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加载中,请稍后…
位置: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 农村幼教 > 教育特色

农村幼儿教育环境创设与自然资源利用

发布日期:2007年01月31日
作者:孙宇芳(江苏省江阴市申港中心幼儿园)     来源: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摘 要] 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对幼儿发展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利用的教材,幼儿教育在这方面是大有可为的。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自然资源; 环境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期,未来的人才应该是会学习、会生活、会锻炼的一代新人。作为为人的一生打基础的幼儿教育,必须立足于孩子的幸福成长、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而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对幼儿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教育发展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环境能否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以及怎样才能成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园地处农村,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给幼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教育环境,在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为幼儿教育服务方面,我们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试对此问题做些探讨。
 
    一、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
 
    环境与幼儿成长关系十分密切。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得好:“儿童与环境、社会接触愈多,他的知识就愈丰富,他的能力也越充分。”为此,我园精心创设了幼儿学习环境,包括园内小环境和园外大环境。
 
    园内环境包括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在室内环境方面,主要开辟“科学角”,根据主题内容和季节变化为幼儿提供富有本地农村特色的材料,供幼儿探索和发现。
    生物:饲养小金鱼、昆虫、小蝌蚪、龙虾、螺蛳等,也可以放些图片、标本、模型;放置小麦、大麦、水稻等农作物或标本,以及盆栽花卉、蔬菜,以便幼儿观察了解不同的枝叶、果实、种子。
    非生物:选择一些安全、无毒的非生物,如泥土、石子、沙、水、盐、糖、海绵等。
    观察和实验用的设备:如放大镜、磁铁、尺子、漏斗组合器械等,弹簧、电线、电池、废旧钟表、玩具、纸、小桶等。
    “科学角”随时供幼儿观察、摆弄、操作,幼儿可以自己饲养、观察、记录,从中养成善观察、勤思考的好习惯。
    在活动室的墙壁装饰上,有反映动物繁殖生长过程的“小蝌蚪找妈妈”,充满幻想的“遨游太空”,揭示自然现象的“美丽的彩虹”,“动物怎样睡觉”和“动物尾巴的作用”等,使幼儿在观察、想象中受到熏陶。
 
    室外环境设立小果园、小花园、小菜地、小饲养角,开展饲养、栽培活动。如在小果园内种植许多果树,有梨树、桔树、桃树、无花果树、枣树等。在小花园内种植迎春花、茶花、梅花、樱花、月季花、牵牛花、金钱花、大理菊、杜鹃花等。在小菜园内种植青菜、萝卜、山芋、芋头、棉花、玉米、蚕豆、黄豆等。“饲养角”里饲养了兔、鸟、鸡、鸭等。实践证明,随着动植物的生长,幼儿不仅掌握了种植、饲养的方法、了解了他们的生长变化过程,而且从生态的角度了解了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培养了保护动植物的情感和劳动意识,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开发了创新能力。
 
    除了在园内创设幼儿学习的良好环境外,我们还注意充分利用园外环境,带领幼儿到自然中去观察,让幼儿从大自然中感受科学知识。例如,春天,我们带幼儿到田野去寻找春的信息;夏天,我们引导幼儿观察闪电;秋天,我们带幼儿到田野里观察成熟的庄稼,农民收割,花草树木的变化;冬天,我们引导幼儿感受气温的变化,等等。
 
    二、创设鲜明的生活环境
 
    陈鹤琴先生早就指出:“做教师的不愿多事且以带领学生到野外游玩为麻烦,所以学生就失去与天然界相接触的一种良好的机会。要知学问,不仅仅在书本中求的,也应在自然界得的。”“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春天我们带领幼儿观察农民春耕播种,夏天带领幼儿观察农民锄草、施肥,秋天带领幼儿观察农民收割、脱粒,并带领幼儿拾稻穗、晒稻谷等。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幼儿明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粮食的生活习惯。
 
    另外,路边折断的树枝,踩扁的菜苗和麦苗也给我们提供了教育的契机。例如,看到路边一块小麦被抄近路的人踩扁了,就可以问小朋友:“这里的小麦怎么啦?”“为什么会这样呢?”“农民伯伯看到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庄稼被破坏了,心里会怎么样?”“我们以后遇到这样的事应该怎样做?”在这样的情境下,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小朋友们就会真正明白爱惜别人劳动成果的重要。另外,路上踩死的小动物也蕴藏着对幼儿的爱心教育,在狭窄的田埂上走使幼儿明白守秩序的道理,肮脏的小河使幼儿理解不乱扔垃圾、保护环境的重要等等。利用鲜明的主题传播给幼儿健康生活的方式,明白许多难懂的道理。
 
    同时,我们还利用一些废旧物品和农作物材料,如麦桔、稻草、玉米秆、树叶,让幼儿学小制作;采撷树叶、昆虫等标本,用小磨子磨面学做小馒头,学包小粽子等。在获得动手操作乐趣的同时,使他们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
 
    三、创设开放的锻炼环境
 
    《幼儿教育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陈鹤琴先生认为孩子都喜欢野外生活,主张让他们在旷野里跑来跑去。据此,我们经常带幼儿到田野里去玩。田野上那一条条田埂成了小朋友练习的“平衡木”,一条条小水沟为小朋友跨跳增加了兴趣,秋收过后的稻田成了一个巨大的“地毯”。有一次带小朋友到田野里捉蚱蜢,老师刚下令,小朋友就欢呼着跑开了,一会儿就看到小朋友手持蚱蜢边跑边喊“我捉到了一只蚱蜢”、“我也捉到了一只”、“我捉到了两只啦”对于那些平时胆小的不敢捉虫的幼儿来说,这样的环境自然而然让他们变得勇敢。幼儿在大自然中一会儿跑,一会儿跳,一会儿蹲,在玩耍和游戏中得到了锻炼,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养成了活泼开朗的性格,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发展了健康的心理。
 
    大自然中的自然材料,也为幼儿制作活动器具提供了条件,如稻草编的草垫、草绳,野花编的花环,藤条做的毽子,麦秆做的小风车等。
 
    总之,大自然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只要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更聪明、更明理、更健康。