儿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游戏活动中健康成长!
 
    (二)研究内容
    在研究方法上建构了以民间文化为背景、幼儿民间体育游戏为主要内容,民间美术和民间节日、民间饮食文化为辅助活动的教育内容体系。根据幼儿情感与认知发展规律提出了“以一个内容为中心,多种活动形式平行同构”的思想,各年龄班活动内容在同构的基础上纵向逐层递进,构成平行共建、梯次上升的网络整合教育体系。
时  间
主  要  研  究  内  容
1999年~2000年
幼儿民间户外体育游戏(丢手帕、编花篮、抽陀螺、跑风车、跳绳、捉迷藏、跳皮筋、跳房子、老鹰捉小鸡、弹球、抓石子、扔沙包、石头剪子布等)
2000年~2001年
对部分传统民间游戏活动进行改编,扩充幼儿民间体育游戏的内容(旱船、舞龙、高跷、抬轿子、跳竹竿、爬绳、爬竿、跳马、踢毽子、荡秋千、武术等)
2001年~2002年
民间玩具(风车、布玩具、面具傀儡、竹马、风筝、泥人等)多功能的开发
2002年~2003年
幼儿民间室内游戏(翻绳、打手背、抓子、弹杏核、过电影、方宝、过家家)
 
    我园教师根据本地区、本民族、本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自行调整,补充和完善了很多的民间游戏活动内容来实施研究。
 
    (三)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我园小、中、大三个年龄班,各90名幼儿。
 
三、研究的方法
 
    因为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超越了各自领域的教育界限,因此在研究方法上,我们不做严密的实验控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观察法、测量研究法、文献分析法,边实践边研究,以全面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这一研究成果丰富了学前幼儿游戏教育理论体系,拓展了学前儿童民间游戏活动的实证研究方法,对学前幼儿游戏课程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四、评价方法
 
    1.对活动过程的评价,主要采用经验性评价。评价指标依据一定标准,每个项目分好、中、差三个等级,这一类评估要求教师在每项活动后进行自评。利用教育过程的实际效应反馈,来不断充实和完善我们的课程,引导教师行为,并提高师生互动的质量。   
    2.对活动结果的评价目的,主要是了解幼儿的发展,如:情景测试法,根据目标创设一定的活动情景,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按照一定标准作出分类。
 
五、研究结果
 
    课题组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的具体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幼儿民间游戏活动测试量表》为标准,抽取部分幼儿进行测量,现将测量结果说明如下。
表1  幼儿身体形态比较表
 
身高(cm)
体重(kg)
胸围(cm)
呼吸差(cm)
学年末
学年初
学年末
学年初
学年末
学年初
学年末
学年初
3~4
109.9
104.1
17.8
15.3
56.2
55.4
1.9
1.8
4~5
117.5
116.3
19.7
17.2
58.3
57.3
3.1
2.5
5~6
124.5
122.7
26.7
22.3
60.1
59.5
3.7
3.1
 
    (一)适宜的民间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身体形态和运动机能的发展。
    从表1可以看出,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促使幼儿在形态机能上有了量与质的飞跃,成效显著。3~6岁的幼儿正处于基本动作形成时期,通过科学合理的锻炼,幼儿走、跑、跳、钻、爬、投掷等基本动作已初步掌握,正向平稳协调方向迈进。
 
    (二)幼儿的环境适应能力、抗病能力显著提高。
    经过几年的民间游戏活动实践,参与活动的幼儿对气温的冷暖变化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大大加强,幼儿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下降3%,幼儿出勤率达到96.2%。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能够增强幼儿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幼儿对民间游戏活动的兴趣不断增强。
    由于在民间游戏活动中,幼儿大都是自主的活动,幼儿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幼儿对民间游戏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团结合作、勇敢机智、克服困服、探索尝试等社会性品质得到了良好的培养。
 
六、分析与讨论
 
    (一)民间游戏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有独特的作用。
 
    1.民间游戏活动有助于幼儿体能的发展。
    民间游戏活动种类繁多,对幼儿的体能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促进作用,为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跳皮筋”“棉花套”等游戏是跳跃、奔跑的活动,可增强幼儿心肌收缩力,使脉搏输出量增加,促进幼儿心血管的正常发育;“抓包”“弹球”“跳房子”等跳跃游戏,锻炼幼儿的手、脚动作协调能力;“抽七打八”“踩高跷”等游戏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翻绳”“夹弹子”等游戏发展了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协调能力。这些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骨骼肌肉的发育,锻炼了他们的运动技能,也有利于内脏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民间游戏中的各种动作练习,增强了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机体健康和谐的发展。
 
    2.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及意志品质的形成。
    民间游戏的娱乐性,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享受到自由。在自然、自发的民间游戏中,幼儿不会受到任何外来的干预,没有心理压力,情绪是放松的,他们自己选择游戏方式,准备玩具材料,设置角色,构思情节,布置游戏环境,制订游戏规则,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游戏才能。他们敢于大声地说笑,大方地表现,大胆地想像,幼儿通过开心的动作,在宽松愉悦的游戏气氛中感受到快乐,增强自信心,同时激发了幼儿积极的情感。富有情趣的民间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在游戏时幼儿必须相互协调、合作,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学会理解和照顾他人、平等相处等。如“藏猫猫”“老鹰捉小鸡”“迈步”等民间游戏都有一定的分工,能激发孩子的集体意识、责任感。“攀绳”“爬杆”等民间游戏更能磨炼孩子的意志,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民间游戏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着民族文化教育的熏陶,增强了幼儿对祖国、家乡及周围人的积极情感,养成了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在游戏活动中表现出了诚实、自信、坚定勇敢等健康的性格特征。
 
    3.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幼儿社会适应能力。
    民间游戏活动一般都是小组、结伴、合作进行的,从与同班幼儿交往,发展到与同龄幼儿交往,再扩展到异龄幼儿间的交往,加强幼儿与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之间的交流,发挥互补效应,拓宽了幼儿交往机会,促进了幼儿社会性语言的发展。每个游戏都有着约定俗成的规则,幼儿在游戏时必须自觉遵守这些规则,才能使游戏进行下去。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还会遇到很多问题,如角色的分配与更换,玩具材料的交换与使用,“领袖”的产生与淘汰,游戏的成功与失败,幼儿通过相互模仿、协商、讨论,从而学会了遵守规则,与他人友好相处,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及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锻炼了组织能力,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责任感。例如,我们北方流传的“方宝”,男孩子特别喜欢,几张硬纸壳剪成圆片片,印上图案,也有的用烟盒折成三角形或正方形玩,三五成群一玩就是个把小时,百玩不厌。调查中发现,有的幼儿喜欢好看的图案,有的喜欢玩时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而其中更多的是满足了幼儿的竞争心理。
 
    (二)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育内容与教育资源的整合。
 
    1.教育内容的整合
    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最终要体现在内容的整合上,即与其他民俗文化内容的整合。如,民间美术一一剪纸、折纸、编织、撕纸、民间玩具;民间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饮食文化——包饺子、裹粽子、团元宵等。主要表现在同一个领域的不同方面的内容、不同领域的内容之间产生有机的联系,甚至可以突破各教育领域内容及组织形式,内容的整合最终要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之中。如风筝活动的开展就渗透了体能、科学、语言、艺术、社会各领域的教育内容和目标,而“皮筋”这一游戏材料的利用,又促进了幼儿在体能领域里跑、跳、钻、爬等不同运动技能的发展。
 
    2.资源的整合
    家庭、社区为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拓展了幼儿健康教育的空间,丰富了幼儿健康教育的方法、形式和手段。我们与有一定特长的家长和亲友建立联系,使之积极配合幼儿园进行民间游戏活动的推广。与社区内艺术教育人才建立广泛联系,采用讲座、展演等多种方式来参与幼儿园的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
    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民间游戏活动,大大拓展了我园游戏课程带给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的空间,民间游戏活动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使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对于我园今后深入进行民间游戏活动的研究,提供较为适宜的基础性条件。
 
    (三)对传统民间游戏活动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通过对民间游戏的研究,我们感到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应是与时俱进的,民间游戏的内涵也应该不断创新与丰富。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曾提出了“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的教育思想。今天的幼儿是中国未来的主人、文化的传人,他们不但要懂得继承我们民族的固有文化,同时也要具备现代意识和现代精神。
 
    民间游戏活动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我们不但要继承发扬,更重要的是结合时代的精神加以创新和发展,我们在内容的选择上注意了以下几点:(1)民间性:它生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2)趣味性: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百玩不厌,好玩有趣。(3)科学性:符合游戏的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儿童成长发育,促进身体健康。(4)时代性:传统与现代的自然融合,既有传统文化底蕴,又有时代的特点。(5)层次性:活动内容与形式有年龄梯次的变化和难异程度的增减。(6)整合性:与其他民间文化活动和现代活动资源的整合。我们认为,只要深入的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深刻挖掘民间艺术的精华,亲身体验民间游戏特点,就一定能够结合现时代的需要,创造出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富有童趣的游戏活动。
 
    总之,本课题在研究工作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幼儿从多角度、多方位、多渠道感受到幼儿民间游戏活动的无穷魅力,萌发了幼儿的兴趣,产生了强烈的内在动力,民间游戏活动的开展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年的实验研究,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对幼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