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健康教育 > 膳食营养

铁与婴幼儿贫血

发布日期:2007年01月31日
    来源:本站原创


    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参与人体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合成,又是几十种酶的主要成分,因此铁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铁缺乏不仅直接影响造血功能,导致缺铁性贫血,还可使含铁的酶和依赖铁而发生作用的酶活性下降,导致一系列生理变化及代谢异常,影响小儿生长发育、智能发育和免疫功能等。据统计,我国7岁以下的儿童,患缺铁性贫血占39.9%—69.9%,卫生部已把儿童缺铁性贫血作为重点防治的疾病之一。

    6个月到3岁婴幼儿是缺铁性贫血患病率最高的年龄段,因此婴幼儿是重点防治对象。婴幼儿期发生缺铁性贫血的最常见原因为:

    1.先天贮铁不足  新生儿体内铁的含量多少与初生时的胎龄、体重呈正比,一般早产儿、双胞胎、低体重儿体内贮铁均不足,需比足月儿更早开始补铁。研究还表明,孕母中中重度贫血(9克以下),可使胎儿骨骼、肝、脾组织中铁的贮备减少,故孕期补铁对预防更有意义。

    2.铁摄入不足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婴儿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铁量为1毫克。婴儿以乳汁为主食,母乳和牛乳含铁量均较低,如不及时在4个月时添加含铁的辅助食品,就会发生铁摄入不足现象。

    3.铁吸收障碍  这是我国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人体内的铁以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两种形式存在,血红素铁的吸收大于非血红素铁。动物性食物属于血红素铁(如瘦肉、肝、动物血等),在血红素酶的作用下,释放出铁直接进入肠粘膜内,不受肠腔内其他因素的影响,吸收率可高达22%~25%。植物性食物的铁属于非血红素铁,需在胃酸、胃蛋白酶的作用下释放出来,再转化成二价铁后被吸收,因此易受肠腔内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且植物性食物中的草酸、植酸、磷酸又可与铁结合形成不溶性铁盐,吸收率极低,如蔬菜中的铁吸收率仅为1%~3%,大米仅1%。值得一提的是,鸡蛋中所含的铁是血红素铁,含量丰富,但因含磷较高,吸收率仅达3%;而肝脏中的铁吸收率可高达22%。铁吸收的规律还表明,合理的食物搭配,也可提高其吸收率。

    4.生长过快  婴儿在5~6月和1岁时体重分别是初生时的2倍和3倍。随着体重的增加,血容量也相应增加,按照血容量增加所需铁计算,1年内足月儿所需铁为300毫克左右,早产儿为600毫克左右。因此,及时供给婴儿足量的铁非常重要。

    5.铁丢失过多  丢失1毫升血可丢失0.5毫克的铁。常见如对牛奶过敏引起的少量肠出血,钩虫病、鼻出血等的慢性失血,都可使铁丢失过多,导致铁缺乏。

    预防缺铁性贫血,首先要改善孕母的铁贮存状况,孕期应多吃动物性食品和深色蔬菜,以提供胎儿充足的铁。婴儿期提倡母乳喂养或吃强化铁的配方奶粉,足月儿在4-6月时需添加含铁丰富的辅助食品,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应从2个月开始。幼儿期应注意多给含铁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含铁高、吸收好的肝脏、瘦肉和动物血类,并注意合理搭配,做到荤素同吃。

    婴幼儿是否缺铁或需补铁,应该到医院检查一下,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铁剂。千万不要擅自补铁,更不要盲目为孩子购买营养辅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