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农村幼教 > 振兴之路

更新教育观念促进我国农村幼教改革

发布日期:2007年02月21日
作者:林菁(福建师范大学教科院学前教育系)     来源: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摘要]教育观念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心理背景,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理念和精神追求。教育观念首先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进而影响幼儿的发展。因此,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农村幼教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本文阐述了农村幼儿教师应该树立的正确的儿童观、学习观、教育观、课程观等,提出农村幼儿教育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 教育观念;更新;农村;幼儿教育改革;幼儿
 
    农村幼教改革与城市幼教改革一样,就是要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称《纲要》)的精神,让每一个幼儿都受到良好的教育。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薄弱的我国农村幼儿教育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我国农村幼儿教育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如教育经费少、设备条件差、教师数量少和专业水平低、培训和新信息缺乏以及社区的教育环境差等。面对这些问题,农村的幼儿教师可能会对幼儿教育的改革产生畏难情绪,没有足够的信心,但进行幼儿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要进行农村幼教改革,首先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这是农村幼教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教育观念的内涵是非常广泛的,儿童观、学习观、教育观、课程观等都是教育观念的内容和体现。
 
    一、树立科学的儿童观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幼儿,幼教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是十分重要的。在科学的儿童观指导下,我们在进行农村幼教改革时要确立以下几个思路:
 
    首先,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要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需要提供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条件,并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方式。然而农村幼儿园和学前班的基础卫生设施差,几乎没有适合幼儿的厕所、饮水洗手设施。这样一种状况是不能满足幼儿健康生活需要的,必须加以改善。
 
    其次,要转变旧的儿童观,规范教师行为,尊重幼儿。
 
    第三,关注幼儿的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第四,努力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完整儿童。
 
    第五,在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努力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园成为幼儿主动积极地活动的乐园。
 
    第六,创设丰富的环境和条件,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
 
    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在农村幼儿园教育中,对“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幼儿的学习具有什么特点”等还缺乏全面的认识。教师往往只注意发挥自己的作用,完全忽视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幼儿没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权力。这与《纲要》强调的“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相距甚远。在正确的学习观指导下,我们要确立以下几个改革思路:
 
    首先,幼儿园的课程应该以真实的经验与真实的事件为基础。在幼儿一口生活中,无论是教师指导的活动,还是幼儿自选的活动,都应尽可能地给予幼儿动手操作、直接观察和实践的机会,让他们获得亲身的经历和体会,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事情发生的过程,这样的学习对幼儿才是最有意义的。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直观材料,根据教育内容、任务、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选择实物模型、图片、幻灯等,并用丰富、生动、直观的语言指导幼儿进行学习。
 
    第三,教师一方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从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中选择教育价值丰富的内容,及时将它们纳人课程;另一方面,要设法将必要的课程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把要教的东西变成幼儿的需要,以调动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
 
    第四,要保障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扬弃过去那种从外部将教学的具体要求强加到儿童身上的做法,重视过程,重视活动对幼儿的意义,重视幼儿的实际动手操作。总之,要把课程组织成教师主动引导的、幼儿积极参与的教育教学过程。
 
    第五,一方面,教师要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环境,为幼儿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提供不同的学习经验;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学应当渗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而不是仅仅通过上课来进行。教师不仅应当用“上课”的方式来组织幼儿的学习活动,而且还应当注意在幼儿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中指导幼儿的学习。
 
    第六,要将游戏作为各种教育活动的手段,同时也要将游戏作为幼儿园一日生活的主要内容,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非是上课后的休息或其他活动的调节。
 
    第七,要倡导同伴的合作学习,教师的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第八,教师要根据幼儿不同的学习方式,灵活采用直接控制方式和间接控制方式,该直接教的就直接教,该让幼儿自己探索的就让幼儿去探索。
 
    三、树立先进的教育观
 
    在目前的农村幼儿教育中,传授知识仍然是教育活动的主要目标,教育内容以“读、写、算”为主,“小学化”的问题长期严重存在,忽视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的培养。在农村幼教改革中,应树立如下教育观:
 
    首先,作为人生起始阶段的幼儿教育,不能仅仅为入小学做准备,而要着眼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目标,培养其适应未来、适应终身教育社会的基本素质,特别是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精神、乐于助人等现代社会需要的重要个性品质。为了幼儿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幼儿教育要调整其教育目标、价值取向和“教与学”的方式,使幼儿乐学、会学。
 
    其次,要树立新基础教育观。新基础教育注重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和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需的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三,要明确幼儿教育质量观,教育必须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为之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孩子是因此而变得越来越热爱学习还是越来越厌倦学习?孩子是越来越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还是越来越依赖教师、懒于思考?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是体验到自尊自信、相互尊重,还是变得自卑、消极、感情冷漠?必须以这些作为衡量教育成败的最重要的标准。
 
    四、树立切合本地实际的课程观
 
    当前,农村幼儿教育中仍然存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仍然存有“课本才是教材”的狭隘观念。为改变这一落后观念,农村幼儿园教师应做两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从农村儿童生活的环境中,从社会文化活动中,寻找丰富而适宜的教育内容和材料,开发和利用日常生活中所蕴藏的丰富教育内容。如认识动物时,教师就没必要再去绘画或制作一些模型来讲解,而是要引导孩子通过观察自己家里或邻居家里的这些动物的特征,鼓励幼儿参与家庭的动物饲养劳动,然后再回到课堂与同伴一起分享各自的经验,从而培养儿童从身边的生活中学会观察、发现、表达以及构建自己的想法等多种学习能力。
 
    其次,要挖掘本地文化的内涵,为幼儿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奠定基础。幼儿发展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强烈影响。教师要“认识到农村具有的传统知识和本土的文化遗产具有固定的价值和效力并能促进发展”(转摘自《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教育的内容、材料并非新的、城市化的、洋的才是好的,要让当地民间游戏、歌谣、手工艺等成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