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事业发展 > 历史与现状

上海学前教育的回眸和展望

发布日期:2007年02月10日
作者: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沈晓明     来源:本站原创
 
 
    今年上海教育论坛的主题是“现代城市:学前教育一一人的终身发展的起点”。这个主题的确定,体现了我们对于城市现代化内涵的认识正在进一步深入。
 
上海学前教育的发展回顾
 
    在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学前教育得到关注,但不成体系,较多地以家庭教育形态存在。直至19世纪后期,西学东渐,当时怀抱救亡图存大志的有识之士才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童子就学,教以书数,穷理精艺,实基于此。”“人生百年,立于幼学。”1907年,上海公立幼稚舍成立,招收5--8岁的儿童,成为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机构之一。辛亥革命,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民主与科学思潮勃兴,以陈鹤琴、陶行知等为代表,赴美师从杜威、克伯屈、孟禄、桑戴克等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学成回国后成为改革旧教育、探索新教育的急先锋,自觉地展开了幼儿教育的现代化、民族化、大众化、科学化的实验基地和理论体系的创建,并创办了一批乡村幼稚团和平民幼稚园。陈鹤琴针对当时我国幼儿园课程存在的外国化、宗教化及非科学化的弊端,借鉴杜威的教育思想,结合中国幼儿园课程实践,运用实验法进行了幼儿园教育的研究与改革实践,形成了以自然、社会为中心内容的单元课程,开创了幼儿园课程中国化、科学化的道路。
 
    宋庆龄关心贫苦儿童的保护和教育,邀请国内外知名人士于1936年在香港成立保卫中国同盟,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并迁至上海,积极开展各种儿童文教福利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正式改名为中国福利会,还创办了中国福利会幼儿园、中国福利会托儿所等托幼机构,宋庆龄倡导的“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实脸性、示范性、加强科学研究”等主要思想深入人心。
 
    新中国成立后,幼儿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健全了各级幼儿教育管理机构和体制,确立了面向工农大众,面向全体幼儿的幼儿教育体系。上海逐步建立和发展了大量适合上海特点的各种类型、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幼儿教育机构。
 
    在将幼儿教育纳入政府管理范畴的同时,形成了幼儿教育师资培养的正规体系。1952年上海成立了幼儿师范学校,为上海学前教育界培养并输送了大量的具备专业保育和教育知识及素养的幼教专业工作者,其中不少人已成为幼教界的知名人士和业务骨干。1985年,上海幼儿师范学校改建为上海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开始培养具有大专学历层次的幼教师资,这是新中国第一所培养高层次幼儿园师资的基地,幼儿园教师在普及中师学历的基础上,向高一层次学历发展。1988年上海成立了上海市幼儿教育师资培训中心,此中心发展成为上海高一层次教师、园长、幼教行政管理人员的职后培训基地。1997年,上海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为上海培养了一批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幼教专业工作者,同时为上海幼儿园在职教师提供职后进修。
 
上海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
 
    为了适应上海经济发展、满足市民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上海学前教育也呈现快速发展之势,其主要表现为:
    上海已经基本普及学龄前三年的教育。2005年,3--6岁在园儿童为28.70万人.入园率达95%以上。学前教育已下移自出生起,0--3岁婴幼儿的家长以及看护人员正通过多形式的早期教育服务得到科学育儿指导。
    上海已经建立了幼儿园保教人员(包括园长、教师、保健教师、营养员、保育员、财会人员等)专业持证上岗制度。幼儿专任教师队伍中,合格学历达98.70%,大专及以上学历占83.50%,在任园长中,大专及以上学历高达88.0%。
    上海已形成了多元化办园的格局。在全市1193所托幼园所中,社会力量办园占总数的42.75%。随着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国际幼儿园和合作办园的数量在逐渐增加,促进了学前教育办学理念和教育经验的交流。
    上海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在不断提高。有优质幼儿园200多所,约占全市幼儿园总数的四分之一。在教育部门的指导和扶持下,民办幼儿园不断提高办学水准,提高办学的竞争力,已初步形成教育部门办园与社会力量办园合理竞争的格局。
 
    首先,政府重视,形成合力,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
 
    一、形成了政府统筹管理学前教育的格局
 
    上海从新中国成立起就将幼儿教育纳入政府管理的范畴,教育行政部门一直承担对幼儿园管理的职能。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解决“入园难”“入托难”的过程中,上海建立起由分管市长牵头,政府各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参加的市托幼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托幼工作办公室。分管市长召集各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分管区、县长通过召开托幼联席会议共商上海托幼事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如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解决“入园难”“入托难”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后期解决“托幼一体化”管理体制的问题。各区县也相应建立了由分管区县长牵头的托幼工作领导小组、托幼工作办公室和定期召开托幼联席会议的制度,并将托幼事业发展纳入区县政府的整体规划.按城市发展规划和郊区城镇化发展需要进行托幼园所的设点布局和调整。如市政府从1984年起就提出,凡统建、自建住房要按建筑面积的12%配置幼儿园,按建筑面积8%配置托儿所。托幼园所建成后作为国有资产划归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教育系统用房予以统一管理,用于托幼用房的可免交房租,保证了幼儿园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
 
    二、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随着上海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学前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0--6岁儿童教育的一体化,正常儿童与有缺陷儿童教育的一体化,学前教育机构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一体化成为上海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新的目标。1999年,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关于推进上海市0-6岁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沪府办发[1999]32号)文件后,上海托幼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开始全面启动,形成了由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主管0-6岁的学前教育工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卫生保健工作,计划、建设、财政、物价等相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系。市政府明确提出了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目标:形成0-6岁学前教育整体、系统、科学的管理一体化格局,逐步实现依法管理,结构合理,投资高效,运行机制科学有序的目标。各区县政府积极贯彻市府的决策,在加强政府宏观管理,制定和实施托幼事业发展规划,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开展托幼一体化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使各区县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较大推进。市、区县政府各职能部门进一步明确了学前教育的管理职责,共同协调,结合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发展趋势和托幼资源情况,对上海0-6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予以整体规划与全面管理。房产资源、人力资源已逐渐得到融通,提高了使用效益。学前优质教育资源正在逐步扩大,使广大适龄儿童在托幼园所活动的条件得到较大的改善,办园水平得到提高。
 
    三、办园体制的多元化激活了幼儿园办园机制
 
    政府不断推进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学前教育形成了多元化办园的格局。上海社会力量办园的比例正逐渐上升。据2005年统计,全市1193所托幼园所中,社会力量办园占了42.75%。其中民办(含转制)园所比例从1996年仅占全市幼儿园的0.9%,发展到2005年的26.76%,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上海集体部门办园和民办园成为社会力量办园的主力军。教育部门办园和社会力量办园在发展中发挥着各自的优势,互相借鉴办学经验。如在规范管理办学和提升教育质量上,教育部门办园发挥了领衔和引导作用;在办园机制及为家长服务上,社会力量办园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上海已初步形成教育部门办园与社会力量办园间合理竞争的格局。这促使幼儿园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办园水平,并涌现了不少办园质量高、社会声誉好、讲求办园效益的园所。
 
    四、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督导工作
 
    上海托幼事业发展已纳入政府教育督导的范畴,建立了市教育督导部门督政、区教育督导部门督学的体制。市教育督导部门加强了对区县政府履行学前教育发展和实施监督管理情况的督导评估,区县教育督导部门则加强了对幼儿园办园方向、办学条件、队伍素质和办学质量等情况的监督。上海曾在1997年、2001年两次分别就区县政府贯彻《幼儿园管理条例》,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以及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推进情况进行了专项督导,并在区县政府自评基础上,提高了区县政府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较大地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其次,重视学前教育的科学性,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
 
    一、以脑科学研究成果指导开展0-3岁早教服务
 
    对自出生到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服务开始于1999年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之后,我们的工作定位为“推广科学育儿,加强早教服务”。2001年,“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和发展”的研究被定为国家哲学和社会科学“十五”重点课题,教育部门发挥主管的职能,关注国际上脑科学与认知神经学科研成果,并着手开展0-3岁儿童保教工作的教研和科研,扩大托幼园所面向社区指导家教的服务功能,协调卫生部门、妇联、社区,探索多种形式早期教育的服务模式,共同促进对0-3岁儿童家长和看护人员科学育儿指导的普及工作。至今为止,上海0-3岁婴幼儿的家长和看护人员每年得到四次以上有质量的科学育儿指导,普及率已达80%左右。同时,我们正逐步构建多方参与的早教管理网络,推进“育婴师”资格制度.提升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积极探索可供选择的多样化早教服务形式,开展适合儿童特点的早教指导,逐步满足市民对早教服务的儒求。
 
    二、实施以儿童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课程改革
 
    我们深信所有幼儿都具有多种潜能,学前教育要为幼儿早期大脑和身体的发育以及今后的学习与行为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同时,也应承认每个幼儿具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潜质,课程改革要充分重视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要,为他们提供充分适宜的课程、教育机会以及高质量的教育服务。
 
    为此上海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启动了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此项改革确立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的个体差异,在课程目标上更关注儿童终身的、可持续的发展,以及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培养儿童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环境、勇敢自信,具有初步责任感;在活动的组织结构上,从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强调综合性、平衡性、选择性;在活动内容上,结合儿童生活实际强调开放性,注重良好环境的创设,使之具有互动性;在教育实施上,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重视儿童感性经验的积累,以活动、游戏为儿童的基本学习形式;在教育评价上,承认和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既了解儿童的现状,更关注他们的发展潜能,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注重教育科学研究,以课题研究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教养质量。
 
    上海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结合当代脑科学理论以及多元智能理论、瑞吉欧方案教学等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开展了具有教育创新特点的、富有成效的实践探索,促进学前教育更关注幼儿的发展。
 
    三、以园本研究为抓手,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上海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会观察分析孩子,提供适宜的教育;要促进幼儿多元智能的发展,重视课程的整合性;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积极主动发展;要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提高对幼儿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有效性等.这些要求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更需要教师的教育行为的转变与创新。我们结合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反思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开展专题教研和科研课题研究,发挥园内群体与园际间群体差异资源的作用,加强学习、实践与讨论,集群体智慧不断推进教育的改革,园本研究已经成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结合研究的成果推广,上海已探索出“研训一体化”的培训模式。“十五”期间上海有国家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90项,区(县)级课题更多,获市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奖有138项,研究成果涉及对幼儿的观察分析、幼儿园课程建设、教育的组织与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健康与生活教育、营养保健、0-3岁早教指导、教育管理、幼儿园与家庭及社区共育等诸多方面。这些优秀的研究成果因为紧贴教改实际,为教师所关注,我们及时将相关成果转换为培训内容,同时培训方式也相应作改变,加强实践观摩、专题讨论,甚至以课题带培训,用问题—学习—实践—反思—再循环往复,直至问题的解决,最后归纳总结,不断提高教师学习与实践的能力。
 
    通过多种途径为教师提供教育信息,并就互动交流搭设平台。如专题讲座,在不同层面请专家作报告、召开国际研讨会等,介绍国内外科研成果和相关理论研究、国外学前教育信息等;加强与国外学前教育研究项目的合作,如与英国“确保开端项目”合作,与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的学前教育合作等;以及每年一次的课改经验交流,两年一次的研究会年会,三年一次的中青年教师评优活动等。区县教育部门也围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展了各种行之有效的工作与活动,激励教师积极创新、自主发展。
 
上海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
 
    上海在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过程中,正在积极构建四个中心,即“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学前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起点,具有为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的战略作用,同时,也是本市构建国际化大都市过程中提供公共服务体系的需要。为此,上海将继续促进0-6岁学前教育体系的构建,充分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多样化需要,政府继续通过财政支持提供基本的且有一定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运用政策调控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落实学前儿童公平的受教育权。
 
    今年的论坛以“现代城市:学前教育—人的终身发展的起点”为主题,下设了四个专题,其中之一就是“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衷心希望各位专家能够围绕这一专题,为上海学前教育如何高效地发挥政府的职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如何利用现代学前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和理论,指导教育实践;如何有效利用环境、资源,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提出你们的看法和意见,使我们的学前教育能够提供更加令上海市民满意的服务。
 
    上海的学前教育虽然已经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与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要求以及上海市民对学前教育的需求相比还有差距,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新一轮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上海学前教育必须积极探索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我在此提出三条设想,向各位专家请教,并为这次论坛的讨论,抛几块引玉之砖。
 
    第一条设想,是实现学前教育的均衡性
 
    上海市学前教育已基本普及,下阶段的重点是均衡发展。我们把学前教育作为人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予以关注和重视,在市级层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宏观规划、管理监督,加大政策的倾斜力度,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并将早期教育指导服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中,保证每个儿童享有接受早期教育的权利。
 
    最近,上海市十多个政府部门将共同签发,并由市政府转发《关于本市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意见》,将全方位、进一步促进本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质量提高。这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均衡化,为学前儿童创设更好的在园生活和学习的环境。
 
    第二条设想,是加强学前教育的科学性
 
    我们要关注认知神经学、心理学、生理卫生学的研究成果,关注国内外先进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并借鉴、运用到我们的学前教育领域,推动我们的学前教育向着科学、开放、多元、优质方向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倡导“以儿童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及其成长的自发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其内在的潜能和活力得以适宜的激发,纠正将幼儿的发展等同于智力发展的错误倾向,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和谐发展。
 
    第三条设想,是加强学前教育的规范性
 
    上海学前教育重视依法治教,加强规范管理。按照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我们已先后制定了《上海市幼儿园管理办法》《关于推进上海市0-6岁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等地方规章及政策意见,以及涉及学前教育课程、幼儿园园舍建设、园所装备、保教人员等诸多具体规定,然而,随着本市学前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本市提供学前教育服务形式的日益丰富,如何进一步规范学前教育的办学行为,维护广大儿童的发展权益,已是本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形势所需,为此,我们将考虑启动《上海市学前教育条例》的制订和申报程序,逐步使本市学前教育纳入法制化的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